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集

話鼓電台 TalkingDrumsRadio
-
- 藝術
-
-
4.7 • 33 則評分
-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
-
【精彩回顧】Betty Apple:台北私身活 1
本集節目原於2020年12月24日發佈
共3集(每集約30分鐘)
本節目由聲音行為女性藝術家Betty Apple與她合作過的三位,其創作背景皆以聲音延伸觸及身體創作為主,1985年後的台灣女性(酷兒)聲音藝術家,將廣播情境文本預設為台北都會單身女性於下午茶、酒吧時光,從分享自己的聲音藝術作品片段與認為哪些聲音使自己感到性感開始,透過閨蜜「幹」話家常的語言,自曝創作作品背後當時的私生活與情慾世界觀,藉此編織21世紀初的台灣女性聲音藝術家在台北都市裡的身體,其創作過程中情慾於網路時代的聲音關係。(註:圖片由李敏如提供)
關於受訪者:
李俐錦台灣笙演奏家,也是少數演奏及創作兼具的音樂家,近年多與電子音樂結合及多媒體合作,目前致力於笙及表演藝術創作。曾任香港中樂團正職笙樂師,現為卡到音即興樂團成員。參與專輯《慢》(2014)獲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
李敏如畢業於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創作以現地概念的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為主。因長期居住於隔音不良的空間,而踏上以窺探聲音延展時空的旅程,並開始接觸聲音藝術與行為展演。作品主要處理身體感知與時空的借位現象,在虛實的界線上遊走,重構感官經驗與觀看視角。近期作品有〈放低音量〉(2017)、〈上線〉(2017)、〈國際低端人口拍賣會〉(國立台灣美術館,2018)、〈身體自助餐〉(水谷藝術,2018)。
劉純良導演、表演藝術者與評論者,居於台北。受過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訓練。藉由故事、歌曲 / 聲音、食物與動作,創作感官經驗與參與式情境,多方提問日常生活。劉純良常與陌生人一起工作,利用訪問、一對一互動與家訪等行動進行研究,親密感與身體感是她研究與表演的關鍵因素,運用「動詞」來創造體驗。劉純良現為台灣「遠聚離」(劇團)的創意總監、表演藝術評論台的劇場/舞蹈評論者。她參與依情境而變動的創作,例如在Time_Place_Space: Nomad 駐村期間進行的錄音帶計畫。2014年起,與澳洲實驗音樂家 Clinton Green共組表演團體Moe Chee(默契)。2016年,劉純良發行第一張專輯《Friction》,收錄高雄、台北與墨爾本各地的人聲與街道聲音。劉純良預計在 2019 年製作第二張專輯,並於2020年進行一系列公共浴池的研究。
製作人:Betty Apple
Betty Apple現居台北,為台灣Y世代前衛藝術家,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創作受銳舞派對、次文化、前衛劇場、新媒體電影,與後網路藝術影響,以電子音樂創作者、聲音藝術表演者、LiveArt、DJ、藝術RAVE策劃等身份實現「身體政治」之創作理念。近期受邀於2019日惹雙年展、馬尼拉WSK聲音藝術節、柏林漫遊者藝術節20.5小時在世界文化宮 、2019台北藝術節、、2019基督城藝術節、新加坡《Playfreely》音樂節、2018東京《Mutek Japan》音樂節、澳洲當代藝術中心《Negative Volumes Shining Abyss》、墨爾本《Polythinking》聲音藝術節、亞洲藝術雙年展《道上趴體》、2018台北雙年展《菌絲無線電啟動》、擔任何曉玫舞團《默島新樂園》與2019TIFA李貞葳《不要臉》音樂設計等。 -
S1EP14|論氣:專訪中醫師廖振宇
本集來賓:廖振宇中醫師,台中芊惠中醫診所副院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士。中華民國傷科醫學會認證醫師,中華民國針灸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曾任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骨傷科總醫師。主治針傷科、皮膚科、內科、男科。自許為低調的醫療工作者;興趣是解構晦澀難懂的中醫理論,使之更加平易近人。個人粉專診所粉專
Timeline:
00:00|氣:能量及動力,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04:02|談中醫與道家氣的差異。05:30|中醫的「中」指的是「中庸」,不是「中國」。06:28|病氣,以及外部的邪氣。07:28|元、宗、營、衛,人身上的四種氣。09:08|養正氣、排邪氣。11:06|診斷的技術:望、聞、問、切。12:39|人體三要素:氣、血、津液。14:30|經絡:氣運行的高速公路。19:02|淺談針灸原理。22:11|再談中醫與道家氣的差異。25:13|中醫養氣:法於陰陽、食飲有節,超居有常、不妄作勞。28:06|情緒與臟器的連動?氣的流動產生情緒?31:21|空間、環境、氣場、風水。34:36|礦物、植物、藥材、時辰與行星。37:43|三談中醫與道家氣的差異。39:02|小結:一門獨立的、完善的、博大精深的知識體系。
關於本系列節目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製作團隊
企劃/主持:朱峯誼視覺設計:陳米靖、姚睿蘭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本節目為「現象書寫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心藝術基金會共同支持。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如果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有意合作提案,歡迎來信反映/洽詢: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 -
S1EP13|關於能量的新想像:專訪藝術家林亭君
本集來賓:藝術家林亭君(大俠),熱衷於研究太極哲學、武術拳法,以及人類與機械的認知程序和進程,故在創作裡嘗試發展身體行為作品、試圖開啟人與人之間的質量與能量轉換。2017年起持續進行的藝術計畫《3C形意拳》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首度呈現;這套新內家拳結合武術動作形意3C產品的各種特長和肢體型態,有助於科技生活中的身心調和。此計畫至今陸續於台灣、泰國、英國、中國等地區進行集體開發、發表及演出。亭君於2013年與藝術家張欣共同創立 lololol 藝術團體,創作關注科技生活中的身體政治,並借鏡道家思想與相關科技論,重新思考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秩序。作品計畫曾於英國貝里克電影與媒體藝術節、臺北藝術節、廣東時代美術館、墨西哥黑話機構、柏林Flaneur漫遊者藝術節、澳洲液態聲音藝術節及美國藍星當代藝術中心等地展演發表。2020年與利安·摩根的共同創作《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獲得當年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網站:http://lololol.net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01:19|學習太極與藝術創作的關鍵字:身體、規律、去中心、創造變形。04:55|太極:在極大與極小之間產生關係、創造動能、取得平衡與流通。06:43|「氣」:呼吸/同調的頻率/集體(人或非人)的專注/跟自己的身體相處。11:52|3C形意拳:顛覆消費者與產品使用者的角色身份,發展人與物、人與環境及社會的新的關係。14:51|3C形意拳之冰箱,導引。20:30|科技物並非中立,而是必然帶有特定的價值與意識形態。21:47|從電「氣」思考「能量」:它其實是一種循環。25:11|關於能量的新想像:一種身體的狀態,它可以被轉換成作品、可以轉換成集體經驗、可以創造出社會力量與動能。
關於本系列節目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製作團隊
企劃/主持:朱峯誼視覺設計:陳米靖、姚睿蘭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本節目為「現象書寫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心藝術基金會共同支持。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如果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有意合作提案,歡迎來信反映/洽詢: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 -
S1EP12|與萬物私語:專訪寵物溝通師馮晏緹
本集來賓:寵物溝通師馮晏緹,同時也是晶礦調頻師,能與萬物溝通。晏緹同時也是西畫藝術家,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與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創作研究所。除此之外她也是烘焙師與出版作家,著有《無麩質的原味食材烘焙課》這本書,經營粉專「倆仨點|無麩質純素點心」,分享許多「無麩質 」及「全素」的甜鹹點。
IG「日安大地」https://www.instagram.com/morning_crystals/
「倆仨點|無麩質純素點心」https://www.instagram.com/glutenfree23dot/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回到乾淨的內在、進行調頻、連結。03:16|動物是心口合一的生物,你需要也是這樣的人,才能與他們對頻。06:03|從靜心開始:想像自己是一棵樹。07:19|溝通前必須先詢問高我以及動物的意願。10:38|寵物溝通的不同派別?12:11|什麼是高我?指導老師?靈魂碎片?13:37|死亡就是重生、一個循環。16:34|動物如何看待死亡?18:40|動物也有前世今生?19:49|植物也可以溝通?20:44|石頭也可以!?23:28|原本是一顆石頭,分裂成兩顆之後就有兩個意識?25:39|與娃娃及人偶溝通?有形的物品比較容易沾附一些存有。29:33|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來與人溝通?31:44|與死去的動物溝通?恐龍也可以!?32:50|與藝術家蔡咅璟的合作。34:26|動物看這個世界的視角。36:32|與地球溝通?39:03|與其他行星溝通?外星孩子的母星連結。41:37|鬼鬼是殘留於地球上的執著情緒能量體。43:49|神與精怪的差別。45:29|打開感知能力的前提:一定要自己先變得穩定。46:33|打開感知能力的練習:從好好呼吸開始。
關於本系列節目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製作團隊
企劃/主持:朱峯誼視覺設計:陳米靖、姚睿蘭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本節目為「現象書寫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心藝術基金會共同支持。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如果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有意合作提案,歡迎來信反映/洽詢: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 -
S1EP11|現代人與動物的關係是一種創傷,遺忘則是我們的防衛機制:專訪藝術家蔡咅璟
第十一集、十二集的神秘學主題是寵物溝通。本集來賓:藝術家蔡咅璟,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與台南大學美術研究所影像與空間組畢業,曾經獲得桃園創作獎、高雄獎首獎、文化部青年扶植補助。作品多以錄像、裝置為主要媒材。近年創作主要專注於生物學相關的研究脈絡,藉由誤用、偽造……不同的⽅式利⽤⽣物學的系統進⾏創作。作品《山麻雀之歌》(2022)正展出於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的「穿越交會區-見山非山」展覽。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01:14|關懷議題:如何能平等地看待生命?04:58|關於鳥類的三件作品,對應人與動物的三種關係。 06:48|〈在海拔2000公尺震動〉:生命與死亡的欺瞞。08:46|〈珍鳥園計劃〉:現代性發展下人與動物的扭曲關係。11:00|〈山麻雀之歌〉:獻給動物的作品。12:58|標本製作技術背後的慾望結構。17:14|這是一種創傷,遺忘則是我們的防衛機制。21:19|〈不在研究室的標本〉:通靈噍吧哖事件的亡魂遺骨。25:55|人標本的慾望結構:「他者」的「去人化」(dehumanization)。27:24|這或許是最為日常的神秘主義顯化:船到橋頭自然直。30:35|寵物溝通與靈乩通靈:異與同。36:28|生命或許是一種輪迴,每一回都有不同的挑戰與任務。好好地活出只有一次的這一生。
關於本系列節目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製作團隊
企劃/主持:朱峯誼視覺設計:陳米靖、姚睿蘭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本節目為「現象書寫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心藝術基金會共同支持。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如果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有意合作提案,歡迎來信反映/洽詢: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 -
S1EP10|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身心靈技術只是讓自己變好的工具:專訪療癒師李旻融 (下)
本集來賓:療癒師李旻融(Adam),土生土長新北人,金牛座O型,生活在大千世界裡的魔法練習生,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於金融業。最早的神秘學啟蒙是星座運勢和廟宇籤詩,在偶然的情況下誤打誤撞發現自己的敏感體質後開始了神秘學的探索之旅。目前提供占星、人類圖、塔羅、靈氣療癒等多項服務,希望透過自身的陪伴讓每一個靈魂不再感到孤寂。這一集裡,旻融老師同樣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及比喻為我們詳細介紹身心靈文化裡的宇宙觀與神秘學方法(什麼是維度、鬼神、生死、家族排列、通靈等等),並進一步將身心靈的宇宙觀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好好作息、平穩生活、演好自己的生命藍圖)。了解這些新知與洞見,無形中其實就是一種療癒,值得反覆收聽。
Timeline:
00:00|開場:每一個人都有像神的時候,也有像鬼的時候;重點在「選擇」與「體驗」。03:02|最簡單的療癒自己的方法:強迫自己維持日常的作息。04:39|大喜傷身(追求一個平穩平和的生活)。06:11|談談家族排列。11:11|通靈的廣義操作型定義:接收訊息(跟某個頻率能量接通)。12:29|藥品及通靈(小心「靈性成癮」)。17:10|如果可以更收縮自如地使用 ...(小叮噹趕快發明工具!!)20:20|從混沌,到意念,到顯化,再回歸虛無。24:00|所有的人都是本源的分裂,為了體驗這個三維的世界。28:20|先知生再論死:把自己的生命藍圖演好。33:25|再談通靈:先與自己的內在神性連結。36:51|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身心靈技術只是讓自己變好的工具。
關於本系列節目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製作團隊
企劃/主持:朱峯誼視覺設計:陳米靖、姚睿蘭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本節目為「現象書寫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心藝術基金會共同支持。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如果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有意合作提案,歡迎來信反映/洽詢: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
客戶評論
❤️
朱峯誼的這個系列很好聽🙏😍
收音品質很差
內容優質但音量balance和收音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