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10 min

Vol.2 气候变化下的设‪计‬ Reflex-ON建筑说

    • Design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突降特大暴雨,整个城市受灾,人们的生活甚至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而这并非近年来的孤例,地球的另一端,在德国和西欧的其他地区,洪水摧毁了大面积的农田和村庄。极端气候似乎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近距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此语境下,设计和设计师能做些什么呢?
| 嘉宾介绍 |
邓国辉 Damian Tang
邓国辉是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的咨询委员主席兼财政和商务计划主委,他也是IFLA亚太地区前主席、新加坡景观建筑师学会(SILA)的前任会长。邓国辉老师在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担任高级设计署长,拥有十七年实践经验领导着新加坡城市景观和城市弹性规划以及亲生态城市设计改革方案。
刘岱宗 Daizong Liu
刘岱宗是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创始人。刘岱宗老师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和设计、街道与公共空间设计等领域,有着20年的经验,并对智慧城市、交通以及自动驾驶方面有着大量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让城市的发展更健康、平衡。
| 主持人 |
靓秋
Reflex-arc工作室建筑师,青年建筑学者,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
鹏程
Reflex-arc工作室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 时间轴 |
4:31 为什么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好像越来越频繁地在发生?
11:10 对于类似此次河南洪水的预防、受灾(避险)、以及灾后的重建,Damian和岱宗老师曾经有了解或是参与过什么样的项目?
14:09 新加坡有什么跟韧性城市、生态城市有关的设计?
20:11 COVID-19 之后全球城市的关注点有什么方向上的转变?
21:10 什么是城市的韧性?
22:34 韧性城市的策略中应对气候问题的方向有哪些?其中包含哪些工作?
25:53 新加坡可持续城市的发展蓝图是什么样的?
28:32 类似海绵城市之类的可持续设计策略,除了图纸美观之外,对于灾难的预防真的有效么?
30:17 什么是海绵城市?
34:24 日本的防洪措施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34:54 数据的更正:7月20日郑州暴雨72小时降雨量616毫米,如果按日本气象局的降水量统计进行排名,616毫米约排名第455位,2019年日本神奈川24小时的降雨量曾达929毫米。
40:43 科技在气候变化下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42:44 应对气候的设计应最优先在哪类城市环境中投入建设?为什么可以从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开始来应对气候变化?
46:02 怎样从各方面出发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49:11 丹麦和荷兰等国家怎么做到与水为友,有哪些气候适应性的策略?
50:37 有哪些低成本、可以快速实施的方式应对气候问题?
54:31 怎样体系化地看待不同的设计策略?
55:40 怎样把弱势地区和人群都纳入气候变化措施的考虑?
59:07 对于非设计师或是从业者,我们的生活当中会不会接触到这样的设计项目?我们有可能参与到其中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吗?
1:04:29 各个领域如何从生活和工作的不同方面参与到气候变化的应对中?
| 延伸阅读 |
新加坡的 ABC水计划
2006年,新加坡水务局发起了一项“活力、美丽、清洁”(Active, Beautiful, Clean)水计划,至今已有15年之久,旨在使河流回归自然状态,改造国家的水体供水及排放功能,打造美丽、干净、生态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出了一个永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改造项目(BISHAN Park)
碧山宏茂桥公园是ABC水计划下的旗舰项目之一。60年代到7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这一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突降特大暴雨,整个城市受灾,人们的生活甚至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而这并非近年来的孤例,地球的另一端,在德国和西欧的其他地区,洪水摧毁了大面积的农田和村庄。极端气候似乎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近距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此语境下,设计和设计师能做些什么呢?
| 嘉宾介绍 |
邓国辉 Damian Tang
邓国辉是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的咨询委员主席兼财政和商务计划主委,他也是IFLA亚太地区前主席、新加坡景观建筑师学会(SILA)的前任会长。邓国辉老师在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担任高级设计署长,拥有十七年实践经验领导着新加坡城市景观和城市弹性规划以及亲生态城市设计改革方案。
刘岱宗 Daizong Liu
刘岱宗是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创始人。刘岱宗老师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和设计、街道与公共空间设计等领域,有着20年的经验,并对智慧城市、交通以及自动驾驶方面有着大量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让城市的发展更健康、平衡。
| 主持人 |
靓秋
Reflex-arc工作室建筑师,青年建筑学者,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
鹏程
Reflex-arc工作室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 时间轴 |
4:31 为什么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好像越来越频繁地在发生?
11:10 对于类似此次河南洪水的预防、受灾(避险)、以及灾后的重建,Damian和岱宗老师曾经有了解或是参与过什么样的项目?
14:09 新加坡有什么跟韧性城市、生态城市有关的设计?
20:11 COVID-19 之后全球城市的关注点有什么方向上的转变?
21:10 什么是城市的韧性?
22:34 韧性城市的策略中应对气候问题的方向有哪些?其中包含哪些工作?
25:53 新加坡可持续城市的发展蓝图是什么样的?
28:32 类似海绵城市之类的可持续设计策略,除了图纸美观之外,对于灾难的预防真的有效么?
30:17 什么是海绵城市?
34:24 日本的防洪措施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34:54 数据的更正:7月20日郑州暴雨72小时降雨量616毫米,如果按日本气象局的降水量统计进行排名,616毫米约排名第455位,2019年日本神奈川24小时的降雨量曾达929毫米。
40:43 科技在气候变化下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42:44 应对气候的设计应最优先在哪类城市环境中投入建设?为什么可以从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开始来应对气候变化?
46:02 怎样从各方面出发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49:11 丹麦和荷兰等国家怎么做到与水为友,有哪些气候适应性的策略?
50:37 有哪些低成本、可以快速实施的方式应对气候问题?
54:31 怎样体系化地看待不同的设计策略?
55:40 怎样把弱势地区和人群都纳入气候变化措施的考虑?
59:07 对于非设计师或是从业者,我们的生活当中会不会接触到这样的设计项目?我们有可能参与到其中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吗?
1:04:29 各个领域如何从生活和工作的不同方面参与到气候变化的应对中?
| 延伸阅读 |
新加坡的 ABC水计划
2006年,新加坡水务局发起了一项“活力、美丽、清洁”(Active, Beautiful, Clean)水计划,至今已有15年之久,旨在使河流回归自然状态,改造国家的水体供水及排放功能,打造美丽、干净、生态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出了一个永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改造项目(BISHAN Park)
碧山宏茂桥公园是ABC水计划下的旗舰项目之一。60年代到7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这一

1 hr 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