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典藏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1864年,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1867年,《第一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1870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莫斯科初次演出。1876年,与梅克夫人开始通信。1877年,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演。1879年,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1880年,《意大利随想曲》首演。1888年,《第五交响曲》在圣彼得堡首演。1890年,创作歌剧《黑桃皇后》。1892年,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首演。1893年,创作《第六交响曲》;11月6日,逝世。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创作处于重要位置。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中文名: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外文名 俄语: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语: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别名:柴科夫斯基 国籍:俄罗斯 出生日期:1840年5月7日 逝世日期:1893年11月6日 星座: 金牛座 毕业院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意大利随想曲 主要成就: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特征 创作阶段 创作初期 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使他获得了声誉。代表作有: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1866),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年初稿,以后两次修订),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 1876),《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1876),舞剧《天鹅湖》(1876),《第一弦乐四重 奏》( 1871),钢琴小品幽集《四季》( 1876)等。除创作外,他还担任了繁重的教学 、评论、演出工 作,编写了《实用和声学指南》教科书。 创作中期 自1876年起与俄国富孀梅克夫人建立了通信友谊,此后接受其年金党盟长达14年。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从此时至80年代后期,主要居住乡间或国外,全力从事创再Z和演出。这时期的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结合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代表作有:《第四交响曲》(1877),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1878),《小提琴协奏曲》(1878),《意大利随想曲》(1880),庄严序曲《1812》(1880),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1882),歌剧《奥尔良少女》(1881)、 《马捷帕》(1884)和《女巫》(1887)等。 创作晚期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属于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晚期,其创作进入高峰阶段,许多代表作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有:《第五交响曲》( 1888)、《第六“悲怆”交响曲》(1893),歌剧《黑桃皇后》(1890)、《约兰塔》(1891),舞剧《睡美人》(1887)等。 总体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特征突出地体现于旋律。柴可夫斯基每一部作品的主题旋律都十分鲜明,线条委婉悠长,运动起伏跌宕,音调亲切自然,感情色彩浓郁,可以说是高度艺术化的结晶,是发自内心的倾诉和表白,所以能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 戏剧性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令人震惊的艺术力量所在。作曲家把自己对时代、社会和人们内心世界的种种矛
簡介
資訊
- 創作者Marilyn_Hathaway
- 集數269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 版權© @喜马拉雅FM
- 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