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min

别卷孩子了,去农场撒野!| 食日谈 Vol.17 食日谈

    • Food

节目介绍:
在欧洲和日本,在自然和农业中学习有许多年的运行历史。每年,小学生由学校安排去田野学习如何播种、培育、和制作食物。从教室到户外,从春耕到秋收。这股风潮也已经吹到了中国,地处北京密云的“飞鸟与鸣虫”农场就是这样一家主打自然和食物教育的农场。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飞鸟与鸣虫”农场的一方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晓云生来做客,再加上主播晓晶,身处北京的三位妈妈都从事着与自然和农业相关的工作。三人对谈中不但分享了不少自家娃和自然的有趣故事,也挖掘出农场对于孩子的独特意义:
在今天日益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环境中,“自然缺失症”越来越普遍,农场也许能成为亲近自然的触发点;
食物包含着城市生活之外的隐藏生产过程,在农场上近距离接触食物的生产制作,也能更好地理解人与社会;
最重要的是,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需要和真实世界相联系,如此我们才能离开抽象,获得真实感。而农场就是发现这些真实联系的绝佳场所——以自然的丰富弥补书桌前的匮乏,以漫长的收获过程克制即时满足的愿望,以“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安抚内卷的焦虑。
进步与成长,绝不止“卷娃”这一种方式,听听她们在节目中怎么说吧。
嘉宾介绍:
一方:2018年与密云金叵罗村共同创建飞鸟与鸣虫农场。在成为一个农民之前的十几年,是一个满世界跑的国际组织农业项目官员。
晓云生:当过记者,做过业余农夫,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卖菜十年。
晓晶:正在努力学习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食农新人,两个小朋友的妈妈。成为一个大人太久之后奇怪地发现,无论去到哪里,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玩沙子和踩树叶。
时间轴
1:34 “飞鸟与鸣虫”农场堪称北京密云版“最大的小小农场”。创始人一方不是返乡青年,为什么扎进“新农村建设”,让密云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6:59 经历了一个轮回,北京有机农夫市集12年了: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买菜也有人情味。
9:44 孩子们天然喜欢自然吗?跟着爸妈来赶集的孩子们、在农场上蹦12小时的孩子们、在欧洲农场里度过童年的孩子们、以及在大草原蒙古包里克服了对虫子恐惧的孩子们。
17:16 人在自然中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成长,不会因为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而发生基因突变。
20:20 荷兰纪录片《菜园学堂》:自然教育在欧洲、日本等国家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是为了让孩子都掌握耕种的知识,成为高科技农民吗?
30:55 来到农夫市集上的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关于食物的匮乏感:与其刻意延迟满足、打卡100天,不如试试种下一颗种子,或者在夏天等待一枚自然成熟的桃子?
38:12 “飞鸟与鸣虫”的面包师p橙:从北大法学院毕业,去农场做面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41:31 农业生活对孩子的意义:所谓“靠天吃饭”,就是最大程度拥抱不确定性,这是追求概率与稳定性的当代教育所缺少的。
44:46 在生态农场上,重新找回土地的生物多样性。
50:31 农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不用通勤两小时,在家乡也能实现工作的价值感。
54:41 每一个消费者的微小选择都在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你购买的每颗鸡蛋都有意义。
相关阅读:
“飞鸟与鸣虫”及“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搜索同名公众号



几个女生,让这个“最大的小小农场”,从图纸走到现实。


飞鸟与鸣虫农场里的万物生灵


希望孩子们回忆童年时,有在蹦床上蹦了一天的日子,也有一抹美丽的夕阳



村里来了年轻人:北大法律系毕业的面包师p橙来农场做起

节目介绍:
在欧洲和日本,在自然和农业中学习有许多年的运行历史。每年,小学生由学校安排去田野学习如何播种、培育、和制作食物。从教室到户外,从春耕到秋收。这股风潮也已经吹到了中国,地处北京密云的“飞鸟与鸣虫”农场就是这样一家主打自然和食物教育的农场。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飞鸟与鸣虫”农场的一方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晓云生来做客,再加上主播晓晶,身处北京的三位妈妈都从事着与自然和农业相关的工作。三人对谈中不但分享了不少自家娃和自然的有趣故事,也挖掘出农场对于孩子的独特意义:
在今天日益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环境中,“自然缺失症”越来越普遍,农场也许能成为亲近自然的触发点;
食物包含着城市生活之外的隐藏生产过程,在农场上近距离接触食物的生产制作,也能更好地理解人与社会;
最重要的是,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需要和真实世界相联系,如此我们才能离开抽象,获得真实感。而农场就是发现这些真实联系的绝佳场所——以自然的丰富弥补书桌前的匮乏,以漫长的收获过程克制即时满足的愿望,以“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安抚内卷的焦虑。
进步与成长,绝不止“卷娃”这一种方式,听听她们在节目中怎么说吧。
嘉宾介绍:
一方:2018年与密云金叵罗村共同创建飞鸟与鸣虫农场。在成为一个农民之前的十几年,是一个满世界跑的国际组织农业项目官员。
晓云生:当过记者,做过业余农夫,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卖菜十年。
晓晶:正在努力学习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食农新人,两个小朋友的妈妈。成为一个大人太久之后奇怪地发现,无论去到哪里,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玩沙子和踩树叶。
时间轴
1:34 “飞鸟与鸣虫”农场堪称北京密云版“最大的小小农场”。创始人一方不是返乡青年,为什么扎进“新农村建设”,让密云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6:59 经历了一个轮回,北京有机农夫市集12年了: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买菜也有人情味。
9:44 孩子们天然喜欢自然吗?跟着爸妈来赶集的孩子们、在农场上蹦12小时的孩子们、在欧洲农场里度过童年的孩子们、以及在大草原蒙古包里克服了对虫子恐惧的孩子们。
17:16 人在自然中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成长,不会因为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而发生基因突变。
20:20 荷兰纪录片《菜园学堂》:自然教育在欧洲、日本等国家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是为了让孩子都掌握耕种的知识,成为高科技农民吗?
30:55 来到农夫市集上的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关于食物的匮乏感:与其刻意延迟满足、打卡100天,不如试试种下一颗种子,或者在夏天等待一枚自然成熟的桃子?
38:12 “飞鸟与鸣虫”的面包师p橙:从北大法学院毕业,去农场做面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41:31 农业生活对孩子的意义:所谓“靠天吃饭”,就是最大程度拥抱不确定性,这是追求概率与稳定性的当代教育所缺少的。
44:46 在生态农场上,重新找回土地的生物多样性。
50:31 农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不用通勤两小时,在家乡也能实现工作的价值感。
54:41 每一个消费者的微小选择都在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你购买的每颗鸡蛋都有意义。
相关阅读:
“飞鸟与鸣虫”及“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搜索同名公众号



几个女生,让这个“最大的小小农场”,从图纸走到现实。


飞鸟与鸣虫农场里的万物生灵


希望孩子们回忆童年时,有在蹦床上蹦了一天的日子,也有一抹美丽的夕阳



村里来了年轻人:北大法律系毕业的面包师p橙来农场做起

57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