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啟核武測試
* 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公開宣佈:在上週與習近平會面之前,特朗普公開表示將重啟核武測試,並已下令美國國防部,也就是他稱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進行準備。
* 能源部長的澄清:三天後,美國能源部長克懷特(Chris Wright)出面澄清,核武測試將局限於「亞臨界水平」 (subcritical level)。
* 「亞臨界水平」的含義:這類測試不會觸發核燃料的連鎖反應(chain reaction),即不會發生爆炸。
* 符合國際條約:這種做法符合自 1963 年的局部停止核試條約。美國上一次核試是在 1992 年,也就是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後。
* 訊息矛盾的原因:特朗普公開宣佈重啟核試(威懾的語言)而幕僚隨後又澄清只進行無爆炸的亞臨界測試(維持現狀的做法),既可以達到震懾(Deterrence)的功能,但又不會造成緊張局勢升溫(Escalation)。
真正目標對象
特朗普的言論目的並非純粹針對習近平,也非僅為警告中國不要侵犯臺灣(因為美方對是否出兵協防臺灣的立場本身就很模糊,延續了「策略性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
* 中美雙方元首會面之前,很可能已協商達成「不要提出臺灣問題」的共識,以利雙方在其他議題上取得進展。
* 特朗普本人對臺灣問題的回應也是模糊的,稱「習近平很清楚知道我們的立場,我也很清楚知道習近平的立場」 。
* 再退一步講,假如中共武力統一臺灣,要統治 (統一是其一,統治是另一回事) 臺灣兩千多萬人口難度很大;且存在更簡單的替代方案,如「金門歸順福建」 ;因此,武統臺灣機會不大,現狀維持反而符合既得利益者(掌權者)的利益 。
* 真正的目標對象:亞洲盟友及其他核武/潛在核武國家:
* 此言論更大的目的,是針對懷疑美國安全承諾的盟友,尤其是南韓和日本。
* 南韓面臨北韓核武威脅,且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人支持發展核武。
* 日本也開始對其國防軍事主張變得更加積極進取。
* 歷史上,南韓和日本不發展核武是基於美國提供盟友受到攻擊時的幫助。
* 美國釋出重啟核試的訊號,旨在告訴這些國家:美國仍會維持一定程度上的「核不擴散承諾」,作為維持地區平衡的「均衡勢力」,避免盟友自行發展核武導致地區局勢升溫(Escalation)。
* 這也是為了應對美國力量減弱時,亞洲(如兩韓、中臺)可能出現的板塊移動 (Tectonic Shift)帶來的亂局 。
* 更大範圍的目標:維持國際秩序:
* 核武的存在形成了微妙的平衡,令大國之間避免直接軍事衝突。
* 美國重新「確認」 其核武能力,是寧願以單極(Unipolar)的姿態,避免「多極 」(Multipolar)地緣政治上的緊張狀態和變數。
未來觀察指標
* 2026 年國防部預算案中,是否有關於重啟核試的相關開支。
* 今年底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對於《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 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 再次確認 (reaffirm) 的投票表態。特朗普前提及重啟核試,很可能是針對聯合國的這個決議案而言。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Monthly
- PublishedNovember 4, 2025 at 3:51 AM UTC
- Length33 min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