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episodes

聚合优质的创新信息与人群
捕获精选|深度|犀利的商业科技资讯:

“Hi,嗅友。这里是一档日更的音频节目,精选虎嗅耐听的文章,分享有洞见的商业故事,每天刷刷你的耳朵,陪你日出与日落。”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APP

    • News

聚合优质的创新信息与人群
捕获精选|深度|犀利的商业科技资讯:

“Hi,嗅友。这里是一档日更的音频节目,精选虎嗅耐听的文章,分享有洞见的商业故事,每天刷刷你的耳朵,陪你日出与日落。”

    星巴克想绕开瑞幸们赚钱

    星巴克想绕开瑞幸们赚钱

    面对库迪、幸运咖疯狂的低价战,以及瑞幸火箭般的迅猛扩张,星巴克正在中国经历着一场市场肉搏战。
    就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而言,瑞幸截至今年5月门店总数超过19500家,同期星巴克约为7920家,而第三名的库迪咖啡也已经达到了6942家。摆在星巴克面前的境况是,在中国市场,一方面门店渗透量被瑞幸甩在身后,一方面被身后的库迪紧紧追赶甚至即将被反超。
    同时就咖啡市场的销售情况而言,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咖啡市场整体压力变大。窄门餐眼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中国连锁咖啡品牌关停或调整的门店总数超过3.7万家,正经历疫情以来咖啡圈门店调整幅度最大的周期。
    这个周期内,头部连锁咖啡品牌也都在面临增长压力,星巴克5月初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
    在内外忧患的情况下,星巴克要如何突围自救?本期,我们一期来聊聊。

    • 8 min
    胖东来上神坛,于东来“肉身成圣”

    胖东来上神坛,于东来“肉身成圣”

    胖东来被捧上神坛后,于东来正在“肉身成圣”。
    这两年,从嘉百乐到步步高,从青海一家亲到永辉超市,知名商超老板踏破门槛请于东来去调改,并且经他“点化”的商超门店,无不“脱胎换骨”。
    于是乎,2024 年上半年,泼天热度让“零售学于东来”的风越吹越猛,甚至不乏中小企业老板把去许昌参观胖东来拔升到“朝圣”的高度。
    当然,胖东来摇身一变成为零售行业的“新图腾”,自然也离不开消费者对其近乎狂热的追捧。按说商超卖的日耗品原本比拼的是价格与品牌,但胖东来正成为零售行业非典型走红样本。它不仅将购买场景转化成消费决策的一部分,还一跃成为地标性网红打卡点。
    放眼整个零售行业,不乏比于东来有钱、有经验、有人脉的老板,为什么现在人人抢着要学胖东来?胖东来的经营理念真的具有普适性和持久性吗?本期,为你一一解答。

    • 9 min
    【滚雪球】我在海外卖摄影配件,年入10亿

    【滚雪球】我在海外卖摄影配件,年入10亿

    这是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九篇稿件,从一家跨主营相机、手机摄影配件的跨境电商视角出发,探索东南亚市场的差异化与应对策略。
    十几年前,在华强北埋头打拼的周阳不会想到,自己的摄影配件产品能在海外年售10亿元,并登上苹果新品发布会。
    2023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讲解 iPhone 15 Pro系列硬盘外录功能时,有一张手机兔笼的画面。这个用来增加手持拍摄稳定性、外接硬盘固定支架以及拓展更多螺口功能的兔笼,来自周阳创立的中国厂商斯莫格。
    当出海越来越成为一家中国公司核心战略时,如何征战全球市场就成为一个极其专业的话题。本期,我们聊聊斯莫格是如何在欧美、东南亚大行其道的?斯莫格的出海,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8 min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TikTok在东南亚又被爆出大裁员。
    6月12日,据彭博社报道,自今年 1 月 TikTok Shop 与印尼本土电商平台Tokopedia合并以后,或将首次进行裁员,印尼电商部门裁员约450人,裁员人数约占该部门员工总数的 9%。此番裁员一是为了削减成本,二是为了能消除重复的职能岗位,报道称,经过几个月的评估后,Tokopedia将近70%的人员是冗余的。
    实际上,这已不是TikTok近期第一次被爆出裁员,5月份TikTok美区就传出要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据报道称,内容和营销部门的大部分员工会受到影响,负责处理用户支持和用户沟通等事务的全球用户运营团队也或被解散。
    自经历美国法案事件后,TikTok两个重点区域组织均发生动荡,折射出其日子的不太平。
    接下来TikTok如何应对,是找退路,还是全力与美国硬刚?欢迎评论区讨论。

    • 8 min
    月之暗面们拒绝成为OpenAI

    月之暗面们拒绝成为OpenAI

    本土AI圈陷入路线纷争已久。
    分歧的根源在于:是依靠消费者赚钱,还是从企业客户处拿订单。
    细看OpenAI的蛛丝马迹,似乎能从中找出答案。但也有本土AI公司认为,在中国“复刻OpenAI”是不可能的。
    6月13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告诉员工,在过去六个月左右的时间里,OpenAI的年化收入相比2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达到34亿美元。
    在外界看来,OpenAI一年赚34亿美元并不意外,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它靠什么赚钱?是ChatGPT Plus已经打通了AI To C之门,还是仍在走3年前的To B老路?
    通过数据推算与假设,可以估算出整个ChatGPT Plus会员费年化收益逾7.2亿美元,在34亿美元总收入中,只占1/5。因此OpenAI赚钱的大头很可能来自API,而为API付费的多数是B端的企业客户。
    一些AI大模型业内人士也对“OpenAI在To B上的收入远大于To C”这一判断表示认可。
    那么对于时刻观察OpenAI,甚至亦步亦趋,试图仿效它的国内公司而言,OpenAI的变现模式,值得参考吗?AI大模型在B端的商业模式已经先于C端跑通了吗?
    到底哪条道路更适合AI大模型公司,To B or not To B,在今天仍然是个问题。
    你更看好AI To B 还是To C呢?评论区聊聊。

    • 9 min
    Adobe多收了三五斗,但AI阴影未消

    Adobe多收了三五斗,但AI阴影未消

    Sora的高歌猛进,除了让缺乏创意的导演和平庸剪辑师们瑟瑟发抖,也让传统图像、视频工具软件巨头焦虑陡增。
    拥有Photoshop、Premiere、After Effects等产品的Adobe正是其中之一。
    2023年Adobe的股价涨幅约为77%,是创意软件领域涨势最好的公司之一,而在2024年2月15日OpenAI发布Sora后,Adobe的好日子似乎就结束了:2月初,Adobe的股价尚为638.25美元/股,5月31日,其收盘价为444.76美元/股,仅仅3个月,跌幅就达到了30.3%。
    6月14日凌晨,Adobe公布了截至5月31日的季度财报。该财报被外界广泛关注:人们很好奇,面对Sora等“次世代”玩家,Adobe“起大早赶晚集”式的“AI防御计划”能否奏效?以及Adobe是会像柯达、诺基亚一样被新浪潮掀翻在滩涂,抑或像曾经的IBM一般大象起舞?
    从财报数据看,Adobe的表现超过此前分析师预期:在收入端,季度内Adobe总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至53.1亿美元,这也是Adobe疫情以来季度最佳收入表现;在利润方面,季度内Adobe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3%至20.2亿美元。
    从股价表现上看,Adobe在AI上的表现,也得到了积极反馈:6月14日,Adobe收盘价达到524.545美元/股,涨幅超过14.3%。
    但Adobe的烦恼真的离去了么?

    • 7 min

Top Podcasts In News

Genstart
DR
Q&CO på B.T.
B.T.
Tiden
DR
Lyssky
DR
B.T. & det gode selskab
B.T.
Du lytter til Politiken
Politiken

You Might Also Like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商界早知道|一早速览商业事
商界识堂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刘飞&潇磊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