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episodes

《美好時刻》是由台灣主言傳教會和主言家庭携手編輯的祈禱手冊。我們按照天主教會每日彌撒的經文,透過祈禱和在實際生活的經驗做更深一層的反思,希望祈禱者可以因此而親近聖言,用天主的話來豐富自己的生命,造福家庭和社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美好時刻》每日聖言分‪享‬ 台灣主言家庭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美好時刻》是由台灣主言傳教會和主言家庭携手編輯的祈禱手冊。我們按照天主教會每日彌撒的經文,透過祈禱和在實際生活的經驗做更深一層的反思,希望祈禱者可以因此而親近聖言,用天主的話來豐富自己的生命,造福家庭和社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6.13(四)求和的勇氣

    6.13(四)求和的勇氣

    6.13(四)求和的勇氣
    聖師安道司鐸
    瑪竇福音五20-26
    列上十八41-46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們說:「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賽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
    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
    所以,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裏想起你們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
    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趕快與他和解,免得對頭把你交給判官,判官交給差役,把你投在獄裏。我實在告訴你:非到你還了最後的一文,決不能從那裏出來。」

    釋經小幫手
    「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裏想起你們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為什麼耶穌把與兄弟彼此和解的事看得比去祭獻還要急迫呢?在人際關係中,人常常因不經意講錯話或口氣不好而造成誤會,從而發怒。也許讓我們發怒的事情並不大,但若沒有節制怒火,容易讓彼此受很大的傷。這時,若能退一步問自己:我為什麼如此生氣?有時,我們生氣、不能原諒,是因為不甘受了傷,想懲罰他人,讓他人為我們的不快樂付出代價。可是,經驗告訴我們,這樣做讓許多糾紛拖延許久,也讓我們的心因此被怨恨囚禁。其實,從不同的角度看,誰對誰錯並不容易分辨,但,人往往堅持要分辨出誰對誰錯,彷彿如果不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就無法解決事情。耶穌卻給我們立了不一樣的榜樣:祂沒有罪卻主動靠近罪人,沒等罪人悔改就原諒他們。耶穌教我們要願意寬恕他人。堅持一定要做錯的人先低頭認錯,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自私。沒有寬恕會讓自己和他人都生活在缺乏快樂、希望和愛的日子中。今天,耶穌邀請我們開放心胸,放下面子,先走向得罪我們的人,尋求和解,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彼此對立中被釋放,走向自由和愛。你有意識到自己和誰的關係是破損、需要被修復的嗎?請別遲疑,今天就主動尋求和好吧!

    品嚐聖言
    你若在祭壇獻你的禮物時想起你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

    活出聖言
    為了愛耶穌,主動和你看不順眼、曾經有過誤會的弟兄、姐妹和好。

    全心祈禱
    天主,請給我力量讓我能時時保有一顆仁慈謙卑的心,去包容和原諒他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7 min
    6.12(三)成全天國

    6.12(三)成全天國

    6.12(三)成全天國
     
    瑪竇福音五17-19
    列上十八20-39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既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劃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
    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裏,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裏將稱為大的。」


    釋經小幫手
    在任何一個機構中,領導階級的人經常得負責為部屬、團隊設定明確的目標,好讓大家可以往共同的願景努力。但若員工沒有聽懂這個大願景,只忙著完成眼前的工作,他們就像倉鼠在輪圈中奔跑,雖然忙碌卻沒有前進。因為看不到大局,他們的努力被分散,成就不了大局。可見,如果我們要成全別人、或成全一個大於我們的計劃,必定需要知道對方的願景,才能有意識的以行動配合那個願景,成全它。今天耶穌對群眾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就像一個依附在父親胸前而聽懂祂心願的孝兒,耶穌感受到天父對人類的愛和仁慈,也明瞭天主派來先知和賜下法律,其目的就是要拯救人類並修復人類和天主、人與人間緊密關係。因此,祂有意識的把自己和那些固守法律的經師和法利賽人區分。祂延續先知和法律的角色,繼續活出他們的精神、完成天主的工作。相反的,當時的經師和法利賽人雖也承認先知、更懂得法律,但是他們將遵守法律當作最後的目的,卻沒聽懂天主最大的心願,也沒有體會法律的精神。如今,我們可以反省自己,我們在遵守法律或要求別人那麼做時,我們是否像經師和法利賽人,要求外在的服從,卻忘了思考或體會法律背後天主的心願?若我們真正和天主的心願結合,我們對法律的服從自然變得生活且自然的!

    品嚐聖言
    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裏將稱為大的。

    活出聖言
    當做任何決定,包括如何待人或處理問題時,先思考它是否符合天主的計劃?

    全心祈禱
    天主,願我能以祢的天國為目標,讓我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成全天國的到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6.11(二)白白分享

    6.11(二)白白分享

    6.11(二)白白分享
    聖納博宗徒
    瑪竇福音十7-13
    宗十一21~十三3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宗徒們說:
    「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病人,你們要治好;死人,你們要復活;癩病人,你們要潔淨;魔鬼,你們要驅逐,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
    你不要在腰帶裏備下金、銀、銅錢;路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帶棍杖,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食物。
    你們不論進了那一城或那一村,查問其中誰是當得起的,就住在那裏,直到你們離去。你們進那一家時,要向它請安。倘若這一家是堪當的,你們的平安就必降臨這一家;倘若是不堪當的,你們的平安仍歸於你們。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耶穌這樣吩咐門徒:「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天國「近」了,意味著完美的天國還沒有完全彰顯。在路上,門徒依然會遇到病人、死人、癩病人、附魔的人等。耶穌就是要求門徒在這不完美的現實中注入天國的希望。今天,在你身邊那些被病魔、死亡、痛苦糾纏的人有誰?除了肉體上的病痛、更多人被心靈的痛楚折磨。他們活在重重壓力下,又疲勞又焦慮,沒有自信、生活沒有目標和動力,有些甚至染上各種癮頭,涉及犯罪等。耶穌今天命令我們治好、復活、潔淨的就是他們,把天國帶給他們。也許,當我們聽到這命令時,會感到擔憂,不知從哪裏開始。一方面我們沒有醫生或社工等專業的訓練,另一方面,這些問題和大環境有關係,我們憑什麽改變大環境呢?但,耶穌既然如此派遣了門徒,就是相信他們可以在天主建立天國的事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的確,門徒們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行奇蹟,但他們卻可以分享來自天主的力量,「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今天,讓我們有意識的回顧,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天主如何幫助我們、陪伴我們、給我們力量?求聖神教導我們好好品味這些經驗,也賜給我們力量,下次,當身邊的人遇到困難時,與其對他們講大道理,不如把天主的愛分享給他們,讓他們也能品嘗到天國的溫暖。

    品嚐聖言
    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你們白白得來,也要白白分施。

    活出聖言
    這週,和一個心情低落的朋友一起吃一頓飯,花時間關心、聆聽他。

    全心祈禱
    耶穌,無論我走到哪裡,請幫助我有意識的以愛的舉動,建設祢的天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6.10(一)真正的幸福

    6.10(一)真正的幸福

    6.10(一)真正的幸福
    端午節
    瑪竇福音五1-12
    列上十七1-6
     
     
    聆聽聖言
     
    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祂的門徒上祂跟前來,祂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釋經小幫手
    真福八端是耶穌在瑪竇福音中給門徒和眾人的第一個教導。對入世的人來說,真福很難被理解。它們簡直違背了世界的價值觀。例如,當世人認為有錢、有權勢、成功、強力、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被別人欺負的人,就是有福氣的人。但耶穌卻提出,神貧、哀慟、溫良、仍舊不滿足、心地善良潔净、熱愛和平、願意為了福音承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這怎麼可能呢?福音的開始,我們看到耶穌為了教導群眾,先領他們上山,那象徵和天主相遇的地方。要理解耶穌的真福,我們必須從與天主信任的關係開始。當我們與天主有良好的關係,意識到人的生命掌握在祂的手中,而天主願意我們每個人都能過得幸福,我們便可以開始放下心中對他人和世界的防備,及認為需要靠自己打出一片幸福天地的想法。相反的,我們需要仰望、依靠祂,和祂對整個人類的渴望結合,配合祂愛人的計劃。我們也接受,若天主希望每個人幸福,我們就不能堅持的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只顧自己的權益,卻不顧他人的利益。當我們相信天主會願意給每一個人的正義,不是物資的平等,而是心中的平安和永恆的生命和價值,我們便能夠打開心胸,去接受天主願意給我們那不一樣的幸福。我們也能學會以溫良、憐憫、平和的心對待他人,不只活出自己的幸福,也擁抱他人的幸福。這樣,我們也能品嘗到天國的真幸福了!

    品嚐聖言
    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開口教訓群衆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

    活出聖言
    當你想為自己爭取最好的事物時,先想想,這樣做是否剝奪了他人的幸福。

    全心祈禱
    耶穌,感謝祢不斷邀請我擴展我的心胸去愛人,因為祢知道愛是幸福的足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6 min
    6.09(日)褻瀆心中的聖神

    6.09(日)褻瀆心中的聖神

    6.09(日)褻瀆心中的聖神
    常年期第十主日
    馬爾谷福音三20-35
    創三9-15;格後四13~五:1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到了家,群眾又聚集了來,以致他們連飯都不能吃。祂的人聽說了,便出來要抓住祂,因為他們說:「祂瘋了!」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師們說:「祂附有貝耳則步。」又說:「祂賴魔王驅魔。」耶穌遂把他們叫來,用比喻向他們說:「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不能存立;一家若自相紛爭,那家也將不能存立。撒殫若起來自相攻擊紛爭,也就不能存立,必要滅亡。決沒有人能進入壯士的家,搶劫他的家俱的,除非先把那壯士捆起來,然後搶劫他的家。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的一切罪惡,連所說的任何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但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得赦免,而是永久罪惡的犯人。」耶穌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祂附有邪魔。」耶穌的母親和祂的兄弟們來了,站在外邊,派人到祂跟前去叫祂。那時,群眾正圍著祂坐著,有人給祂說:「看,祢的母親和祢的兄弟在外邊找祢。」耶穌回答他們說:「誰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遂環視祂周圍坐著的人說:「看,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釋經小幫手
    福音中,經師們指責耶穌被魔王貝耳則步附魔,並以牠的力量驅魔。在我們對經師下判斷以前,讓我們先意識到,在當時,耶穌猶如民間剛興起的一位新師傅,非常有魅力,能行各種奇蹟,吸引了不少追隨者。然而祂的一些行為按猶太人的傳統來看,是有爭議的,例如:在安息日治病等。這讓猶太人傳統的領袖感到不安,不知如何看待祂。何況,雖然耶穌說:「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但也許經師們也像我們一樣,接觸過其它宗教的信友,知道以其它神明的名驅魔或醫治的案例並不罕見。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耶穌,他們對祂持有懷疑的態度,害怕祂來破壞他們的傳統。我們可以把這個畫面與我們的生活連接。試想像:如一個新人剛加入你的公司或嫁入你的家庭就有很多新的想法、也想做很多的改革。即便這些改革不是不好,但太多太快的改革會讓我們來不及思考也無法接受。然而,我們需要把他/她當成魔王看待、極力反彈,只為了保住我們的傳統嗎?還是我們更需要往自己内心去看,看看自己負面的情緒來自哪裏?今天,耶穌邀請那些指控祂的經師審視自己的內心,真誠地傾聽心中的聖神。聖神會教我們分辨,看到自己的嫉妒和不安全感,也看到新人帶來客觀的好,不讓我們因嫉妒和不安而否定他人的好。「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得赦免。」你願意聆聽聖神,誠實面對自己内心的偏見嗎?

    品嚐聖言
    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得赦免,而是永久罪惡的犯人。

    活出聖言
    當你對某人有強烈的反感時,先省察自己的内心,你害怕他會讓你失去什麽?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讓我在祢内得到我的安全感,這樣我便有更大的心包容他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8 min
    6.08(六)單純的信靠

    6.08(六)單純的信靠

    6.08(六)單純的信靠
    聖母無玷聖心
    路加福音二41-51
    依六一9-11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的父母每年逾越節往耶路撒冷去。衪到了十二歲時,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衪的父母並未發覺。他們只以為衪在同行的人中間,遂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衪。既找不著,便折回耶路撒冷找衪。過了三天,才在聖殿裏找到了衪。衪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凡聽見衪的人,對衪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他們一看見衪,便大為驚異,衪的母親就向衪說:「孩子,為什麼祢這樣對待我們?看,祢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祢。」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但是,他們不明白衪對他們所說的話。衪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衪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


    釋經小幫手
    今天,教會邀請我們慶祝聖母無玷聖心。為什麼教會那麼注重「心」呢?「心」代表每一人最深處的感受和想法,如:害怕、空虛、喜樂、掙扎、期待、渴望等。你認識你的「心」嗎?有時候,生活的忙碌讓我們忽略了自己的內心,導致我們的生活一片混亂,内外不一。《箴言》有一句說到:「在一切之上,你要謹守你的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箴四23)。聖母瑪利亞經常把生命中遇到的、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默存在心,與天主對話。比如說,當耶穌十二歲在聖殿被弄丟時,聖母第二天才發現耶穌沒有在同行的人中,心中一定又焦慮、又自責、又恐懼。今天,我們可以問聖母:「在妳一路找耶穌時,妳是怎麽和天主對話的?妳是否跟天主求什麽?」當耶穌被找着時,沒有顯得很高興,反而質問聖母不知道祂必須在祂父親那裡時,聖母如何和天主分享她當下的委屈和困惑呢?經文向我們透露,即便不明白事情的意義,她仍然細心的默存在心,在她的內室中發現一個耐心等待她的天主,而天主也會慢慢給她智慧去領悟天主的旨意,發現祂的作為。在這裏,我們看到聖母對天主單純的信靠。今天,讓我們請求聖母瑪利亞和我們分享她對天主單純的信靠,特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阻力,學會把一切事情默存在心,和主對話。

    品嚐聖言
    他們不明白衪對他們所說的話。衪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

    活出聖言
    當你對生活感到不滿時,在祈禱中和天主分享你真正的感受,也聽祂的回應。

    全心祈禱
    聖母,妳對天主的信靠讓我欽佩。請妳為我祈禱,讓我也能完全信靠天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6 min

Top Podcasts I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Mufti Menk
Muslim Central
Omar Suleiman
Muslim Central
Yasser Al Dossari
Muslim Central
Muhammad Hoblos
Muslim Central
Abdullah Ali Jabir
Muslim Central
Yasir Qadhi
Muslim Central

You Might Also Like

ccreadbible 林思川神父 彌撒講道與聖經課程
林思川 神父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黃大米哈啦王
黃大米
闖天下
天下雜誌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吳淡如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