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in

朱锫|自然之‪燃‬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

    • Documentary

景德镇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瓷都,素有“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名。千年来窑火不断,为中国古代宫廷乃至全世界,贡献了无数珍品美器。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镇以帝王年号得名。那时候,景德镇就已形成了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因此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I-TALK
人们千里迢迢来到景德镇,依山而建,择水而居,一生的劳作就是建窑做瓷。人与窑,人与瓷,劳作与生活,艰辛与喜悦……交织密缝,融为一体。
纪录片截图  ©I-TALK
“你要问瓷器从哪里来?它一定说我从柴窑里来。你要问砖想做什么?它一定说我想变成拱券。”建筑师朱锫从柴窑中找到了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砖,又从柴窑中发现了景德镇最自然的建筑结构:拱券,受景德镇建窑所用的传统“挛窑”技艺启发,建造出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这样一座建筑。
灵感之燃,恰恰来自于这片土地最平凡的生活图景。
一言  吾
自然建筑,从艺术中来
           吾               一                   吾
在影片中,朱锫谈到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建筑哲学,受到艺术的启发,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人崇尚自然,在传统绘画中体现得尤为深刻。不论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是高克恭的《雨山图》,都将自然置于建筑之上,虽然也有文明的建造物,但是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很小,包括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纪录片截图 ©I-TALK
“绘画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是因为它有很多留白。这种不完整的完整,才是建筑要追求的。我的自然建筑的很多理念,都建立在这样一种和艺术的交流之上。”朱锫认为一座好的建筑应该“可息、可居、可游、可望”,御窑博物馆能够吸引人们走入,在里面感受到视线的变化、光线的变化,人们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遇见惊喜。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模型 ©I-TALK
景德镇人的生存智慧,带给朱锫很多灵感。人们的生活围绕着瓷和窑,窑火绵延不断,砖是窑的组成部分。这座城市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砖”。
纪录片花絮 徐家窑 ©I-TALK
砖的尺度很小,人手就能握住,而你把它一块一块垒起来时,它又能够成为柴窑这样的“建筑”。所以在朱锫看来:“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创造,用最小解决最大,这也是中国人的哲学,举重若轻,以小搏大。”
纪录片花絮 建筑师朱锫 ©I-TALK
除此之外,砖也很有情感, 在景德镇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持续了上千年。因为窑是“易耗品”,过一两年就要拆,拆完之后,当地人用碎砖来建造房屋,房屋老了再拆,掺上新砖再建。“每一块砖都记忆了某个时代的一些历史,我觉得它是有情感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御窑博物馆中砌筑起来的带着窑汗的砖,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去触摸,会想象这是源于落马桥、还是三宝,还是御窑,或者谁家的房子……材料都是拆旧复用的,你会有很多想象。”正如朱锫所说:“砖具有一种文化属性,它承载了这个城市人的集体记忆。”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模 ©I-TALK
一言  吾
思考未来,古今与东西
           吾               一                   吾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屡获国际建筑奖项,亦展露了中国建筑的世界性。日前,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展览《重复使用、再生、回收:中国近代建筑展》(Reuse, Renew, Recycle: Recent A

景德镇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瓷都,素有“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名。千年来窑火不断,为中国古代宫廷乃至全世界,贡献了无数珍品美器。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镇以帝王年号得名。那时候,景德镇就已形成了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因此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I-TALK
人们千里迢迢来到景德镇,依山而建,择水而居,一生的劳作就是建窑做瓷。人与窑,人与瓷,劳作与生活,艰辛与喜悦……交织密缝,融为一体。
纪录片截图  ©I-TALK
“你要问瓷器从哪里来?它一定说我从柴窑里来。你要问砖想做什么?它一定说我想变成拱券。”建筑师朱锫从柴窑中找到了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砖,又从柴窑中发现了景德镇最自然的建筑结构:拱券,受景德镇建窑所用的传统“挛窑”技艺启发,建造出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这样一座建筑。
灵感之燃,恰恰来自于这片土地最平凡的生活图景。
一言  吾
自然建筑,从艺术中来
           吾               一                   吾
在影片中,朱锫谈到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建筑哲学,受到艺术的启发,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人崇尚自然,在传统绘画中体现得尤为深刻。不论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是高克恭的《雨山图》,都将自然置于建筑之上,虽然也有文明的建造物,但是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很小,包括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纪录片截图 ©I-TALK
“绘画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是因为它有很多留白。这种不完整的完整,才是建筑要追求的。我的自然建筑的很多理念,都建立在这样一种和艺术的交流之上。”朱锫认为一座好的建筑应该“可息、可居、可游、可望”,御窑博物馆能够吸引人们走入,在里面感受到视线的变化、光线的变化,人们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遇见惊喜。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模型 ©I-TALK
景德镇人的生存智慧,带给朱锫很多灵感。人们的生活围绕着瓷和窑,窑火绵延不断,砖是窑的组成部分。这座城市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砖”。
纪录片花絮 徐家窑 ©I-TALK
砖的尺度很小,人手就能握住,而你把它一块一块垒起来时,它又能够成为柴窑这样的“建筑”。所以在朱锫看来:“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创造,用最小解决最大,这也是中国人的哲学,举重若轻,以小搏大。”
纪录片花絮 建筑师朱锫 ©I-TALK
除此之外,砖也很有情感, 在景德镇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持续了上千年。因为窑是“易耗品”,过一两年就要拆,拆完之后,当地人用碎砖来建造房屋,房屋老了再拆,掺上新砖再建。“每一块砖都记忆了某个时代的一些历史,我觉得它是有情感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御窑博物馆中砌筑起来的带着窑汗的砖,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去触摸,会想象这是源于落马桥、还是三宝,还是御窑,或者谁家的房子……材料都是拆旧复用的,你会有很多想象。”正如朱锫所说:“砖具有一种文化属性,它承载了这个城市人的集体记忆。”
纪录片花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模 ©I-TALK
一言  吾
思考未来,古今与东西
           吾               一                   吾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屡获国际建筑奖项,亦展露了中国建筑的世界性。日前,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展览《重复使用、再生、回收:中国近代建筑展》(Reuse, Renew, Recycle: Recent A

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