1 hr 42 min

初学者电台S03E02 再聊“艺术家书”:是麻烦,也是礼‪物‬ 初学者电台 abecedarian Radio

    • Personal Journals

【️时长提醒】本期节目超过一个半小时,但也非常值得你花些时间来听听看。
对于期待了解“艺术家书”的朋友,或许这又是一期不具建设性的入门指南。——到底“什么是艺术家书?” 是我们工作中的永恒问题,在以这个话题开启的讨论中,我们的对话就像不断跳着脚走路,努力绕开分类学的陷阱。我们试着去为某一事物下定义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想象力?那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与具体的标准,是不是我们的讨论又会变得鸡同鸭讲呢?
我们曾经通过组织abC艺术书奖的主题圆桌论坛,在abC2021年上海站书展的现场以展示入围作品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元命题”,希望建立与创作者交流的场域,而非树立权威。在第二届abC艺术书奖因为疫情延期的这段时间,这次播客的对话也是我们的阶段性思考,相信在未来也会一聊再聊,一直持续下去。也随时欢迎你一同加入我们的对话与讨论。
○ 本期嘉宾:
常羽辰:常羽辰的工作方式是游离的——如纺织般写作,如翻译般绘画,如梦呓般经商(见:使用价值),也以待客之道去教书。她进出于不同的材料和领域,她在劳动分工的边缘散步。
顾虔凡:写作、艺评、翻译、编辑之余,和St. Jiu一起缓慢地做“弓出版”,和羽辰一起缓慢地做「录音整理」播客。
○ 本期梗概:
05:05 “艺术家书”在创作过程中常常是一个后置的、被追认的定义
15:00 从William Blake的《纯真与经验之歌》的到Ed Rusha的《26个加油站》:艺术家书的开始
21:51 假如把艺术家书形容成一个光谱——一端是普通、便宜、民主,另一端可能就是可以携带的展览,或是精致的、独一无二的,需要很大的注意力来欣赏的东西。
29:30 每一个创作者都有逃离分类和框架的野心,但后来它会变成一个麻烦
40:00 聊聊《梦十夜》这本书的合作:卷轴一般“麻烦”的实体与电子版pdf的并行
44:28 当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从书本的翻阅到了滑动屏幕,艺术家书为什么还可以活下去?
“在某个话语系统里,手工书这种沉湎于物质的美是非常反革命的”
55:00 书就像一个驿站,是不断绵延的思考的阶段性集合
1:01:15 在身份、类别中不断地溢出,量变累积成质变后是否可以反过来重新定义这个分界?
1:03:40 abC艺术书奖评奖过程常常遭遇的问题:一本书的创作主体是谁?除了艺术家/作者,设计师和编辑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18:00 艺术书奖不是提供一个权威,大家都可以“自以为是”地来交流一下
1:22:52 艺术家很多时候就像信息中间的一个小偷
1:27:45 Printed Matter建立的的替代性出版和分销网络是基于友谊的逻辑
1:31:45  为什么艺术家想要做书——这是一项身心整合的劳动
1:39:06 如果你开始做一本艺术家书,最建议和最不建议做的一件事
○ 节目中提到的艺术家&作品:
1.《梦十夜》by 常羽辰,弓出版GONGPRESS出版,2018
2.《纽约钓鱼日志》by 童义欣,弓出版GONGPRESS出版,2019
3.《书书》by Myungah Hyon(玄明娥)& 常羽辰,夢廠DREAMER FTY出版,2017
4.杜尚的《手提箱》(Boîte-en-valise)是最著名的多版限量艺术作品之一,1935-1941年制作完成。这可以看作一个便携式虚拟博物馆,杜尚选择了69件能够代表他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制作为微型复制品并精心排列.
5.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纯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1794
6. 美国艺术家爱德华·若夏(Ed Ruscha)《二十六个加油站(Twentysix Gasoline Stations)》,1963
7.小野洋子《葡萄柚》,1964
8.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四种基本直线(Four Basi

【️时长提醒】本期节目超过一个半小时,但也非常值得你花些时间来听听看。
对于期待了解“艺术家书”的朋友,或许这又是一期不具建设性的入门指南。——到底“什么是艺术家书?” 是我们工作中的永恒问题,在以这个话题开启的讨论中,我们的对话就像不断跳着脚走路,努力绕开分类学的陷阱。我们试着去为某一事物下定义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想象力?那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与具体的标准,是不是我们的讨论又会变得鸡同鸭讲呢?
我们曾经通过组织abC艺术书奖的主题圆桌论坛,在abC2021年上海站书展的现场以展示入围作品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元命题”,希望建立与创作者交流的场域,而非树立权威。在第二届abC艺术书奖因为疫情延期的这段时间,这次播客的对话也是我们的阶段性思考,相信在未来也会一聊再聊,一直持续下去。也随时欢迎你一同加入我们的对话与讨论。
○ 本期嘉宾:
常羽辰:常羽辰的工作方式是游离的——如纺织般写作,如翻译般绘画,如梦呓般经商(见:使用价值),也以待客之道去教书。她进出于不同的材料和领域,她在劳动分工的边缘散步。
顾虔凡:写作、艺评、翻译、编辑之余,和St. Jiu一起缓慢地做“弓出版”,和羽辰一起缓慢地做「录音整理」播客。
○ 本期梗概:
05:05 “艺术家书”在创作过程中常常是一个后置的、被追认的定义
15:00 从William Blake的《纯真与经验之歌》的到Ed Rusha的《26个加油站》:艺术家书的开始
21:51 假如把艺术家书形容成一个光谱——一端是普通、便宜、民主,另一端可能就是可以携带的展览,或是精致的、独一无二的,需要很大的注意力来欣赏的东西。
29:30 每一个创作者都有逃离分类和框架的野心,但后来它会变成一个麻烦
40:00 聊聊《梦十夜》这本书的合作:卷轴一般“麻烦”的实体与电子版pdf的并行
44:28 当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从书本的翻阅到了滑动屏幕,艺术家书为什么还可以活下去?
“在某个话语系统里,手工书这种沉湎于物质的美是非常反革命的”
55:00 书就像一个驿站,是不断绵延的思考的阶段性集合
1:01:15 在身份、类别中不断地溢出,量变累积成质变后是否可以反过来重新定义这个分界?
1:03:40 abC艺术书奖评奖过程常常遭遇的问题:一本书的创作主体是谁?除了艺术家/作者,设计师和编辑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18:00 艺术书奖不是提供一个权威,大家都可以“自以为是”地来交流一下
1:22:52 艺术家很多时候就像信息中间的一个小偷
1:27:45 Printed Matter建立的的替代性出版和分销网络是基于友谊的逻辑
1:31:45  为什么艺术家想要做书——这是一项身心整合的劳动
1:39:06 如果你开始做一本艺术家书,最建议和最不建议做的一件事
○ 节目中提到的艺术家&作品:
1.《梦十夜》by 常羽辰,弓出版GONGPRESS出版,2018
2.《纽约钓鱼日志》by 童义欣,弓出版GONGPRESS出版,2019
3.《书书》by Myungah Hyon(玄明娥)& 常羽辰,夢廠DREAMER FTY出版,2017
4.杜尚的《手提箱》(Boîte-en-valise)是最著名的多版限量艺术作品之一,1935-1941年制作完成。这可以看作一个便携式虚拟博物馆,杜尚选择了69件能够代表他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制作为微型复制品并精心排列.
5.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纯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1794
6. 美国艺术家爱德华·若夏(Ed Ruscha)《二十六个加油站(Twentysix Gasoline Stations)》,1963
7.小野洋子《葡萄柚》,1964
8.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四种基本直线(Four Basi

1 hr 4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