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min

EP11【正心療癒】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 Parenting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二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心療癒」。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做:「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什麼是禁止訊息呢?禁止訊息是來自於「TA人際溝通分析」當中的論點,也就是我們從出生之後,因為跟外在的人事物有著互動,當然特別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或者是求學的經驗,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我們就接收了、也相信了某一些信念。
TA將這些信念整理成為「禁止訊息」,也就是不准做什麼⋯⋯我自己把它整理成12個禁止訊息,想提供給夥伴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在聆聽的過程,也可以反思一下:「會不會在自己的心底,也存在著這些禁止信息呢?」
首先要分享第一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感受」,感受跟情緒我們可以當作同義詞,我想多數的夥伴們,應該從小都有聽過大人告訴你:「不要生氣了!」「有什麼好緊張的?」「再哭就處罰你喔!」
這些話語,或者是處罰的動作,都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情緒、感受,會產生一種壓抑、否認,甚至是羞愧的感覺。
所以慢慢的我們在長大的過程,我們就不太敢讓自己有情緒、感受,我們都以為平靜、冷靜,什麼感覺、什麼感受都不要有,好像這樣才是好的。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一個禁止訊息,也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我們所接收到的「不准有感受」,反而讓我們離自己的感覺、情緒、感受越來越遙遠,然後我們活得好像是一個木頭、或是一個機器人,其實就失去了很多生而為人的喜樂了。
第二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需要」,這一個禁止訊息在華人的社會——特別是女性的身上應該經常的出現。
大家也可以觀察你原生家庭的媽媽,是不是她經常的會壓抑自己的需要?總是為了家庭而忙碌著,當你跟她說:「你去休息啦!你先去做你自己的事啦!」你的媽媽可能會跟你說:「沒關係啦!我就是要煮飯給你吃啊!」
對於很多的媽媽來說,她會認為把家庭照顧好、把孩子照顧好是她唯一重要的事,反而也就壓抑了自己的需要。
而這樣子的信念其實也會往下傳的,所以即使到了現代,還是有蠻多的,無論是不是成為爸爸媽媽或者沒有結婚、沒有生小孩的年輕男女,其實也會認為「需要」它是不重要的,我們應該要滿足的好像是社會的期待吧?怎麼可以自己有需要的呢?
但是我們反而會用很多的物質,來滿足、來填補這些我們所忽略的需要。
有的人會使用購物的方法,很想要買東西,即使這個東西已經有了,他還想再買另外一個。
有的人會用飲食的方法,不斷的吃美食,或者大吃大喝。其實這也都是為了去填補那些,我們壓抑或者是隱藏的真正的需要,我們透過「想要」的滿足來麻痺自己。這就是第二個禁止訊息「不准有需要」,是不是都在我們的身上有發生了呢?
第三個禁止訊息是「不准像個小孩」,這個禁止訊息經常出現在有兄弟姐妹,而你是當中的老大,或者是哥哥姐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會要求你要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如果你回想過去,你可能會覺得你的童年好像是空白的,你好像就是一個小爸爸、小媽媽一樣,這樣子的回憶真的會讓你有些痛苦,因為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珍貴的時期。
另外也會有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自己本身並不想要擔負爸爸媽媽的責任,所以他會想要小孩趕快長大、趕快獨立、趕快能夠照顧自己,盡量不要來煩我,所以我們就延伸出了第四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親近」。
「不准親近」的禁止訊息,往往發生在家庭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二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心療癒」。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做:「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什麼是禁止訊息呢?禁止訊息是來自於「TA人際溝通分析」當中的論點,也就是我們從出生之後,因為跟外在的人事物有著互動,當然特別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或者是求學的經驗,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我們就接收了、也相信了某一些信念。
TA將這些信念整理成為「禁止訊息」,也就是不准做什麼⋯⋯我自己把它整理成12個禁止訊息,想提供給夥伴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在聆聽的過程,也可以反思一下:「會不會在自己的心底,也存在著這些禁止信息呢?」
首先要分享第一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感受」,感受跟情緒我們可以當作同義詞,我想多數的夥伴們,應該從小都有聽過大人告訴你:「不要生氣了!」「有什麼好緊張的?」「再哭就處罰你喔!」
這些話語,或者是處罰的動作,都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情緒、感受,會產生一種壓抑、否認,甚至是羞愧的感覺。
所以慢慢的我們在長大的過程,我們就不太敢讓自己有情緒、感受,我們都以為平靜、冷靜,什麼感覺、什麼感受都不要有,好像這樣才是好的。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一個禁止訊息,也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我們所接收到的「不准有感受」,反而讓我們離自己的感覺、情緒、感受越來越遙遠,然後我們活得好像是一個木頭、或是一個機器人,其實就失去了很多生而為人的喜樂了。
第二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需要」,這一個禁止訊息在華人的社會——特別是女性的身上應該經常的出現。
大家也可以觀察你原生家庭的媽媽,是不是她經常的會壓抑自己的需要?總是為了家庭而忙碌著,當你跟她說:「你去休息啦!你先去做你自己的事啦!」你的媽媽可能會跟你說:「沒關係啦!我就是要煮飯給你吃啊!」
對於很多的媽媽來說,她會認為把家庭照顧好、把孩子照顧好是她唯一重要的事,反而也就壓抑了自己的需要。
而這樣子的信念其實也會往下傳的,所以即使到了現代,還是有蠻多的,無論是不是成為爸爸媽媽或者沒有結婚、沒有生小孩的年輕男女,其實也會認為「需要」它是不重要的,我們應該要滿足的好像是社會的期待吧?怎麼可以自己有需要的呢?
但是我們反而會用很多的物質,來滿足、來填補這些我們所忽略的需要。
有的人會使用購物的方法,很想要買東西,即使這個東西已經有了,他還想再買另外一個。
有的人會用飲食的方法,不斷的吃美食,或者大吃大喝。其實這也都是為了去填補那些,我們壓抑或者是隱藏的真正的需要,我們透過「想要」的滿足來麻痺自己。這就是第二個禁止訊息「不准有需要」,是不是都在我們的身上有發生了呢?
第三個禁止訊息是「不准像個小孩」,這個禁止訊息經常出現在有兄弟姐妹,而你是當中的老大,或者是哥哥姐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會要求你要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如果你回想過去,你可能會覺得你的童年好像是空白的,你好像就是一個小爸爸、小媽媽一樣,這樣子的回憶真的會讓你有些痛苦,因為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珍貴的時期。
另外也會有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自己本身並不想要擔負爸爸媽媽的責任,所以他會想要小孩趕快長大、趕快獨立、趕快能夠照顧自己,盡量不要來煩我,所以我們就延伸出了第四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親近」。
「不准親近」的禁止訊息,往往發生在家庭

2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