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横扫医院,疗效真的没区别吗?如何破解医改后的看病、用药难题?
💙欢迎来到「深蓝保编辑部」,这是一档深蓝保旗下的播客节目,我们传递保险的温度,也分享生活的态度!
📖本期主播
莫莫,前香港财富管理经理,8年保险行业经验,不会销售的编辑不是好INFP
🎙️特邀医生
小鹤医生,曾是内科医生,现在做保健工作,既是医生,也是患者家属
nono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在三甲医院见证每一次新生
肿瘤科医生,直面生死抉择,犀利洞察DRG的影响
外科黄医生,实用主义者,专注于手术本身
这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直面医改】系列专题的第7期内容,医改浪潮下,我们与4位一线医生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
医改DRG控费后,住院时最难解决的是什么?
为什么医生连一张外购药处方,都开得小心翼翼?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医生们工作日常中。 本期节目,将为你揭开那些直接影响就医体验、却无人明说的规则与困境。一些真相,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这场关乎所有人用药自由和就医体验的改革,值得每个人了解。本期内容,我们也整理成了一份文字资料,扫码回复关键词「医改」即可获取👇️
🎧时间轴
Part 1:关于医改,只有医生才知道的大实话
02:57 DRG下,看病最难的竟是这件事
06:39 为什么医生不愿意开外购药处方?
10:11 进口药 vs 集采药,争议竟然这么大
17:33 抗癌药内幕:这类药,还是国产更好
21:07 医生坦言:有没有商保,真的不一样
Part 2:作为医生,我也很害怕去医院看病
25:35 内行人的就医便利:不是能插队,而是会“抄近道”
28:29 如何提升就医体验?来着圈内人的建议
30:45 身为业内人士,家人看病也得服从安排
34:07 在当下,让家庭放弃治疗的,往往不是钱
36:02 最了解病情的人,为何反而“先放弃”?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医改对普通人的影响,指路直面医改专题👇️
直面医改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本期提到:
● DRG/DIP3.0版
DRG 简单地说,就是把每一个分好类的疾病的治疗费定个“打包价”,医保局按这个价格和医院结算,超出标准的费用医院承担,结余则归医院所有。
DRG/DIP3.0版的规则更新:
○ 病种分组不再 “一刀切”,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病种分组,并在当年7月底前发布。
○ 针对肿瘤、重症医学等 13 个学科的联合手术难题,2.0 版已新增 33 个核心分组,3.0 版还将进一步细化,让付费标准更贴合实际诊疗需求。
○ 特例单议(就是特殊情况特殊讨论):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申报数量原则上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
● 门诊“按人头付费”
这个政策其实就是医保给医院普通门诊 “打钱的规矩” 变了——从过去的“实报实销”变成了“打包预付”。
广东已发文明确,从 2026 年开始,全省医院的门诊将实行 “按人头付费” 。北京、天津、浙江等多个省份和地区,其实也早已开展了试点。
DRG 改革后,一些原本在住院部开的高价药、做的检查,为了绕开管控,都跑到门诊这边来了。现在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从住院到门诊,每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节省费用”。
具体可查看我们既往文章:医保大变天!门诊也要“控费”了...
● 2019年“聊城抗癌假药案”:
聊城一医生为患者推荐了一款,当时境内尚未批准的印度仿制抗癌药,患者去世后,家属举报其“开假药”。医生未从中牟利,其行为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聊城市公安局依法作出终止侦查的决定,该医生被停职处罚。
○ 案件报道:聊城“假药案”漩涡中的医生、病人和代购者
○ 案件后续:马上评|聊城假药案终止侦查:依法呵护“医者仁心”
● 今年第11批集采的规则变化
2025年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具体规则如下:
○ 可以按厂牌报量,医院、医生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药品牌子。
○ 对投标药厂有资质要求,同时药监部门也会监督检查,保证集采药的质量。
○ 不再只看最低价,报量最低的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 医保目录+商保创新药目录最新进展
今年发布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主要纳入医保暂时无法负担的,价格比较贵的新药。目前已谈判结束,预计在12月公布结果。
如果你对于医保改革有任何想说的话,或是有疑问,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讨医保改革,扫码回复「听友群」👇,小助理会拉你进群哦
感谢你的收听,这里是深蓝保编辑部
我们传递保险的温度,也分享生活的态度,祝大家生活愉快,期待下期再会 : )
- 本节目由深蓝保出品 -
資訊
- 節目
- 頻率隔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1月13日 下午11:00 [UTC]
- 長度44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