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episodes

《美好時刻》是由台灣主言傳教會和主言家庭携手編輯的祈禱手冊。我們按照天主教會每日彌撒的經文,透過祈禱和在實際生活的經驗做更深一層的反思,希望祈禱者可以因此而親近聖言,用天主的話來豐富自己的生命,造福家庭和社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美好時刻》每日聖言分‪享‬ 台灣主言家庭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美好時刻》是由台灣主言傳教會和主言家庭携手編輯的祈禱手冊。我們按照天主教會每日彌撒的經文,透過祈禱和在實際生活的經驗做更深一層的反思,希望祈禱者可以因此而親近聖言,用天主的話來豐富自己的生命,造福家庭和社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6.21(五)不朽的財富

    6.21(五)不朽的財富

    6.21(五)不朽的財富
    聖磊思修士
    瑪竇福音六19-23
    列下十一1~20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
    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黑暗。那麼,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


    釋經小幫手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很直接地告訴我們,要把我們的目光放在天上不朽的財寶,而不是在地上可以損壞的事物。人在世上經常被很多的事物蒙蔽了雙眼:金錢、房子、車子、皮包、鞋子,還有權力和讚美等等。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不好,因為它們能讓我們的生活舒適、更有情調、品質更好。從某個方面來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東西。然而,當我們把世上的事物當作唯一的財寶,不斷地追求更多,永遠不會滿足於我們已經擁有的,那麼,它便已超過我們的「需要」,變成我們的「想要」的事!這時,問題就來了!這是因為人的「需要」和「想要」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當人的需要一旦被滿足便會消失,但人的「想要」卻像無止境的黑洞,人一旦有了,反而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感到不滿意、空虛,還想要更多。今天,看看你家裡囤積的東西——化妝品、書籍、衣物、家電、電子產品、零食…有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有哪些是你想要,但很少用到、甚至不會用到的?莫非,囤積越多反映出的不是你的生活品質,而是你內心缺乏的安全感、意義和價值。然而,到生命的終結時,這一切對我們根本沒有意義。耶穌邀請我們要尋求天上的財寶,那就是「愛」。唯有愛能讓我們生命有意義。與其不斷囤積安全感,不如讓我們因為真誠的愛和真心的付出而為生命留下不朽的印跡。

    品嚐聖言
    你們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銹蝕及賊挖洞偷竊。

    活出聖言
    把你平時花在自己身上的一部分金錢奉獻給有需要的人,祝福他的生命。

    全心祈禱
    耶穌,謝謝祢告訴我不是擁有更多就能更幸福,而是愛得更多才能更快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6.20(四)天父的旨意

    6.20(四)天父的旨意

    6.20(四)天父的旨意
    聖范懷德主教等三十位殉道
    瑪竇福音六7-15
    德四八1-15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
    我們在天的父!
    願祢的名被尊為聖,
    願祢的國來臨,
    願祢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
    我們的日用糧,求祢今天賜給我們;
    寬免我們的罪債,如同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
    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
    因為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
    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耶穌教門徒如何祈禱。對耶穌來說,祈禱就是和祂愛的父親對話、分享。耶穌和天父的心緊緊連接,就像小孩完全信賴他們的父母親能夠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一樣,耶穌也完全信賴天父。為人父母者能夠體會天父那份對兒女的愛,無論做什麼都會考慮到孩子的需要,極力為孩子安排最好的。耶穌教門徒稱天主為「阿爸,父」,要我們分享祂和天父間親密的關係。耶穌也教導門徒「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天父不是沒有生命的自動販賣機,祈禱亦不是投幣。我們念經、點蠟燭、望彌撒等不應該是出於私利,只為了想從天父那裡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耶穌教導我們祈禱首先是要進入天父的心,和祂建立關係,並和祂的旨意結合。「我們在天的父!願祢的名被尊為聖,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也許有些人會擔心天主的旨意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承行天主的旨意就意味著自己的希望和夢想要被犧牲掉。然而,耶穌邀請我們不要害怕,因為愛我們的天主肯定有對我們最好的計劃。神學家卡爾拉內說:「祈求的祈禱,有兩個部分──相信祈禱必蒙垂聽,及徹底棄絕祈禱的答覆要按自己的想法實現。」這是對天父的信賴。你願意學習這樣祈禱,誠心和天父分享你的需要,但卻把一切交付在祂手中嗎?

    品嚐聖言
    我們在天的父,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

    活出聖言
    你願意把你最心愛的人、計劃、最擔心的問題交給天主,任祂照顧、安排嗎?

    全心祈禱
    天父,我願跟祢分享我最深的渴望,但也願意接納祢為我安排的道路。阿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6 min
    6.19(三)暗中賜予的愛

    6.19(三)暗中賜予的愛

    6.19(三)暗中賜予的愛
    聖樂牧院長
    瑪竇福音六1-6,16-18
    列下二1~14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你們在天父之前,就沒有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如同假善人在會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樣,為受人們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當你祈禱時,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為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釋經小幫手
    今天我們聽見耶穌教導我們無論在施捨、祈禱或禁食上都不要大肆宣揚,為了讓別人注意到我們做了什麼好事,好得到他人的肯定或讚美。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耶穌要如此教導我們?祂的用意是什麼呢?原來,耶穌很理解我們,知道我們都很渴望被愛、被肯定、被認同。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肯定自己是誰,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時候,別人的反應就像鏡子。我們想透過別人的反應來瞭解自己。然而,我們又很怕看到自己的不好、害怕被拒絕。因此,我們會刻意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隱藏著黑暗的一面。即使全世界都只能看到我們光明的一面,我們還是擔心自己的黑暗面會洩漏出去,被人發現。其實,耶穌看見了內在缺乏自信或安全感的小孩。為此,他不斷告訴我們,天父都看見了。天父在暗中看見了我們所做、所思、所想的一切。我們的一切需要、想望,包括我們的不安祂都知悉周全。唯有天主能夠賜給我們最完美的愛,填滿內心的饑渴,安撫我們的不安。所以讓我們學習只從天主那裡獲取生命的泉源,跟天主要你所需要的肯定、被看見或被賞識的需求,從祂那裡得到內心真正的平安與力量,真實地面對每一天的生活,而不需要帶著面具,只跟世界透露自己完美卻虛假的一面。

    品嚐聖言
    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活出聖言
    當你察覺到自己想從他人身上求得肯定時,提醒自己,天主知道你的需要,也早已肯定了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 min
    6.18(二)成全如天父

    6.18(二)成全如天父

    6.18(二)成全如天父
     
    瑪竇福音五43-48
    列上廿一17-29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
    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釋經小幫手
    今天耶穌繼續引導門徒學習愛仇人。這不容易因為人都需要被愛,而要去愛一個不愛我們的人幾乎不可能。也許我們當下就能想到有些讓我們容易感到討厭、無法去愛或關懷的人?想到這些人,我們就會滿肚子氣。但,當我們願意更深地去感受時,可能會發現心深處藏著的是某些夢想和希望破碎的辛酸和淚水。也許你希望有成功安穩的生活,但另一半卻投資失敗,讓你辛苦勞累;也許你希望得到光榮和安慰,兒女們卻成績不光彩,讓你無顏面對親人;也許你希望被尊重和被愛,但公婆卻很傳統,不願接受你原生家庭的方式等… 今天,無論你破碎的希望和夢想是什麼,不妨把它講給天主聽。有時,要去碰觸並承認自己的辛酸和淚水,比去責怪、抱怨別人更需要勇氣。「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在這裡,我們要記得,天父是成全的。在世上除了祂的愛能夠完全滿足、醫治我們受傷的心靈外,沒有其他的愛能夠這麼做。天父願意聆聽我們、安慰我們,讓我們重新擁有希望。這希望不來自仇人的悔改以符合我們的期待,而是因為我們真正體會到在天父的照顧下,我們是安全、有力量的。今天耶穌要我們意識到我們也能夠像天父一樣成全,無私、溫柔和寬慰地愛。這個力量來自天父,不被外在環境限制。我們是按天父的肖像所造,因此分享了祂愛人的力量。

    品嚐聖言
    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活出聖言
    嘗試在天父的眼光下看待自己,體會祂無條件地愛你,讓祂的愛充滿你的心。

    全心祈禱
    親愛的天主,謝謝祢無條件地愛了我,我也要學習祢這樣去愛自己與他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7 min
    6.17(一)以愛還愛

    6.17(一)以愛還愛

    6.17(一)以愛還愛
     
    瑪竇福音五38-42
    列上廿一1-16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願與你爭訟,拿你的內衣的,你連外衣也讓給他。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釋經小幫手
    我們在成語中也學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好似這是人性的公平正義的原則。在舊約,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在曠野開始新生活,新的秩序亟待建立,梅瑟曉諭全以色列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用意在建構公平正義的社會,讓雙方知道傷害賠償應適當而不超過。這個看來似乎合理公平的律法,卻讓當今同時篤信梅瑟律法的猶太教以色列國和周邊伊斯蘭教的國家,因「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律法,戰火不斷。然而,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這似乎顛覆了原有的律法,實在讓一般人很難去認同。面對惡人的攻擊、羞辱、陰謀……等行動,耶穌提出的,居然不是報復,而是超越一般人想像的,也就是以「愛」來「加倍奉還」。耶穌所提出的愛的行動,不是無奈地屈服於暴力和不公正,而是積極的、有尊嚴的選擇以愛報惡。當邪惡試圖引誘我們墮落到與它同等的地步時,我們卻用更多的愛解除它的武裝。然而,這很不容易。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一定經歷過很難解除的邪惡。我們更害怕自己的大愛反而被人誤會是認輸或妥協了。這時候,讓我們祈求耶穌教導我們如何以超越的愛,對於逆我者展現包容、不計較、寬恕的態度,也祈求耶穌逐漸改變他們的心。

    品嚐聖言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

    活出聖言
    對於得罪我的人,以實際的行動對他表示友好。

    全心祈禱
    主,求祢把基督的愛澆灌在我的生命中,讓我有能力以愛還愛,阿們。

     
    瑪竇福音五38-42
    列上廿一1-16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願與你爭訟,拿你的內衣的,你連外衣也讓給他。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釋經小幫手
    我們在成語中也學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好似這是人性的公平正義的原則。在舊約,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在曠野開始新生活,新的秩序亟待建立,梅瑟曉諭全以色列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用意在建構公平正義的社會,讓雙方知道傷害賠償應適當而不超過。這個看來似乎合理公平的律法,卻讓當今同時篤信梅瑟律法的猶太教以色列國和周邊伊斯蘭教的國家,因「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律法,戰火不斷。然而,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對門徒們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這似乎顛覆了原有的律法,實在讓一般人很難去認同。面對惡人的攻擊、羞辱、陰謀……等行動,耶穌提出的,居然不是報復,而是超越一般人想像的,也就是以「愛」來「加倍奉還」。耶穌所提出的愛的行動,不是無奈地屈服於暴力和不公

    • 4 min
    6.16(日)堅持等待

    6.16(日)堅持等待

    6.16(日)堅持等待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馬爾谷福音四26-34
    則十七22-24;格後五6-10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說:「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裏,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
    祂又說:「我們以什麼比擬天主的國呢?或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它呢?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裏的時候,比地上的一切種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祂就不給他們講什麼,但私下裏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


    釋經小幫手
    「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莊稼的生長有其自然規律,需耐心等待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農夫只能配合自然規律,在最適當的時候撒下種子,在種子成長過程中為它們預備最好的環境,卻不能逼迫種子加速成長,或天天結果。同樣,栽培一個人就像種植莊稼,也有它一定的節奏和韻律。我們不能強求一人在學習新技能、新學問、新習慣的時候,馬上就能有所成就。但是,如果考量每個人的學習特色,在適當的時候撒下對學習的興趣或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給予需要的輔助和鼓勵,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像好種子一樣發苗、吐穗,結出好果實。可惜,有時我們對自己、下屬、孩子等,沒有足夠的包容和耐心,嚴格地要求他們要按自己定下的進度學習。我們愛跟別人比較:別人的孩子學琴一年就能參加演奏,我的孩子卻不能;別人學英文半年就很流利,我卻不行;別人學習祈禱,能夠有很深的分享,可我卻沒有感覺?… 當你心裡開始對某件事感到煩躁時,要記得,學習就如天國的彰顯,不完全依靠人類,而是依靠天主的恩寵。只要我們做好最理想的努力,剩下的,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不是消極地等待、守株待兔,而是在信德中的等待。這樣的等待雖然看似靜止不動,卻是積極觀察觀察天主在漫長過程中給我們的每一滴恩寵,盼望天主對我們做出的回應。

    品嚐聖言
    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

    活出聖言
    決定培養一個好習慣,每天堅持去鍛煉,期待三個月後看到小小的果實。

    全心祈禱
    耶穌,祢知道堅持培養好習慣不容易。求祢適時給我獎勵,賜我堅持的毅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Top Podcasts I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Pastor Tony Kapola
Pastor Tony Kapola
Joel Osteen Podcast
Joel Osteen, SiriusXM
Apostle Joshua Selman
Apostle Joshua Selman
Mufti Menk
Muslim Central
SIRI ZA BIBLIA
SIRI ZA BIBLIA
Abdur-Rahman as-Sudais
Muslim Central

You Might Also Like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ccreadbible 林思川神父 彌撒講道與聖經課程
林思川 神父
海獅說---生活裡的小世界史
神奇海獅先生
闖天下
天下雜誌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吳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