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
很清楚,前途並不屬于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而是屬于那些一旦決定之後,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必須做許多選擇,但卻常常因為種種考慮而遲疑不決,不知要選擇什麼才好!要吃什麼?要穿什麼?要不要參加?要不要做?然而,上帝非常公平,無論你是否做決定,時間都會毫不遲疑的往前邁進,你的生命就這樣一分一秒的沒了。
曾經有個故事這樣說: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哲學家,當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向他表示愛意,期望和他結為連理時,他一直思考結婚的好處和壞處,甚至列表比較利害得失,想了十多年,終於下定決心要和這位小姐結婚,當他到這位小姐的家,向她的家人說明來意時,小姐的父親說:你來晚了,我女兒七年前結婚,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
這位哲學家在後悔當中,提出“前半生不要猶豫,後半生不要後悔”的警世名言。
在“深夜讀書”的影片中,主持人竹子小姐說:當你猶豫不決的時候,請記住這8條黃金定律:
1.說還是不說的時候--不說:曾國藩說:人生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二,態度傲慢和言語多而不當。“老人與海”作者海明威也說: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因此,不知道的事情不評價,看透的事情不拆穿,無謂的事情不多言,學會閉嘴給別人留空間,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2.買還是不買的時候--不買:保持理性消費,以免浪費金錢及佔用擺放空間。
3.氣還是不氣的時候--不氣:壞脾氣是一把雙刃劍,既刺傷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4.比還是不比的時候--不比:一味的攀比只會把自己弄迷失了!和別人比較是毫無意義的,進步是自己的事,不用和別人比,唯有和昨日的自己比才有意義。
5.做還是不做的時候--做: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只會在心裡謀局佈陣,列寧說: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打敗自己的永遠是那句“再想想”,戰勝痛苦的永遠是行動力。
6.忍還是不忍的時候--忍:北大校長王恩哥曾說: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想要做好都需要一個基本素質,那就是忍耐。唯有低下頭,受得了毀謗、忍得住屈辱,才能保持定力,不斷前行。常言道: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唯有耐得住辛苦和屈辱,才會將人生的路越走越廣。
7.讀還是不讀的時候--讀:高爾基說:我讀的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也讓我的人生越加光明和有意義。有人說:讀書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它能幫你驅趕迷茫,也能助你對抗平庸,讀書就是在吸收營養,把自己富起來。
8.熬還是不熬的時候--熬:熬過最艱難的時刻,前面便是一片坦途。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下去卻很酷,熬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就會迎來光明燦爛的破曉。
約翰福音9:4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詹俊裕寫於
2022092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November 10, 2025 at 8:58 PM UTC
- Length1 min
- Season98
- Episode20M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