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力創作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讀力創作

原住民族電視台 TITV 16 全新閱讀系文學節目《讀力創作》 透過跨域或跨界的交流對談,勾勒出生活現實與想像的畫面, 拉近閱讀與生活的距離,傳遞品味與文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父刻回憶:獻給最思念的你】 |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30/12/2022

    【父刻回憶:獻給最思念的你】 |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書寫療癒:親人離開後,用文字陪伴自己走過傷痛。 每到歲末年終時,總讓人有種期待回家團圓的思鄉情切,尤其對那些曾經失去摯愛的人們來說,那如影隨形的思念更是昇華到了極限。 自己是醫生,幫助過無數的病人,卻對自己最愛的爸爸束手無策,振興醫院的田知學醫師,把她對爸爸的思念與愧疚,寫成一本書;希望藉由文字分享在急診室多年以來的所見所聞,也與自己父親對話,希望讓這條顛簸的生命之路可以得到撫慰。 「看到爸爸癌末,逐漸失去生命跡象,當下很心痛,自己是急救醫師,救了許多人,但對爸爸的病情卻無能為力。」 即使擁有豐豐富的臨床經驗,田醫師仍說:「總使我是專業醫者,但還是人。」和一般人一樣,她同樣會感慨生老病死,心情也經常忍不住跟患者與其親友的悲歡離合而起伏;原以為自己在急診的工作中已變得堅強,未料,父親的罹癌,田醫師才知道自己還不夠勇敢;於是,她把過去和父親相處的快樂時光,以及家裡曾發生過的好與不好的回憶,全找回來並記錄下來。 失去家人,有時候我們也失去了可以好好聊天、分享生活的對象。這對我們而言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而去彌補這份缺失的方法,也許你可以從書寫治療開始。 摘自 《父刻回憶:獻給最思念的你》 你先走,但從未離開 踏著沉重複雜的心情走在午夜十二點半的暗巷裡,覺得對不起很多人,最對不起的就是爸爸你了!對不起!爸爸,我沒有辦法讓媽媽快樂。 很多年前,我也這樣包夜車回山上過,那次是去看爸爸你,你心臟不舒服。路上我一直哭,跟司機先生說不用理我。一到南基醫院,就衝進病房抱你! 這次媽媽路上不知道會是怎麼樣的心情。爸爸,你可以陪她嗎?你可以安慰她嗎?如果她哭了,可以代我幫她擦眼淚嗎? 爸爸離世後,過去脾氣如風暴的媽媽,整個人沉寂下來。媽媽在成長的記憶中對我與哥哥的管教,情緒總來得快且猛,幼時的我不理解,還以為自己不是媽媽的小孩,才會被這麼粗暴的對待,記得我當時哭著認真問爸爸:「爸爸你可以誠實的跟我說,她真的是我媽媽嗎?」爸爸則總是會溫柔地安慰我,要我想著記著媽媽美好的一面。 個性這樣狂暴的母親,在父親倒下時,不改過往的愛與勇敢,每次去醫院探視前,總是精心妝扮,要給爸爸你看到狀態美好的自己。還記得父親開膽囊癌的第一台刀,因為開刀時間太長,因此術後必須待在加護病房休息。終於,等到拔管了,雖然聲音非常沙啞和無力,但是記得當時能聽見父親的聲音,那感覺真好,同時更慶幸的是氣色也很好。孫子們爭相把昨晚他們畫的阿公給父親看,父親真是好高興,還請護士將畫貼在牆上。 「茂盛,你看。我今天穿新衣服,還有新鞋子!」在握著父親的手祈禱、閒聊之後,媽媽掀起隔離衣想給父親看她的新裝,那是我帶著母親去買的。 那時的媽媽就像一個初戀的少女…… 父親與母親的愛情若寫成故事,那絕對是轟轟烈烈的青春。 ----------------------------------------------------------------------------------------------------------------------- 因為太思念找不到出口而開始書寫,在書寫當下不只會找回很多遺忘的記憶,同時也在書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與家人的轉變。 原來是懷著愧疚思念與悲痛的心情而寫的作品,沒想到,寫著寫著,過去和父親的那些甜蜜回憶都湧上腦海;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實,卻可以透過文字讓時光逆流,透過真實的筆觸,復刻那些美好的曾經。 這本《父刻回憶:獻給最思念的你》,有生命的悲歡離合、生活的酸甜苦辣,它,不單單只是一本作者用來紀念父親的書,也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 面對親人離開,別因為怕痛,就停止想念!

    49 min
  2. 【地球之島】  |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30/12/2022

    【地球之島】 |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地球之島 - 時光】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序曲很令人讚嘆,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這是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了,為什麼呢?想必是人類已經被自然所滅絕。而這個[我]是不是歷經浩劫後唯一殘存的人類呢?或是超乎萬物地位所在的神,不得而知,就全憑讀者去想像吧!後面的意境是可以聯想的,不過,不曉得讀者有沒有感受到達利的畫作呈現在眼前啊?無數棄置的錶心就像一張張攤軟在地面的鐘,有的泡爛了,有的還在走,象徵著時間對這片曾經是人類家園的樂土,不再存有絲毫意義了。 羅智成大師出了這本詩集~「地球之島」,分成兩輯,上輯以大師自創的「新絕句」組成,主題即為~地球之島。每一首絕句都有標題,呈現四句,不過每句字數沒有嚴格到五或七字,所以名為「新絕句」。每首詩就形式與節奏來看,讀起來真的會有「絕句」的感受。全書開始的第一首,即像是序曲,預告著詩人要傳達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訊息~ 【地球之島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細細品嘗詩人的想像與營造的世界,不難發現,他依舊遵循著自然界的不變法則。也就是說,當地球讓人類全體滅絕,破壞殆盡後的一切,即使是殘存的其他生物,生與死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在濱臨死亡的氛圍中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就像又重回到地球誕生之初。只要有空氣,有海洋,有大地,就能再蘊育出新的生機來。 寫完所有的破壞、死亡、重組、回歸、誕生的現象後,他了悟一切釋然了,留下最後一首結論來。 【地球之島 -史詩】 我們回到地球 所有的傳奇已不再流傳 我們重新編撰記憶 像對亡靈殷殷呼喚 詩人的預言 在世界末日第二天的清晨實現 最後的文明 最後成為最初的宗教 詩皇羅智成所書寫的[地球之島],不僅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命的熱愛,也重新對於整個文明,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燃起無限的熱情。他希望透過文字,讓讀者反思自己對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根~重新思考該如何好好與地球共存~如果大家都和她同樣熱愛地球的話。

    50 min
  3. 【白鹿之愛(下)- 以愛之名書寫部落歷史】 |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30/12/2022

    【白鹿之愛(下)- 以愛之名書寫部落歷史】 |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台灣首部探討情慾的原住民愛情小說】 如果用愛情小說來比喻愛情觀,那麼,在愛情裡的你,會是哪一個角色呢? 小說家巴代的著名之作《白鹿之愛》,用五個女人、三個男人彼此之間糾纏的感情線來投射愛情的本質,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家的男女,一旦陷入愛情漩渦,都可能會產生的症狀,愛慕、迷戀、相思、期待、慾望、承諾、抉擇、失望、絕望…等;巴代老師的這本愛情文學,主要是描述荷蘭時期卑南族母系社會中五位女子,她們肩負著學習巫術以護衛部落族人的使命,必須與部落勇士成親來讓部族延續;,種種社會組織賦予的規範,都牽絆著她們的情感發展;書中有男主角馬力範壓抑隱忍的愛情,女主角路格露生死契闊的真愛;還有深情又睿智的伊媚、隨心所欲勇敢愛的端娜、把愛情當生意經營的阿洛以及苦苦等候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慕雅… 西卡兒:「~我敢於表達我的情感,敢於爭取我喜歡的女人,這一點,我沒什麼好退縮的。」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馬力範:「但感情的事,永遠沒有一個定則,適合你的,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經歷過的,你卻不一定有機會感受得到。但圈子不管怎麼繞,看起來是傻瓜的事,永遠都有人重複再重複,甜蜜也罷,痛苦也罷,像那苦苓樹的開花落葉,總是循環與交雜;清醒也好,糊塗也好,能釐清的又能有幾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伊媚:「人的感情要是都能像慕雅那樣,淡淡卻無風無浪的甜蜜該有多好?真要像阿洛精算著愛情與婚姻,不論最後的對象結果是誰那多好啊!」(巴代,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我之前喜歡他,我要他,但現在我不在喜歡他,就這個樣子。還不明白?喜歡與不再喜歡是兩件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是,部落的確需要英雄、大人物,也需要這些漢子拋妻棄子不顧家庭。但是,伊媚啊!這樣的男人適合妳,那是妳願意犧牲自己也要一路陪伴的男人;可我不願意啊!我只是一個小女子,平凡不過的女人,只敢期盼終生都能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一輩子有個男人陪著。」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路格露:「一樣的,那是一樣的。妳我兩人選擇男人從來都只有一個條件──他必須是部落可以倚靠的人,所以我們才會這麼辛苦地面對愛情。妳接受西卡兒,是因為妳注意到他肩挑部落的可能;而我願意糾受那個名叫包恩的外人,是因為他在處理事情上我看到了馬力範的影子。」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巴代老師雖然是男作家,可從小說中,他細膩的鋪陳與形容可看出,他,很懂女人;他透過卑南族「從妻居」的習俗和外來人的侵略鋪陳每一段感情的曲折,揭開男人和女人之間,那一陣煙霧似的愛情,也透過主角們的矛盾與抉擇來表述他對感情的感受。愛情,從來就不只有一份雋永,更有一份彼此能否忠於自我的選擇。 一本海納三百多頁、一萬多字的小說,囊括了愛情、戰爭、巫術等議題,每個環節詳實又緊扣,可說是兼具時代浪潮及日常溫情的好作品。

    50 min
  4. 【白鹿之愛(上)- 烽火下的部落羅曼史】|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23/12/2022

    【白鹿之愛(上)- 烽火下的部落羅曼史】|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五位女子與三個男人交織出的愛情哲學】 在青春年華之際,那些義無反顧投入的情感, 如果沒有美好的結局, 那麼,那段邂逅,還能說是愛情嗎? 本集要談論的是在荷蘭人占領台灣時期,卑南族母系社會中五個女子的感情與責任;『白鹿之愛』是台灣文學史上第一部深刻描述卑南族女子在男女感情與部落責任之間抉擇的作品;五位女子、三個男人交織出不同命運與愛情小品,和幾部國外經典戰爭愛情小說有幾分相似之處;像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時代背景的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以及海明威的第一本著作,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戰地為背景,描寫浪漫主義下男女主角的愛情悲劇「戰地春夢」;在戰亂時局下,沒有人談戀愛會以永恆為前提,所以更容易一見鍾情、奮不顧身;而這一段段宿命的愛情故事在現代咀嚼起來,特別耐人尋味…。 而巴代老師所著作的這本『白鹿之愛』,因為當時的社會風俗、外來征戰與生活的不確定性,而更顯特別與神祕…… 歷史背景推回1642年大巴六九社與荷蘭人交戰前後,荷蘭人為了尋找黃金,結合彪馬社與強勢火力大舉進攻大巴六九部落,導致大巴六九社幾近滅亡的慘事。內容描述除部落間在淺山丘陵的征伐奔走,在刺竹林叢的日常生活,追獵大型水鹿的場面外,其中母系社會的成婚文化,女子須學習巫術以護衛部落族人,更擔負著與勇士成親以延續部族的使命,她們的心思迂曲和面對愛情親情兩難的抉擇。 就在這些糾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之中,作者似乎在暗示著,其實愛情圖的不能只是雋永,忠於自我比長相廝守要來得更為實際。 一本三百多頁的小說,囊括了愛情、戰爭、巫術等面向,對所有細節的刻畫詳盡又寫實,可說是兼具時代浪潮及日常溫情的好作品。

    49 min
  5. 【窮盡一生愛海的男人】|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16/12/2022

    【窮盡一生愛海的男人】|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耗時22年醞釀出的深海文學】 本集要談論的主題是三個男人與海洋的故事,那是三名不同世代的男人,同樣徘徊在陸地與海洋之間,他們都試圖在築巢與逐夢之間取得平衡,在殘酷的現實與理想間拔河,當船舶駛向大海時,在風速與海流的瞬息萬變中,陸地上的一切已經悄然在改變!! 這本『最後的海上獵人』作者廖鴻基,在35歲那年辭掉陸地上的工作,走向海洋,成為半路出家的討海漁夫,並且開始寫作,曾以台灣少有的海洋文學,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和文學獎等殊榮。 有不少人以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來評論廖鴻基所書寫的『最後的海上獵人』;海明威筆下的古巴漁夫面對失敗的那種泰然自若的豁然,和廖鴻基在書中描寫的海湧伯有著相似的個性: 《海面一片茫然,但是在海湧伯鼓勵下的這艘鏢船的心,可一點也不茫然。他們被鼓勵起的獵魚態度是:「在眼裡失去的,就用自己的眼睛給找回來。」他們知道,這一首由他們主編主導的壯闊樂曲,只是暫停,尚未曲終人散。》 即便未來面臨的是整個大環境的變化,海洋漁業結構劇烈重組、海上獵人逐漸凋零潰散,但廖鴻基這本親身經歷的海上書寫,至少以文學之姿,為海洋獵徑留下了一些線索。 今天在讀力創作的節目裡面,我們邀請到了『最後的海上獵人』作者 廖鴻基老師,來和我們分享他的海洋獵徑之旅;同時也邀請到專家學者一起進入這片海域,感受海上獵人海裡來浪裡去的人生哲學。

    50 min
  6. 【圖像小說是漫畫也是小說】|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09/12/2022

    【圖像小說是漫畫也是小說】|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跨越藝術與文字的圖像小說】 到底什麼是圖像小說? 有人說它是漫畫、卡通、插畫,卻因為文字少、圖畫多的風格,讓人很難把它與小說聯想在一塊;導致許多人仍會把圖像小說歸類成漫畫。 早在歐美行之有年的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1978年美國動漫教父Will Eisner以《A Contract with God 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開啟了圖畫小說的類型,到1992年漫畫家Art Spiegelman描繪納粹大屠殺的《Maus》獲得普立茲獎,更加奠定圖像小說的文學地位。 而在台灣,圖像小說卻是近年才逐漸受到重視;2021年,慢工出版的《瘋人院之旅》奪下台北國際書展「小說類」首獎的漫畫敘事作品後,等同於為圖像小說的台灣市場開啟了一扇大門。 簡單說,圖像小說的議題較為嚴肅、真實,每本圖像小說都有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且大部分會在一本書內結束一個故事。 有人用圖像小說寫自己的故事、有人以圖像來闡述一件社會議題、有人以圖像來轉化會營造對某些事物的看法..,而今天來節目中與談的三位圖畫小說家,都剛好有各自的風格。 像是葉長青的《蜉蝣之島》,是一本反映現況與預言我未來科幻圖畫小說,它結合南島文化與生態浩劫,大量運用「歌」的元素來刻畫各層面的情感;當氣候變遷、蜜蜂銳減的問題在今天的世界已是難以逆轉的重大議題時,葉長青企盼藉由《蜉蝣之島》的創作,堆疊出一發不可收拾的環境逆勢,喚起讀者對生態的重視 ;精緻多元的繪畫風格,加上虛實並存的豐富議題,讓《蜉蝣之島》在 2021 年拿下日本國際漫畫賞的銅獎! 而這本類似自傳家族史《死者的孩子》,則是作者偕志語,想透過圖畫探索家族,以及家鄉土地的故事,並探尋關於陌生父親的一切。《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是一本相當赤裸的圖像小說,文學性格強烈,灰黑色調渲染的陰鬱曖昧氣質,如海洋般濕潤而深邃的筆觸,彷彿讓人看見作者正走在那條充滿迷霧的尋父之路。 漫畫家阿多出版的《一起走taskun mudaan》,則是透過幽默的畫風呈現地方創生的議題;以生活感及魔幻感兼具的筆觸、真實觀察又夾帶虛構的情節,呈現出地方工作的艱難與挫折,以及不同族群、年齡、身份的個體們,在生活中不斷的碰撞與磨合,繼而產生的重要意義和體悟;配色則為了加強故事中「土地」的氣息,漫畫以特色咖啡紅作為主色,並在封面底增添淡黃色及螢光綠色,拉出土地、青草、生命力、朝氣與理想的種種意象。 圖像小說是不以娛樂為目的的漫畫創作,作者以強烈個人風格,揉合生命經歷,跳脫商業漫畫套路,橫跨文學領域,同時也進軍海外市場。 今天讀力創作邀請到台灣原創圖像小說作家《一起走 taskunmudaan》Adoor Yeh阿多、《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偕志語、《蜉蝣之島》葉長青,也邀請到心理諮商師邱永林從圖像走進你的心。

    50 min
  7. 【當布袋戲變成文學小說#空笑夢】|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02/12/2022

    【當布袋戲變成文學小說#空笑夢】|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空手追風」、「靜觀出神」,未曾出現在布袋戲裡的兩個招式,是「空笑夢」作者邱祖胤在書裏頭獨創的絕招;筆者形容的不是台上被操演得栩栩如生的戲偶,而是幕後那雙操偶的手,那雙操演了數十年,如偶在、如偶不在出神入化的空無境界。 為了寫這本書,作者邱祖胤向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拜師,花了兩年的時間,一邊田調,一邊和大師學習如何操偶,甚至還登台演出過。 《空笑夢》這本首創將布袋戲劇以小說方式呈現的書籍,內容描述的是一位盲眼布袋戲演師的傳奇一生;整個故事以16個角色、16段故事,刻畫布袋戲職人的心路歷程。 而《空笑夢》不是劇碼的名字,而是邱祖胤用來比喻人生,將演師的人生故事投射在偶的身上,不僅僅是多數布袋戲演師的縮影,書中也描寫了不少錫煌跟李天祿父子之間的矛盾情感;而邱祖胤也以生動筆觸帶出了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以及台灣人歷經日治、八年抗戰期間被日本禁演鑼鼓,以及白色恐怖、二二八時期對人民造成的影響;邱祖胤希望可以透過偶戲,演出台灣人在動盪時代的生存之道,以掌中戲的視角來看台灣的庶民歷史。 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世界,很少看見女性的身影,而《空笑夢》卻用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描繪女性的角色;例如書中的主角簡天闊受到女兒啟發,重新振作,並體悟到如何演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讓《空笑夢》不只是一本記錄布袋戲歷史和恩怨情仇的故事,也有主角不斷在挫折中找答案的心路歷程。 透過《空笑夢》不僅看見布袋戲演師的故事,也凝結布袋戲輝煌和沒落的歲月痕跡,作者也藉人暗喻,台灣布袋戲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轉型,努力求生存的樣貌,就如同書中這些角色所展現的堅韌特質,看的不只是故事,也是一種精神和生活態度。 本集讀書會要帶大家從一部布袋戲文學感受台灣從日據時代到90年代的庶民生活;從六個女性角色的刻畫,看大時代下剛柔並濟的女性,如何撐起戲台上指揮千軍萬馬、意氣風發的演師。

    50 min
  8. 【一本寫給全台灣人的歷史故事書】|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25/11/2022

    【一本寫給全台灣人的歷史故事書】| 文學 X 跨域 X 跨界

    📖寫給青少年閱讀的台灣史,用年輕人的語言、角度看台灣的前世今生 蘇東坡不僅愛吃肉,開創了東坡肉這道經典料理,還是最早寫下雞尾酒歷史的人,你知道嗎?然而雖然蘇東坡是出了名的愛喝酒,酒量卻只有一咪咪,「飲酒終日,不過五合」,意思就是說他的酒量最多只有一瓶易開罐啤酒…。 你知道在中彰地區姓丁的人家,可能和『阿拉丁』有關嗎?而部落裡姓階的原住民便和馬偕醫生有關;聽到名叫保羅或是約翰的,這絕對是從教會來的…。 歷史是不斷不斷透過文史資料、書籍來增加自己對土地的認識;從不同角度、不同族群立場觀看歷史,不同的聲音才能彙整出客觀的判斷;這集讀書會要分享的這套書,作者為讀者將複雜的歷史整理成筆記;他以主題式、而非編年方式做筆記,編輯團隊是統整高手,將臺灣歷史基本知識系統化整理,這些彙整的數字及使用的動詞(翻轉、改變、奠基、代表)標示著重要的、關鍵的時刻。 ㊙20個奠基台灣的關鍵地點,當你了解它們之後,可能會想親自去走一趟,以旅行的方式再讀一次台灣歷史…。 ㊙22個代表台灣的關鍵事物,當中有料理、服裝、交通、娛樂活動..等,它幫助我們對生活上的食衣育樂有更深層的認識。 ㊙22個改變台灣的關鍵人物,我們都知道誰發明了電燈、飛機,卻可能不清楚台灣的鐵路、自來水、醫療技術..等是怎麼來的,沒有這些人將技術帶入台灣,自來水不會自己來,火車也不會自然行走,生了病也只能聽天由命;歷史,並非只是用來記錄與回憶,它還能讓後來的人透過歷史上的各種經驗,而不會重蹈覆轍同樣的錯誤,讓現在以及未來變得更好。

    47 min

About

原住民族電視台 TITV 16 全新閱讀系文學節目《讀力創作》 透過跨域或跨界的交流對談,勾勒出生活現實與想像的畫面, 拉近閱讀與生活的距離,傳遞品味與文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