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3道人資難題,預防與處理:新人不適應企業文化、離職後工作沒人做、員工散播不實負評|績效制度設計:OKR vs KPI|ft. 資深人資 Johnny Lee (中)

小老闆充電站


AI摘要往下轉|共分3集,本集(中)會聊:
1. 新員工不適應企業文化,怎麼預防與處理?
2. 員工離職攔不住,事前能採取什麼措施,減少空窗期的陣痛?
3. 如果離職員工在外部平台發表不實或負面言論,公司該怎麼應對?
4. 績效制度的設計:OKR vs KPI,該用哪個?

#聽完有用,記得給五星好評哦!

[ 訪談內容超豐富,接著聽下兩集 ]
(上)如何挖角?怎麼避雷?長期開放職缺是個好主意嗎?人資怎麼推動公司成長?
(下)丹麥員工在想什麼,如何激勵與管理?用第三方聘僱公司的優缺點?(7/16上架)

[ Johnny Lee 李家銓 ]
● 工作20年,擔任人資15年,經驗涵蓋HR領域各大關鍵面向
● 目前,是價值導向的諮商教練及獨立HR顧問
● 丹麥旅居三年半,將回台灣
● Linkedin

[ 本集AI摘要 ]
新進員工不適應企業文化,該快速做去留決斷嗎?
● 傾向於早點決斷,不要拖
● HR在招募階段,應深入了解部門與團隊文化,並把「醜話說在前頭」,坦誠告知應徵者可能面臨的問題。
● 招募到不適合的員工,後續要請其離開不僅麻煩,也可能造成勞資雙方的困擾。
● 招募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應徵者的職涯,不應浪費彼此的時間。

如何應對關鍵人才離職,爭取他們多留一段時間協助交接?
1. 應變策略,視員工與公司關係而定:
● 若員工與公司關係良好,台灣人通常會希望好聚好散,並會盡量處理好交接。
● 若員工關係不佳且急於離開,則很難留住。
2. 金錢或補償: 若要挽留,可考慮提供額外報酬,或其他補償措施。但這取決於公司是否有此資源。
3. 人情: 對於較年長者或許仍有效果;但對於年輕世代,訴諸人情壓力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4. HR的協助方式:
● 預防性措施: 建議主管平時就讓團隊成員互相了解彼此工作,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暫時替補。
● 短期人力支援: 考慮尋找約聘人員或外派人員,短期內填補空缺,同時加緊尋找長期人選。
● 人才推薦: 透過內部推薦(referral)等方式,盡快尋找專業相關的人才來填補職位。

面對離職員工在外部抹黑公司,HR該如何處理與預防?
1. 處理方式(假設是抹黑且非事實):
● 可採取法律行動,如發警告函或訴訟,以遏止不實言論。但通常公司不傾向走到這一步,因為耗費時間、成本與人力。
● HR應介入與該員工溝通,了解其背後原因。許多時候員工會散布不實言論,是因被公司惹惱或積怨已深。
● 與公司公關部門及相關業務單位協商,共同應對市場上的負面訊息,維護公司名聲。
2. 預防措施:
● 識別出高風險主管或員工,並提前介入,提醒潛在的法律風險與不良後果。
3. 區分問題性質:
● 個案問題: 若僅是少數主管或員工的個案問題,且公司大部分員工體驗良好,影響通常不大,HR謹慎處理個案即可。
● 組織文化問題: 若是整個組織或部門的文化,導致負面評價一面倒,這才是HR需要高度關注的嚴重問題,且可能非單一HR所能解決。
4. HR的重要性: HR在此類議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以宏觀、客觀的角度指出企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需要優化的組織文化問題,其立場也較不易受挑戰。

如何讓績效評估(KPI)真正激勵員工而非流於形式?
1. 現狀挑戰: 大部分KPI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員工常感覺只是「交作業」,缺乏真正的動力。
2. 核心關鍵:
● 連結個人利益與目標:將公司目標與員工的個人期望和職涯目標相結合。例如:若員工渴望晉升,主管可明確告知需達成或超越哪些KPI目標,才能提升晉升的可能性。當員工清楚知道達成公司目標對自己有益時,動力會更強。
● 賦予工作意義:讓員工了解他們工作的「目的性」與「為什麼而做」。
即使是基層員工,也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小螺絲」角色,如何幫助部門或團隊達成重要的里程碑,讓他們知道自己工作的貢獻與重要性。員工能清楚認知工作意義,會有更大的動力投入。
● 公司高層的責任: 高階主管需清楚描繪公司的宏觀願景(big picture),並定期更新進度(如Town Hall meeting),讓各部門主管能將此理念與每位員工的工作連結,激勵達成目標者,並鞭策落後者。

OKR適合哪種類型的公司?
1. OKR並非適用於所有公司,其適用性,與公司的產業性質及組織架構有密切關聯。
● 適合情境: 更適合任務型、專案型、團隊導向的業務模式。特別是針對能自主決策、開發產品或服務,並管理整個流程的小型單位,因其成員對自身貢獻有高度掌控性。
● 不適合情境: 對於生產製造等流線型、由上而下管理(top-down)的組織架構,或習慣傳統管理模式的全球性大企業,硬性導入OKR,可能導致底層工作與高層目標難以對焦,甚至增加管理成本。
● 可學習並運用OKR的「精神」於績效溝通中,而非盲目地全面實施。
● 若公司整體仍以KPI為主要管理模式,部門主管不建議自行額外導入OKR,因可能導致與公司整體目標無法對焦,形同多花一套時間且效果不彰。
2. 市場觀察: Johnny表示,他目前尚未見過KPI與OKR同時並行,且效果超乎預期的成功案例。他認為,強行將不適合的機制套用,就像「兩個齒輪硬要卡在一起」,會顯得非常尷尬且效率不佳。

[ 小老闆充電站 Podcast ]
訂電子報 | 限免諮詢30分鐘 | IG 提問/合作
Apple Podcast | Spotify(影片) | YouTube(影片)
VAMOI 歐美女裝

[ 提醒 ] 節目內容皆為個人觀點,請自行查證並思考後,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