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假 #氣候變遷 #勞工權益
本次聚焦臺灣社會的時事議題——「高溫假」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提案修正《氣象法》,預計在 11 月納入「高溫」為災害性天氣,作為制定高溫假的法源依據 。位處暖化重鎮的西班牙,在慘痛的洪災教訓後,已通過「氣候帶薪假」政策,勞工在發布風險警報時可申請最多 4 天帶薪假 。
然而,單純放假就能解決問題嗎?我們探討了「高溫假」可能帶來的社會公平挑戰:
工作類型差異:高溫假對在室內工作的多數人影響不大,主要受惠的可能是戶外藍領階級 。
日結薪資的困境:對於工地或打零工(如外送等)的勞動者 ,放假可能形同損失薪資(無薪假)。
成本轉嫁與風險:若調整上班時間到晚上,會增加照明和安全的成本,尤其在臺灣容易「便宜行事」的環境下,晚上作業將增加額外風險 。
市場機制與人命價值:若以提高外送費的方式(如 1.5 倍)來鼓勵外送員冒險工作,雖是市場機制 ,但政府的責任應是避免生命風險 。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Semiweekly
- PublishedNovember 11, 2025 at 11:33 AM UTC
- Length29 min
- Season1
- Episode19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