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min

E143 对话薄世宁医生:见证20年生死离别后,我发现爱比「不可治愈」更长‪久‬ 知行小酒馆

    • Investing

🍵 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这是一档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投资,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我是雨白。
今天做客小酒馆的薄世宁医生,他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在 ICU 一线工作了 23 年,他的第一本医学科普书《医学通识讲义》是当年的超级畅销书,里面知识实用又通俗易懂,让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以及各自的家人都十分受益。
现在,薄医生仍然忙碌在 ICU 一线,特别辛苦。我们这次聊天,就是他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风尘仆仆地赶来。来的路上,他不好意思地问我,能不能给他准备一杯黑咖啡。见到他时我说这不影响睡眠吗,他摇摇头说不影响,工作强度太大,早就习惯了。后来听他讲,哪怕是大年三十他都把时间挤出来用来写书。我很好奇,支持他在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写书的动力是什么。
这一次聊天,恰逢薄医生出了第二本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他把这几十年 ICU 经历中,最触动他的病例故事与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就像他在节目里说的那样,他自己都想象不出第三部书写什么,因为这本书已经凝结了他过去几十年的心血。写得是真好。
与此同时,也和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小酒馆播客的视频版上线了!在知行小酒馆的B站、小红书、抖音,或者视频号(公众号搜索:知行小酒馆播客)上,你都可以看到这场对谈的视频,听薄世宁老师娓娓道来那些记忆深处的 ICU 故事。
👇👇👇
B站📺
小红书📕
抖音🎵
视频号💬(或者,微信搜索:知行小酒馆播客)
👆👆👆
另外,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听完这期节目后你的感受,我们会根据大家的留言,抽出五位听友,送出这本非常打动我的《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 本期嘉宾
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已出版:《医学通识讲义》《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 故事线
为什么要选择成为 ICU 医生?因为我晕血...02:13 开局就遇到重大打击:我想成为外科医生,但我晕血
04:28 但,这也成了开启 ICU 生涯的转折点:我来北京求学,经历了现代版「程门立雪」
06:55 经过锤炼之后,克服了晕血,也对人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叶的故事:治愈是安慰,不放手是终极安慰08:59 ICU 工作 23年,我还是忘不了这老两口:奶奶突发疾病错过急救最好时机,进 ICU 的时候已经脑死亡...
11:32 这位知识分子爷爷看着文质彬彬,为什么这么「难缠」?
13:30 事无巨细地指导护士,给医护人员送「礼」,还敦促医生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
14:34 但,爷爷有一天还是决定放手了...
20:01 什么是最好的治疗?无遗憾、不痛苦、不纠结(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反面
生命垂危时的艰难抉择:病人愿意捐献器官,但家属真的舍得吗?24:33 作为旁观者的医生,有时也会成为局内人,这例没能完成的器官捐献让我记忆犹新
26:35 面对已经脑死亡的丈夫,妻子说:「我养他一辈子、我给他擦身子,你们全都错了,他没有脑死亡」
30:02 我不敢告诉妻子,车里一直藏着器官捐献卡,但这个家庭的伤痛让我对她开口了
靠谱的医学知识和常识,最大的价值在于「降低猜忌带来的损害」36:47 我们可以用理性找到最优解,但病人的「恐惧」唯有倾听才能懂得
38:59 一个插曲:开始写作之前,我默认大家都会认真听医生讲话;能写出好故事之后,我发现知识能更好地抵达更多人了
42:48 其实,很多医生都在精进技术同时,关注人文情感(编注:一句「社会对待冒险和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医疗进步的速度

🍵 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这是一档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投资,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我是雨白。
今天做客小酒馆的薄世宁医生,他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在 ICU 一线工作了 23 年,他的第一本医学科普书《医学通识讲义》是当年的超级畅销书,里面知识实用又通俗易懂,让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以及各自的家人都十分受益。
现在,薄医生仍然忙碌在 ICU 一线,特别辛苦。我们这次聊天,就是他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风尘仆仆地赶来。来的路上,他不好意思地问我,能不能给他准备一杯黑咖啡。见到他时我说这不影响睡眠吗,他摇摇头说不影响,工作强度太大,早就习惯了。后来听他讲,哪怕是大年三十他都把时间挤出来用来写书。我很好奇,支持他在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写书的动力是什么。
这一次聊天,恰逢薄医生出了第二本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他把这几十年 ICU 经历中,最触动他的病例故事与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就像他在节目里说的那样,他自己都想象不出第三部书写什么,因为这本书已经凝结了他过去几十年的心血。写得是真好。
与此同时,也和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小酒馆播客的视频版上线了!在知行小酒馆的B站、小红书、抖音,或者视频号(公众号搜索:知行小酒馆播客)上,你都可以看到这场对谈的视频,听薄世宁老师娓娓道来那些记忆深处的 ICU 故事。
👇👇👇
B站📺
小红书📕
抖音🎵
视频号💬(或者,微信搜索:知行小酒馆播客)
👆👆👆
另外,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听完这期节目后你的感受,我们会根据大家的留言,抽出五位听友,送出这本非常打动我的《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 本期嘉宾
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已出版:《医学通识讲义》《命悬一线,我不放手》
🪂 故事线
为什么要选择成为 ICU 医生?因为我晕血...02:13 开局就遇到重大打击:我想成为外科医生,但我晕血
04:28 但,这也成了开启 ICU 生涯的转折点:我来北京求学,经历了现代版「程门立雪」
06:55 经过锤炼之后,克服了晕血,也对人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叶的故事:治愈是安慰,不放手是终极安慰08:59 ICU 工作 23年,我还是忘不了这老两口:奶奶突发疾病错过急救最好时机,进 ICU 的时候已经脑死亡...
11:32 这位知识分子爷爷看着文质彬彬,为什么这么「难缠」?
13:30 事无巨细地指导护士,给医护人员送「礼」,还敦促医生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
14:34 但,爷爷有一天还是决定放手了...
20:01 什么是最好的治疗?无遗憾、不痛苦、不纠结(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反面
生命垂危时的艰难抉择:病人愿意捐献器官,但家属真的舍得吗?24:33 作为旁观者的医生,有时也会成为局内人,这例没能完成的器官捐献让我记忆犹新
26:35 面对已经脑死亡的丈夫,妻子说:「我养他一辈子、我给他擦身子,你们全都错了,他没有脑死亡」
30:02 我不敢告诉妻子,车里一直藏着器官捐献卡,但这个家庭的伤痛让我对她开口了
靠谱的医学知识和常识,最大的价值在于「降低猜忌带来的损害」36:47 我们可以用理性找到最优解,但病人的「恐惧」唯有倾听才能懂得
38:59 一个插曲:开始写作之前,我默认大家都会认真听医生讲话;能写出好故事之后,我发现知识能更好地抵达更多人了
42:48 其实,很多医生都在精进技术同时,关注人文情感(编注:一句「社会对待冒险和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医疗进步的速度

5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