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Folgen

死刑,徹底剝奪一個人生存的狀態,是威權政府懲罰異己、嚇阻人民最嚴厲的手段。現今,當我們在討論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喪命之地時,最為人所知的,是位於台北市青年公園附近的馬場町刑場。實際上,在漫長的白色恐怖歷史當中,馬場町刑場僅使用了五年,1954年以後,當局在新店市郊建立了另外一個刑場取代馬場町,直到1989年仍有執行死刑的紀錄──此即安坑刑場,現為新店區第三公墓。

相較於具有高度象徵性的馬場町刑場,安坑刑場使用時間長達三十五年,來自不同地域、活過不同時代的政治受難者,皆在此地嚥下最後一口氣,卻鮮少人知曉,亦已無法辨別行刑的確切位置。面目全非、歷史感薄弱,是大部分不義遺址的現狀,我們將如何面對這個歷史已不可見的問題?本次辦理三天的聲音體驗工作坊,規劃兩次的實地走訪,第一次由聲音藝術家吳燦政帶領,透過聆聽並採集現地的聲音,建立個人對於安坑刑場現址環境的聽覺感受;第二次由白色恐怖研究者林傳凱,分享在安坑刑場槍決的政治受難者,短暫卻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

聲音無所不在,一般人對於聽覺的感受,往往停留在明顯可辨的安靜或吵鬧,大聲或小聲,好聽或難聽,卻忽略了空間中層疊著更細微的聲響頻率,影響我們如何感受、如何看待周遭環境,甚至引發聯想或記憶。靜靜矗立在工廠、墓地間的安坑刑場現址,難以從視覺追尋過往的樣貌,透過聲音現況的探索,認識這個受難者生命終結的地點,試圖建立一種不義遺址的存在感,一種地景變遷的歷史感,一種個人與地方的關係與連結。

除了外在環境的聲音,也有不存在於真實世界的聲音,例如內心的聲音、記憶的聲音。國家檔案和口述訪談,是白色恐怖研究最常使用的史料,輔以回憶錄、報導文學等不同類型的文字記錄,讓我們能夠從不同的主體位置及視角,建構政治案件的成因及政治受難者的面貌,探尋生命記憶的聲音。本次活動將鎖定1950年代在安坑刑場槍決的受難者,讓學員閱讀他們的生命故事,並透過檔案紀錄交叉比對,穿透簡化的詮釋,更接近真實複雜的人性。

消逝是不義歷史保存工作無法抵禦的現實。面對已然消逝的安坑刑場,每個細微渺小的聲音,每段悸動感傷的生命,交疊在一起,構成現址空間獨特的、無法複製的聲音/生命風景。成果發表,將以「行刑前的5分鐘」為主題,進行聲音採集,並分享採集的原因及現址帶來的感受,錄製成Podcast,開放給社會大眾聆聽,建構與安坑刑場有關的敘事。或許我們將有機會聽見,死亡來臨之前,最後的聲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E LAST SOUND最後的聲‪音‬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導覽家族

    • Bildung

死刑,徹底剝奪一個人生存的狀態,是威權政府懲罰異己、嚇阻人民最嚴厲的手段。現今,當我們在討論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喪命之地時,最為人所知的,是位於台北市青年公園附近的馬場町刑場。實際上,在漫長的白色恐怖歷史當中,馬場町刑場僅使用了五年,1954年以後,當局在新店市郊建立了另外一個刑場取代馬場町,直到1989年仍有執行死刑的紀錄──此即安坑刑場,現為新店區第三公墓。

相較於具有高度象徵性的馬場町刑場,安坑刑場使用時間長達三十五年,來自不同地域、活過不同時代的政治受難者,皆在此地嚥下最後一口氣,卻鮮少人知曉,亦已無法辨別行刑的確切位置。面目全非、歷史感薄弱,是大部分不義遺址的現狀,我們將如何面對這個歷史已不可見的問題?本次辦理三天的聲音體驗工作坊,規劃兩次的實地走訪,第一次由聲音藝術家吳燦政帶領,透過聆聽並採集現地的聲音,建立個人對於安坑刑場現址環境的聽覺感受;第二次由白色恐怖研究者林傳凱,分享在安坑刑場槍決的政治受難者,短暫卻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

聲音無所不在,一般人對於聽覺的感受,往往停留在明顯可辨的安靜或吵鬧,大聲或小聲,好聽或難聽,卻忽略了空間中層疊著更細微的聲響頻率,影響我們如何感受、如何看待周遭環境,甚至引發聯想或記憶。靜靜矗立在工廠、墓地間的安坑刑場現址,難以從視覺追尋過往的樣貌,透過聲音現況的探索,認識這個受難者生命終結的地點,試圖建立一種不義遺址的存在感,一種地景變遷的歷史感,一種個人與地方的關係與連結。

除了外在環境的聲音,也有不存在於真實世界的聲音,例如內心的聲音、記憶的聲音。國家檔案和口述訪談,是白色恐怖研究最常使用的史料,輔以回憶錄、報導文學等不同類型的文字記錄,讓我們能夠從不同的主體位置及視角,建構政治案件的成因及政治受難者的面貌,探尋生命記憶的聲音。本次活動將鎖定1950年代在安坑刑場槍決的受難者,讓學員閱讀他們的生命故事,並透過檔案紀錄交叉比對,穿透簡化的詮釋,更接近真實複雜的人性。

消逝是不義歷史保存工作無法抵禦的現實。面對已然消逝的安坑刑場,每個細微渺小的聲音,每段悸動感傷的生命,交疊在一起,構成現址空間獨特的、無法複製的聲音/生命風景。成果發表,將以「行刑前的5分鐘」為主題,進行聲音採集,並分享採集的原因及現址帶來的感受,錄製成Podcast,開放給社會大眾聆聽,建構與安坑刑場有關的敘事。或許我們將有機會聽見,死亡來臨之前,最後的聲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課間討論】傅如芝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課間討論】傅如芝

    傅如芝身為本次工作坊中唯一的女性受難者,她的歷程說來實在殘酷,在人與人彼此的猜忌之下,傅如芝最終所選擇的道路卻是通往死亡的不歸路,或許,在那個時代,沒有一個選擇是好選擇。
    本次的成果發表,我們透過說書人的呈現方式試圖靠近傅如芝在生命的最後想要訴說的話語,希望可以利用聲音這個媒介再次塑造這位前輩的形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0 Min.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聲音呈現】傅如芝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聲音呈現】傅如芝

    傅如芝身為本次工作坊中唯一的女性受難者,她的歷程說來實在殘酷,在人與人彼此的猜忌之下,傅如芝最終所選擇的道路卻是通往死亡的不歸路,或許,在那個時代,沒有一個選擇是好選擇。
    本次的成果發表,我們透過說書人的呈現方式試圖靠近傅如芝在生命的最後想要訴說的話語,希望可以利用聲音這個媒介再次塑造這位前輩的形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3 Min.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課間討論】張璧坤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課間討論】張璧坤

    1956年9月25日,因為參與地下黨被判處死刑的張璧坤,被從關押的牢房中叫了出來,他將知道他的人生或許要被迫走向終點了,他向被關在隔壁牢房的父親喊了一句:「阿爸,我先來走啊。」接著被帶離了押房。
    他被帶進一處小房間,等待天亮後被帶往安坑刑場執行槍決。在最後的幾個小時只有孤身一人的時候,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張璧坤會煩惱自己的理想,還是擔心家人朋友們,會不會問自己一些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呢?
    充滿理想的朴子少年、家中信賴的哥哥、講義氣的朋友,這些曾經是張璧坤在熟人眼中的形象;而當白色恐怖敲響朴子張家的大門,家中包含父親、弟弟共三人被抓,逃亡中的張璧坤對身邊的人來說,是想守護的親人、難以理解的朋友、應盡快逮捕的同學,還是帶來麻煩的同鄉?
    我們採用問答的方式,想試著接近張璧坤生命最後的心裡話,提出一個個獨自面對死亡時可能的提問,並透過政治檔案、家屬親友的口述史或難友的作品,以第三人的視角來回答,藉此更認識張璧坤,也呈現在安坑刑場的槍響前後,他在家鄉與親友心中留下的身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9 Min.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聲音呈現】張璧坤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聲音呈現】張璧坤

    1956年9月25日,因為參與地下黨被判處死刑的張璧坤,被從關押的牢房中叫了出來,他將知道他的人生或許要被迫走向終點了,他向被關在隔壁牢房的父親喊了一句:「阿爸,我先來走啊。」接著被帶離了押房。
    他被帶進一處小房間,等待天亮後被帶往安坑刑場執行槍決。在最後的幾個小時只有孤身一人的時候,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張璧坤會煩惱自己的理想,還是擔心家人朋友們,會不會問自己一些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呢?
    充滿理想的朴子少年、家中信賴的哥哥、講義氣的朋友,這些曾經是張璧坤在熟人眼中的形象;而當白色恐怖敲響朴子張家的大門,家中包含父親、弟弟共三人被抓,逃亡中的張璧坤對身邊的人來說,是想守護的親人、難以理解的朋友、應盡快逮捕的同學,還是帶來麻煩的同鄉?
    我們採用問答的方式,想試著接近張璧坤生命最後的心裡話,提出一個個獨自面對死亡時可能的提問,並透過政治檔案、家屬親友的口述史或難友的作品,以第三人的視角來回答,藉此更認識張璧坤,也呈現在安坑刑場的槍響前後,他在家鄉與親友心中留下的身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 Min.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課間討論】蔡志愿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課間討論】蔡志愿

    「假如我是一個女人」這是在蔡志愿自白書裡面著墨最多的部分...
    我們希望以此做為切入點和大家分享及討論蔡志愿的案情及他的生平;
    和分享我們實地走訪安坑刑場對其現象場域的環境帶所帶給我們的反饋和心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5 Min.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聲音呈現】蔡志愿

    【行刑前的最後五分鐘 聲音呈現】蔡志愿

    「假如我是一個女人」這是在蔡志愿自白書裡面著墨最多的部分...
    我們希望以此做為切入點和大家分享及討論蔡志愿的案情及他的生平;
    和分享我們實地走訪安坑刑場對其現象場域的環境帶所帶給我們的反饋和心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 Min.

Top‑Podcasts in Bildung

KRÜMELTALK Chaos trifft Herz
Antonia Zimmermann
Eine Stunde History - Deutschlandfunk Nova
Deutschlandfunk Nova
G Spot mit Stefanie Giesinger
Stefanie Giesinger & Studio Bummens
Easy German: Learn German with native speakers | Deutsch lernen mit Muttersprachlern
Cari, Manuel und das Team von Easy German
Quarks Science Cops
Quarks
6 Minute English
BBC 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