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episodes

臺灣經歷漫長的戒嚴時期,在威權統治結束後,曾經被藏得最深的秘密,也一一被發掘與識別。很多人會說,事情都過了這麼久,為什麼還需要重提?

本節目邀請了不同領域的人,包含學者、NGO工作者、臨床心理師、藝文創作者,以及受難者家屬,從他們的角度,談他們眼中的二二八、白色恐怖,以及他們對於轉型正義的想法。

從這些對談中你會聽到,台灣曾經歷了什麼樣的過去、轉型正義之於國家的意義為何,以及年輕人如何看待這段歷史。我們也會發現,這些故事都是發生在你、我共同生活的土地上,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等待彼此有更多的理解,以及共鳴。

本季節目精彩預告:

𝐄𝐏𝟎𝟏|轉型正義 X 拉丁美洲電影 𝐟𝐭. 東昊影業負責人 張全琛
𝐄𝐏𝟎𝟐|轉型正義 X 自由就像空氣 𝐟𝐭. Podcast「珞亦不絕」劉珞亦 X 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廖品硯秘書
𝐄𝐏𝟎𝟑|轉型正義 X 台灣現況 𝐟𝐭.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楊翠
𝐄𝐏𝟎𝟒|轉型正義 X 重金屬音樂 𝐟𝐭. Podcast「周慕姿讀靈魂腳本」 X 閃靈樂團創團者、主唱 林昶佐(Freddy)
𝐄𝐏𝟎𝟓|轉型正義 X 創傷療癒 𝐟𝐭. Podcast「哇賽心理學」蔡宇哲 X 臨床心理師 彭聲傑
𝐄𝐏𝟎𝟔|轉型正義 X 傳記漫畫 𝐟𝐭. 《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 游珮芸、周見信
𝐄𝐏𝟎𝟕|轉型正義 X 建築空間 𝐟𝐭. 建築學者、文資工作者 凌宗魁
𝐄𝐏𝟎𝟖|轉型正義 X 受難者家屬 𝐟𝐭. 原住民受難者高一生之子 高英傑

【《善解人義─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權及轉型正義》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委託鏡好鏡製播】

每週二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善解人義——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權及轉型正‪義‬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

    • Government

臺灣經歷漫長的戒嚴時期,在威權統治結束後,曾經被藏得最深的秘密,也一一被發掘與識別。很多人會說,事情都過了這麼久,為什麼還需要重提?

本節目邀請了不同領域的人,包含學者、NGO工作者、臨床心理師、藝文創作者,以及受難者家屬,從他們的角度,談他們眼中的二二八、白色恐怖,以及他們對於轉型正義的想法。

從這些對談中你會聽到,台灣曾經歷了什麼樣的過去、轉型正義之於國家的意義為何,以及年輕人如何看待這段歷史。我們也會發現,這些故事都是發生在你、我共同生活的土地上,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等待彼此有更多的理解,以及共鳴。

本季節目精彩預告:

𝐄𝐏𝟎𝟏|轉型正義 X 拉丁美洲電影 𝐟𝐭. 東昊影業負責人 張全琛
𝐄𝐏𝟎𝟐|轉型正義 X 自由就像空氣 𝐟𝐭. Podcast「珞亦不絕」劉珞亦 X 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廖品硯秘書
𝐄𝐏𝟎𝟑|轉型正義 X 台灣現況 𝐟𝐭.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楊翠
𝐄𝐏𝟎𝟒|轉型正義 X 重金屬音樂 𝐟𝐭. Podcast「周慕姿讀靈魂腳本」 X 閃靈樂團創團者、主唱 林昶佐(Freddy)
𝐄𝐏𝟎𝟓|轉型正義 X 創傷療癒 𝐟𝐭. Podcast「哇賽心理學」蔡宇哲 X 臨床心理師 彭聲傑
𝐄𝐏𝟎𝟔|轉型正義 X 傳記漫畫 𝐟𝐭. 《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 游珮芸、周見信
𝐄𝐏𝟎𝟕|轉型正義 X 建築空間 𝐟𝐭. 建築學者、文資工作者 凌宗魁
𝐄𝐏𝟎𝟖|轉型正義 X 受難者家屬 𝐟𝐭. 原住民受難者高一生之子 高英傑

【《善解人義─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權及轉型正義》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委託鏡好鏡製播】

每週二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07|銅像與紀念地的保存?留下什麼樣的建築,代表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ft.凌宗魁

    EP07|銅像與紀念地的保存?留下什麼樣的建築,代表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ft.凌宗魁

    本集來賓為建築學者、文資工作者凌宗魁,長年投入文史研究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運動。很多人會說,那些威權象徵的紀念地與銅像,也算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但從文資工作者的角度來看,中正紀念堂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分布各縣市、大大小小的蔣中正的銅像,該移除嗎?台灣還有許多「不義遺址」,又該如何讓更多人認識?

    此外,有一些國家會推行「黑暗觀光」 (Dark Tourism),帶領大眾去參訪曾發生過傷痛歷史悲劇的地點,譬如波蘭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而在台灣,你知道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獅子林大樓、馬場町公園、華山大草原等日常所經過的這些地標,都曾經是台灣威權統治時期侵害人權的空間嗎?

    節目中也提到了許多國外的例子,譬如,德國如何運用「小鐵牌」,讓遊客更能體會政治暴力歷史?希特勒出生的房子其實是在奧地利,當地政府對於這棟建築很傷腦筋,而最後他們想出了什麼解方?

    本集重點:

    02:45 中正紀念堂本來會是重要金融中心?建築學者如何看待這個地標?
    16:33 台灣過去廣設的威權統治者銅像,要如何處理?
    21:57 不義遺址:侵害人權的空間,就散佈在我們生活的周遭
    28:29 奧地利政府這樣處理希特勒出生的房子
    32:40 黑暗觀光是什麼?台北有哪些景點或路線?

    【不義遺址】
    不義遺址資料庫(國家人權博物館)https://hsi.nhrm.gov.tw/nhrm/zh-tw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https://www.nhrm.gov.tw/w/nhrm/JMParks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https://www.nhrm.gov.tw/w/nhrm/JIParks

    【以上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廣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c64lgi00dm01uhd4wa5o2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9 min
    EP06|以孩子的視角揭開序幕,畫一部屬於台灣人的漫畫 ft.《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游珮芸、周見信

    EP06|以孩子的視角揭開序幕,畫一部屬於台灣人的漫畫 ft.《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游珮芸、周見信

    在 2020 年到 2021 年出版的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共四冊) 是台灣第一部政治受難者傳記漫畫,描述蔡焜霖前輩的生命歷程。蔡焜霖於 1930 年出生於台中清水,20 歲時因高中曾參加台中一中讀書會遭判刑 10 年,出獄後投身出版業,是保留台灣本土漫畫創作園地的重要推手,也致力於推廣人權教育及轉型正義。

    這部作品耗時四年的時間,由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游珮芸、插畫家周見信共同創作而成。推出至今,已賣出七種語言的版權,也獲得眾多國際大獎。他們如何決定書寫蔡焜霖前輩的故事,又是如何說服他的?他們提到在創作第二冊「綠島十年 」是最痛苦的時候,當時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心境?

    很遺憾地,蔡焜霖前輩在 2023 年秋天時離開了人世,在這個時間點回看這次的創作,周見信提到:「慢慢會覺得,我們真的做了一件很對的事情。」

    本集重點:

    03:18 認識蔡焜霖前輩的初始:第一次聽他說故事,我淚流滿面
    07:03 決定用漫畫呈現這個故事的關鍵是......
    11:15 我在創作上最痛苦的一段時期,是處理「綠島十年」時
    17:07 他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用小人物映照大時代
    28:27 如何跟孩子解釋什麼是白色恐怖、共讀這部漫畫?
    32:29 蔡焜霖前輩離世之後:慢慢覺得,我們真的做了一件很對的事

    【推薦書單】
    游珮芸、周見信(2020)《來自清水的孩子》
    Art Spiegelman著、宋瑛堂譯(2020)《鼠族》
    Marjane Satrapi 著、尉遲秀譯(2019)《茉莉人生:我在伊朗長大》
    黃一文(2021)《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

    【以上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廣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c64lgi00dm01uhd4wa5o2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8 min
    EP05|「我常常聽到刑求的聲音」當臨床心理師遇到政治受難者,要如何療癒?蔡宇哲 ft.彭聲傑

    EP05|「我常常聽到刑求的聲音」當臨床心理師遇到政治受難者,要如何療癒?蔡宇哲 ft.彭聲傑

    台灣在結束戒嚴後,大約有兩萬多個受難家庭,其中有人因為政治刑求,終身受身體或精神疾病所苦。我們要如何面對個人與集體社會的創傷?這些傷口,是有可能被療癒的嗎?

    本集來賓為彭聲傑臨床心理師,在過去五年間,曾經協助一名「寧人前輩」確認白色恐怖受難身分。但他回想初遇寧人時,並沒有太注意到對方的特殊身分,直到寧人開始講述自己的生平,一切才慢慢被認識與核實——寧人曾因反政府言論服監,並且被嚴重刑求,而導致幻聽與自殘,後來,靠著大量電療、藥物,針劑才平復下來。然而,他內心的創傷,還是無法修復。

    聲傑也分享了,政治創傷知情對受害者的重要性、創傷如何在台灣社會代間傳遞。而寧人到了 73 歲時終於有機會療癒自我,但他也看過另一個反例——許席圖前輩,從此失去人際交流能力,也無法再說話、寫字.......。

    本集重點:

    04:04 是政治妄想還是真正的受難者?接觸寧人前輩的開始
    07:14 他曾經不斷被逮捕、刑求,並開始產生幻聽
    14:23 確認「政治受難」身分,對心理療癒的影響
    21:57 創傷的代間傳遞:受難者離開後,他的家庭還在承接這些傷痕
    24:40 許席圖的案例:缺乏政治暴力知情,他至今已經失去人際及語言能力
    29:59 若遇到受難者,我們可以做什麼事?

    【延伸閱讀及觀看】

    寧人 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國家人權博物館) https://reurl.cc/ornMgQ
    許席圖(國家人權記憶庫) https://reurl.cc/OGlNA3
    許雪姬(2014)《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
    王增勇編(2022)《聆聽與療癒之路—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服務工作手冊》

    **本集節目是與 Podcast《哇賽心理學》共同合作播出

    【以上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廣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c64lgi00dm01uhd4wa5o2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5 min
    EP04|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我們只是把這塊土地的故事寫進歌裡 周慕姿 ft.林昶佐

    EP04|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我們只是把這塊土地的故事寫進歌裡 周慕姿 ft.林昶佐

    重金屬樂團—閃靈於 1995 年成立於台北,他們的創作融入傳統民俗樂器、台灣小調等元素,並經常以台灣故事為靈感,或結合政治活動,當然,白色恐怖也是他們關照的議題之一。

    本集來賓為閃靈的創團者暨主唱林昶佐 Freddy,他們在 2023 年推出新作品〈護國山〉,以白色恐怖時期的原住民受難者—高一生的生平、60多幾封家書為創作靈感。Freddy 提到,那些我們認為堅持理念的人們,並非那麼單線英雄式的守護著台灣:「他們其實有血有肉,也有各層面的忍讓與犧牲。」

    閃靈寫歌,其實就是把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情傳遞給社會大眾,而Freddy 從音樂人到成為政治人物,如何看待這兩者間的連結?對於偶爾就會聽到「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的耳語,是抱持著何種想法?本集也聊到,在政治檔案資料上網公告後,其基於一時好奇輸入了外公的姓名—黃本根,就此揭開家族中無人知曉的秘密......。

    本集重點:

    03:20 《護國山》高一生的60多封家書,大部分是對家人的牽掛
    13:00 二二八及白恐創作背後:他看著很多悲慘的故事,卻無力改變過去
    16:53 在國家檔案資料庫的意外收穫:我的外公黃本根竟然是政治受難者?
    19:07 政治受難者家屬的成長歷程、創傷及療癒
    27:45 真的可以讓「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

    【延伸閱讀與觀看】

    閃靈 護國山 https://reurl.cc/77g5A5
    閃靈 十殿 https://reurl.cc/Xq7rY0
    高一生口述紀錄(國家人權記憶庫)https://reurl.cc/13dD0D
    高一生著、周婉窈編註、高英傑、蔡焜霖譯(2020)《高一生獄中家書》
    高菊花口述、侯季然導演(2020)《派娜娜-傳奇女伶 高菊花》
    《輸入:黃本根》(上集)https://reurl.cc/zlvxxV
    《輸入:黃本根》(下集)https://reurl.cc/671rAk
    國家檔案資訊網(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https://aa.archives.gov.tw/
    **本集節目是與 Podcast《周慕姿讀靈魂腳本》共同合作播出

    【以上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廣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c64lgi00dm01uhd4wa5o2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5 min
    EP03|台灣人不是冷漠,而是不夠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轉型正義?ft. 楊翠

    EP03|台灣人不是冷漠,而是不夠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轉型正義?ft. 楊翠

    在台灣討論轉型正義時,經常被認為是政治鬥爭議題,也導致我們在轉型正義這條路上困難重重。有些人也許會說,事情已經過去那麼久了,為什麼還需要追溯過去犯的錯誤?如果不做轉型正義的話,對一般大眾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本集來賓楊翠,她是台灣重要作家與社會運動者楊逵的孫女,目前是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也曾於 2018-2021 年間擔任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專任委員及主任委員。許多人會假設,受難者家屬理應很早就認識國家暴力,但楊翠說,家屬才可能是對這些過去隱瞞最久、避而不談的。

    本集也聊到,德國、南非與南韓如何做轉型正義?在台灣推動的困難是什麼?節目最後,她也對逝去已久的阿公楊逵說了一段話......。

    本集重點:

    02:32 身為受難者家屬,理應最清楚國家暴力?「其實沒有」
    08:10 祖父那一代是抗爭者,父母那一代是受難者,而我則只是一個翻譯者
    12:30 「事情都已經過那麼久了」做轉型正義對一般大眾的影響?
    18:00 德國、南非跟南韓如何做轉型正義?
    25:17 民進黨打手?但白色恐怖受害者不分黨派族群
    35:58 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可以生在這樣的家庭

    【延伸閱讀與觀看】

    阮美姝(1992)《孤寂煎熬四十五年》
    韓國電影《正義辯護人》(2013)
    轉型正義教育數位課程:性別視角下的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 https://reurl.cc/lQVYAq

    【以上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廣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c64lgi00dm01uhd4wa5o2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8 min
    EP02|對我們而言,自由就像空氣:年輕人如何看待轉型正義?劉珞亦 ft.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廖品硯

    EP02|對我們而言,自由就像空氣:年輕人如何看待轉型正義?劉珞亦 ft.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廖品硯

    隨著1987 年宣布解嚴、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懲治叛亂條例及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1992年修正刑法第100條後,白色恐怖漸漸落幕,而沒有經歷過威權時代的年輕人,會如何看待威權歷史及轉型正義?

    本集來賓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廖品硯,也是今年第 12 屆共生音樂節的總召。他出生於 2000 年,當時陳水扁剛當選總統,台灣歷經第一次政黨輪替,自由如同空氣一樣理所當然;他說他們被稱作「民主富二代」,對他而言,儘管這樣的世代對於威權的體認有所侷限,但有時也更沒包袱。

    是什麼契機讓他與歷史靠近,並成為轉型正義工作者?他如何與同世代或年紀更小的年輕人溝通轉型正義?「全台最大二二八紀念活動」共生音樂節現場都在做什麼?他在推動轉型正義工作過程中,最深刻的挫折與遺憾又是什麼?

    本集重點:

    01:38 從未經歷過威權統治的年輕世代,為什麼會想關注這件事?
    07:01 轉型正義的出現:國家如何處理威權統治歷史?
    10:45 從家鄉白恐故事到校園民主:如何跟年輕人聊轉型正義?
    24:29 共生音樂節:全台最大的二二八紀念活動
    32:00 轉型正義是跟時間賽跑:來不及訪談張玉蟬女士,是我最挫敗的事

    【延伸閱讀】

    共生音樂節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4m1oe
    蔡喻安(2023) 共生音樂節:二二八事件的敘述者
    **本集節目是與 Podcast《珞亦不絕》共同合作播出

    【以上為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廣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c64lgi00dm01uhd4wa5o2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8 min

Top Podcasts In Government

Strict Scrutiny
Crooked Media
Future Hindsight
Future Hindsight
5-4
Prologue Projects
The Lawfare Podcast
The Lawfare Institute
The Chris Plante Show
WMAL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 Cumulus Media Washington
Red Eye Radio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You Might Also Like

珞亦不絕
劉珞亦
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Radio
法律白話文運動
斐姨所思
范琪斐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仁愛路四段507號
林亮君、吳崢、苗博雅
敏迪選讀
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