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episodes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零碳未‪來‬ IC之音,你的隨身談資庫

    • Technology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EP67: 【減碳遊記 (上)】前進花蓮和平村!全台首座開放循環工廠「台泥DAKA」怎麼做到的?

    EP67: 【減碳遊記 (上)】前進花蓮和平村!全台首座開放循環工廠「台泥DAKA」怎麼做到的?

    本次「零碳未來」有別以往,要帶大家走出錄音間,坐上往花蓮和平村火車,前往台泥的DAKA園區。

    透過訪問台泥和平廠廠長魏家珮、DAKA相關同仁,以及實地體驗導覽活動,透過聲音紀錄與聽眾分享第一線的感受。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於2018年推出的《水泥業低碳轉型報告》,水泥業占全球碳排放量的7%,DAKA本來是傳統的水泥工廠-台泥和平廠,後來成功轉型成為全台第一座開放生態循環工廠,朝淨零永續邁出一大步,DAKA是怎麼做到的? 讓我們實際前往花蓮DAKA一探究竟吧!

    🚂【減碳遊記】地點:花蓮和平村,台泥和平廠

    本集節目要點:



    * 台泥DAKA為亞洲首創「和平港電廠三合一」循環經濟園區(和平港、和平電廠以及水泥廠),利用跨產業資源彼此使用,達到零廢棄物、低碳排之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 「水泥廠」所需的原料和製成的水泥由「和平港」運輸,海運比陸運減少碳排,也減低對環境的衝擊;「和平電廠」產出的煤灰 100% 提供水泥廠成為水泥原料,是全世界唯一無設置灰塘(掩埋場)的環保發電廠

    *

    你可以在DAKA裡看到「和平花」這是東亞第一座大型戶外太陽能裝置藝術 ,會隨著陽光的角度和強弱開合轉動,結合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的儲能設備,在夜間也可以供電,提供台泥 DAKA 園區願景館及 充電樁使用,是台灣唯一能夠近距離體驗的戶外綠能教室。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min
    EP66: 「台灣碳權交易所」要做什麼?面對CBAM來襲,企業必做三件事!Ft. 中經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副主任

    EP66: 「台灣碳權交易所」要做什麼?面對CBAM來襲,企業必做三件事!Ft. 中經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副主任

    繼上一集,我們理解國際上的「碳定價工具」與「碳權」之後,這集我們要回到台灣思考,嘗試解決我們即將面對的問題。

    台灣自己的「碳定價」是怎麼來的?面對CBAM和國際大廠緊盯碳排,且要求零碳目標,有哪些方向,是我們台灣企業加緊腳步努力改善的?

    來賓:中經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副主任

    本集節目要點:



    * 台灣的「碳抵換機制」:早在從2010年環保署就開始推行「抵換專案」,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之後,更名為「自願減量專案」,其邏輯基本上就是國際上的「碳信用抵用機制」,非管制對象將「減碳成效」經環保署核可認證後,可以賣給需要的公司(管制對象);台灣目前已有碳定價,來源就是自願性的碳信用抵用機制。

    *  面對CBAM的影響,台灣企業可以做三件事:

    1.最基本的第一步就是要做「碳盤查」,知道公司目前的碳排放量,尤其是進出口相關業務,必須為「商品」盤查上下游供應鏈的碳排。

    2.第二步是執行「減碳」,實際作法得依據各產業類型個案,選取有效的減碳作為和技術,這是最王道根本的步驟。

    3.因為「減碳」不易,許多技術暫時不是一蹴可及,此時可以嘗試了解「遵約工具」的遊戲規定,例如「綠電憑證」。透過合法合理的方式,折抵碳費/碳稅,降低CBAM的衝擊。

    *  證交所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是為了媒合碳權買賣雙方,減少交易的詢價與議價時間、降低風險與成本;目前規劃將販售國內碳權與國際碳權,除了企業可以做為折抵使用;有些組織為了ESG或國際交易需要碳中和,也需要購入碳權,比起到國外購買,在國家官方平台上購買,更為方便安全也減少語言隔閡問題,是面對碳費必須認識的制度。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min
    EP65: 「碳定價」怎麼來的?清楚解釋歐盟「ETS」,聽完這集保證不再霧煞煞!! Ft. 中經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副主任

    EP65: 「碳定價」怎麼來的?清楚解釋歐盟「ETS」,聽完這集保證不再霧煞煞!! Ft. 中經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副主任

    你弄得清楚什麼是「碳費」嗎?跟「碳稅」有什麼不同? 「碳權」又是什麼?

    「碳定價」又是怎麼來的?誰有資格可以為「碳」定價?

    讓我們用一集的時間清楚說明給你聽!聽完之後,絕對可以理解「碳費」是什麼!

    來賓:中經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劉哲良副主任

    本集節目要點:



    * 「碳定價」就是「排碳有價」 :製造碳排放的人,要為它付出代價。換言之,就是把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和成本,回歸到排放者身上。

    * 「碳定價」常見有四種定價方式: 第一種是「總量管制排放交易」ETS,歐盟常講的「碳市場/碳交易」就在這個範疇。

    * 第二種是「碳費」、「碳稅」,台灣的「氣候變遷法」剛通過,台灣現在就是採用「碳費優先」。

    * 第三種是針對「非受管制對象」的「碳信用抵換機制」,以獎勵方式執行,將非管制單位的減碳成效,核發成「碳權」,可以賣給管制對象。

    * 第四種是企業內部自己做的「內部碳定價」,就是將前三種方式,放到組織內自行執行。

    * 「碳費」和「碳稅」在台灣最主要的差異在於「主管機關」的不同以及徵收之後的用途不同。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2 min
    EP64: 「BIM建築資訊模型」是建築減碳的起步和關鍵! Ft. 臺灣大學BIM研究中心 謝尚賢主任

    EP64: 「BIM建築資訊模型」是建築減碳的起步和關鍵! Ft. 臺灣大學BIM研究中心 謝尚賢主任

    從居住需求到商業經濟活動,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建築」,但「建築」的過程中,免不了會製造碳排。

    今天要跟聊聊怎麼透過新科技/新技術「建築資訊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導入,幫助我們減少「建築」的排碳量。

    來賓:臺灣大學BIM研究中心 謝尚賢主任

    本集節目要點:



    * 根據聯合國2021的資料,全球建築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為碳排)大概佔了37%,ˊ有兩個主要來源,第一個是「建材」建築的鋼筋水泥本身就帶有隱含碳排,第二個是「使用」,人們住進建築後消耗的能源(水電),也是碳排來源,反倒「營造」過程僅占10%左右。

    *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數位化建築的資訊管理,對於建築中的所有元件作管控,後續才有辦法計算碳足跡;後續可以應用於管理智慧城市,透過氣候或人類行為的大數據,在設計建築時,可以採用最節能的決策,減少建築周期碳排量。

    * 舉例來說,可以模擬各季節太陽的光照,設計有效遮陽降溫的建築,進一步就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達到永續效果。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min
    EP63: 不只是虛擬貨幣!區塊鏈化身碳盤查平台減碳助手!(下)Ft. 「智在家鄉」獲獎團隊_Taiwan D4Climate WG

    EP63: 不只是虛擬貨幣!區塊鏈化身碳盤查平台減碳助手!(下)Ft. 「智在家鄉」獲獎團隊_Taiwan D4Climate WG

    由聯發科技和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智在家鄉」社會創新競賽已經邁入第五屆了,它鼓勵參賽隊伍選定一個鄉鎮地方,運用各種先進或傳統的方法,改善地方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獲得「首獎」的得獎團隊「Taiwan D4Climate WG」,他們透過「區塊鏈碳盤查平台」參賽獲得肯定!

    來賓:「智在家鄉」獲獎團隊_Taiwan D4Climate WG  組長 李育賢 & 副組長 謝佩玲

    本集節目要點:



    * Taiwan D4Climate WG團隊在成功大學成立專責部門負責開發「區塊鏈碳盤查管理系統」,運用數位科技溯源追蹤蒐集溫室氣體排放資料,以系統性的方式揭露真實而完整的碳排軌跡,協助組織邁出實踐永續理念的關鍵第一步。

    * 計算企業的碳排是很複雜龐大的任務,因為碳足跡的影響因素是很多,除了自家公司或工廠的排放,上下游供應商與經銷商的間接排放亦包含在內。「區塊鏈碳盤查平台」可以幫助達成這個困難工程,因為區塊鏈藉由密碼學串接並保護內容的串連交易記錄,能提供更有效率且資訊透明、易掌控的服務。

    * 推行「區塊鏈碳盤查」最大的難點在於「碳盤查」的觀念對中小企業本身已是相對較難的概念和工作,再加上「區塊鏈」的導入在前期的溝通和理解上,就是一大成本;且各家企業面對「碳盤查」的工作有各自的主張和主責的部門,如何整合各家公司內部的資源與意見,亦是一大挑戰。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1 min
    EP62: 不只是虛擬貨幣!區塊鏈化身碳盤查平台減碳助手!(上)Ft. 「智在家鄉」獲獎團隊_Taiwan D4Climate WG

    EP62: 不只是虛擬貨幣!區塊鏈化身碳盤查平台減碳助手!(上)Ft. 「智在家鄉」獲獎團隊_Taiwan D4Climate WG

    由聯發科技和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智在家鄉」社會創新競賽已經邁入第五屆了,它鼓勵參賽隊伍選定一個鄉鎮地方,運用各種先進或傳統的方法,改善地方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獲得「首獎」的得獎團隊「Taiwan D4Climate WG」,他們透過「區塊鏈碳盤查平台」參賽獲得肯定!

    來賓:「智在家鄉」獲獎團隊_Taiwan D4Climate WG  組長 李育賢 & 副組長 謝佩玲

    本集節目要點:



    * Taiwan D4Climate WG團隊在成功大學成立專責部門負責開發「區塊鏈碳盤查管理系統」,運用數位科技溯源追蹤蒐集溫室氣體排放資料,以系統性的方式揭露真實而完整的碳排軌跡,協助組織邁出實踐永續理念的關鍵第一步。

    * 傳統的碳盤查需要動員組織上上下下各處人力,且資料往來訊息量龐大,後續還需要經國際認證、追溯上下游產業鏈等等繁雜細節。區塊鏈碳盤查平台可大幅減少人力和時間資源,更有效率為組織達到全面的碳盤查。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service@ic975.com

    • 22 min

Top Podcasts In Technology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Lex Fridman
Jason Calacanis
Jack Rhysider
The New York Times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You Might Also Like

天下雜誌
商業周刊
閱讀前哨站 瓦基
經理人月刊
遠見雜誌
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