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集

《墙裂坛》的新系列,尝试用播客的方法回忆银行金融业的40年。
肖小跑最近听洪晃的播客自传很是上头,用聊天“唠”出了过去几十年自己成长和工作,顺便“唠”出了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
那中国银行现代史能用这种方式来“唠”出来吗?应该也可以。不过需要一位亲身经历覆盖这40年历史的播客搭子,好在有一位现成的——刘晓春。
40年有太多故事可以聊。《摸爬滚打》专辑没有太多规划,用意识流回忆,聊到哪儿算哪儿——毕竟我们还生活在这段历史里,一切也许才刚刚开始呢。

摸爬滚打 | 中国银行业四十年回‪忆‬ 墙裂坛

    • 管理
    • 4.5 • 2 个评分

《墙裂坛》的新系列,尝试用播客的方法回忆银行金融业的40年。
肖小跑最近听洪晃的播客自传很是上头,用聊天“唠”出了过去几十年自己成长和工作,顺便“唠”出了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
那中国银行现代史能用这种方式来“唠”出来吗?应该也可以。不过需要一位亲身经历覆盖这40年历史的播客搭子,好在有一位现成的——刘晓春。
40年有太多故事可以聊。《摸爬滚打》专辑没有太多规划,用意识流回忆,聊到哪儿算哪儿——毕竟我们还生活在这段历史里,一切也许才刚刚开始呢。

    第十集:摇摇晃晃迈入国际业务:如何与外商谈判?

    第十集:摇摇晃晃迈入国际业务:如何与外商谈判?

    《摸爬滚打》迎来了第十集——在银行的江湖里,我们已经走过了九个回合,畅聊过无数的旧日趣事。
    银行们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地迈入了国际业务的大门。但要深入进入到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必须走到外贸前线,与乡镇企业家们打成一片,帮助他们与外商周旋,搞定那些棘手的谈判,直到合约成功签订。
    这其中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呢?
    ·时间戳·
    00:01:04
    当年的“27号”里也有银行人的身影——和外贸领导“勾兑”、找客户。
    · 发现哪家企业正在申请外贸进出口权,马上抢来做客户。
    · 乡镇企业虽生产出口产品,却没有出口业务权。银行鼓励企业做外贸。
    · 外资银行只知道中国有“中国银行”。
    00:06:30
    · 参与乡镇企业进口设备谈判:那时乡镇企业家对业务、产品、技术、市场都事必躬亲。
    · 与日本人熬夜议价,争夺一台纺织机。
    · 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风格:日本人有多严禁?
    · 绍兴上虞老板在日本要酱油的故事
    · 用中文和德国人谈判
    00:19:01
    · 当时的“三资企业”,有些是真外资,也有假洋鬼子。
    · 《繁花》第27集,小汪到了蛇口,“敢为天下先”的故事开始了。刘行长初到深圳,看到了“大哥大”到底有多大?
    · 珠海为什么没有成为“深圳第二”?香港与澳门的差异:澳门为什么未能承接全球化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 33 分钟
    第九集:九十年代初的真实外贸图景,和《繁花》有多相似?

    第九集:九十年代初的真实外贸图景,和《繁花》有多相似?

    本期让我们穿越回繁花似锦的80至90年代。那时上海的天空还未被摩天大楼划破,外贸公司、小券商和小私企们挤在宾馆房间里,策划各自的贸易和金融大计。在和平饭店的套房里,爷叔运筹帷幄;在外滩27号,汪小姐背靠外贸五朵金花,和阿宝相互扶持,共同创造了自己的舞台。外贸形势一片大好,外商们排队等待从中国带走焦炭、矿石、南翔小笼,还有海鸥牌的酱油。外贸人才是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先锋。时光荏苒,到了1999年,国有外贸公司们失去了昔日神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贸行业开始在新的开放阶段艰难求存。在这一切变化的交汇点上,刘行长正站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开始迈出银行家生涯的真正第一步。刘行长的选择是什么?九十年代初的真实外贸图景,和《繁花》剧情有多相似?
    ·时间戳·
    00:01:37
    繁花剧情与当年真实外贸行业图景:
    · 谁才有资格从事外贸业务?
    · 外贸公司(“27号”)和个体户(阿宝)是如何相互依赖的?
    00:13:29
    开始正式登台表演:筹备省分行国际业务部:
    · 在银行这个大舞台上,不想永远被贴上“文字工作者”的标签。
    · 88年的国际业务是一片蓝海,到了93年,那些外贸故事已经成了火热传奇。
    00:16:14
    鼓动乡镇企业做自营外贸:
    · 和“宝总”交集的一群浙江各地市的小老板们——宁波老法师、杭州针织范总、海宁皮草魏总、小宁波、诸暨麻老板: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 当时领导考察地方,最常问的问题是:出口创汇多少?引进外资多少?有多少“三资企业”?
    · 在阿宝拿到第一张外贸单后,前往27号外贸大楼,在被告知工厂没空,要半年后再来时,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利用“三来一补”从日本进口设备,并现场拉到了宁波针织工厂,成功拿下订单。什么是三来一补?
    00:23:48
    考察上海、江苏、福建、厦门分行:
    · 所谓的“国际业务”起步都是代理世界银行贷款和亚州开发银行贷款?
    · 筹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事无巨细都得亲历亲为,是成长的难得机会(花絮)
    00:30:32
    摸爬滚打是最快速的学习方法:
    · 1988年5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旧文章:中行的战斗檄文
    · 那个年代:手忙脚乱,但是欣欣向荣。
    · 20多年里,中国银行业仍是“现学现做”的状态。直到最近。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 34 分钟
    《摸爬滚打》第八集:温州的今天不是明天的样板

    《摸爬滚打》第八集:温州的今天不是明天的样板

    刘院长三十年前一篇“十万加”引起的争论。
    ·时间戳·
    00:01:33
    创业神剧《温州一家人》,一部最能够代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脉络的神剧。
    “挂羊头卖狗肉式”创业:父亲周万顺在温州经营鞋厂,鞋厂开始盈利,年终几个股东高高兴兴将赚的钱分了,没想到周万顺马上因“贪污国家公款”罪被抓——原因是鞋厂营业证上注册的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钱就是国家的,分钱就是贪污。判刑一年后, 1988年,宪法修正案允许承认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国务院颁发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周万顺被放了出来。
    00:05:54
    刘行长当年的一篇文章《温州的今天不是明天的样板》引起“温州模式争论”。文章成了当年的“十万加”,但也招来大批“黑粉”,甚至温州有人专门组织写文章批判。
    刘行长的文章究竟讨论了什么?“温州模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对“模式”的用法这么慎重?
    “社会主义看上海,资本主义看温州”和“小商品大市场”。
    00:20:41
    85年解放日报发布《关于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迅速引起关注, 60万人前往温州考察。
    很快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民间借贷。舆论鼓励民间借贷发展,很快就变成全民运动,之后会成为社会问题——民间集资、非法集资大案。
    00:22:48
    八十年代“台会事件”一个木匠上亿元非法集资大案。
    温州庞氏:“先交1万元,每个月返还9000元。你还清后每个月再交3000元,继续每月返9000元”
    00:24:54
    “温州是东方犹太人”:可“小商品大市场”模式能持续多久?
    前店后厂,假冒伪劣,民间借贷,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小政府与无序孤岛——问题慢慢开始浮现。
    “制度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一劳永逸。”
    00:33:38
    温州一直鼓励民间借贷。但小商品市场和本地产业下滑时民间借贷出现了问题。
    80年代后期,温州成为了重灾区,导致银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但民间借贷为何一直没有停止?
    民间借贷能否阳光化?
    温州商人为什么形不成现代的金融模式?温州人为什么喜欢抱团?
    00:38:27
    “自然禀赋”和“现代化公司机制”的矛盾
    研究温州模式,并尊重和承认它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 45 分钟
    《摸爬滚打》第七集:银行业“跳农门”

    《摸爬滚打》第七集:银行业“跳农门”

    银行也是一个很卷的行业。《饱食穷民》,一本老书,是日本上个世纪的知名记者斋藤茂男的社会观察作品,记录20世纪70-90年代的日本现实社会画像。
    日本经济泡沫高速发展年代,整个社会卷到无以复加。书中描写:除了财务预算,所有分行行长还要制定“加班预算”——加班费的支出是行长升职的重要KPI:于是行长在加班预算之内,想方设法要求员工免费加班,无所不用其极。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银行分行四处可见,“香港银行多过米舖”由这时开始。1981年恒生银行开始进驻地铁站,开始“卷”向下层升斗市民。
    我们的八十年代呢?四大行业这么卷吗?
    农业大国,“农”字至关重要,但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行傻傻分不清?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为什么在中国屡战屡败?请听全网最全“农”类银行、普惠金融发展脉络梳理。
    ·时间戳·
    00:01:02
    银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常见。60年代后香港银行业竞争加剧,分行遍地开花,“银行多国米铺”。80年代恒生银行甚至在地铁站设分行。80年在我们的银行有竞争观念吗?
    00:02:16
    80年代,四大行“卷”在个人账户和有奖储蓄。如何用花式摇号机拉存款?
    00:15:41
    《饱食穷民》:70到90年代日本基层银行有多卷?如何在“加班预算”上做文章?
    00:18:33
    中国和日本银行业“卷”法有何不同?为什么农行是“世界上机构最多、员工最多的银行”?
    00:23:02
    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行傻傻分不清楚?全网最全“农”类银行发展脉络梳理。
    00:30:24
    如果想改变农民的身份,首先要“跳出农门”。80年代如何在农村银行体系里“跳农门”?
    00:39:41
    尤努斯一直心心念念想把“格莱美银行模式”推广到中国,为什么完全不成功?
    普惠理念:从孟加拉的棚户到中国农村——究竟是商业模式,哲学,还是慈善?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 49 分钟
    《摸爬滚打》第六集:基层锻炼历险记

    《摸爬滚打》第六集:基层锻炼历险记

    上回说到1986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浙江的一个小县城居然制造了第一辆Mini Cooper,带动了整个区域的五金产业。当时的金融人在“基层锻炼”时会遇到那些趣事?每天的工作是什么?要数钞票吗?会遇到奇怪的客户或棘手的情况吗?如何面对政策执行的扭曲?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以及,年轻人有机会追求理想吗?
    01:41
    ·      80年代的年终结算:全靠手工核对。刘行长原来是算盘能手。
    ·      县城分行金库守库人员监守自盗,钱被抽走或撕破。
    06:22
    刘行长坐柜台居然发生短款?
    08:51书生气如何面对地方政府直接干预银行,以邻为壑?
    13:38
    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地方最大的不良资产往往出在建行?什么是“拨改贷”?
    18:40
    ·      企业已经开始做假账:“三张表“开始出现。
    ·      查帐记:骑行几十公里到乡里翻仓库。
    23:20
    ·      火车上与台商的争论。“中国式管理”:管工作8小时,还要管24小时;不仅要管工作,还要管其老婆孩子。
    ·      “管理”甚至包括夫妻劝架夺菜刀。
    ·      香港炒人时副手依然有“拿着菜刀上门”的阴影。
    30:35
    现在的年轻人比过去更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吗?
    35:39
    不同时代人的性格与追求:无法脱离体制和环境:
    计划经济时代:理想窄道存生,没有选择。
    改革开放后:体制内一眼望到头,体制外到处是机会,诱惑多多。
    现在:涌回体制内,寻找“安全感”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 45 分钟
    第五集:“突破规则”年代职场的“怪异现象”

    第五集:“突破规则”年代职场的“怪异现象”

    本期是《墙裂坛》开播以来我和刘院长第一次面对面录播,感觉很特别!人类这种生物果然需要见面,最高效传递思想的途径不是网络和电话,应该是空气和气溶胶。
    上回讲到,八十年代银行业刚刚起步,全国各地广招人才;大学毕业生就像火锅里的羊肉,一下锅就不见,抢手程度真真羡煞当今的毕业生。但那时的银行业是不是也像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年轻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当年的大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摸着石头过河”吗?在“突破规则”的年代,职场又会出现什么怪异的现象呢?
    时间戳:
    00:30
    年轻人永远有想法,满眼看到的都是问题,总觉得自己像超级英雄,但总会遇到现实的暴击。小跑干过一件特别蠢的事,大家千万别学。
    05:15
    “突破规则”年代的奇特现象:
    · 思想最先进、掌握最新知识的不是大学生,居然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家。
    · 靠老资本家做金融:荣毅仁、王光英、中信和光大。
    · 大学老师秒变银行行长。
    · 人才断层:文革后“三种人”不能用,能用的老干部知识和能力又不够。
    11:20 
    当年的“卷“从何而来? 
    · 全国“干部年轻化”:老干部退居二线,年轻人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 文革十年,银行业基本上没有新员工进入,人才结构出现大断层。
    · “分配大于努力”?相同背景,晋升速度天差地别。
    17:54 
    香港银行业和大陆截然相反:
    · 1999年的香港银行业,员工年纪偏大,想要爬到高位,经验丰富就是硬规定。 
    · 而在中国大陆,情况大不同了,年轻人才被提拔到高阶职位的情况比比皆是。
    · 大陆的银行业的 “第三梯队”制度。 
    20:52 
    40年后,为什么职场“年轻化”、“35岁分界线”反而变成了常态? 
    · 从“被动的年轻化”转向“主动的年轻化”:对“高龄”职场人越来越不友好。 
    · 银行业对年轻化的需求主要源于近年来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 回忆一次“虚拟资产”讨论会。 
    30:29 
    八十年代我们居然自己鼓捣出了永康县城版“Mini Cooper”: 
    · “鸡毛换糖”:敢于闯荡的永康人 
    · "微型汽车厂"在1985年制造出了一辆小轿车,在当时县城街头引起了轰动。然而,厂很快就被整顿清理了。 
    · “汽车梦”在意想不到之处开出了花:永康变成汽车配件和五金之乡 :轮胎钢箍、车窗密封条、防盗门、电动滑板车大部分产自此地。 
    34:35 
    永康基层培训给了刘行长深刻感触:
    为什么在“人情社会”中,贷款模式很难实施?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 41 分钟

用户评论

4.5(满分 5 分)
2 个评分

2 个评分

Spp02

节目蛮好的,中间加的钢琴间断太多了吧,希望能少一点

钢琴转场少一点

你可能还喜欢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刘飞&潇磊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