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姿放心說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由諮商心理師周慕姿主持,從日常陪伴的「十分鐘心理學」、聽眾投稿「放心來信」、與各種職業的好友對談,到影視文本的人物心理分析,一起探索你想要理解的內在,或渴望改變的關係。 歡迎喜歡心理學、想要認識更多自我的你,訂閱我的頻道!聊聊那些,你放在「心」上的事。 歡迎贊助抖內+留言分享!支持我們有持續創作的能量:https://pse.is/6andn6 ♦︎ 追蹤「周慕姿放心說」臉書:https://pse.is/69ganu ♦︎ 追蹤「周慕姿放心說」IG:https://pse.is/69eh7t ♦︎ 廣告、合作邀約請來信:muerstalk@sat.cool 本節目由【知識衛星】團隊製作播出

  1. 【十分鐘心理學】批評還是指導?讓回饋更有力也更有愛

    قبل ٦ أيام

    【十分鐘心理學】批評還是指導?讓回饋更有力也更有愛

    ❝少一點批評,多一些指引❞ ⠀ 當我們把「為你好」包在情緒裡,對方只會聽見羞愧與防衛。批評會把錯誤放大,讓人想躲起來;指導則指出「怎麼更好」,保留自尊與選擇,才有前進的力氣。這不是討好,而是更有效的溝通方式。 ⠀ 多數人會把成長過程裡被挑錯的語氣,原封不動地帶到關係與職場。試著換一種說法:看見努力、就事論事、給出路徑;用溫柔的心,說直白的話。當對方知道哪裡做得好、哪裡要調整,合作會更順、關係也更安全。下次想發火前,先問自己:我想宣洩,還是想幫他做得更好?如果是後者,請改用指導吧。 ⠀ 更多分享,都在這集節目裡,歡迎收聽! ⠀ 本集畫重點 ・批評 vs. 指導:盯錯還是引路? ・為何我們習慣批評:情緒宣洩與權力不對等 ・有效回饋三步驟:看見努力→指出問題→提出方法 ・語氣關鍵:用溫柔的心說直白的話 ・自尊感與動機:保留選擇,才願意改變 ⠀ 【本集節目由司法院贊助播出】 修復式司法:讓司法也能療癒人心 你知道嗎?司法不只是懲罰,也可以是修復。 透過對話,讓加害人面對責任、讓被害人說出創傷, 在理解中,慢慢修補心的裂縫。 傷害無法抹去,但可以被看見、被療癒。 一起認識修復式司法,找回信任與希望。 https://www.tpc.moj.gov.tw/292885/292924/292938/1242523/post ⠀ #周慕姿放心說 #最新一集上架 #十分鐘心理學 #溝通練習 #職場溝通 #回饋技巧 #指導式回饋 #非暴力溝通

    ١٣ من الدقائق
  2. 愛為何變控制?說不出口的渴望在作祟|ft. 鐘穎|鍾穎活出你本來的面目

    ٢٢ أكتوبر

    愛為何變控制?說不出口的渴望在作祟|ft. 鐘穎|鍾穎活出你本來的面目

    ❝接住失落,靠近本來的你吧❞ 這集和鐘穎聊榮格:當我們只想抓住快樂、躲開悲傷,人生就像少了一塊拼圖。榮格說,失落讓我們變得完整;覺察,讓我們把擱在角落的自己領回來。那些被社會事件勾起的憤怒、委屈或不甘,常常不一定是外界的錯,而是陰影在敲門。當我們過度依賴「人格面具」——好人、專業、聽話的大人——評斷就會變多,心也更累。 試著把面具拿開一點點,看見裡面那個害怕、想被愛、也想被看見的人。你不孤單,這很正常。接納不是縱容,而是讓生命的能量恢復流動;當我不再只想停在高點,低谷也會把我帶回路上。在關係裡,若難以感受或表達愛,我們便改用權力要求——但越用力,越遠離彼此。 試著練習——當情緒被點燃,先對自己說「我看見了」。把注意力放回身體的感受,給它三個深呼吸;再問: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安全、界限、或被理解?把需求說清楚,比用控制更靠近愛。其實「完整」不等於「完美」,而是高低與光影同在。 更多分享,都在這集節目裡,歡迎收聽! 本集畫重點  ・陰影:被勾起的大情緒在提醒什麼?  ・人格面具:角色與真我如何鬆綁?  ・接納與覺察:讓生命重新流動的關鍵  ・愛與權力:愛出不來時,我們為何想控制?  ・失落的意義:不愉快也在塑造完整 #周慕姿放心說 #最新一集上架  #榮格心理學 #陰影工作 #個體化 #人格面具 #覺察 #愛與權力

    ٤٣ من الدقائق
  3. 【十分鐘心理學】面對已讀不回時,看見討好/疏遠/高功能/對抗的反應

    ١٨ أكتوبر

    【十分鐘心理學】面對已讀不回時,看見討好/疏遠/高功能/對抗的反應

    已讀不回,刺痛的常是想像。❞ 訊息停在「已讀」,腦海就像被彈珠球撞擊:焦慮、懷疑、自責輪番上陣。你不孤單,這很正常。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耗觸發器」——討好型怕被不喜歡;高功能型習慣先理性、把情緒收進抽屜;疏遠型最怕被控制,索性拉開距離;對抗型則用生氣保護脆弱。 接下來的重點不是追問,而是回來看:我的內耗循環是什麼?就算同一類型,每個人仍有獨特脈絡。練習對焦——為什麼這件事讓我特別在意、情緒特別多?觸發可能是「覺得自己不重要」、也可能是「想提出需求,卻擔心對方不在乎」。 當能辨識這些觸發,常見的自責與「我怎麼會這樣」會鬆動。理解發生了什麼,我們就比較知道怎麼安撫自己、怎麼對應:先標記此刻的感受與身體反應,寫下想說的重點與期待,再決定要不要把事說清楚、或暫緩,讓回覆的節奏回到可掌控。 更多分享,都在這集節目裡,歡迎收聽! 本集畫重點: 你的內耗循環是什麼? 觸發點:不被重視、說需求的顧慮 自責與懷疑如何被啟動? 先理解,再安撫、再對應的步驟 #周慕姿放心說 #最新一集上架  #已讀不回 #關係溝通 #內耗 #情緒覺察 #界線

    ١٢ من الدقائق
  4. 【十分鐘心理學】貓派狗派的依附風格:焦慮型與逃避型怎麼不再拉扯?

    ١٥ أكتوبر

    【十分鐘心理學】貓派狗派的依附風格:焦慮型與逃避型怎麼不再拉扯?

    ❝ 貓派狗派,是依附在關係裡的身影。❞ 有的人把安心放在「回應」:訊息要有人回、情緒要被看見,心才會安定下來;也有人把安心放在「距離」: 就算再在乎,也還是需要自己的空間。這不是愛多或愛少,而是安撫不安全感的方式不同——焦慮型像狗派,熱情靠近、怕被忽略;逃避型像貓派,重視自主、怕被吞沒。 理解差異後,誤會就會鬆一點:不是不在乎,而是安定自己的方法不一樣。當心裡不安時,不妨先停一下,深呼吸幾次;然後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是一個回覆、一個擁抱,還是多一點時間?再一起討論出彼此舒服的節奏與界線。 當我們能先穩住自己,靠近與退後就不再是拉扯,而是一種懂得:什麼時候靠近,什麼時候給空間。你不孤單,這樣的磨合很正常,看見自己,也就更能理解對方。 更多分享,都在這集節目裡,歡迎收聽!也想問:你是貓派,還是狗派呢? 本集畫重點: 為什麼「焦慮型」像狗派、「逃避型」像貓派? 怎麼理解彼此的不安全感? 關係裡怎麼說清楚需求? 靠近與退後的平衡該怎麼拿捏? #周慕姿放心說 #最新一集上架 #貓派狗派 #依附關係 #親密溝通 #情緒安定 #界線練習

    ١٥ من الدقائق
  5. 【影劇分析】《紅豬》:當信念開始動搖,我還能怎麼堅持自己?

    ١٢ أكتوبر

    【影劇分析】《紅豬》:當信念開始動搖,我還能怎麼堅持自己?

    ❝ 當信念被現實撞擊時,先誠實看見自己。❞ 這集從《紅豬》談起:當我們照著一套原則做事,卻被生活重重打一巴掌,開始懷疑原本的認同與價值——那就是節目裡說的認同/中年危機。 宮崎駿也走過這段拉扯:自認反戰,卻在疲憊時冒出「算了,趕快打一打」的念頭,於是把矛盾放進作品,用飛行與幽默包著時代與戰爭的沉重。 紅豬選擇「當一隻豬」,像是一種不被主流社會化的宣言:我可以不照規則,也要守住自己的樣子。 片中兩種女性形象也很關鍵: 年輕女孩像推你前行的火花,吉娜則像能接住你的港灣。 宮崎駿同時揭露另一層拉扯——理想與金錢、創作與市場彼此角力,他用自我反諷提醒我們:真正的困局,常常在心裡。面對動搖,不必逞強; 先承認那份挫折,然後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把力量放回到「我此刻想怎麼活」。你不孤單,這很正常。 更多分享,都在這集節目裡,歡迎收聽! 本集畫重點: *認同/中年危機的開端:被現實打臉的那一刻 *「當一隻豬」:拒絕被社會化的隱喻 *反戰立場與疲憊念頭的自我辯證 *理想 vs. 金錢:創作與市場的拉扯 *火花與港灣:作品中的兩種支持力量 #周慕姿放心說 #最新一集上架 #紅豬 #宮崎駿 #中年危機 #自我認同 #反戰 #理想與現實

    ٢٢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周慕姿放心說》由諮商心理師周慕姿主持,從日常陪伴的「十分鐘心理學」、聽眾投稿「放心來信」、與各種職業的好友對談,到影視文本的人物心理分析,一起探索你想要理解的內在,或渴望改變的關係。 歡迎喜歡心理學、想要認識更多自我的你,訂閱我的頻道!聊聊那些,你放在「心」上的事。 歡迎贊助抖內+留言分享!支持我們有持續創作的能量:https://pse.is/6andn6 ♦︎ 追蹤「周慕姿放心說」臉書:https://pse.is/69ganu ♦︎ 追蹤「周慕姿放心說」IG:https://pse.is/69eh7t ♦︎ 廣告、合作邀約請來信:muerstalk@sat.cool 本節目由【知識衛星】團隊製作播出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