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去年因為要去海邊上課,意外開發出充氣魚雷浮標,沒想到廣受好評,謝謝各位朋友捧場!
今年,我們給他取了全新的名字:浮多力Floaty—超耐磨防溺水游泳浮條,救生員認證安心玩水神器
10大優點:
❶ 可扣在腰上 (#23到40腰皆可使用)
❷ 多功能使用方式 (#趴著躺著坐著都方便)
❸ 可外掛哨子 (#緊急時刻吹哨吸引注意)
❹ 雙層TPU貼布 (#防磨破拖地行走也沒問題)
❺ 絕佳的收納體積 (#僅600cc水瓶大)
❻ 止洩閥吹氣孔 (#吹氣更簡單收納體積更小)
❼ 孔洞置中 (#海泳時水阻更小)
❽ 織帶扣環加大 (#更好拆裝)
❾ 兩側皆有孔洞 (#可變成弓箭型封閉圈)
❿ 魚造型塗裝 (#海上看更顯眼)
如果你需要一款具有浮力又攜帶方便的安全裝備,浮多力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下單享超早鳥優惠,只要980元,再加贈《防溺教育|懶人包圖文手冊》電子書 (售價500元),活動日期只到5/31號截止喔~~~
👉 預購連結:https://likeafish.com.tw/floaty
┄┄◇◆☆★◇◆┄┄
⚡️ 本週精選內容
★★★
🎥 Youtube影片
▍怎麼樣算是水感好?
「水性」與「水感」是影響學會游泳的兩大關鍵因素。
如何判斷你的水感好不好?兩個實測方法幫助你提升游泳感知力。
┄┄◇◆☆★◇◆┄┄
水感是指你在水中與水互動時,對於水阻力的感受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你能否明確感受到自己透過手腳撥水、推水,進而控制身體前進的那種感覺。
有些小朋友即使沒學過游泳,仍能自然地用手腳移動,這就是一種天生的水感表現。
然而,即便不是天生具備,我們仍可以透過訓練,後天培養這種感知能力。
★方法一:哆啦A夢游泳法★
在游蛙式時,嘗試將手握拳而非張開手掌進行動作。
正常情況下,我們透過手掌挖水、抱水來產生推力前進;若你在握拳的情況下仍能維持推進效果,代表你對水的阻力已有良好的感知。
--
★方法二:躺平的搖擼★
將身體躺平於水面上,手掌畫出「∞(無限大)」的軌跡,利用左右推水的動作,控制身體前進或轉彎。
如果你能夠做到不靠腳、僅靠手掌推水就讓身體穩定移動,表示你的手掌已能明確抓住水的阻力,這正是優秀水感的表現。
👉 完整教學影片:https://likeafish.com.tw/youtube23
★★★
👨💼 新聞報報
▍大雨變天!八斗子海大獨木舟多人翻船落海,31師生獲救上岸
基隆市消防局上午7點多獲報,海大學生於八斗子外港獨木舟翻覆,約有30名學生在海上,已知先有5名學生落海,陸續約有20多人落海。
消防人員表示,附近先有漁船將4名落海學生救起載回。外海風浪較大,救生艇不適合前往,獲救學生救上船並送返小艇碼頭,另疑似有三位落海人員著救生衣往大坪海岸外海方向,最後全數獲救。
┄┄◇◆☆★◇◆┄┄
從新聞來看,部分學生翻覆後,也能自行上船返程。有部分學生落水後因為漂離獨木舟,但因為也有救生衣,所以可以在海裡等待救援。
看新聞底下的留言區,當然是罵爆了!說教練怎麼都沒看氣象軟體,那有這麼容易突然大雨變天,浪費社會資源。
這種戶外課程應該也是海大的招牌之一,而風險管理也是學生跟教練、老師都要學習的一環。
最後人員均安,可喜可賀,相信也讓相關人員都學到了更多經驗。
去年其實就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只是是發生在南部的高科大。當時蕉哥也有寫了一篇風險管理的文章,希望大家都去看看。
戶外活動難免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我們都應該從中學到經驗,幫自己升級打怪。
👉 文章分享:https://likeafish.com.tw/case-study31
★★★
🏊♂ 好文章分享
▍練習著衣游泳到底重不重要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Еженедель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29 мая 2025 г. в 14:35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13 мин.
- Сезон2
- Выпуск9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