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episodes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英文:Dmitriy·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生于圣彼得堡,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

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原版引进)》被认为是20世纪的巴赫平均律,是作曲家最个人风格化也最富表现力的作品,更被公认为20世纪钢琴音乐的颠峰。肖斯塔科维奇不仅模仿了巴赫时代的形式,也糅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他沿用很多其他作品的素材,如清唱剧《森林之歌》、钢琴五重奏、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及俄罗斯民间音乐等。
相信大家对巴赫的《平均律》(The Well-Tempered Clavier)都十分熟悉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巴赫所作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成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也写了一套“平均律”——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


对于这部作品,作者这样说过:“最初,我打算作为技术练习写一些复调作品,但是后来,我又扩大了这个计划, 我要按照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样式写一组具有明确形象和艺术内容的复调作品。”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参照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集》,在每一个调性上创作一首前奏曲一首赋格曲,两者自成一套,很好的体现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精髓。
不难看出,这套“平均律”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巴赫的平均律。比如说,这套曲集的第一首为C大调——和巴赫一样。再比如,两人的第二首赋格用了十分相似的赋格主题(两个十六分音符后接三个八分音符,连续两次)


和平均律一样,这套曲集中的每首曲子都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其中,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节奏、长度和难度。(比方说,第13首升F大调赋格有五个声部,而第九首E大调赋格却只有两个声部。)


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作品,从前奏曲与赋格之间的联系上看,继承了巴赫调式调性统一的原则。另外他也受到了格拉相.诺夫的影响,每首前奏曲终止处都标记有“attacca ”(连续,不间断演奏),两章要求连续演奏。有些作品甚至结束在不稳定的和声上,待赋格中来解决。有些作品的前奏曲与赋格采用了相同的主题材料,在情绪和速度上突出对比,但又从内容上完成统一。他比巴赫更注重两者在音调上的联系。如第8首升f小调前奏曲中的弱起十六分音符后强拍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在赋格的主题中也有所运用。第10首升c小调前奏曲在一串跳动的走句式十六分音符之后,出现了鲜明悠长的旋律,它暗示着赋格的主题,仔细观察会发现,赋格主题实际上就是根据这旋律而作的简明提纲,一前奏曲末尾不断反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直接引导出赋格的主题。第15首降D大调前奏曲中间部分第87小节起的旋律暗示了赋格的主题,前奏曲开始的伴奏音型也在赋格中出现。第20首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主题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前者是主调式的陈述和发展,后者是复调式的。第21首降B大调前奏曲一开始的伴奏音调正好是赋格主题的开始。第22首g小调的最后四小节逐渐形成了赋格的主题。由此我们会

肖斯塔科维奇 24首前奏曲与赋‪格‬ Marilyn_Hathaway

    • Music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英文:Dmitriy·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生于圣彼得堡,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

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原版引进)》被认为是20世纪的巴赫平均律,是作曲家最个人风格化也最富表现力的作品,更被公认为20世纪钢琴音乐的颠峰。肖斯塔科维奇不仅模仿了巴赫时代的形式,也糅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他沿用很多其他作品的素材,如清唱剧《森林之歌》、钢琴五重奏、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及俄罗斯民间音乐等。
相信大家对巴赫的《平均律》(The Well-Tempered Clavier)都十分熟悉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巴赫所作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成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也写了一套“平均律”——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


对于这部作品,作者这样说过:“最初,我打算作为技术练习写一些复调作品,但是后来,我又扩大了这个计划, 我要按照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样式写一组具有明确形象和艺术内容的复调作品。”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参照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曲集》,在每一个调性上创作一首前奏曲一首赋格曲,两者自成一套,很好的体现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精髓。
不难看出,这套“平均律”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巴赫的平均律。比如说,这套曲集的第一首为C大调——和巴赫一样。再比如,两人的第二首赋格用了十分相似的赋格主题(两个十六分音符后接三个八分音符,连续两次)


和平均律一样,这套曲集中的每首曲子都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其中,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节奏、长度和难度。(比方说,第13首升F大调赋格有五个声部,而第九首E大调赋格却只有两个声部。)


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作品,从前奏曲与赋格之间的联系上看,继承了巴赫调式调性统一的原则。另外他也受到了格拉相.诺夫的影响,每首前奏曲终止处都标记有“attacca ”(连续,不间断演奏),两章要求连续演奏。有些作品甚至结束在不稳定的和声上,待赋格中来解决。有些作品的前奏曲与赋格采用了相同的主题材料,在情绪和速度上突出对比,但又从内容上完成统一。他比巴赫更注重两者在音调上的联系。如第8首升f小调前奏曲中的弱起十六分音符后强拍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在赋格的主题中也有所运用。第10首升c小调前奏曲在一串跳动的走句式十六分音符之后,出现了鲜明悠长的旋律,它暗示着赋格的主题,仔细观察会发现,赋格主题实际上就是根据这旋律而作的简明提纲,一前奏曲末尾不断反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直接引导出赋格的主题。第15首降D大调前奏曲中间部分第87小节起的旋律暗示了赋格的主题,前奏曲开始的伴奏音型也在赋格中出现。第20首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主题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前者是主调式的陈述和发展,后者是复调式的。第21首降B大调前奏曲一开始的伴奏音调正好是赋格主题的开始。第22首g小调的最后四小节逐渐形成了赋格的主题。由此我们会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四2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四2

    更多谱例及相关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Marilyn Hathaway”免费领取

    • 8 min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四1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四1

    更多谱例及相关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Marilyn Hathaway”免费领取

    • 4 min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三2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三2

    更多谱例及相关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Marilyn Hathaway”免费领取

    • 3 min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三1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三1

    更多谱例及相关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Marilyn Hathaway”免费领取

    • 3 min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二2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二2

    更多谱例及相关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Marilyn Hathaway”免费领取

    • 5 min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二1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二十二1

    更多谱例及相关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Marilyn Hathaway”免费领取

    • 3 min

Top Podcasts In Music

The Joe Budden Podcast
The Joe Budden Network
100 Best Albums Radio
Apple Music
The Story of Classical
Apple Music
Million Dollaz Worth Of Game
Barstool Sports
A History of Rock Music in 500 Songs
Andrew Hickey
Bandsplain
The 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