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分钟

华夏艺术巡礼【29】画作中的南宋残山与剩‪水‬ 华夏艺术巡礼

    • 社会与文化

华夏艺术巡礼第29期:画作中的南宋残山与剩水
南宋画家:马远与夏圭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留下事迹的著名爱国文人与志士,都诞生于南宋这个时代。

不论是家喻户晓的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力主北伐、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计无望告乃翁”等脍炙人口诗句的词人陆游,还有后世许许多多为这个时代杜撰的各种忠肝义胆、爱国故事,在在都显示出这段历史,为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的政权,留下了多么不甘的伤痛。

在艺术史上,也因为这样的背景与时代因素,或许为真实,或许被穿凿附会,而有“残山剩水”一说。所谓的残山剩水一喻,代指为“残破的山河。指亡国或经过丧乱后的土地、景物”。从明代的绘画理论家董其昌提出南宋山水画偏好“残山剩水”的概念之后,经常被用来指称南宋这种喜欢将山水画中的主山偏于正中间位置的构图形式。

在这当中,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并称为“马夏”的马远及夏圭二人。

马远稍早于夏圭,为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马远家族可谓真正的绘画世家,家中一连五代都出了画院画师,从他的曾祖父辈开始,就在北宋徽宗时期的画院服务,一直到马远的儿子马麟也进入了南宋画院。

先前我们提到,马远承袭了李唐的绘画风格,但在构图上,他被称作是“角隅法”的创始之人,因而也有个别号:“马一角”,开创了将山水画的主体移到了画作四个角落的画法。

在董其昌的理论里,残山剩水象征着南宋的绘画反映出政治上的偏安局势。然而在当代一些学者的意见里,艺术和政治或许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样的构图方式是绘画必然的进程与发展结果。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更进一步指出,马远这样的构图方式,是将萧照在构图上的二分法,推进到四分法,这是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生长与发展,不必然与政治画上等号。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春季时节,一位悠然的文人带着携琴的童子,漫步在春天的山径中,并眺望远方,彷佛在吟咏着万物生机勃发的春季。画面中,随风摇动的柳树、枝头上鸟儿引吭高歌,以及野花野草的盎然,表达出春的意趣,更因留白处多而显得意境深远,宋宁宗更在画上题诗文“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与画面意境相映成趣。


马远,《山径春行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时代的绘画已有诗书画一体的雏型,在过去,绘画与诗一直是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南宋时有了突破,可以说,南宋是奠定往后中国诗书画一体的重要转折点;并且,在画上题写诗文的这种方式,渐渐也从院体画转向文人画,由他人题写转变到自题自写,影响其后千年的中国绘画美学观。


马远,《山径春行图》局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了宋宁宗本人会在画院画家的作品上题写文字,在一些八卦小道消息里,宁宗的杨皇后一说为杨妹子,这位杨妹子善诗文、绘画,对鉴赏也很有一套,因此在宁宗时期许多名画上的题字,其实都是由杨妹子来代笔的,在这其中,就包括了马远的《十二水图卷》。

《十二水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为十二张对水不同状态的多种描绘,全图没有其他景色,有的只是描绘水的千态万状,十分特别。例如“洞庭风细”中以线条描绘如鱼麟片般的水波,有如微风轻轻吹皱平静的湖水,也有“层波迭浪”中水波汹涌彭湃的起落,在“秋水回波”中,甚至有两只雁在水面上飞翔。


 马远,《水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远的儿子马麟也跟随父

华夏艺术巡礼第29期:画作中的南宋残山与剩水
南宋画家:马远与夏圭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留下事迹的著名爱国文人与志士,都诞生于南宋这个时代。

不论是家喻户晓的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力主北伐、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计无望告乃翁”等脍炙人口诗句的词人陆游,还有后世许许多多为这个时代杜撰的各种忠肝义胆、爱国故事,在在都显示出这段历史,为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的政权,留下了多么不甘的伤痛。

在艺术史上,也因为这样的背景与时代因素,或许为真实,或许被穿凿附会,而有“残山剩水”一说。所谓的残山剩水一喻,代指为“残破的山河。指亡国或经过丧乱后的土地、景物”。从明代的绘画理论家董其昌提出南宋山水画偏好“残山剩水”的概念之后,经常被用来指称南宋这种喜欢将山水画中的主山偏于正中间位置的构图形式。

在这当中,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并称为“马夏”的马远及夏圭二人。

马远稍早于夏圭,为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马远家族可谓真正的绘画世家,家中一连五代都出了画院画师,从他的曾祖父辈开始,就在北宋徽宗时期的画院服务,一直到马远的儿子马麟也进入了南宋画院。

先前我们提到,马远承袭了李唐的绘画风格,但在构图上,他被称作是“角隅法”的创始之人,因而也有个别号:“马一角”,开创了将山水画的主体移到了画作四个角落的画法。

在董其昌的理论里,残山剩水象征着南宋的绘画反映出政治上的偏安局势。然而在当代一些学者的意见里,艺术和政治或许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样的构图方式是绘画必然的进程与发展结果。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更进一步指出,马远这样的构图方式,是将萧照在构图上的二分法,推进到四分法,这是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生长与发展,不必然与政治画上等号。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春季时节,一位悠然的文人带着携琴的童子,漫步在春天的山径中,并眺望远方,彷佛在吟咏着万物生机勃发的春季。画面中,随风摇动的柳树、枝头上鸟儿引吭高歌,以及野花野草的盎然,表达出春的意趣,更因留白处多而显得意境深远,宋宁宗更在画上题诗文“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与画面意境相映成趣。


马远,《山径春行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时代的绘画已有诗书画一体的雏型,在过去,绘画与诗一直是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南宋时有了突破,可以说,南宋是奠定往后中国诗书画一体的重要转折点;并且,在画上题写诗文的这种方式,渐渐也从院体画转向文人画,由他人题写转变到自题自写,影响其后千年的中国绘画美学观。


马远,《山径春行图》局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了宋宁宗本人会在画院画家的作品上题写文字,在一些八卦小道消息里,宁宗的杨皇后一说为杨妹子,这位杨妹子善诗文、绘画,对鉴赏也很有一套,因此在宁宗时期许多名画上的题字,其实都是由杨妹子来代笔的,在这其中,就包括了马远的《十二水图卷》。

《十二水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为十二张对水不同状态的多种描绘,全图没有其他景色,有的只是描绘水的千态万状,十分特别。例如“洞庭风细”中以线条描绘如鱼麟片般的水波,有如微风轻轻吹皱平静的湖水,也有“层波迭浪”中水波汹涌彭湃的起落,在“秋水回波”中,甚至有两只雁在水面上飞翔。


 马远,《水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远的儿子马麟也跟随父

7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