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分鐘

20. 第20章 慣‪性‬ 天心茶樓

    • 宗教

第20章 慣性
 
陸榮華在皈依之後,更是把茶樓當做家,週末都會來這裡做義工,參加茶樓舉辦的各種講座,一天課程結束後,她叫住李方明,問道:“師兄,最近學習中,我感覺有些迷茫,天書所講內容面太廣了,現在有點迷糊,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於日常生活中。”李方明也曾經歷過此種困境,明白問題癥結點所在,便邀請她到會客室細聊。

李方明說:“師姐是學天體物理學的,知道慣性吧?”陸榮華說:“知道,這和道學有關係嗎?”李方明說:“有一個物體,要麼靜止,要麼保持勻速運動,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變當前狀態。”陸榮華有些疑惑,這只是個簡單的常識,和自己有關嗎?但聽李方明繼續說:“在虛空中沒有阻力,物體會保持現有狀態,直到有外力作用,才會有所變化,在地冥星上,是因為有重力、阻力的作用,才會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歸於向下和靜止;而對人來說,思想過程亦是如此,思維一般會保持在停止、或朝一個方向發散,直到遇到阻力,才會產生轉變契機,但是一般人往往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過程,也不知道阻力從哪裡來,只是不斷延續同樣的狀態,直到人生終了。”李方明看到陸榮華精神越發集中了,好像明白了一些,於是喝了一口茶,給她一些時間思考,才接著說:“這是我自己在修行過程中的一些感悟,首先要明白思想的運行規律,看到其中慣性的存在,才能保持好的,修整壞的,讓自己沿著回歸大道的方向前行。”陸榮華此時恍然,說道:“師兄說的是,首先是要明白自身定位和運行狀態,如此才能適時調整、保持正確的方向,就像星球雖然也是一種慣性運動,但是彼此之間又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的運行軌道,所謂‘道’,可能就是人生運行的軌道,必要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是這個意思吧?”李方明點點頭,陸榮華接著說:“我有些明白了,如何將天書所學用於日常,關鍵還在自己,從覺察自己心態開始,書中講述的知識,好比一條條星球運轉的軌道,將世間萬物都串聯起來,自己即像其中一個星球,即可以隨順命運軌道運行,也可以化作一刻流星,衝破當前宇宙的束縛,到達更高層級,更可以回歸到本來降生處的無極世界。”

李方明說:“師姐比喻真是精妙,令人耳目一新啊!所謂修行,即是用仙佛所傳真諦,對照自己思想,覺察其中種種慣性思維,將其中不良部分進行修正,讓其進入正軌而行,不必非要經歷人生坎坷、生離死別,才去看到思維中的不足欠缺所在,試看周遭人們的種種過程,每日一迴圈、每週一迴圈,至每年一迴圈、一生一迴圈,其實都可以看做一種慣性運動,若無外力作用,總會保持著原有的狀態,很難向好的方向進行轉變,唯有遇到矛盾、障礙或是重大事件時,遭逢重大意外,人們才會有反思自我行為的動力,但是此時,一般人也是大多找外境、他人的過錯,很少內觀自省自身的問題所在,故而對此種思維慣性,即是人之常態,是每個人自然以為的‘正確’,所以也就少有改變的念頭了。”陸榮華說:“師兄,若是有分歧之時,難道他人就沒有錯了嗎?”李方明說:“不是說他人就沒有問題了,而是在雙方有分歧的時候,必要先反觀自身,發現自身的不足欠缺,自身率先改正,帶動對方向好的方向轉化,若是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是對方的過失,那麼爭執不可避免,此時唯有強勢一方以力服人,難有圓滿的解決方案,世間諸多事往往也是如此過程,但是站在修行者角度,必然要明

第20章 慣性
 
陸榮華在皈依之後,更是把茶樓當做家,週末都會來這裡做義工,參加茶樓舉辦的各種講座,一天課程結束後,她叫住李方明,問道:“師兄,最近學習中,我感覺有些迷茫,天書所講內容面太廣了,現在有點迷糊,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於日常生活中。”李方明也曾經歷過此種困境,明白問題癥結點所在,便邀請她到會客室細聊。

李方明說:“師姐是學天體物理學的,知道慣性吧?”陸榮華說:“知道,這和道學有關係嗎?”李方明說:“有一個物體,要麼靜止,要麼保持勻速運動,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變當前狀態。”陸榮華有些疑惑,這只是個簡單的常識,和自己有關嗎?但聽李方明繼續說:“在虛空中沒有阻力,物體會保持現有狀態,直到有外力作用,才會有所變化,在地冥星上,是因為有重力、阻力的作用,才會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歸於向下和靜止;而對人來說,思想過程亦是如此,思維一般會保持在停止、或朝一個方向發散,直到遇到阻力,才會產生轉變契機,但是一般人往往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過程,也不知道阻力從哪裡來,只是不斷延續同樣的狀態,直到人生終了。”李方明看到陸榮華精神越發集中了,好像明白了一些,於是喝了一口茶,給她一些時間思考,才接著說:“這是我自己在修行過程中的一些感悟,首先要明白思想的運行規律,看到其中慣性的存在,才能保持好的,修整壞的,讓自己沿著回歸大道的方向前行。”陸榮華此時恍然,說道:“師兄說的是,首先是要明白自身定位和運行狀態,如此才能適時調整、保持正確的方向,就像星球雖然也是一種慣性運動,但是彼此之間又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的運行軌道,所謂‘道’,可能就是人生運行的軌道,必要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是這個意思吧?”李方明點點頭,陸榮華接著說:“我有些明白了,如何將天書所學用於日常,關鍵還在自己,從覺察自己心態開始,書中講述的知識,好比一條條星球運轉的軌道,將世間萬物都串聯起來,自己即像其中一個星球,即可以隨順命運軌道運行,也可以化作一刻流星,衝破當前宇宙的束縛,到達更高層級,更可以回歸到本來降生處的無極世界。”

李方明說:“師姐比喻真是精妙,令人耳目一新啊!所謂修行,即是用仙佛所傳真諦,對照自己思想,覺察其中種種慣性思維,將其中不良部分進行修正,讓其進入正軌而行,不必非要經歷人生坎坷、生離死別,才去看到思維中的不足欠缺所在,試看周遭人們的種種過程,每日一迴圈、每週一迴圈,至每年一迴圈、一生一迴圈,其實都可以看做一種慣性運動,若無外力作用,總會保持著原有的狀態,很難向好的方向進行轉變,唯有遇到矛盾、障礙或是重大事件時,遭逢重大意外,人們才會有反思自我行為的動力,但是此時,一般人也是大多找外境、他人的過錯,很少內觀自省自身的問題所在,故而對此種思維慣性,即是人之常態,是每個人自然以為的‘正確’,所以也就少有改變的念頭了。”陸榮華說:“師兄,若是有分歧之時,難道他人就沒有錯了嗎?”李方明說:“不是說他人就沒有問題了,而是在雙方有分歧的時候,必要先反觀自身,發現自身的不足欠缺,自身率先改正,帶動對方向好的方向轉化,若是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是對方的過失,那麼爭執不可避免,此時唯有強勢一方以力服人,難有圓滿的解決方案,世間諸多事往往也是如此過程,但是站在修行者角度,必然要明

7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