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in

第38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快乐‪!‬ China Lifestyle Journeys

    • Education for Kids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远古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农耕社会,人们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的生产和季节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中秋节也被称为“祭月节”。
最初的“祭月节”是在秋分这一天。后来逐渐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成书的《周礼》一书里。《周礼》记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夜迎寒”的活动。唐代,中秋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据《唐六典》记载,官府衙门在中秋这天可以休假。民间也有了庆祝中秋的活动,比如赏月、祭月。中秋节的盛行则是在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重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和各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密切相连,中秋节也不例外。“月”是中秋最重要的意象,因此,中秋的传说也与月亮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由来已久,在我国出土的先秦简牍中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雏形。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种版本,其中最经典的版本是这样记载的:
相传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永不停息地照射着人间,大地都要被烤焦了,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也无法生存。有一位叫后羿的弓箭手,决心为百姓排忧解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将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并且警告最后仅存的一个太阳:“从今以后,你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从此昼夜交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家把后羿视为英雄,后来很多人来找他拜师学艺。其中就有一个叫逄蒙的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吃了仙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可以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让她把药藏在匣子里。
这件事不知怎的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清晨,后羿出门去了,留嫦娥一个人在家。到了晚上,逄蒙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肯。于是逄蒙便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找到药匣了。见情势不妙,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吃了仙药之后,嫦娥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然后她就飞了起来。嫦娥飞出窗户,越过田野,越飞越高,飞向了天空,最终落在了月亮上。
月宫清冷,嫦娥寂寞。她很后悔,可是从此再无回头路。
乡亲们常念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她平日爱吃的食品,为她祈福。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两大重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饼,被称为“太师饼”。民俗学家普遍认为这就是月饼的雏形。
月饼何时成为中秋节的食品,无年代可考。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唐代开始,中秋节就已经有了吃月饼的习俗。《洛中见闻》记载,中秋节的时候,唐僖宗会赏赐月饼给新科进士。
    宋代,月饼开始大范围普及。一代文豪苏轼在《留别》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里的“小饼”就指的是月饼。
    明清时期,月饼的种类和馅料不断丰富,月饼的食用场景也不再限于中秋,而扩展为一种任何时候都可以吃的点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月饼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常见的月饼种类有:五仁月饼、枣泥月饼、豆沙月饼、莲蓉月饼等灯。其中,最经典的当属五仁月饼了,堪称月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远古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农耕社会,人们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的生产和季节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中秋节也被称为“祭月节”。
最初的“祭月节”是在秋分这一天。后来逐渐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成书的《周礼》一书里。《周礼》记载,先秦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夜迎寒”的活动。唐代,中秋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据《唐六典》记载,官府衙门在中秋这天可以休假。民间也有了庆祝中秋的活动,比如赏月、祭月。中秋节的盛行则是在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重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和各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密切相连,中秋节也不例外。“月”是中秋最重要的意象,因此,中秋的传说也与月亮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由来已久,在我国出土的先秦简牍中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雏形。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种版本,其中最经典的版本是这样记载的:
相传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永不停息地照射着人间,大地都要被烤焦了,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也无法生存。有一位叫后羿的弓箭手,决心为百姓排忧解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将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并且警告最后仅存的一个太阳:“从今以后,你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从此昼夜交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家把后羿视为英雄,后来很多人来找他拜师学艺。其中就有一个叫逄蒙的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美丽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吃了仙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可以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让她把药藏在匣子里。
这件事不知怎的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清晨,后羿出门去了,留嫦娥一个人在家。到了晚上,逄蒙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肯。于是逄蒙便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找到药匣了。见情势不妙,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吃了仙药之后,嫦娥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然后她就飞了起来。嫦娥飞出窗户,越过田野,越飞越高,飞向了天空,最终落在了月亮上。
月宫清冷,嫦娥寂寞。她很后悔,可是从此再无回头路。
乡亲们常念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她平日爱吃的食品,为她祈福。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两大重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饼,被称为“太师饼”。民俗学家普遍认为这就是月饼的雏形。
月饼何时成为中秋节的食品,无年代可考。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唐代开始,中秋节就已经有了吃月饼的习俗。《洛中见闻》记载,中秋节的时候,唐僖宗会赏赐月饼给新科进士。
    宋代,月饼开始大范围普及。一代文豪苏轼在《留别》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里的“小饼”就指的是月饼。
    明清时期,月饼的种类和馅料不断丰富,月饼的食用场景也不再限于中秋,而扩展为一种任何时候都可以吃的点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月饼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常见的月饼种类有:五仁月饼、枣泥月饼、豆沙月饼、莲蓉月饼等灯。其中,最经典的当属五仁月饼了,堪称月

6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