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集

《书视汇》是一档聚焦于探索自我、书籍、视频领域的对谈型播客,每周三更新,不定期加更.

书视‪汇‬ 是Echo_大麦

    • 小說

《书视汇》是一档聚焦于探索自我、书籍、视频领域的对谈型播客,每周三更新,不定期加更.

    EP65《东京八平米》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的意义?

    EP65《东京八平米》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的意义?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翻译。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新闻编辑。现专职写作,著有《四季便当》、《东京本屋》,审校有“MUJI轻料理”丛书等。
    吉井忍女士在书中将自己的状态行为为“滚石”,大学期间她住过法国南部的农庄、德国小城市的旅社、马吉拉的商务公寓,也在成都留学过,在北京的出租屋里生活过,可谓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了。她在结束了在中国的一段婚姻后,回到了日本。最开始她住在东京郊区的宽敞房子,始终觉得“不对味”,因为“习惯了热闹和人情味的人,很难持续从那样的环境中获得能量,容易感到寂寞无聊”,于是她回到了东京市中心。在一间只有八平米,没有浴室和天然气的出租屋,开始了她的全新生活。
    《东京八平米》吉井忍从“回到八平米”“身处八平米”“走出八平米”“东京与八平米”四个维度,客观、真诚地描绘了八平米生活的多种面向,也由内向外审视了闹区中的独居生活。
    然而有时我们会不禁要问:“这样的生活真的会享受吗?”八平米,没有冰箱,没有浴室,没有厨房,“蜗居”5年,可实际上她比我们想象中活得都要好。
    八平米,在日本叫做“四畳半”,是四个半榻榻米的面积。八平米虽然不大,但能满足吉井忍所有的需求。闲暇之余去通宵的电影院看电影,去听喜欢的音乐会,去看喜欢的展览,又或是买张机票“飞向远方”。真可谓生活的边界远不止八平米。
    很喜欢书里她说的:“滚石不生苔藓”。四畳半的房间很适合她“滚石”般的生活。多出去走走,去听听附近的故事,远比自己闷在家中要有灵感的多。“滚动的石头不生苔藓”,自由地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八平米的房间活得舒服,除了作者本身乐观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之外,东京这种级别的大城市自带的多样性和宽容性起了很大的因素,大城市能够更好的容纳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伍尔夫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面写道“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吉井忍在书里分享了她经历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城市建立新的生活,获得一种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其实不需要找到关系特别好的人,这些周围微弱的关系就足够了。小小的关心、小小的关联,时间久了,幸福感就会慢慢地在我们的心中产生。
    作者说想把这本书悄悄地献给将要创建新生活的人。你的“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确实透过八平米这么小的房间,可以看的到更大的世界。

    • 52 分鐘
    EP64 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雪花落下的时候没有一片是无辜的

    EP64 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雪花落下的时候没有一片是无辜的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通过描写一位小镇青年在镇上所有人都知晓有人要杀死他而他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的故事,小说原型为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的真实事件。写就此作的次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西班牙《世界报》评选出20世纪百大西班牙语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得票排名第一位,超过第二位的《百年孤独》。 
    比起《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为这个不到五万字的故事足足调查、思考和准备了三十年。这短短的五万字的故事,好像一个群像剧,又好像一个新闻报道,一是对故事的简要概括,二是案件发生后法官和凶手的角度对案件的描写,三是法医解剖以及整个案件的始作俑者被退婚的安赫拉的角度,四是案发当天的情形。
    四个部分中间穿插着小镇上的人们对于案件和死者的态度。
    事情越暴露在表面,重复的次数越多反而越不让人相信了。一个不想杀,一个不相信会杀,再加上旁观者的冷漠甚至怂恿,造成了这一场人尽皆知到最后依旧发生的悲惨的案件。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先张扬的谋杀,到最后才不得不杀,太多人知道了以后,有时候为了脸面就连杀人都变成迫不得已。
    很难想象这是1951年的事情,就好像事情发生在现在,一样的冷漠,一样的吃瓜,原来不论何时人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是社会的常态,关心才格外珍贵。

    • 50 分鐘
    EP63 卡夫卡《变形记》荒诞与冷漠才是人生常态

    EP63 卡夫卡《变形记》荒诞与冷漠才是人生常态

    《变形记》讲述的是有一天格里高尔·萨姆沙早车起床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之后,格里高尔·萨姆沙对他变成害虫之前和之后的态度对比,当格里高尔·萨姆沙还是人的时候,可以帮助家里,比如他父母都没有工作,所以没有收入来源,所以的家庭经济收入都是来自于格里高尔·萨姆沙,这时候他是有用的,所以家人对他的态度是他是对家庭有用的,所以才继续和他成为家人,但当他成为害虫之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就转变了,刚开始他妹妹,家人还会担心他,还是给他吃的,但渐渐的,他们对他的态度就是除之而后快,因为他无法为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这时候他是无用的,最后变成害虫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就死掉了

    • 43 分鐘
    EP62 《包法利夫人》,你想过的生活,从来没有捷径

    EP62 《包法利夫人》,你想过的生活,从来没有捷径

    《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一个农家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父亲是法国鲁昂地区远近闻名的外科专家,鲁昂市立医院的外科主任。居斯塔夫的哥哥阿希尔继承父业,后来也成为一代名医。与兄长相比,福楼拜和父亲的期望相去甚远。他幼时发育迟缓,好不容易才学会阅读,九岁入学时不过刚刚认识字母。但奇怪的是,这个在家人眼中智力如此低下的居斯塔夫,却很早就显露了文学天赋。他还没有学会阅读便在头脑里构思故事,还没有学会写作就开始自编自演戏剧,他十三岁时编了一份手抄的小报,十四五岁已醉心于创作,可是直到三十六岁才开始发表作品。
    福楼拜的生活经历非常简单:一八四〇年从中学毕业后,他按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大学法学院注册入学,但他大部分时间仍住在鲁昂,很少去上课;一八四三年他在法科考试中失败,次年又突发神经官能症(类似癫痫),从此中断学业,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除外出旅行和偶尔去巴黎小住,福楼拜的有生之年全部是在家乡度过的。一八四六年父亲去世后,他一直与母亲相伴,终身未娶,读书和写作是他的全部生活内容,也几乎是他全部感情之所系。
    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纯朴的心》等。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 51 分鐘
    EP61《初恋》我们无法在拥有青春的同时拥有对青春的感受

    EP61《初恋》我们无法在拥有青春的同时拥有对青春的感受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屠格涅夫终身未娶。 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献给了歌唱家波琳·维亚尔多夫人。她是有夫之妇,而且婚姻美满,屠格涅夫和她的家庭保持着友好关系。个人的幸福毫无指望。但他还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位维亚尔多夫人,只要有可能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她的两个女儿出嫁的时候,屠格涅夫给她们各备了一份嫁妆。
    屠格涅夫24岁时和女仆阿芙多季雅相恋,屠格涅夫的母亲刚一听到屠格涅夫爱上了阿芙多季雅的传闻,就大发雷霆,下令立即把“犯了过失的女人”从斯巴斯科耶打发走。阿芙多季雅-叶尔莫拉耶芙娜只得到莫斯科去。在那儿,她靠做裁缝糊口。她离开时已经怀孕了,次年春天生了个女儿,名叫别拉盖雅。女儿出生后不久,便被从母亲那儿抱走,送到祖母的庄园。阿芙多季雅·叶尔莫拉耶芙娜后来嫁给小市民卡卢金。屠格涅夫每年付给她赡养费,直到她1875年去世。 
    屠格涅夫的这个女儿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并不幸福。在女儿5岁的时候,屠格涅夫将她交给他终生恋慕的女友波琳·维亚尔多抚养。1865年2月,23岁的女儿出嫁。屠格涅夫对女婿印象很好,认为他漂亮、善良而又能干,嫁给他女儿会得到幸福,因为新婚之家在物质上是有保障的:女儿得到父亲一份丰厚的嫁妆,女婿加斯顿·勃留艾是一家玻璃厂的厂主。不久,屠格涅夫有了外孙们。屠格涅夫本人从未尝到过家庭幸福,他特别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幸福。然而,生活无情地欺骗了父女俩。加斯顿破产了,并且挥霍了妻子的所有嫁妆。夫妻之间不和,美满的家庭被彻底破坏。别拉盖雅带着孩子,没带任何财物,离开丈夫跑到瑞士。屠格涅夫虽然已经年迈,病情严重,仍然尽可能地资助她,帮助她躲藏起来,甚至临死也没能见她一面
    《初恋》讲述的是在莫斯科“无愁园”别墅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十六岁少年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爱上公爵小姐齐娜伊达,这是一本很好的第一次恋爱时男女的心路历程,我们会多虑、好奇,时而忧愁、流泪,时而幸福、欢笑,迷恋而不知所终。最后以公爵小姐齐娜伊达是在半秘密状态中与少年的父亲幽会的,直到

    • 47 分鐘
    EP60 《烦人的爱》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都曾经目睹暴力

    EP60 《烦人的爱》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都曾经目睹暴力

    《烦人的爱》(1992) 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处女作。描述了一段充满痛楚和阴影的母女关系在黛莉亚四十五岁生日当天,本应该从那不勒斯坐上火车来罗马给女儿庆祝四十五岁生日的母亲阿玛利娅被人发现溺亡,身上只穿着一件精致的内衣。
    黛莉亚回到故乡那不勒斯,试图查清母亲(阿玛利亚)的死因。
    于是她回忆过去:母亲不喜爱她,是她觉得。父亲打母亲是对的,是她觉得。母亲和卡塞尔塔偷情,也是她觉得。
    其实,是年少的黛莉亚撒谎了,她在幼年时被卡塞尔塔的父亲侵犯了,而她却回到家里告诉自己的父亲,她的母亲正在和卡塞尔塔行苟且之事。尽管母亲和埃塞尔塔极力解释,父亲还是不相信,还是习惯性的殴打目前,父亲和舅舅一起说要杀了卡塞尔塔,最终卡塞尔它不得不背井离乡。
    父亲,平庸的画家,习惯性的暴力。靠画裸体的吉普赛女郎谋生,而吉普赛女郎的模特就是母亲,于是卡塞尔塔负责招揽生意,父亲画画,舅舅从中也得到很多钱。
    这一切并不是母亲的错,而是所有人在对这个可怜的母亲实施“暴力”。包括黛莉亚
    身为裁缝的母亲一辈子都被迫掩盖自己的魅力 ,以此逃避好妒的画家丈夫的体罚,却在死前留下了一箱来历不明的高档衣物。黛莉亚对母亲的挖掘变成了一场令人心碎的记忆的救赎。她越接近母亲晚年的秘密,关于阿玛利娅的真实就如同尖锐的碎片,将黛莉亚多年来精心构建的谎言彻底击溃。她在迷乱中意识到,阿玛利娅承受的暴力,不止来自专制残忍的丈夫和兄长,抑或是在她身边徘徊多年的商人卡塞尔塔,更来自童年的自己、来自自己对母亲无法平息的占有欲望黛莉亚最终穿上母亲馈赠给自己的衣物,和四十年前的谎言和解。在母亲离世的海边,她将自己的证件照片涂抹成母亲的样子。 母亲去世了,在小说的结尾,黛莉亚与母亲和解了,她在那个谎言中解脱了,她发现她与母亲如此相像,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都曾经目睹暴力

    • 52 分鐘

關於小說的熱門 Podcast

Easy Stories in English
Ariel Goodbody, Polyglot English Teacher & Glassbox Media
不眠書店
阿焦
故事開始了
微疼
斗罗之超神武魂|多人播讲|穿越|系统流|玄幻爽文
斗罗斗破苍穹小说合集
不止读书
魏小河
鬼同你講古丨粵語丨暴走的陳老C丨廣東話
暴走的陳老C

你可能也會喜歡

不止读书
魏小河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来都来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