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本のエピソード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
- 歴史
-
-
4.3 • 6件の評価
-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对谈播客。在这里,主播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学者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和生活,探寻社会文化观念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将不定期放送「思想季」与「冷思考」等特别策划栏目。突破茧房,不赶浪潮,学术也可以接地气。
-
Vol.147|列国志:捷克布拉格,边缘化的欧洲之心|嘉宾:施展
一提起捷克,总会伴随一串让人混淆的名词,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波西米亚王国以及奥匈帝国。即便是大众最熟知的布拉格,往往也只会让人联想起广场、教堂与白鸽,而经常忽视其踏着血和泪的历史。直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畅销世界,为捷克加了一份浪漫与晦涩的沉重。
布拉格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既是欧洲的文化之都,也是地理意义上的“欧洲心脏”。二战前,捷克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被誉为“奥匈帝国的心脏”。这些过往奠定了怎样的国家和城市气质?布拉格在三十年战争的起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二十世纪的捷克还经历了哪些风云变幻?在本期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施展老师将聊一聊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捷克。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0:57 斯柯达、卡夫卡、《鼹鼠的故事》
02:29 从“波西米亚王国”到“捷克共和国”
07:15 《好兵帅克》对奥匈帝国的嘲弄
09:15 《沃尔塔瓦河》,捷克第二国歌
11:08 布拉格异类气质:西欧都市、反骨
16:20 间隔两百年的两次“掷出窗外”事件
21:23 三十年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也特别大
26:18 维也纳体系确认了中欧的分裂状态
28:36 哈布斯堡王朝的两难困境
32:03 捷克,奥匈帝国内部的“弃儿民族”
37:27 二十世纪捷克的风云变幻
40:51 威尔逊为结束一战建构的意义
42:16 民族自觉的背后包含了一系列“坑”
47:04 内外交&外交的行为逻辑和理论逻辑
【工具箱】
01 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两国在其国内被法律规定为平等而独立的两个国家,国际社会普遍看待奥匈为同一个政治实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因战败而解体。
02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布拉格是他的出生地、家乡,也是他住得最久的城市,但他以德语为母语写作;流放40年后重获国籍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评价:他如果不是用德语写作而是用捷克语,那么今天将无人知道卡夫卡。
03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经典儿童文学,开始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该图画故事书在人口只有1000万的捷克销量高达550万册,为捷克最畅销的图画书。由于屡次在国内国际获奖,被改编为动画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04 《好兵帅克》是捷克著名作家雅罗斯拉夫·哈谢克(捷克语:Jaroslav Hašek,1883-1923)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讽刺作品。小说通过一位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种种遭遇及他周围各类人物的活动,以谑而不虐,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的绝妙手法,点出了奥匈帝国的腐朽。节目中提到的另一本同类作品为:阿来《尘埃落定》。
05 扬·胡斯(捷克语:Jan Hus,1369-1415),捷克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以献身教会改革和捷克民族主义的大义而留名于世。1419-1434年间以胡斯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导的胡斯战争,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06 17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皇权日益衰微。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 -
圆桌|播客使公共说理重新成为可能|刘擎×许纪霖×何必×Nelly
学界圆桌请来播客《鼓腹而游》的主播Nelly作为主持人,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的播客》主播许纪霖,大观学者、《东腔西调》主播何必,作为嘉宾参与本次的讨论。
他们是学术界的表达者,也都曾经是播客的嘉宾,客串参与过很多节目,慢慢也成为了播客节目中更积极的表达者。本次圆桌从传播、语言与社会心理等学术角度,探讨听觉内容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个需求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再次兴起的。
本期节目由《听得见的力量|第五届PodFest China》授权发布,文字版内容可前往“播客一下”公众号进行回顾。
【本期对谈】
主持:Nelly,播客《鼓腹而游》主播
嘉宾: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嘉宾: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的播客》主播
嘉宾:何必,大观学者,播客《东腔西调》主理人
【收听指南】
02:45|中文播客的现状|
04:00 播客就像是一道满是素菜的沙拉
06:05 在这个听觉时代,我们都是猫科动物
08:15 中文播客是一个有待发掘的媒体领域
11:03|播客的严肃与松弛|
11:42 “播客不是广播,而是窄播”
15:30 听播客可以填满很多“垃圾时间”
19:30 知识类播客的背后是各种“翻译工作”
22:36|重新认识公共说理|
23:45 播客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对话方式
26:04 众声喧哗,恰恰形成了更接近真理的存在
29:36 情感慰藉的需求有时不同于对说理的追求
【工具箱】
《NPR播客入门指南:创建、启动和增长》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185171/
《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918511/
【相关往期】
【随机波动046】进步者还是保守派?一次与刘擎的双向提问与各自反思
【东腔西调】Vol.40丨给全民“发钱”,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主意?
【关于PodFest China】
PodFest China是中国首个围绕播客的线下活动品牌,专注于播客创新与观察。自2019年1月开始,PodFest China年会陆续开展了工作坊、行业峰会、行业调研等版块的活动。透过汇聚中国优秀的播客与音频内容制作者、发行方与播客爱好者,PodFest China旨在提高中国播客的制作水平,推动高质量音频内容与播客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并鼓励知识和技能共同成长。第五届PodFest China中文播客大会于5月13日下午在上海·长阳创谷举行,由JustPod与中信出版集团主办。大会以“听得见的力量”为主题,探索声音的创造力,感受听得到的力量。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订阅。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
Vol.146|文明初现,是城墙拐出了一个直角|嘉宾:施展×河森堡
本期为“枢纽·重启”系列视频直播的音频化再制作内容,原标题为《文明的曙光:中原文明如何走出野蛮?》,在“施展世界”视频号可回看视频内容。
一个地区怎样才算进入了文明状态?为什么人类文明的曙光与暗黑会并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留存到今天的国家吗?自然环境、生产形态、官僚制度分别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伦理观念与价值系统?在这场对谈中,施展老师与嘉宾河森堡将从各种考古遗存聊起,共同探讨中原地区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精神变革和制度转向。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枢纽》作者)
嘉宾:河森堡(科普作家,《进击的智人》作者,《404情绪博物馆》主理人)
【收听指南】
01:30 历史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逻辑
03:39 社会问题与时间尺度的问题
07:25 考古中国:从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
11:40 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山与平原交界处
15:20 文明的曙光并不像听起来这样光明
18:48 人祭是在理性支配下的社会组织行为
21:30 商朝的暗黑,是内在于一般的人性的
24:50 周公制礼乐与中华文明的真正起点
33:15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留存吗?
40:00 从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到唐宋之变
45:00 秦简里的战时激励与秦军“虎狼之师”
49:04 楚汉相争后,“黄老之术”休养生息
51:42 草原与中原互为解释、互为条件
54:28 秦与商的纠缠,像一种内卷的结果
56:50 写作时,放下价值偏好+底线思维
59:23 文明曙光之际的中原与亚洲内陆
01:03:10 水稻种植与大一统的文化倾向
01:08:50 历史矛盾的东西问题与南北问题
01:13:22 文明初期就是城墙的拐角出现了直角
01:18:02 当人开始主动编故事遮掩,意味着文明开始出现
【工具箱】
01 施展老师于2018年出版的《枢纽:3000年的中国》,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梳理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论。今年,本书推出了增订版,在增补的《未来秩序导论》一章中,他对近几年来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剧变,如传统秩序的重构、数字空间的崛起等,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解读。
02 《进击的智人:匮乏如何塑造世界与文明》是“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河森堡的首部作品,其中融汇了历史、化学、生物学、博物学、人类学、演化心理学等众多领域,以匮乏为主线,回顾了300万年的早期人类历史和8000年以来的农耕文明史。
03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为“李硕中国史”开篇之作,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
04 苏秉琦(1909-1997),河北省高阳县人。考古学家。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1982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苏秉琦考古论述选集》《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等。
05魏敦瑞(1873-1948),德国解剖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北京人化石的研究者之一。1936-1943年,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中国猿人头骨》、《中国猿人下颌骨》等一系列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古人类特别是直立人化石的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以后又研究过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昂栋人及华南发现的巨猿化石。
06 《人性悖论:人类进化中的美德与暴力》是哈佛大学生物人类学家 -
Vol.145|山河纪: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嘉宾:孟庆延
最近两期「山河纪」,我们开启了“山”的部分,分别聊了大别山、井冈山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在开始聊太行山之前,本期节目将延续此前的路径,先聊聊陕北延安。延安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山河标志——延河水与宝塔山。
西北是提起近代史的时候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而中国革命意外地落在了这里。陕西内部的“肉夹馍”形态给这片区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白鹿原》涉及了哪些重要问题?为什么理解大生产运动及其与延安体制之间的关系,是探寻政党思维逻辑的重要切口?在今天的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陕北、延安体制以及“现代中国何以可能”。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12 长征中的意外发现
03:52 陕西其实就是一个肉夹馍的形态
05:50 陕西与陕南、汉中与四川
08:43 陕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过渡地带
10:32 陕西的肉夹馍地理是中国地理的缩影
13:30 “关中无地主,但关中有封建”
- 地方社会的内生性结构与内在多样性
19:00 地权结构的特殊性:福建地区永佃制
21:05 “皇权不下县”的重要一环就是士绅
23:53 南泥湾大生产:社会的再造与人的重塑
26:40 在历史处境中理解“延安体制”
29:05 陕北是理解现代中国绕不过去的地方
【工具箱】
01 《宋论》为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晚年撰,共十五卷,以代划分;是对宋代历史的评论,包括了北宋、南宋。通过对宋代历史整个过程及诸多细节的历史考察,探讨宋王朝怎样由盛而衰而灭亡。王夫之对范仲淹有苛评:“(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02 延安摩崖石刻位于延安城内宝塔山(嘉岭山)下,现存9组宋代石刻。内容包括“嘉岭山”、“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高山仰止”、“云生幽处”、“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一韩一范,泰山北半”、“嘉岭胜境称第一”等。
03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1903年中举人,任商州中学堂监督。1906年赴日本考察报业,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04 傅衣凌(1911-1988),原名家麟,福建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1927年进入福州第一高级中学,油印出版《野草》刊物,七七事变爆发后,投入救亡运动,在福建省抗敌后援会任编辑股股长,全国解放以后,一直在厦门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等。
05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早年就学于印度和美国,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曾先后获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作者在书中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希冀能够解释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06 永佃制是宋至近代佃户在按约交租条件下享有长期耕作权及处置耕作权权力的租佃制度。其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同土地使用 (耕作)权的分离。形成这种分离的原因较多,小土地所有者出卖土地时出卖所有权而保留耕作权则是主要的。
07 《军 -
Vol.144|大清如何“一统”|嘉宾:蔡伟杰×马子木
有关清史的议题,近年来成为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开始发现清朝有着超出我们日常认知的多元性。比如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清朝有一项突出的事功——其直接掌控并稳定统治的版图甚至超越了元朝,其中的“统治”与“治理”分别是如何实现的?如何看待清朝在东西和古今之间的定位?学界在此话题上的争议主要聚焦于哪些方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蔡伟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马子木,以一些讨论“中国”观念的重要研究文本(主要涉及《“天命”如何转移》《最后的皇族》)为引子,共同聊一聊大清如何“一统”。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蔡伟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博士,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嘉宾:马子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征服|02:55 清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
03:46 蔡:何炳棣与罗友枝的“汉化论战”是一场没有交集的对话
07:21 马:清朝的灵活性体现在制度、信息、文化等三个层次上
- 制度,清承明制+参汉酌金
- 信息,文书体制+驿路网络
- 文化,修其教不易其俗+一元统摄多元
统治|11:31 从马上“得”之,不在马上“治”之
13:30 蔡:清朝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之间的关系
20:10 马:清朝“二元理政模式”与“大一统”思想
- 举例:乾隆平准及其纪功碑
观念|26:02 政治正当性:多元vs一元
28:00 蔡:汉化论、内亚论之外的第三条路:传统意识形态
- “儒家圣王”为“体”,“藏传佛教”为“用”
- “天命观”与“大一统”
41:05 马:清王朝对于正当性的选择抱有实用主义态度
- “大一统”和正统性是一体之两面
- 《何处是“江南”?》中,皇权与士林的合谋
- 从政治和思想交汇的角度考察帝王经学
影响|49:36 清朝在东西和古今之间的定位
50:23 蔡:其实不存在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帝国”定义
- 清朝统治与“边地资本主义”
- 明清“掣签法”与活佛转世
- 阿尔泰语系之存在意义:有要比没有好
58:03 马:去看见清朝制度中的新多元属性
【工具箱】
01 历史学者杨念群在《“天命”如何转移》一书中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02 《最后的皇族》是一部对清代宫廷社会的典范式研究,从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宫廷礼仪三个方面,全方位解读了清代的都城设计、服饰语言、内廷人员管理、皇室教育、婚丧嫁娶等宫廷生活细节。作者罗友枝(Evelyn Rawski)是国际知名汉学家,曾任美国亚洲历史学会会长。全书着力讨论清代为什么能够建立统治并维系近三个世纪之久。
03 何炳棣(1917-2012),浙江金华人,1934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师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后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其研究领域非常宽阔,从明清人口、经济、社会史开始,后来又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近年来又涉猎到先秦的思想和制度历史。被公认为用近代方法研究中国史的世界第一人,著有《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等。
04 参汉酌金,是清入关前制度与律法建设的主要方针, -
串台|民族国家的十字路口:新的世界秩序何以可能|施展×徐涛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觉得世界会更加开放包容?
为什么在全球化将世界经济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结之后,当下占据政治话语的却是「脱钩」「战争」和「本国优先」?
借《枢纽:3000年的中国》再版之机,我们邀请施展老师和「声东击西」的主播徐涛串台讨论:全球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的分离如何带来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的抬头;身处其中的我们,该如何正视自身的民族主义情绪和越来越「撕裂」的环境;高速发展的虚拟空间和数字技术能否提供一种,超越政治「左右」光谱的、新的权力秩序的想象。
现有秩序的灯光似乎正在熄灭,但当我们将时间线拉长,新秩序下灯光会再次亮起。
【本期对谈】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声东击西主播
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枢纽》作者
【收听指南】
01:17惯性代替规律,过去五年间世界仿佛从恒纪元进入乱纪元
04:42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日益分离
08:28近代国家政治逻辑的动员取向与民族主义的发展
23:24数字技术与民族主义的对撞实质是新旧秩序的竞争
36:52技术如何为新的权力秩序提供正当性
47:33在今天的国际秩序里,科技公司正在成为秩序的建构者
56:28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和自身的民族主义情绪
61:04惯性来看,未来5年世界还将处在乱纪元
【工具箱】
01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02003/)
02[Cloud Empires: How Digital Platforms Are Overtaking the State and How We Can Regain Control]
(https://mitpress.mit.edu/9780262047227)
03丹麦在硅谷派驻外交官的报道:[The World’s First Ambassador to the Tech Industry]
(https://www.nytimes.com/2019/09/03/technology/denmark-tech-ambassador.html)
04黑格尔[历史哲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34222/)
05相关往期:[#179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为何难以降临阿富汗](https://etw.fm/179)
*感谢「声东击西」对本期节目的制作支持
使用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幕后制作
监制:含之、信宇
后期:赛德
运营:瑞涵
设计:饭团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