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episodes

透過世界各地的學界、業界、醫界、新創產業的前輩經驗分享或未來新知,得到自己學習的目標與生職涯規劃相關建議,以了解人工智慧的浪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人工智慧醫學組織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cine AIM 北醫大人工智慧醫學組織

    • Technology

透過世界各地的學界、業界、醫界、新創產業的前輩經驗分享或未來新知,得到自己學習的目標與生職涯規劃相關建議,以了解人工智慧的浪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IM_OKSC S2-13 New era of Neuron brain image: 大腦影像與記憶的關聯探索

    AIM_OKSC S2-13 New era of Neuron brain image: 大腦影像與記憶的關聯探索

    主題: New era of Neuron brain image: 大腦影像與記憶的關聯探索

    講者:Dr. Sung-Mu Lee
    **背景介紹: **
    李松穆 (Scott),在取得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的學士學位後,便進入了成功大學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博士學位學程。在博士班的過程中(2019),有幸獲得國科會千里馬補助計畫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擔任為期一年的訪問博士生,且在返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再次取得國科會的補助計畫,回到英國劍橋大學擔任一年期的訪問學者。Scott的研究題目主要是使用磁振造影技術 (MRI)
    之影像,來分析腦部記憶力行程跟特定腦區活化之關聯。研究並著重使用7T的磁振造影技術,更可達到分層腦區的活化關聯分析,這次我們AIM,非常榮幸可以順利邀請到Scott來與我們分享他一路求學的心路歷程、申請國科會千里馬計畫的經驗分享,與在劍橋擔任訪問學者時所參與的研究。
    分享內容:
    1. 在台灣求學時的經驗(陽明與成大)
    2. 申請千里馬計畫的契機
    3. 選擇加入英國劍橋大學的來龍去脈。
    4. 給有志想要投身進入影像醫學研究的後備建議

    ➤ 分享者背景介紹 (0:39)
    ➤ 從大學時期,決定直接加入博班的動機 (2:29)
    ➤ 醫學大學與綜合型大學的差異 (8:29)
    ➤ 千里馬的經驗分享 (11:08)
    ➤ 英國與台灣影像醫學研究室的差異分享 (18:16)
    ➤ 腦影像與內隱記憶的研究 (24:08)
    ➤ 往記憶力的細胞生物機轉研究邁進? (45:15)
    ➤ 自己的短中長期的未來研究之路 (46:32)
    ➤ 對於未來想申請千里馬的後輩一些小經驗分享 (50:12)
    ➤ 對於未來想投身腦影像研究的小建議 (53:02)
    ➤ 結語 (57:53)

    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喔 : )
    連結由此去 -> https://linktr.ee/AIM_Podcast

    • 58 min
    AIM_OKSC S2-12 AI in Public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健康與永續綠能的探索新武器

    AIM_OKSC S2-12 AI in Public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健康與永續綠能的探索新武器

    主題: AI in Public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健康與永續綠能的探索新武器

    講者:Dr. Kai Wang

    背景介紹:
    王愷 (Kai),在取得臺灣大學電機學系與雙主修數學系的學士學位後,便直接申請進入了南加大電腦科學博士班,因緣際會下,就轉學前往哈佛大學電腦科學博士班,並於2023年五月完成口試。隨後即順利申請上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助理教授之職位。Kai的研究主題,主要圍繞著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博弈理論(Game Theory)、多智能體系統 (Multi-agent system),來對於永續、工業排放監測、野生動物保護、女性與幼兒健康議題來做分析,並期許自己的研究能協助產生更多的社會影響力。Kai的學術成果不僅多次受到國際研討會的最佳論文獎項的肯定,自身也成功得到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重要的西貝爾學者獎 (Siebel Scholars) 的殊榮。此外,Kai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與印度當地的非營利組織ARMMAN一起攜手合作,來針對孕婦、小孩,運用科技方式來傳播正確的衛生健康知識,來降低死亡率和疾病傳播率。這次我們AIM,非常榮幸可以順利邀請到Kai來與我們分享他一路從台大求學到美國哈佛的心路歷程、與在哈佛所進行的研究,得獎的經驗跟如何在競爭的學術就業市場中,順利爭取到成為美國名校的助理教授資格。
    分享內容:
    1. 在台求學時的經驗與決定直接攻讀博班的動機。
    2. 選定美國資工博士班為目標的原因與在美國(南加大+哈佛)的研究
    3. 順利爭取到教職的經驗分享。
    4. 給有志想要投身進入AI於社會議題領域的朋友一些小建議
    ➤ 分享者背景介紹 (0:32)
    ➤ 從台灣大學電機系求學時,雙主修數學系的動機 (3:12)
    ➤ 從大學時期,決定投身往教職方向的動機 (6:49)
    ➤ 從台灣大學學士畢業後決定赴美攻讀資訊工程領域原因 (9:30)
    ➤ 省略碩士,直接博士?怎麼敢呢 (13:25)
    ➤ 在美國資工博士班的修課經驗 (16:45)
    ➤ 南加大與哈佛資工博士班的環境差異分享(24:15)
    ➤ 博班的研究與社會貢獻(如何改善印度偏鄉的懷孕婦女的健康) (29:45)
    ➤ 與非營利組織的未來合作與聯繫的觀點 (52:41)
    ➤ 博班畢業後,隨即找到助理教授職位的經驗分享 (58:45)
    ➤ 上任助理教授,短中長期的未來研究之路 (1:07:12)
    ➤ 跳過博士後的訓練,直接挑戰教職的心路歷程 (1:10:07)
    ➤ 對於未來想投身本領域的後輩一些小建議 (1:13:01)
    ➤ 結語 (1:17:21)
    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喔 : )
    連結由此去 -> https://linktr.ee/AIM_Podcast

    • 1 hr 20 min
    AIM_OKSC S2-11 Computational challenge: 計算生物學與人工智慧的應用

    AIM_OKSC S2-11 Computational challenge: 計算生物學與人工智慧的應用

    主題: Computational challenge: 計算生物學與人工智慧的應用

    講者:Yi Hsiao (PhD candidate)
    背景介紹:
    蕭毅 (Leo),在取得臺灣大學的電機學士與生醫電資所碩士學位後,後在2020年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bioinformatics 的博士學位。而蕭毅也曾在美國農業部國家農業圖書館、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科學研究中心和臺灣AI Lab擔任實習生。其研究主題主要是針對透過癌症的蛋白基因體學資料分析,也利用機器學習的技術來進行化學資訊與電腦輔助藥物設計。在過去的研究發表裡,有針對藥物結構的藥物動力學和安全評估、幫助聚合物資料庫建立的模型開發,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期投入老藥新用的開發。除了自身專業發展外,Leo也非常積極推動台灣生醫人才在美國的學術交流,目前擔任美國中西部生物科技年會(Midwest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MTBA)的會長。這次我們AIM,非常榮幸可以順利邀請到Leo來與我們分享他一路求學的心路歷程與參與的研究。

    分享內容:
    1. 在台大求學時的海外與本土實習經驗,
    2. 選擇赴美攻讀生物醫學資訊學博士的契機。
    3. 目前博士班研究的主題與未來應用。
    4. 給有志想要投身進入計算生物學或生物資訊學的後輩一些建議。

    ➤ 分享者背景介紹 (0:24)
    ➤ 從台灣大學碩士畢業後決定赴美攻讀生資博班的原因 (2:10)
    ➤ 曾赴美與新加坡實習的經驗分享(3:42)
    ➤ 於Taiwan AI Lab 的研究經驗分享(9:33)
    ➤ 美國博士班的選校過程分享(13:55)
    ➤ 博班研究的白話文介紹 (21:39)
    ➤ 博班研究的下一個里程碑分享(39:25)
    ➤ 美國中西部生物科技年會介紹 (43:50)
    ➤ 短期與長期的生涯規劃 (46:56)
    ➤ 對於未來後輩的小建議(51:11)
    ➤ 結語 (57:58)

    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喔 : )
    連結由此去 -> https://linktr.ee/AIM_Podcast

    • 59 min
    AIM_OKSC S2-10 告別學術界~ 英倫新創業界的經驗談 -從生技研發轉戰醫藥顧問

    AIM_OKSC S2-10 告別學術界~ 英倫新創業界的經驗談 -從生技研發轉戰醫藥顧問

    主題: 告別學術界~ 英倫新創業界的經驗談 -從生技研發轉戰醫藥顧問

    講者:Shao-Ru Lu, PhD (Ryan)

    背景介紹:
    Ryan博士 (Dr. Ryan Lu),在取得臺灣交通大學的應用化學碩士學位後,在中研院生化所短暫擔任研究助理準備出國,隨即在2014年順利獲得Imperial college London教育部共同創立頂尖大學策略聯盟的全額獎學金計畫,前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來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其研究主題主要是針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針對其痰液當中的幾項特殊細胞進行定量,還有透過螢光支氣管鏡所收集的影像,來打造疾病嚴重度惡化的追蹤方式。在取得博士學位,Ryan便以技術開發的研究員的身份,來投身參與透過類似博士班使用的蛋白質與化學反應技術,而研發生物晶片的新創公司。而因緣際會下,目前 Ryan已從研究員轉職加入了一間國際醫藥顧問公司,Citeline(Pharma Intelligence),來擔任醫藥顧問的身份。除了自身專業發展外,Ryan也非常積極推動台灣生醫人才的學術交流,並於2016參與了台灣倫敦生物醫學會(London Taiwanese Biomedical Society )的創立。這次,我們AIM,非常榮幸可以順利邀請到Ryan博士與我們分享他一路求學的心路歷程與參與的研究專案,同時也邀請Ryan博士分享她從實驗室工作環境轉轉醫藥顧問的歷程。
    分享內容:
    1. 選擇英國博士班的原因和申請獎學金經驗分享,
    2. 博士研究與畢業後加入新創的契機。
    3. 從實驗室研究員轉戰醫藥顧問的因緣際會。
    4. 給有志想要前往英國求學或深耕英國的後輩一些建議。

    ➤ 分享者背景介紹 (0:32)
    ➤ 從台灣取得碩士畢業後決定赴英攻讀博士的原因 (2:45)
    ➤ 接受不同領域博士班的挑戰與獎學金申請 (9:32)
    ➤ 博班研究的白話文介紹 (16:59)
    ➤ 加入新創還是選擇加入大公司,與告別學術界(29:48)
    ➤ 在新創產業的挑戰 (對外與內的學習) (37:31)
    ➤ 再次回到大公司體系的經驗分享 (42:31)
    ➤ 醫藥顧問的工作經驗分享(47:16)
    ➤ 倫敦台灣人生醫學會介紹 (55:46)
    ➤ 短期與長期的生涯規劃 (58:42)
    ➤ 對於未來後輩的小建議(59:51)
    ➤ 結語 (1:03:38)
    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喔 : )
    連結由此去 -> https://linktr.ee/AIM_Podcast

    • 1 hr 5 min
    AIM_OKSC S2-09 AI in Genomics: AI運用於基因體的新大陸與挑戰

    AIM_OKSC S2-09 AI in Genomics: AI運用於基因體的新大陸與挑戰

    主題: AI in Genomics: AI運用於基因體的新大陸與挑戰

    講者: Pi-Chuan Chang, PhD

    背景介紹:張碧娟博士 (Dr. Pi-Chuan Chang),在取得台灣大學資工學士學位後,即攻讀史丹佛大學的資工博士學位,隨後於2009年加入了Google,並主要參與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專案。隨著人工智慧在生醫領域中的應用日益重要,在2016年,碧娟因緣際會下加入了Google Health中的Genomics團隊,並擔任了技術主管,協助主導了DeepConsensus和DeepVariant等兩項重要技術。該團隊所研發出的技術在2018年底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Nature Biotechnology上。這次,我們AIM,非常榮幸可以順利邀請到碧娟博士,與我們分享她在Google Health中參與的研究案,同時也邀請碧娟博士分享她從語音辨識轉換到基因體人工智慧的經驗。

    分享內容:
    1. 赴美攻讀博士的原因
    2. 博士班的研究與加入Google的契機
    3. 從語音辨識轉戰AI基因體的因緣際會與挑戰
    4. 小建議給有志想要加入Google Health或研究AI基因體的後輩

    ➤ 分享者背景介紹 (0:31)
    ➤ 從臺大資工畢業後決定赴美攻讀CS博士的原因 (2:03)
    ➤ 史丹佛 CS 博士班的挑戰 (8:30)
    ➤ 留在學界還是前往業界? (15:04)
    ➤ 留美在google開始工作的經驗 (20:32)
    ➤ 離開軟體巨人而加入教育新創 (28:22)
    ➤ 再次回到大公司體系的經驗分享 (35:22)
    ➤ 轉換跑道,加入Google 基因專案 (41:24)
    ➤ 短期與長期的生涯規劃 (54:34)
    ➤ 對於想要轉換領域的朋友的小建議(1:02:04)
    ➤ 結語 (1:12:05)

    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喔 : )

    連結由此去 -> https://linktr.ee/AIM_Podcast

    • 1 hr 12 min
    AIM_OKSC S2-08 Adapting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生物世界的風險管理

    AIM_OKSC S2-08 Adapting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生物世界的風險管理

    主題: Adapting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生物世界的風險管理

    **講者: **Ming Liu (PhD Candidate)

    背景介紹:
    劉銘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和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後,就成功申請到台灣牛津大學獎學金,並於2019年赴英國進修動物學的博士學位,預計今年夏天取得博士學位。劉銘的研究主要聚焦於運用理論生物學的方法,使用數學模式和電腦模擬,討論環境變化如何形塑生物的適應策略、以及賽局理論中不同策略的競爭動態。透過理論的架構,研究生物經由時間迭代後的改變,分析生態系的穩定性和評估風險管理。這次我們很榮幸可以邀請到劉銘來聊聊,他目前的研究跟他過去申請獎學金的經驗與未來的規劃。

    分享內容:
    1. 決定赴英國灣進修的原因與申請台牛獎學金的經驗分享
    2. 旅英的博士生涯研究經驗
    3. 博士畢業後的規劃
    4. 給有志想要旅英或申請獎學金的朋友,一些小建議。
    ➤ 分享者背景介紹 (0:22)
    ➤ 大學時期的研究經驗與決定赴英攻讀博士的原因 (3:37)
    ➤ 臺灣牛津獎學金申請的個人經驗分享 (13:11)
    ➤ 臺灣的研究機構與牛津大學的研究風氣分享 (19:12)
    ➤ 同物種間的個體差異之演化概論 (23:15)
    ➤ 短暫的未來規劃 (46:01)
    ➤ 在英國申請博士後研究員或執行計畫的經驗分享 (56:19)
    ➤ 結語 (1:04:05)

    歡迎大家一起收聽喔 : )
    連結由此去 -> https://linktr.ee/AIM_Podcast

    • 1 hr 4 min

Top Podcasts In Technology

Barış Özcan ile 111 Hz
Podbee Media
Haftalık Gündem Değerlendirmesi
TeknoSeyir
Zihnimin Kıvrımları
M. Serdar Kuzuloğlu
Farklı Düşün
Seyfeddin Başsaraç, Mert Bulan
42章经
KaiQu
TED Radio Hour
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