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min

StartupGrindNingbo对话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 StartupGrindNingbo

    • Investing

创业还是生意?我愿意做一个接地气的创业者
http://www.wucoffee.com

Startup Grind
宁波访谈第四期
对话微链联合创始人
此次访谈,无咖邀请到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来分享“投资人”“创业者”等不同的身份对他有怎样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他经历了不同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微链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L:柳荣军
J:Jocelin(主持人)
C:现场观众

J: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你会怎么形容?
L:我是一个苦逼的创业者。

J:创业是一个过程,最近看到朋友圈里盛传的鸡汤,是过去不同的选择成就了自己。在你创业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选择?
L:选择有很多,需要从很早前说起。我在浙大毕业后先后去了台积电、浙江中控和华为。这三份工作都是技术方向,所以我是一个纯正的工程师。但在华为呆久了,觉得人生不应该这样过。所以做了第一个选择,辞职回浙大念MBA。
在念书的过程中接触了创业管理,也比较系统的接触了商科的知识。这时,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去做投资人。在投资公司工作一年后,发现找项目是一件非常麻烦、低效的事情。对比下大V薛蛮子,他作为投资人天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项目。我们判断微信公众号处于上升阶段,决定效仿薛蛮子的方式成为一个“网络红人”。
这个公众号就是“B座12楼”,我们通过写投融资的相关文章,迅速吸引了一批创业者关注,在年底盘点的时候发现,这一年的效率很高,投了很多优质项目。于是,我做出了第三个选择,创业。
在2014年8月,我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微链。希望打造一个平台,让创业和投资更加便捷,服务的两端是创业者和投资人。

J: 在微链创办的初期,你是怎么设置平台的功能模块的,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
L:微链最早的定位是创业者的社交平台,所以有三个模块,社交、活动和投融资。
背后的逻辑是:根本目的是实现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的对接。这是一个低频但是刚需的事件,为了平衡高频、低频与刚需,我们设计了高频的社交模块。有了社交和投融资,我们需要流量导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设了活动模块。因为活动现场的创业者相对集中。我们通过成为供第三方使用的活动发布工具,切入活动,帮助创业者发现更多的活动,帮助组织方获得了新的流量,实现螺旋式上升。
今年的决策是把投融资对接做成微链的主营业务。

J:微链发展的过程是最初就规划好的,还是发展过程中有所改变?
L:最初的构想比较纯粹,为创业者链接一切,想做创业者的LinkedIn。但是微信的存在,让社交领域的项目很难发展,包括赤兔、脉脉等项目的发展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抛弃了链接一切的想法,今年就专注投融资,做数据化的创投服务商。

J:作为一个平台,你的数据能看到创投圈的变化。你觉得不同城市的创业生态有什么区别?
L:微链在北上广等7个城市举办了8场链大会,邀请的嘉宾也都比较好。每次开场都会用数据去解读每个城市,包括创业人数,投资机构,投资情况,活动情况等,我还是继续用数据说明下情况。
用北京、杭州、深圳三座城市为例。北京创业者都很善于利用媒体,往往是上线当天就有媒体报导,第二天就有2万用户;杭州一般是半年后做到了2万用户,觉得可以找媒体报道一下;而深圳很可能就不会有媒体报道了,觉得自己做硬件做业务就好。但是适当的利用创业媒体发声还是有必要的,可能帮助创业项目更快的发展,也更容易获得融资。

创业还是生意?我愿意做一个接地气的创业者
http://www.wucoffee.com

Startup Grind
宁波访谈第四期
对话微链联合创始人
此次访谈,无咖邀请到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来分享“投资人”“创业者”等不同的身份对他有怎样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他经历了不同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微链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L:柳荣军
J:Jocelin(主持人)
C:现场观众

J: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你会怎么形容?
L:我是一个苦逼的创业者。

J:创业是一个过程,最近看到朋友圈里盛传的鸡汤,是过去不同的选择成就了自己。在你创业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选择?
L:选择有很多,需要从很早前说起。我在浙大毕业后先后去了台积电、浙江中控和华为。这三份工作都是技术方向,所以我是一个纯正的工程师。但在华为呆久了,觉得人生不应该这样过。所以做了第一个选择,辞职回浙大念MBA。
在念书的过程中接触了创业管理,也比较系统的接触了商科的知识。这时,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去做投资人。在投资公司工作一年后,发现找项目是一件非常麻烦、低效的事情。对比下大V薛蛮子,他作为投资人天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项目。我们判断微信公众号处于上升阶段,决定效仿薛蛮子的方式成为一个“网络红人”。
这个公众号就是“B座12楼”,我们通过写投融资的相关文章,迅速吸引了一批创业者关注,在年底盘点的时候发现,这一年的效率很高,投了很多优质项目。于是,我做出了第三个选择,创业。
在2014年8月,我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微链。希望打造一个平台,让创业和投资更加便捷,服务的两端是创业者和投资人。

J: 在微链创办的初期,你是怎么设置平台的功能模块的,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
L:微链最早的定位是创业者的社交平台,所以有三个模块,社交、活动和投融资。
背后的逻辑是:根本目的是实现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的对接。这是一个低频但是刚需的事件,为了平衡高频、低频与刚需,我们设计了高频的社交模块。有了社交和投融资,我们需要流量导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设了活动模块。因为活动现场的创业者相对集中。我们通过成为供第三方使用的活动发布工具,切入活动,帮助创业者发现更多的活动,帮助组织方获得了新的流量,实现螺旋式上升。
今年的决策是把投融资对接做成微链的主营业务。

J:微链发展的过程是最初就规划好的,还是发展过程中有所改变?
L:最初的构想比较纯粹,为创业者链接一切,想做创业者的LinkedIn。但是微信的存在,让社交领域的项目很难发展,包括赤兔、脉脉等项目的发展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抛弃了链接一切的想法,今年就专注投融资,做数据化的创投服务商。

J:作为一个平台,你的数据能看到创投圈的变化。你觉得不同城市的创业生态有什么区别?
L:微链在北上广等7个城市举办了8场链大会,邀请的嘉宾也都比较好。每次开场都会用数据去解读每个城市,包括创业人数,投资机构,投资情况,活动情况等,我还是继续用数据说明下情况。
用北京、杭州、深圳三座城市为例。北京创业者都很善于利用媒体,往往是上线当天就有媒体报导,第二天就有2万用户;杭州一般是半年后做到了2万用户,觉得可以找媒体报道一下;而深圳很可能就不会有媒体报道了,觉得自己做硬件做业务就好。但是适当的利用创业媒体发声还是有必要的,可能帮助创业项目更快的发展,也更容易获得融资。

59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