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集

去不了现场?见不到真人?无法获取第一手干货资料?
别着急,大侠来了!
第一时间还原现场,带来新鲜实用的商业秘籍!

(包含 商业思维 | 商业模式 | 市场营销 | 产品运营 | 组织管理 | 内容创业 | 人工智能 | 科学主义 | 财务管理 | 健康管理 等) 

笔记侠 | 笔记江‪湖‬ 喜马拉雅

    • 商業
    • 5.0 • 2 則評分

去不了现场?见不到真人?无法获取第一手干货资料?
别着急,大侠来了!
第一时间还原现场,带来新鲜实用的商业秘籍!

(包含 商业思维 | 商业模式 | 市场营销 | 产品运营 | 组织管理 | 内容创业 | 人工智能 | 科学主义 | 财务管理 | 健康管理 等) 

    张一鸣: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没有延迟满足感造成的

    张一鸣: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没有延迟满足感造成的

    一、自我管理:要有延迟满足感
    1.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2017年11月
    2.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
    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2016年
    3.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
    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2019年
    4.我毕业后参与创立了酷讯、饭否、九九房,到现在的今日头条,每一段创业经历,都挺寂寞的,尤其在苦闷纠结的时候。
    平时在居民楼里查资料、研究用户需求、敲代码,谁也不认识你,也可能你的想法都不错,但不会马上转化到产品上,你必须要承受那样漫长时光的煎熬。
    现在回想,耐心非常重要,不仅是等待的耐心,还要有耐心作深入思考,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2017年11月
    5.有效性的第一步:知道时间都花在哪儿,排出工作优先级。——2012年4月
    6.充分放权,当公司在有100人之前时,我管理得还是很细致的;200人之后,我就开始放权,反正也管不了了。
    我把精力主要放在两件事上:一是产品和技术;二是招聘。这两块,再小的细节我都会过问。但市场和销售,我基本上从不介入。——2015年4月
    7.睡前五不宜:不宜看有启发的书、不宜看邮件、不宜看数据、不宜看产品、不宜总结工作。否则就容易思维太兴奋,睡不着或睡不深。睡不着其实还好,最讨厌睡觉还在想问题的状态,感觉就像高中有时遇到的做梦在做题!——2012年5月
    8.少谈些主义,多认真解决问题,做一步看几步。为理想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努力,没有解决好现实问题,忽视了需求,好人也没办好事。——2012年5月
    9.我是比较保守(的人),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花了再融,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
    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以前我的投资人建议,你应该尽快推广,但我觉得不ready就会一直不做。事实上直到你的竞争对手发力之前,都是你的窗口期。
    华为就是一家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企业,他们花了大力气在研发上——这些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事情。——2016年12月
    10.延迟满足感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会让思维失去精确控制。——2010年12月
    11.常言道: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

    • 23 分鐘
    朝9晚6,正在被伟大的企业所抛弃!

    朝9晚6,正在被伟大的企业所抛弃!

    “我们对工作本身并不失望,它困难而有趣。让我们抓狂的是公司的管理方式。我们被当作孩子一样,被禁锢,失去自由感。”
    常年呆在密闭写字楼里、过着朝九晚六、两点一线的朋友们,对上面的话应该极有认同感。只是习惯了密不透风的工作环境、开不完的会议日程,大多数人会选择接受现实,并试着自我调侃:这不就是打工人该过的生活嘛?
    人们会开始自我洗脑,“成年人的世界哪来那么多选择”,喜欢和自由是奢侈品,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还房贷车贷,至于工作有不有趣,那是职场小白未经社会毒打才说得出来的话。
    然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两个天真的成年人发起了异议。
    他们对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以办公时长来评判工作的管理模式心生厌倦,并在2015年放弃原有工作,创办“企业叛逆者”,建立同名网站Corporate Rebels,发布“人生愿望清单”旅行计划。
    在后面的几年里,他们走访了五大洲30多个国家,拜访了100多位行业先锋,完成了1000多场近距离访谈。
    他们去加利福尼亚拜访了最能鼓舞人心的公司;到斯德哥尔摩参观了一家拥有数百名员工却没有老板的公司;到比利时看到了工作地点、时间和方式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公务员;更飞到了中国,和70000多名员工共度时光,并和老总张瑞敏进行了深度探讨。
    他们帮助很多企业颠覆了传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并和其他成员一起,推广“让工作更有趣”的理念。
    这两个人就是约斯特·米纳和皮姆·德·莫雷,企业叛逆者创始人。
    他们被《纽约时报》《福布斯》推荐,被评选为“全球30大新兴管理思想家”,并获得Thinkers 50突破创意奖提名。
    新书《不拘一格的组织:未来企业管理的八大趋势》里,他们分享了这些年的思想结晶,并从“企业目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运营方式、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信息公开以及人才招募”八个方面,深度剖析未来企业管理的8个趋势。
    一、打工人,也可以是创业人
    在过去的旅程中,约斯特和皮姆发现,员工缺乏工作参与感是全世界职场的主要问题。
    Gallup研究数据表示,全球范围内只有15%的员工对工作有参与感。全球有7万亿美元浪费在因参与度不高导致的生产力丧失中。而这一点,很多企业组织并非不知,却无心改变。
    然而世界先进的组织是怎么运行的呢?
    1.企业目的:从“利润”到“目的和价值”
    近年《商业伦理学杂志》的一篇论文表明,当利润不再是企业的首要考虑因素时,员工的积极性会提高17%-33%。
    《哈佛商业评论》中亚当·格兰特教授也提出,更高的目标和适合的核心价值观是两大人才激励因素。
    书中以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为案例,从创始人伟大的企业目标“拯救地球家园”开始讲述,分析了这家公司,具体做对了什么:
    第一,确定一个大胆的目标。
    第二,将信息传达给所有人。
    第三,招聘候选人要基于和企业文化的契合度,而非技能。
    第四,衡量影响,追踪进展,广泛分享。
    第五,行动至上。
    2.组织架构:从“科层制金字塔”到“团队网络”
    本书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约斯特和皮姆飞到了中国,和海尔总裁张瑞敏的对话。
    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国内外都非常著名。
    海尔旗下有4000多个小微企业,是由员工自主经营的小型公司,大多数由15名员工组成,少的更少,多的也有200名的,员工称为创客,被赋予相应权利,几乎可以做出所有决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形成了一个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组织,也就是“链群”。
    张瑞敏曾用一个比喻声动地描述

    • 10 分鐘
    普通人的机遇,永远藏在时代趋势里

    普通人的机遇,永远藏在时代趋势里

    宏观趋势
    一、我们已经进入大分化时代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的科技企业,转型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通俗地讲,有三个原因:第一,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老马难拉新车;第二,企业必须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三,现在进入了大分化时代。
    1.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
    ① 快速城镇化高峰已过
    200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仅36%,而现在的人口城镇化率为64%,但这64%是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城镇化,很多老年人和小孩被留在了农村。
    这相当于欧美70%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就意味着中国快速城镇化高峰已过,未来人口城镇化速度将会越来越放缓。
    而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减缓,伴随人口城镇化的一些相关产业也将面临放缓、停滞。
    比如,房地产大发展阶段结束了,修路、修桥、修机场等大基建时代也结束了。
    过去20多年,很多行业企业的收入、无数工人的就业与城镇化、房地产等是紧密相连的。
    当城镇化这辆列车速度放缓下来,其相关的行业、企业、产业甚至在其中就业的人口,就必须转型。
    ② 快速工业化阶段结束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但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而且已经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当快速工业化高峰过后,不但大部分产业都面临着严重的供给过剩,而且未来厂房设备的更新都会放缓,相关的投资也会放缓。
    当前中国制造业占GDP为27%,服务业从上世纪的90年代占比不足30%,到2021年超过了54%。
    而美国制造业占其GDP的11%,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占其GDP的20%,服务业占比70%以上,按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产业结构升级规律,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还会下降,服务业占比还会提高。
    随着快速城镇化和快速工业化的结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在需求侧,由投资驱动转变成了消费驱动;在供给侧,则必须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服务业不但为制造业提供人才、培训、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市场,而且还是将成为未来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方向。
    2.必须适应新变化
    随着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出现,老产品不变不行了。
    在2007年以前,诺基亚、摩托罗拉是手机的领导品牌,但乔布斯推出了智能手机,这样的产品创新出来之后,如果原来的数字手机生产企业不及时转型升级,只有被淘汰出局。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线下商店是流量所在;但有了互联网之后,流量或者购买的主体都到了互联网上,如果企业不去寻找互联网的流量,就会受到挑战。
    现在有了新能源汽车,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就被挤占了;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很多传统能源企业也在加快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投资,这些企业自身的成功转型也推动了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所以,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产品推动各行各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案例遍布各行各业,每天都在发生。
    3.分化加剧
    中国面临着内外部的多方面分化:在外部,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走势产生了大分化,欧美高通胀,而中国经济下行;在内部,区域、行业、企业的增长也产生了严重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东部、西部各地区的增长速度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
    而以后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少数地区、少数新经济行业引领的增长,很多地区、很多传统行业有可能成为增长的旁观者,这也会带来企业和人们收入增长的分化。
    总之,未来是经济大分化、深度转型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企业必须认清形势,根据自己所在的区

    • 27 分鐘
    看完德鲁克的84条思考,我终于明白他为何这么牛 | 德鲁克诞辰113周年

    看完德鲁克的84条思考,我终于明白他为何这么牛 | 德鲁克诞辰113周年

    今天是德鲁克诞辰113周年。纪念德鲁克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温他的思想。
    为此,我们从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成果管理》中,摘录了84条金句,包含了时间管理、个人成长、组织、贡献、成果和目标、用人、决策等7个方面的干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关于时间管理
    1.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
    2.要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第一步就是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而且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加以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
    3.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于最终的成果无助。将时间记录拿出来,逐项逐项地问:“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认为“不会有任何影响”,那么这件事便该立刻取消。
    4.一起工作的人数越多,工作者用于彼此协调关系的时间肯定越多,而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就越少了。
    5.东欧斯拉夫人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
    这句谚语,我们不妨把它视为“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颇为新奇的解释,但它也有“时间守恒定律”的意味,意思就是说:一件工作,用“脚”的时间越少,则需用“头”的时间肯定越多。
    6.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不属于自己。
    7.一位管理者需要关注:哪些事情是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须去做的,哪些事情只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8.一次只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9.一般的管理者总喜欢赶工——而赶工的结果,总不免使进度更加落后。有效的管理者不愿赛跑,他们按部就班,稳定前进。
    10.“授权”这个名词,通常都被人误解,甚至是曲解了。这个名词的意义,应该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11.“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哲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真是太难理解了。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
    二、关于个人成长
    1.年轻的知识工作者,应该趁早做自我检讨:“就我的能力来看,我在这个组织中担任这个工作,是不是最适合?”
    2.个人能否有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视贡献。
    3.一般人都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成长起来的,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他们自己认为应有怎样的成就,就会有怎样的成长。
    4.人要向上,必须有大志,自视甚高,以天下为己任。
    5.人若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超出成功的有效期。
    尤其危险的是,有些活动本应该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却没能产生效果。过去的成功和活动,往往演变成“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
    6.若成功需寄望于奇迹,则问题不是奇迹出现的机会太小,而是我们不能依赖奇迹。
    7.学习习惯,就非得反复地实践不可。
    8.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9.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直是只知适应而不知思考,一直是只凭感觉而不凭知识和分析,那么执行层的主管人员将永远难以进步。
    10.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11.列举一份第一优先的工作单,事事都办,但均浅尝辄止,显然容易得多。这样经常能使人人皆大欢喜,结果却是一

    • 15 分鐘
    如何避免庸庸碌碌过每一天,试试这3个方法

    如何避免庸庸碌碌过每一天,试试这3个方法

    什么是创造?
    它不是工作,工作只是进行创造的一种方式。
    创造是一个事业,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定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可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如何去影响和帮助其他人?如何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了一点点?
    这才是让我们的个体价值得到发挥的地方。
    一、意义和兴趣:怎样找到喜欢的事情?
    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去管理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当然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使得我们能够去做更多的事情。
    实际上,时间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恰恰相反,我们学习时间管理,是为了能够做更少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的问题可能是“我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事情”。故而只能用工作和消费,去填满自己的时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每一天。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意义”和“兴趣”。
    1.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你有过“存在性焦虑”吗?它可以概括成一个问题:我为了什么而活着?
    这可能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从长远来看,我们生命中的种种活动,其实都是没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的。
    那么,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做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这个问题,它就很容易演变成一个结果: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这就产生了虚无感,它会吞噬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每天都活在一个怪圈之中,无法迈出一步。
    那么,如何回答存在性焦虑呢?
    一个经典的回答是: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可以为它赋予一个意义。
    你必须找到一件高于个体的事情,把自己融入进去,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它才能够为你的存在提供意义。
    什么叫“高于个体”的事情呢?拿我自己举个例子。
    经常有读者问,为什么你可以好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坚持了下来?
    其实,如果你把“帮助更多的人”当作事业的话,那么是完全不需要坚持的。因为对你来说,这就是一件必须去做、也愿意去做的事情,也是一件高于个体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亡,并没有哪个人向你下达命令,要求你必须去完成什么事情——你是完全自由的。
    正是因为你自由地选择了某件高于个体的事业,愿意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其他可能性,这些事业,才构成了你生命的意义。
    人的超越性正是在于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的“公理”,寻找到那件高于个体的事业,让它成为一切关于意义的问题的终极答案。
    你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属于我的“高于个体”的事业是什么呢?它在哪里,我该如何找到它?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让别人告诉你的,因为别人没有办法替代你去作出自由的选择。
    它唯一的解答是:扩大你对生活的接触面,不断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一旦你找到那种你愿意为之投入和付出的事业,你一定会知道,因为你的心灵会告诉你,你的激情会告诉你。
    2.我对什么感兴趣?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兴趣是天生的。这世界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活动,我要做的是从里面找到“我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去做。
    其实不是的。兴趣不是找到的,而是在接触和深入的过程中,慢慢习得和生成的。
    兴趣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快乐。
    这种快乐来自你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恰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攻克一个个小的困难,取得成功。
    每一次“攻克难关-取得成功”,都会为你带来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感。这种

    • 16 分鐘
    数字员工,只补短板,不抢饭碗?

    数字员工,只补短板,不抢饭碗?

    中国信息化已经达到新的历史进程,二十大报告中特意强调要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中国实现数字强国、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系列数据显示,正因为之前从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获取到了好处,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投资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水平。
    因此,从近两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已经到了市场起飞的临界点。
    据研究机构测算,截止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
    而根据中青报披露的数据,大数据和信息化产业,“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另外,截止2022年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达74.7%……
    因此,当下很多企业对自己的业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都较之前更高。
    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数字化(OA、ERP、BMP等)是工业和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如今AI、数字孪生的新时代,已经达不到管理效率再度提升的作用。
    这也意味着中国信息产业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
    为了搞清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点和发展趋势,金蝶和中国管理模式研究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一起,对中国上市企业中最近连续三年收入和盈利都为正的700多家“高韧性”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57家企业做了一个调研。
    “我们从中发现总结出来一个共同的特征,数字转型是推动企业高韧性、企业高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金蝶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在2022年金蝶全球创见者大会现场演讲中,特意对此做了调研总结。
    在他看来,这些企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代表着中国企业转型的趋势,“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从‘数字化’向‘数治化’转变,通过建立数字化转型文化并在内部取得共识,同时重视数字化人才建设等方式,推动企业通过数字化的运营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企业高韧性增长。”
    实际上,不管是数字化、数智化还是最新的数治企业转型,相关战略的推进都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指引,以企业的经营发展价值为目标。
    某种意义上讲,数治企业转型是途径,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产生新的价值。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和能力,驱动商业核心的变革。
    在他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就是建立数字化的企业战略模式与文化、掌握数字化技术能力、以及将数据视为企业的战略资本。
    所以,徐少春认为大中型企业想要从数治企业转型中获得发展机遇,就需要补齐短板,真正建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文化,才能找到下一轮发展的基石。
    一、数字员工
    徐少春认为,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转型到了4.0时代,正在从“数智化”向“数治企业”发生转变。
    经历20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大中小各类型的企业都有属于自己,并且已经使用很长时间的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于很多中大型企业来说,各个细分的部门可能都有不同平台和不同软件的管理系统。
    企业日常的审批、流转、财务等等信息都已经在其中深扎,并且养成了员工的使用习惯。
    在调研中金蝶发现,有44%的高韧性企业都处在这个阶段,也就是将数据与智能化工具相结合,利用AI等方式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效率。
    这是现在还在发展的企业“数智化”转型,包括了数字化和智能化。
    但数智化转型依然存在盲区。
    当前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是企业已经在管理

    • 16 分鐘

客戶評論

5.0(滿分 5 分)
2 則評分

2 則評分

熱門商業 Podcast

Gooaye 股癌
謝孟恭
兆華與股惑仔
李兆華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吳淡如
財經一路發
News98
M觀點 | 科技X商業X投資
Miula - 科技巨頭解碼主筆

你可能也會喜歡

名人演讲
中华名人演讲录音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不止读书
魏小河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刘飞&潇磊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樊书TALK-作者光临
帆书_原樊登读书

更多听喜马拉雅的作品

早安英文-一个有点调皮的中英双语播客
早安英文
国家大剧院|聆听古典
国家大剧院FM
雅思口语新周刊 English Podcast
雅思口语家森Jason
【小牛顿】科学开讲咯(6-12岁)
小牛顿
五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
一个人睡前听
熊猫大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