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in

安徽不止有宏村,还有十里桃花潭|OneDay黄山宣城(2‪)‬ OneDay旅行-城市漫步

    • Places & Travel

在喜马拉雅搜索订阅专辑:《oneday旅行》,听100个城市的动人故事
这个桃花潭的故事与奇途旅行合作讲述,这是故事的第二集

二、去桃花潭,做个归隐的梦
《歌词》
酒足饭饱
我们沿着水东老街往前走

今天小镇在下小雨
我们撑上油纸伞慢慢地走
南阳镇像这样的天气很多
注意脚下
会有些滑

你看到铺在石头中间的道路了吗
最初修建这些青石板
是为了方便运送桑蚕的独轮车通行
仔细看
每段路都不一样

在这里
一到春天的梅雨季节
采桑为生的村民们便会开始忙碌的三个月
以前的桑树主要是用于养蚕
那时
蚕丝是很珍贵的保暖用品
到今天
桃花潭种植桑树的人越来越少了
对现在的村民来说
结出新鲜可口的桑葚
是更能让他们开心的事情

如果有机会的话
我可以带你去山上采桑
但是要等到4点以后
才是最适合采桑的时间
至于为什么
等下我再告诉你

你听
是古琴的声音
跟着琴声过去
看到宝善山庄了吗
停在这儿
山庄的女主人经常会在早晨弹奏古筝

可以试着推门进去
只要是个斯文之人
女主人都愿意以琴会友
有时若是聊得来
她还会在庭院做上几份可口的酒菜
再在席间为客人弹奏一首她最爱的高山流水

这间客栈同时容纳的客人永远不会超过4对
就是为了保持安静的氛围

好啦
跟女主人道别
我们离开宝善山庄
朝着踏歌古岸方向
往前走

注意到你左边水东街28号的门牌
就是前面的小屋
木头招牌上写着
向善美术馆


敲敲门试试
如果有个头发花白的人开门了就进去看看吧
屋里全是他闲暇时作的画写的诗
这是我的朋友陈实老先生
是个非常爱笑的老人家

跟他聊聊吧
他会跟你分享他的字画
欣赏院子里刚开的昙花
然后告诉你
他的灵感其实都来自于生活

我要找的那个人跟我说
他的爸爸是个木匠
白天工作结束以后
傍晚时就到湖边
写诗、画画

他说
像陈老先生这样的民间书画家有很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师傅
就是桃花潭


跟老先生告别以后
我们继续往前走

你周围的徽派民居最少的已经几百岁了
这里的人不希望他们的家乡被过度开发
所以在前面的南泉茶馆里
你还能看到保存完整的明代末期民居

再往前走
注意水东街52号的门牌
里面住着桃花潭的藤条匠人

桃花潭种植竹笋的人很多
以前竹子多是运到宣城造纸或是建房
现在更多地作为食用
尤其在春天的雨后
他们能采到最嫩的笋
并用最地道的桃花潭做法来烹饪

现在你面前的藤编老人
主要是用老一些的竹子和木头来做东西
为了减少竹条扎手
他会尽量选择在雨天工作
这样能持续地保证手部湿润
(藤编音效)

进去看看吧
上面写着拍照收费
不要害怕
并不会真的收费
老人只是不希望拍照声打扰到他罢了

现在往回走
在南阳茶馆那里停下来
朝左看
左边的巷子叫天竹巷
我们左转
通往翟家祠堂

经过前面的冷饮摊
你会看到翟婆婆又坐在巷口了
他的竹凳子就是52号的邻居替她编的
早上和下午吃过饭以后
她的爱好是在巷口坐坐

继续往前走

桃花潭人数最多的姓氏是翟和万
而人数较少的姓氏
则大部分是为了躲避战乱或灾难而来
他们看到如此的人和山水以后
便决定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
与好人、好景相伴

他们来了以后
很快就能和当地人融洽地相处
所以桃花潭的好客文化
在李白来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就在前面一点
如果你在9点钟左右在附近出没
懒洋洋的高奶奶一家和金老爷子也已经起床了
他们分别住在水东街43号和45号的屋子里

这两家人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不喜欢在桌子上吃饭
他们默契地在早饭、午饭时间蹲在门口
一边吃饭一

在喜马拉雅搜索订阅专辑:《oneday旅行》,听100个城市的动人故事
这个桃花潭的故事与奇途旅行合作讲述,这是故事的第二集

二、去桃花潭,做个归隐的梦
《歌词》
酒足饭饱
我们沿着水东老街往前走

今天小镇在下小雨
我们撑上油纸伞慢慢地走
南阳镇像这样的天气很多
注意脚下
会有些滑

你看到铺在石头中间的道路了吗
最初修建这些青石板
是为了方便运送桑蚕的独轮车通行
仔细看
每段路都不一样

在这里
一到春天的梅雨季节
采桑为生的村民们便会开始忙碌的三个月
以前的桑树主要是用于养蚕
那时
蚕丝是很珍贵的保暖用品
到今天
桃花潭种植桑树的人越来越少了
对现在的村民来说
结出新鲜可口的桑葚
是更能让他们开心的事情

如果有机会的话
我可以带你去山上采桑
但是要等到4点以后
才是最适合采桑的时间
至于为什么
等下我再告诉你

你听
是古琴的声音
跟着琴声过去
看到宝善山庄了吗
停在这儿
山庄的女主人经常会在早晨弹奏古筝

可以试着推门进去
只要是个斯文之人
女主人都愿意以琴会友
有时若是聊得来
她还会在庭院做上几份可口的酒菜
再在席间为客人弹奏一首她最爱的高山流水

这间客栈同时容纳的客人永远不会超过4对
就是为了保持安静的氛围

好啦
跟女主人道别
我们离开宝善山庄
朝着踏歌古岸方向
往前走

注意到你左边水东街28号的门牌
就是前面的小屋
木头招牌上写着
向善美术馆


敲敲门试试
如果有个头发花白的人开门了就进去看看吧
屋里全是他闲暇时作的画写的诗
这是我的朋友陈实老先生
是个非常爱笑的老人家

跟他聊聊吧
他会跟你分享他的字画
欣赏院子里刚开的昙花
然后告诉你
他的灵感其实都来自于生活

我要找的那个人跟我说
他的爸爸是个木匠
白天工作结束以后
傍晚时就到湖边
写诗、画画

他说
像陈老先生这样的民间书画家有很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师傅
就是桃花潭


跟老先生告别以后
我们继续往前走

你周围的徽派民居最少的已经几百岁了
这里的人不希望他们的家乡被过度开发
所以在前面的南泉茶馆里
你还能看到保存完整的明代末期民居

再往前走
注意水东街52号的门牌
里面住着桃花潭的藤条匠人

桃花潭种植竹笋的人很多
以前竹子多是运到宣城造纸或是建房
现在更多地作为食用
尤其在春天的雨后
他们能采到最嫩的笋
并用最地道的桃花潭做法来烹饪

现在你面前的藤编老人
主要是用老一些的竹子和木头来做东西
为了减少竹条扎手
他会尽量选择在雨天工作
这样能持续地保证手部湿润
(藤编音效)

进去看看吧
上面写着拍照收费
不要害怕
并不会真的收费
老人只是不希望拍照声打扰到他罢了

现在往回走
在南阳茶馆那里停下来
朝左看
左边的巷子叫天竹巷
我们左转
通往翟家祠堂

经过前面的冷饮摊
你会看到翟婆婆又坐在巷口了
他的竹凳子就是52号的邻居替她编的
早上和下午吃过饭以后
她的爱好是在巷口坐坐

继续往前走

桃花潭人数最多的姓氏是翟和万
而人数较少的姓氏
则大部分是为了躲避战乱或灾难而来
他们看到如此的人和山水以后
便决定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
与好人、好景相伴

他们来了以后
很快就能和当地人融洽地相处
所以桃花潭的好客文化
在李白来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就在前面一点
如果你在9点钟左右在附近出没
懒洋洋的高奶奶一家和金老爷子也已经起床了
他们分别住在水东街43号和45号的屋子里

这两家人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不喜欢在桌子上吃饭
他们默契地在早饭、午饭时间蹲在门口
一边吃饭一

6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