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18 min

Vol.08 上海的菜园、公园与水系……在“生态缝隙”之间移动的艺术游‪击‬ 未来志异

    • Arts

本期嘉宾:艺术家崔洁、策展人钱诗怡


本期内容概述
从12月末开始,我就被重感冒击中了,嗓子也几乎失声,这期的开场就只能请大家在这里阅读了。

这是“未来志异”第一次同时邀请两位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一同来参与播客的讨论,也想谈一谈那个不常被看见的上海。

出生于上海、在中国美术学院完成了艺术教育之后,在北京生活与工作了多年的艺术家崔洁在疫情之前搬回到上海,在松江的工作室创作的同时,还耕耘了一隅自己的菜园,她的个展“崔洁:礼物”于2023年11月开幕,正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她还将自己种菜的经验带入到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开展了公共项目“上海菜园”。当崔洁重回上海,第一次造访东安公园的发现,也为她在西岸美术馆的展览的空间设计带来了启发。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的策展人钱诗怡与崔洁一同在疫情期间“逛公园”,重新在城市的公园与非消费性的公共空间中发现城市内在的肌理,寻找被埋没与隐匿的历史脉络与个体经验的联系。

从2023年开始,钱诗怡在明当代美术馆发起了“长三角水系:跨领域调研创作计划”,她邀请艺术家在长三角行走,基于个人体验、田野考察的跨学科交流,也在以“国际化”为主流面貌的上海艺术环境中另辟蹊径,酝酿贴地的、从现实出发的艺术创作,以及与本地历史、生态与环境相连接的梳理与研究。

从上海市区到崔洁工作室所在的松江与钱诗怡所在的明当代美术馆都有至少40分钟以上的车程,她们怎么看待与城市中心的这段地理与行业生态上的距离?

在工作室与城市中移动的崔洁将松江的工作室看作“产生结果的一个孵化器”,在不同地方的驻留、与美术馆的合作,以及在工作室的创作,让她更为自如地选择自己在不同位置中的状态。

钱诗怡不希望被纳入到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叙事,位于老闸北的明当代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在建立初期就希望融入当地的历史叙事与地方环境。上海这座城市除了国际化的面貌之外,亦可以发展出艺术生态的多样性。

“在城市的间隙当中,其实你注意观察的话,它有非常多的这些缝隙就是会被拿来种植”,崔洁的“上海菜园”正是对这样的“生态缝隙”的致意,“上海菜园”与钱诗怡发起的“长三角水系:跨领域调研创作计划”,如同在这座城市常规状态之外的 “艺术游击”,正因为有了这些缝隙与游击的出现,上海的艺术生态中才会拥有更多草根与个体的声音,在变化迅即的城市外貌中始终拥有方言的活性和底色。

如果希望更多了解崔洁的创作,可以查看由《艺术新闻/中文版》出版,CHANEL特别支持的“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刊。2024年“因她之名”还将展开更多相关艺术讨论与艺术项目。

“志异”时刻
00:03:32 崔洁在西岸美术馆的个展“礼物”,与上海公园、植物与动物园有关

00:05:59 东安公园、周在春、长颈鹿海滨……重新了解与上海的公园与动物园有关的历史

00:13:21 “逛公园”,历史、童年记忆与日常的再发现

00:27:42 崔洁的“上海菜园”:从松江的阳台挪到西岸美术馆

00:39:39 钱诗怡怎样筹备正在进展中的项目“景观,生态和基础设施网络”?

00:47:06 沿着水系行走,从机构中溢出的艺术项目发展

00:52:08 上海的艺术生态里缺乏的是什么?

01:01:00 上海还埋藏了好多并没有展示当代艺术的宝藏机构?

01:04:32 用游击的方式,在缺乏生态多样性的上海寻找草根生长的缝隙

01:09:46 在城市中心的一段距离之外移动或者立足,找到自己的位置

01:14:2

本期嘉宾:艺术家崔洁、策展人钱诗怡


本期内容概述
从12月末开始,我就被重感冒击中了,嗓子也几乎失声,这期的开场就只能请大家在这里阅读了。

这是“未来志异”第一次同时邀请两位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一同来参与播客的讨论,也想谈一谈那个不常被看见的上海。

出生于上海、在中国美术学院完成了艺术教育之后,在北京生活与工作了多年的艺术家崔洁在疫情之前搬回到上海,在松江的工作室创作的同时,还耕耘了一隅自己的菜园,她的个展“崔洁:礼物”于2023年11月开幕,正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她还将自己种菜的经验带入到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开展了公共项目“上海菜园”。当崔洁重回上海,第一次造访东安公园的发现,也为她在西岸美术馆的展览的空间设计带来了启发。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的策展人钱诗怡与崔洁一同在疫情期间“逛公园”,重新在城市的公园与非消费性的公共空间中发现城市内在的肌理,寻找被埋没与隐匿的历史脉络与个体经验的联系。

从2023年开始,钱诗怡在明当代美术馆发起了“长三角水系:跨领域调研创作计划”,她邀请艺术家在长三角行走,基于个人体验、田野考察的跨学科交流,也在以“国际化”为主流面貌的上海艺术环境中另辟蹊径,酝酿贴地的、从现实出发的艺术创作,以及与本地历史、生态与环境相连接的梳理与研究。

从上海市区到崔洁工作室所在的松江与钱诗怡所在的明当代美术馆都有至少40分钟以上的车程,她们怎么看待与城市中心的这段地理与行业生态上的距离?

在工作室与城市中移动的崔洁将松江的工作室看作“产生结果的一个孵化器”,在不同地方的驻留、与美术馆的合作,以及在工作室的创作,让她更为自如地选择自己在不同位置中的状态。

钱诗怡不希望被纳入到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叙事,位于老闸北的明当代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在建立初期就希望融入当地的历史叙事与地方环境。上海这座城市除了国际化的面貌之外,亦可以发展出艺术生态的多样性。

“在城市的间隙当中,其实你注意观察的话,它有非常多的这些缝隙就是会被拿来种植”,崔洁的“上海菜园”正是对这样的“生态缝隙”的致意,“上海菜园”与钱诗怡发起的“长三角水系:跨领域调研创作计划”,如同在这座城市常规状态之外的 “艺术游击”,正因为有了这些缝隙与游击的出现,上海的艺术生态中才会拥有更多草根与个体的声音,在变化迅即的城市外貌中始终拥有方言的活性和底色。

如果希望更多了解崔洁的创作,可以查看由《艺术新闻/中文版》出版,CHANEL特别支持的“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刊。2024年“因她之名”还将展开更多相关艺术讨论与艺术项目。

“志异”时刻
00:03:32 崔洁在西岸美术馆的个展“礼物”,与上海公园、植物与动物园有关

00:05:59 东安公园、周在春、长颈鹿海滨……重新了解与上海的公园与动物园有关的历史

00:13:21 “逛公园”,历史、童年记忆与日常的再发现

00:27:42 崔洁的“上海菜园”:从松江的阳台挪到西岸美术馆

00:39:39 钱诗怡怎样筹备正在进展中的项目“景观,生态和基础设施网络”?

00:47:06 沿着水系行走,从机构中溢出的艺术项目发展

00:52:08 上海的艺术生态里缺乏的是什么?

01:01:00 上海还埋藏了好多并没有展示当代艺术的宝藏机构?

01:04:32 用游击的方式,在缺乏生态多样性的上海寻找草根生长的缝隙

01:09:46 在城市中心的一段距离之外移动或者立足,找到自己的位置

01:14:2

1 hr 18 min

Top Podcasts In Arts

Voorproevers
Radio 1
drie boeken
Wim Oosterlinck
Face à l'histoire
France Inter
Glad We Had This Chat with Caroline Hirons
Wall to Wall Media
Le Cours de l'histoire
France Culture
موسوعة الكتب الصوتية
Podcast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