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episodes

用语言和文字找回生活的附近性,与你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轻刀快马是一档关注青年议题的播客。包括三个栏目: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
【拆书刀】汇集了主播付宇在准备毕业论文过程中读过的那些书,这些书的主题各不相同,但都为我们理解当下年轻人的处境提供了注解和参照。这个栏目也是意外地受欢迎。
【车载电台】是付宇(快马先生)和赛文(男香小姐)的夫妻档对谈,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轻刀快‪马‬ 付宇FoooYuuu

    • Society & Culture

用语言和文字找回生活的附近性,与你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轻刀快马是一档关注青年议题的播客。包括三个栏目: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
【拆书刀】汇集了主播付宇在准备毕业论文过程中读过的那些书,这些书的主题各不相同,但都为我们理解当下年轻人的处境提供了注解和参照。这个栏目也是意外地受欢迎。
【车载电台】是付宇(快马先生)和赛文(男香小姐)的夫妻档对谈,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好端端的人,怎么一上网就成了喷子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好端端的人,怎么一上网就成了喷子

    为什么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日益高涨的政治极化?为什么说两党政治正在撕裂愈发支离破碎的美国社会?
    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因为高高筑起的信息茧房让人们沉浸在自己的立场、观点、价值判断之中,听不进去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
    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当人们在“无意中”走出信息茧房之后,会变得更包容吗?
    为什么网络暴力如此泛滥?那些沉迷“祖安文化”的网络喷子(trolls)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听到那些温和持中的声音?
    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中找到答案。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推荐这本书,那么我会说——
    这是2024年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所有书里面,前100页最好看的一本,堪比侦探小说的阅读快感。
    【时间轴】
    04:47 第一个问题:走出信息茧房以后会怎样?接触不同立场的观点让人们变得更包容了么?真的是因为社交媒体营造的信息茧房所以导致了政治极化吗?
    24:03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网络喷子”越来越嚣张?是信息茧房“养蛊”催生了日渐极端化的网络表达吗?“网络喷子”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吗?
    44:09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温和派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在网络上听到那些温和持中的声音?温和派的声音变少了,是否意味着人们正在变得更加极端?
    64:30 最后一个问题:无论信息茧房是否存在,政治极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乎只会越来越糟,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注销社交媒体账号是一个好选项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我们会是沐浴在全球化余晖之中的最后一代人么?
    【本期节目提到的资料】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克里斯·贝尔
    窦东徽,罗明明,刘肖岑.网络喷子:演变过程、产生机制及干预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0):138-142.
    刘紫川,季诗雨,黄荣贵,等.谁在“按键”伤人——青年网暴者的身份背景与观念特征[J].青年记者,2023(17):80-84.DOI:10.15997/j.cnki.qnjz.2023.17.005.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1 hr 26 min
    《单身社会》:2.4亿人单身、1.25亿人独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单身社会》:2.4亿人单身、1.25亿人独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
    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独居已经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比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人类一直在从事一项伟大的社会试验,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都选择了独居生活。不久以前,人们还习惯于在年轻时结婚,而死亡才是终止婚姻的唯一方式,当年轻丧偶时,人们选择早早地再婚,而老年丧偶的人们则搬去与家人同住,或是家人选择搬来陪伴他们。但如今,人们选择晚婚,人们离婚,而后十多年地保持着单身。有些人活得比自己的伴侣长久,并且千方百计地避免与他人共同居住——即便这个“他人”常常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上面一段话出自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单身社会》,作者是美国社会学家Eric Klinenberg。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七普”长表数据,中国当前单身人口接近2.4亿人,独居比例超过户籍总数的25%,这意味着1.25亿人独自居住。而在10年前的“六普”数据中,独居比例仅为14.5%;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这个数字甚至只有8.3%。
    不出意外的话,在2030年第八次人口普查的时候,独居/一人户大概率会成为占比最高的家庭和居住模式。
    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单身社会》这本书都值得反复被提起,如何看待“单身社会”以及如何过好一个人的生活,也都将是值得所有人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本期节目由守护关节健康品牌MoveFree益节赞助播出。
    MoveFree 益节 氨糖软骨素——美国专业关节健康品牌,连续 6 年天猫国际氨糖品类销售 TOP1,100% 纯进口,产品通过了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和美国FDA的双重认证。
    缓痛首选【绿标瓶】,成分配比科学,有效缓解关节不适,有效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缓痛效果最明显。
    补钙优选【五合一高钙氨糖】,重视有补钙需求和需要多方补充营养的老人,一瓶多补,高含量钙+VD,不需要吃其他钙片。
    (商务合作 Live by Somg)
    🎁「MoveFree益节×轻刀快马」专属折扣领取方式:
    1️⃣点此 https://m.tb.cn/h.gVQgBzf 进入MoveFree专属购买链接
    2️⃣在淘宝搜索【MoveFree】进入官方海外旗舰店(不要进错店啦),向客服报暗号「轻刀快马」,即可获得专属链接
    3️⃣复制淘口令,到淘宝打开获取链接:99¥jz22Wx85Tc2¥ https://m.tb.cn/h.gVQgBzf  CZ0002 轻刀快马专属
    (下单记得备注「轻刀快马」哦~)
    【时间轴】
    04:08 第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人单身独居?北美、欧洲与东亚,单身独居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2.4亿人单身、1.25亿人独居,中国进入“单身社会”了么?
    18:25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单身独居?女性解放、通讯革命、大规模城市化以及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在其中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雇佣关系、工作伦理的变迁又如何与单身独居联系起来?
    40:12 第三个问题:单身独居是否意味着孤独落寞、凄凉悲惨的生活状况?孤独与否,到底是取决于什么?为什么单身独居可能与更富有活力的城市文化相联系?
    49:02 第四个问题:如何消除对于单身独居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歧视?如果“单身社会”终将到来,如何从商业和政策逻辑入手创造更多可能性?
    【本期节目提到的资料】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数据来源: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巫锡炜,曹增栋,武翰涛.高等教育扩张

    • 1 hr 2 min
    我从阿勒泰来:一个新疆女孩的十年 | 盲人摸象EP30

    我从阿勒泰来:一个新疆女孩的十年 | 盲人摸象EP30

    欢迎大家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30期,也是倒数第70期。
    本期内容由支点壳领创品牌图拉斯与轻刀快马联合呈现
    今天的访谈嘉宾是我的大学同学莎菲娜。
    算起来,我们认识也有十年时间了。这十年里,我们一起去支教,一起经历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身份转变,也在不同的时空各自体验了重新平衡工作与生活、为生活寻找支点的过程。
    莎菲娜来自新疆阿勒泰。对,就是那个最近大火的阿勒泰。
    从阿勒泰到上海,有4400公里,相当于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到海南三亚的距离,如果坐火车,最快也要3天,60多个小时才能到。
    如果不是这一次访谈,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驱动莎菲娜从阿勒泰到上海,驱动她在职场遭遇意义危机的时候选择“行动”而不是“躺平”,驱动她在每一个岔路口选择更少人走、但也潜藏了更有可能性的那一条路。
    生活需要支点,心灵同样需要支点。正如本期节目的赞助品牌支点壳领创品牌图拉斯一直以来所倡导的那样——
    「一个支点,拓展边界」
    图拉斯联合小宇宙平台,与轻刀快马在内的四档播客节目(点击查看本次企划更多节目),立足“心中有支点、生活不设限”的理念,共同倡导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同时,图拉斯发起了主题社区活动,邀请大家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体验中,进一步探讨“支点”所能带来的力量,拓展自我的边界~

    P.S.6月8日的图拉斯社区的徒步活动招募已开启,感兴趣请戳报名~
    图拉斯,创立于 2012 年的 3C数码配件领导品牌,以技术创新为用户打造符合未来趋势的产品,打造的「下一代手机壳」-图拉斯支点壳,拥有一体式全角度支架功能,不但防摔还支持无线充电和磁吸,可以随时随地解锁手机的全场景需求,作为支点壳的领创者,图拉斯倡导与用户一起探寻自我的支点力量。可以点击链接 (优惠券领取链接:sourl.cn,购买链接:sourl.cn)体验图拉斯的产品。

    我很喜欢图拉斯“支点”这个概念。
    “支点”意味着一种跳出固有框架的可能性,从平面变成立体,生活的面貌本身并不会改变,但是看待生活的视角却截然不同了;“支点”也意味着一种迎向风暴的姿态,即使强风吹拂,也始终有力量支撑自己“不被大风吹倒”。
    但是,寻找内心的支点,不等于为生活提供一个标准答案;相反,立足支点、探索未知的过程,可能才是更有趣的。
    就像莎菲娜的故事里,她并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扁平的“人设”,也并不想讲一个成功学的俗套故事,她依然有很多自己的不完满、不甘心,甚至是不自洽。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整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时间轴】
    04:14 在我离开阿勒泰之前,我并不觉得阿勒泰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地方
    07:33 念高中之前,我用哈萨克语学数理化、学历史、学生物
    11:06 民考民、民考汉、双语班,当我们在新疆谈论“高考”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22:44 “迷茫”几乎贯穿了我的大学生活
    29:15 只有回老家、进体制这一条路么?我还是觉得不甘心
    33:43 为什么去支教?因为我想让那些像我一样的孩子,看到一个可能的远方
    37:26 该不该Gap Year?我没有答案,我只想说,那是我三十多年里最无忧无虑的一年
    40:31 读研、带班、实习,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活力无限,满眼都是光
    46:28 放弃了回新疆的机会,我以为我要留在上海改变世界,结果我只是每天检查底表
    53:45 焦虑不能解决任何具体的问题,我决定开始自救
    56:07 那时候真的是沉迷健身,一周三次,好几次回来的路上都要睡着了
    57:05 我电

    • 1 hr 21 min
    《娇惯的心灵》:过度保护如何“毁了”年轻人?

    《娇惯的心灵》:过度保护如何“毁了”年轻人?

    过去十年,美国大学生正在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一方面,他们很乖。
    在美国9到12年级的中学生里面,更少饮酒,更少吸烟,约会的比例更低了,有性经验的比例更低了,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标志性的反叛行为,在Z世代中间的发生比例,都明显低于更年长的千禧一代,更是远远低于以反叛文化著称的婴儿潮一代。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乖张。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内,由于“取消文化”引发的暴力冲突事件层出不穷,无论左翼,还是右翼,美国大学里的年轻人们似乎正在越来越多地选择用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一方面,他们很宽容。最典型的指标就是对于LGBTQ群体的接受度,无论是对于同性婚姻的支持度,还是对于LGBTQ群体在大学任教,Z世代的接受程度都是所有代际中间最高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宽容。
    他们脆弱敏感,极容易感觉到被冒犯。无论发表观点的人,是出于什么样的意图,只要观点本身让我感觉到不舒服,那么这就是对于“我”的威胁。在2017年的一项调查中,58%的美国大学生认为,“要融入大学这个社群,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不能接触到那些冒犯到我的观念”。本周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娇惯的心灵》试图告诉我们,一种我们称之为“安全主义”的社会思潮如何影响了美国新一代年轻人的道德判断和思想观念——
    这股思潮从何而来?两党政治极化、社交媒体兴起、中产家庭教养模式变迁、大学的公司化与科层化,在这股思潮形成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安全”的概念何以无限外延,从人身安全扩展到心理安全,甚至是思想观念的“安全”? 为什么说试图将年轻人与“风险”相隔绝的社会安排,最终导致美国的Z世代成为了更加脆弱、敏感且二元对立的一代人? 上述代际价值观念的变迁最终如何导致了“政治猎巫”“互联网猎巫”的泛滥?【时间轴】
    05:04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美国,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危机四伏、越来越不安全?为什么美国年轻人变得愈发脆弱敏感?
    29:16 第二个问题:哪些时代变迁塑造了当下美国年轻人的观念?社交媒体的普及、教养方式的变化与自由玩耍的消失,如何制造了更孤独、也更焦虑的一代人?
    57:30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大学校园管理的官僚主义几乎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官僚主义又是如何在大学校园内加剧了以“安全至上”为名的、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72:29 第四个问题:当“安全”无限扩展到心理甚至是思想观念层面,当人们开始试图在蛛丝马迹中寻找风险与威胁的证据时,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说“互联网猎巫”已经成为了一种当代的新宗教?
    【本期节目提到的资料】
    这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化越来越难 | 罗方丹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林小英
    寒门子弟上大学:美国精英大学何以背弃贫困学生?The Privileged Poor: How Elite Colleges Are Faili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 Anthony Abraham Jack
    乌合之众 | 古斯塔夫·勒庞
    狂热分子 | 埃里克·霍弗
    Generation Me: Why Today's Young Americans Are More Confident, Assertive, Entitled--and More Miserable Than Ever Before | Jean M. Twenge
    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and Completely Unprepared for Adulthood--and What That Means for the Rest of Us | Jean M. Twenge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 简·雅各布斯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涂尔干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

    • 1 hr 29 min
    回到老家,回到父辈的生活里,更幸福了么 | 盲人摸象EP29

    回到老家,回到父辈的生活里,更幸福了么 | 盲人摸象EP29

    欢迎大家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29期,也是倒数第71期。今天的访谈嘉宾是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阿树。
    我和阿树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后来阿树去了东北,在哈尔滨念了四年大学,念了传说中的天坑专业生物工程。阿树大学毕业以后做了教培,中间又换了一份工作,考了几次研究生。直到四年前硕士毕业,终于上岸进了体制内。
    就像阿树自己说的,我们身边的朋友几乎都留在了北京、上海或者深圳,只有他回了老家,回到了那个几乎二十年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地方。
    我得承认,在开始这一次对谈之前,我带着很多预设,也带着很多复杂的心情。
    一方面,我很羡慕他。因为他完全不需要担心失业,也不需要焦虑房贷;因为他每天下班都有做好了的饭;因为他不怎么内耗,他几乎是踩着社会时钟的刻度线,毕业,上岸,结婚,生子。另一方面,作为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我又忍不住替他感到不甘心。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会不会,不够尽兴?如果三十岁就过上了一眼看到底的生活,是不是,有些无趣?这些预设,说到底是我自己的纠结,而这些纠结几乎贯穿了这一期节目始终。
    到底该不该更努力一点?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到底选择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是不是远离大城市,选择回到自己父辈的生活轨道之中,就意味着放弃了努力?
    很意外,这一次访谈最终居然落脚到了努力,可能我们都还是会羡慕自己当年没有选择的那一条路。
    那就,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吧。

    【时间轴】
    03:47 从抗美援朝到转业落户,每一个国企子弟的家庭史都是一部微观移民史
    06:21 高考结束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恍惚感:啊这就考完了?
    08:58 传说中的“天坑专业”生物工程,到底坑不坑?坑在哪儿?
    14:06 第一次考研,毫不意外地失利了,于是我进入了月薪过万的教培行业
    20:46 每天9个小时,连上5天,中间休息1天,再连上5天,这就是教培行业的日常
    24:46 逃离教培,仓促的第二次考研,依然失利了,我又换了一份工作
    29:57 依然在考研,因为周围的朋友都读研了,直到17年终于回到了校园
    32:54 三年以后硕士毕业,除了考公上岸,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出路
    38:03 体制内肯定没那么卷,但也没那么闲,总归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44:43 这是个铁饭碗,但也就是个铁的饭碗,不是金的,也不是银的
    47:28 小镇有小镇的好,我不觉得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值得我牺牲那么多
    57:46 我也不是刻意迎合了社会时钟的期待,只是刚好这一切都发生了
    1:02:34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我们特别羡慕的部分,也都有完全接受不了的部分
    1:09:19 如果用三个词总结自己过去的十年经历……
    1:27:49 内心里一直驱动你的力量是什么?果然再一次反转,变成了嘉宾问主播……
    1:30:43 你觉得最被高估的美德是什么?
    1:32:39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加入听友群】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我们期待用每一个个体的偏见,去拼凑那个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

    • 1 hr 36 min
    《朝不保夕的人》:不稳定的生活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朝不保夕的人》:不稳定的生活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年轻人的工作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以期待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待上几年时间?
    为什么我们好像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和勇气去建立一段长期的关系,不论是亲密关系,还是朋友关系?
    上述这些问题的回答,来自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盖伊·斯坦丁《朝不保夕的人》。
    【时间轴】
    03:24 什么是“朝不保夕的人”,或者说不稳定的无产阶级?工作领域的哪些变迁导致了这种“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
    20:05 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人正在变得“朝不保夕”?全球化、金融化这些宏大的概念,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勾连在一起?
    34:40 谁在成为“朝不保夕的人”?当年轻人系统性地陷入“朝不保夕”的状态,到底意味着什么?
    48:22 “朝不保夕”如何让人们失去对于未来的长久预期与承诺?又如何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理解?
    【本期节目提到的参考资料】
    王程韡、杨坤韵,2019,《进取与迷失:程序员实习生的职业生活》,《社会》第3期。
    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 | 项飙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在东亚,为什么代际沟通如此困难?
    《过劳悲歌》:这班儿为什么越上越累
    【欢迎加入听友群】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 1 hr 10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Ortamlarda Satılacak Bilgi
Podcast BPT
Oldu mu?
Cansu Dengey ve Rayka Kumru
Hikayeden Adamlar
Podcast BPT
Fularsız Entellik
Podbee Media
Felsefenin İzinde
Podbee Media
Nasıl Olunur
Storytel

You Might Also Like

呱唧呱唧
Alex大表哥
面红耳赤
我要WhatYouNeed
天真不天真
杨天真本真
岩中花述
GIADA | JustPod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声东击西
ETW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