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對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採取的要求以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鐵礦石進口,核心目的遠超單純的貿易利益,而在於推進「國際人民幣化」。
中國在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下,國家權力對微觀經濟的深度滲透。通過中央企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CMRG)作為單一採購代理,北京在商業交易層面混入其國家戰略意志。這種手法亦避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機構的關稅壁壘限制。
「國際人民幣化」的背後動機,不只是減少中國對美元的需求,更重要是將人民幣推廣至貿易夥伴的資產負債表。對於如 BHP 般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而言,利潤和股東回報的壓力使其難以拒絕;即使面對本幣貶值風險和資金運用受限的困境,也可能被迫就範。
當國家將經濟交易視為政治博弈,並透過強制手段輸出其本幣時,受衝擊的貿易夥伴(如澳洲)的企業利益,將被國家層面的政治考量所綁架。這迫使自由民主國家政府亦不得不介入,久而久之導致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更集權化且更具保護主義色彩。這個趨勢是對二戰後建立的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根本的威脅。當然,令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逐漸走向「誰大誰惡誰正確」的叢林法則,美國的變異也是關鍵之一。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FréquenceTous les mois
- Publiée20 octobre 2025 à 23:51 UTC
- Durée49 min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