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00 épisode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雪球·财经有深‪度‬ 喜马拉雅

    • Affaires
    • 4,0 • 1 note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2523.2024年对投资的最新思考

    2523.2024年对投资的最新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4年对投资的最新思考,来自价值发现。
    最近两年本人投资做的不太理想,也犯了一些投资错误,想做相对系统一点的梳理,希望可以从以前犯的错误里面总结一些经验和规律,对以后的投资有所帮助。
    首先,对投资复盘
    关于过去20年的投资主线。
    2021年以前,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上行周期,虽然在1998年和2008年受到了外部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2018年受到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
    但国内经济本身的发展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外部的变量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是稳健向好的。
    在整体经济上行的大背景下,A股投资市场有两条核心支撑逻辑:
    (1)房地产处于整体的上行大周期。
    (2)大消费的持续升级。
    在这两条核心链条的支撑下,整个地产产业链、消费品市场以及医疗保健行业出现了一大批牛股。
    投资者只要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在股票市场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过去20年池塘里的水位几乎每年都是上涨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式的,有运气加成,投资者自身的努力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是过去20年我们投资的时代背景。
    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影响,很大一部分中产阶级的收入受损,2023年消费升级的逻辑也被打破了,开始了阶段性的消费分级模式。
    支撑过去20年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走强的两条底层逻辑被打破了,同时医药集采也打破了以往医药股的投资逻辑。
    三大牛股集中营板块都受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过去的投资经验很多都已经不适用了,拿着旧地图去寻找新大陆结果当然不会太好,投资者如何去应对?
    此外,投资市场还有几点变化需要注意。
    个人理解,经济层面有了以下几点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深远。
    第一点变化: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
    房地产占 G D P 比重大概在9%左右,但房地产产业链非常长,整个产业链占 G D P 的比重在30-40%左右的水平。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相关性,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放大。
    可以说目前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基本上都是房地产下行造成的,只有房地产稳住了,中国的经济才会稳住。
    对投资而言,地产相关产业的投资陷阱远大于机会,规避整个地产产业链是投资上的一个理性选择。
    第二点变化:消费分级,或者说消费阶段性分级。
    虽然说消费升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在人们收入受损、经济不景气以及对未来预期相对悲观的时候,消费分级是会真实发生的。
    这一幕在20世纪九零年代在日本真实发生了,2023年在中国也是真实发生了。
    参考日本的消费历史,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中档消费品塌陷、新奢华品牌和平价商品崛起的“M”型社会和“M”型消费模式。
    对投资而言,高端消费品和平价消费品值得重点关注,而严格规避中档消费品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第三点变化:医药集采改变了医药行业的整个生态。
    集采导致仿制药的商业模式非常差,几乎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
    创新药约谈模式也基本压制住了创新药的高定价模式,大部分创新药在国内的定价都是全球最低的。
    对投资而言,具有国际化能力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才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只能做国内市场的医药企业,天花板应该不会太高,规避集采

    • 15 min
    2522.视频号未来3年能为腾讯控股贡献多少业绩增长

    2522.视频号未来3年能为腾讯控股贡献多少业绩增长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视频号未来3年能为腾讯控股贡献多少业绩增长,来自柏骏同学。
    先来看一组视频号基础数据。
    根据国海证券调研报告,2023年视频号月活跃用户为9亿,日活跃用户为4.5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54分钟。
    主要竞争对手抖音月活用户11亿,日活用户7.6亿,快手月活用户6.7亿,日活用户3.8亿。
    视频号月活用户和日活用户已经超过快手,和抖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不足在于人均使用时长仅为54分钟,不到快手和抖音的一半。
    腾讯控股一季报披露,视频号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80%,这是在2023年一季度低基数的情况下实现的。
    后面几个季度同比增速大概率会放缓,但考虑到视频号仍处于发展红利期,日活用户和人均使用时长增速将远超抖音和快手。
    日活用户和人均使用时长是商业化的基础。
    2020年视频号上线后,我就开始使用,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视频号的内容近两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丰富。
    因为视频号上能看到关注创作者的朋友数量,能明显感受到,关注创作者的朋友数量是在明显增加的,侧面反应视频号活跃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
    再来看视频号收入情况。
    视频号2023年营收约为257亿元,主要包括广告收入、直播收入、电商收入,其中广告占比约为60%,其次为直播收入,电商收入占比最小,收入结构和抖音、快手类似。
    广告收入主要受广告加载率和单价的影响。
    刷抖音有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广告比较多,刷几条视频就能看到广告或直播带货推荐,视频号广告占比则少得多。
    2023年视频号广告加载率仅为2.5%左右,广告收入为145亿元,同期抖音广告加载率约为13%,广告收入约为4000亿元,快手广告加载率约为9%,广告收入为600亿元,视频号仅相当于快手的二分之一和抖音的七分之一。
    考虑到视频号使用时长仍在快速增长,广告加载率也有明显的提升空间,未来3年广告收入增长空间很大。
    直播收入主要包括观众付费观看、会员服务、刷礼物和打赏等,平台采取抽佣的形式,抽佣比例各个平台基本差不多。
    比如最近我经常看的腾讯体育直播NBA季后赛,进入直播间后,用户可免费观看3分钟,3分钟后需支付120个微信豆才能继续观看全场,也可以包月观看。
    2023年视频号直播收入仅为80亿元,而同期快手为391亿元,抖音为1500亿元,存在巨大的差距。
    可能原因是很多创作者会将短视频发布在不同平台上,但还没有将视频号作为自己的主阵地,日常直播会选择抖音和快手平台。
    电商收入主要来自于平台对电商成交总额的抽成,主要变量是成交总额和货币化率。
    根据微信公开课和国海证券资料,2023年视频号成交总额规模相比2022年有3倍增长,达到3200亿元,订单数量增长了244%以上,客单价约为205元,抖音客单价约为130元,快手客单价约为88元。
    而同期抖音成交总额约为2.7万亿,快手成交总额约为1.2万亿。
    视频号货币化率为1.8%,显著低于抖音的6.1%和快手的3.4%。
    目前视频电商仍处于红利期,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整体电商大盘,据说抖音2024年成交总额目标为4万亿。
    随着视频号电商发展的加速,且视频号货币化率较低,对于电商来说仍处于红利期,将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视频号,且视频号客单价更高,成交总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个人判断,2025年视频号成交总额有望达到1万亿左右,腾讯控股的电商梦要靠视频号来实现了。
    视频号用户

    • 11 min
    2521.中短期资金互道再见

    2521.中短期资金互道再见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短期资金互道再见,来自杜可君的理性投资。
    5月29日,国务院关于节能降碳的方案出来,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充满期待,不过现实又浇了盆冷水。
    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中期和短期资金暂时互道再见了。
    撇开资金博弈的行为,文件倒是进一步验证了几个基本逻辑:
    1、铜矿,特别是精铜矿缺,而冶炼过剩。
    过去很多年,全球矿端的资本开支过少,导致供需出现缺口。
    而考虑到开采难度,铜矿品味的下降,简单说就是好开的都被先开了,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即便马上增加资本开支,到量产需要多久呢?一般也得5至6年。
    所以,矿特别是精铜矿短缺的局面,短时间没办法解决。
    下游冶炼端,由于冶炼能力大于矿的供给,导致冶炼端的利润越来越薄。
    对铜矿冶炼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减少恶性竞争。
    从2023至2025年,国内外共有470万吨冶炼产能投产,集中在中国、印尼、印度和刚果金等国家,但是期间精铜矿只能增加90万吨。
    铜的价格涨得是不是过高了,我没办法判断。
    但如果继续关注铜的投资者应该明白,核心在精铜矿的短缺,冶炼端过剩的情况,一两年内恐怕解决不了。
    所以,投资标的应该聚焦在有提供铜矿能力的企业。
    不过铜我跟踪的时间太短,本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原则,我只默默跟踪学习,并未投资。
    2、氧化铝下游应用端封顶,长期看,供给紧张的依旧是电解铝。
    铝元素地球储备丰富,因此铝本身不是矿端紧缺。
    铝是在冶炼环节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一吨电解铝需要消耗1.3万度电。高能耗、高污染,是限制铝产能的关键要素。
    我国在电解铝方面,具有重要话语权:
    全球电解铝产量每年大约8000万吨,我们目前产量在4300万吨左右,占了一多半。
    电,关键是电。我国电力资源,特别是新疆的火电和云南的水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价格上有碾压的优势。
    而我国具有全球最稳定的电力系统,对欠发达国家而言,虽然他们存在价格优势,但我们的稳定性又碾压他们。
    2017年后,我国把电解铝的产能红线设在了4500万吨,今年估计全国产能有望达到4330万吨左右,这说明:
    国内电解铝可增加的产能不多了,这奠定了电解铝长期易涨难跌的局面。
    通俗点说,行业不是越来越卷,而是越来越有利于已经在场内的,也就是场外入局越来越难。
    电解铝被纳入碳交易,应该是不远的事情了。
    欧洲计划从2026年开始,拟对我们电解铝产品征收碳税。
    说明一下,碳税的征收国内外是联动的,国内在约定范围内征收的部分,欧盟不重复征收。
    所以,我们总不能把这部分钱都白白送人了吧,肯定要自己收的。再结合这次文件的发布,我觉得时间不远了。
    电解铝纳入碳交易,绿电指标将成为香饽饽。
    由于电解铝长期产能封顶,氧化铝的需求端将失去弹性,加上铝矿并不短缺,所以从长期看,氧化铝过剩的局面不会变。氧化铝短期价格的上涨,不具备长期逻辑支撑。
    一句话总结的话:“铜炒的是矿,铝炒的是电”。
    3、电解铝还有投资机会吗?
    说实话,电解铝的走势让我有点诧异,冷静下来,我还是要坚持一下自己的判断。
    电解铝的成本清晰。
    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目前国内电解铝企业成本较高的在1.7万左右主要是由于氧化铝不能自供和电价上涨,最低的成本在1.45万左右,以目前市场2.1万以上的价格,吨毛利在4000至

    • 7 min
    2520.新股,创造还是毁灭超额?

    2520.新股,创造还是毁灭超额?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新股,创造还是毁灭超额?来自张翼轸。
    最近在重温《投资者的未来》这本书,是西格尔2005年出版的一本老书。
    这本书强调,很多投资者往往过于激动,给了一些新事物新公司更高的估值,以至于长期收益不佳。
    反而是一些老掉牙的行业,因为悲观带来的低估值,带来了更好的回报。
    书中有一张很经典的试算:只要持有 1957 年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不参与任何指数后续的调仓,不去买入那些大涨调入的成分股,不去追逐新行业,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承担更低的风险。
    也正是看到这个数据,一个疑问也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这些年,A股新股大爆发,那么这些新股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收益吗?
    当然,A股本身历史就短,所以不可能像西格尔那样横跨四十多年做回溯,所以我就以 2019 年至 2024 年 4 月 27 日,这波牛熊的累计收益作为评价指标,想看看不同年代上市的新股,会不会有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我提取的是 wind 的 A股数据,所以不包含因为退市、被收购已经消失的上市公司。
    从学术上来说是不严谨的,不过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各位也就姑且一听。
    因为比较的是 2019 年迄今的涨幅,所以我剔除了所有 2018 年及之后上市的新股,以此确保一只新股至少上市 1 年后,才纳入这项比较。
    从存量A股逐年上市的年份分布来看。
    针对 2017 年及之前上市的 A股,我将其分为三个时段:2009 年及之前; 2010 年至2013 年;2014 年至 2017 年。
    我发现,2010 年,就新股上市而言,是一个分水岭。
    从2010年之前,一年百家左右的水平,飙升到了三百家。
    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 2009 年末创业板的开板,大量上市公司可以以相对没那么严苛的标准上市。
    第二个分水岭,则是 2013 年,因为种种原因, I P O 在当年近乎停滞。
    同样按照这三个时段划分后,分别计算 2019 年迄今涨幅的平均值。
    结果呈现出了非线性的分布。
    表现最好的是 2014 年至 2017 年上市的那批,平均涨幅 57.30%。
    其次是 2019 年及之前上市的,平均上涨 45.17%。
    2010 年至 2013 年的那批比较颓,仅上涨 39.26%。
    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我不知道。
    或许,2010 年至 2013 年这批上市公司,质量不够好;
    或许这些原本质量不错,但伴随时间推移,公司老化,成长性降低,稳健性又不如 2009 年之前的企业;
    或许,这只是统计上的偶然。这或许要有赖财务学专家,去做更多深度的剖析。
    但至少从数据来看,新公司的上市,对 A股投资者,尤其是能够精挑细选的投资者,不是没有益处的。
    至少 2014 年至 2017 年上市的这批企业,在 2019 年迄今的行情中,为投资者创造了超额。
    西格尔在书中,还针对行业做了拆分的对比,这里我也以 Wind 一级行业作为拆分,来对比不同年分段上市公司在 2019 年迄今涨幅的对比。
    这里面,有很多微观有趣的现象。
    比如金融股,2009 年后上市的两波新股,表现都比 2009 年前的更好;
    比如地产,后面上市的都不如 2009 年前上市的抗跌;
    比如可选消费,一波新股比一波新股表现更好。
    这些,都是有趣的现象,就留待专业人士深入分析了。对我等普通A股投资者,知道新股还是具有创造超额可能这一点,其实也就足够了。

    • 4 min
    2519.家电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应用

    2519.家电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应用

    • 5 min
    2518.济州岛之行,亲眼所见韩系车企的实力

    2518.济州岛之行,亲眼所见韩系车企的实力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济州岛之行,亲眼所见韩系车企的实力,来自围棋投研。
    我在文章里经常会聊到制造业出海,尤其是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情况。但无论是再美化的图表,落在报告里都是冷冰冰的数字,有机会还是要亲眼看看,才有更直观的感受。
    上个月有朋友去澳洲待了半个月,回来就说,油费很贵,但路上依然都是燃油车,偶尔有看到几辆电车,不是特斯拉就是比亚迪。这种场景描述就更容易让人记住,而且很有画面感。
    这两天我自己去了趟韩国济州岛,有些见闻和体会,今晚和球友们分享。
    首先,肯定要聊聊汽车。
    我现在好像有点“职业病”,出差到每个城市都会观察路上汽车品牌,如果滴滴打到了新能源车,还会对司机刨根问底,好在大部分的哥都挺愿意交流,没人嫌啰嗦要揍我。
    飞机刚落地济州岛,就被现代和起亚两家车企“刷屏”,出租车排队区都是这两个牌子。你可能说某个街道不具有代表性,但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一定是能说明些问题。
    通过后面几天观察,更确认了现代和起亚的重要地位,大概能占到乘用车90%以上。本质还是性价比高,毕竟不交税,就有点像在上海买荣威。
    其他品牌,B B A 、大众和日系都有,还遇到过几辆特斯拉,至于咱们国内车企,确实是一辆都没看到过。
    有个品牌比较特殊,路上偶尔会看到酷似迈巴赫的加长车型,车标是“GENESIS”,其实还是现代集团下面的高端品牌,有点类似于雷克萨斯和丰田的关系。
    实际上,韩国车企不仅在她们本国卖得好,在全球卖得也很不错。
    去年韩国汽车出口额同比增加超过30%,超过70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虽然在咱们国内并不起眼,但韩国车企实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尤其在北美很受欢迎。
    至于新能源车,数据显示,2023年整个韩国电动车渗透率大概是9%左右,但有新闻说,济州岛电车尤为普及,这次本是想去一探究竟。
    结果发现,难度还挺高:一是新能源车牌和燃油车牌几乎一致;二是语言不畅,无法和出租车司机沟通,“调研”不顺。
    大概看下来,几款著名新能源车型的出镜率挺高,比如起亚E V 6和现代IONIQ5。同时,出租车里依然有不少起亚K5和现代索纳塔或雅尊等车型,这些有点吃不准,从乘坐感受来看,应该是混动居多。
    那个新闻还说,济州岛出租车新能源渗透率要达到100%,不知进展如何,如果有了解的球友们,还请不吝赐教。
    当然,这一路上还记录了不少其他内容,也简单做个分享。
    1、支付方式:非常重要,如果没搞清楚可能就会扫兴离场。
    例如,我有天晚上只带了手机出门,本来想尝尝韩国啤酒,没想到去了几家酒吧都碰壁,只能默默走进便利店。
    韩币现金和Visa信用卡是所有场合都能用,包括乘坐出租车都能刷卡。
    支付宝和微信是三分之二的场景能用,尤其是免税店、美妆店和大超市很方便,这些都是最容易产生消费的地方。
    想想已经不容易,在海外能用上国内互联网产品,背后既说明国人消费能力确实强,也说明国内互联网发展确实快。
    2、物价情况:这个只有60多万人口的小岛,因为旅游属性,消费水平并不低,衣食住行都和上海相差无几。
    顺便聊几句免税,就像去海南必到日上免税城看看,去济州岛肯定也要到乐天或者新罗瞧瞧。
    两个特点:一是工作人员里有很大比例是中国人,二是部分商品确实性价比够高,有免

    • 6 min

Avis

4,0 sur 5
1 note

1 note

Classement des podcasts dans Affaires

Génération Do It Yourself
Matthieu Stefani | Orso Media
Ressentir
Jessica Troisfontaine
Le Podcast de Pauline Laigneau
Pauline Laigneau
Sans Permission
Sans Permission - By Yomi & Oussama
La Martingale
Matthieu Stefani | Orso Media
Finary Talk
Finary

D’autres se sont aussi abonnés à…

涨乐早知道
涨乐全球通
商界早知道|一早速览商业事
商界识堂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Plus par 听喜马拉雅

音乐季节:怀旧金曲 好声音陪你听
熊猫大湿
阅读经典
寒白
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文版——世界名校心理公开课
易听课
五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
365读书|精选美文
365读书
蓝迪儿歌
蓝迪智慧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