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本のエピソード

“无穷的远方,迫近的现实,都与我有关”

这是出版品牌活字文化编辑部独立创办制作的播客,我们试图用时代性的目光观照热点话题、思想动态以及生活现实。这里有普通人的经历样本,也有学者专家分析。

活字电‪波‬ 活字文化mtype

    • 社会/文化

“无穷的远方,迫近的现实,都与我有关”

这是出版品牌活字文化编辑部独立创办制作的播客,我们试图用时代性的目光观照热点话题、思想动态以及生活现实。这里有普通人的经历样本,也有学者专家分析。

    那年春天那个你,在图书市集上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那年春天那个你,在图书市集上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剩下的书已登记入库,本期节目也刚剪完,3月底在朗园vintage举办的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才算正式落下了帷幕。

    本次图书市集,活字电波把录音设备拉到了摊位上,邀请路过的逛市集的小伙伴,留下一道“永不消逝的电波”。当天有听过活字电波主动来聊的听友,也有被书的内容触动主动来讲书的读者,有像播客公社老袁、我们采访过的嘉宾格格这样的熟人,更多的是在市集上初次相逢的可可爱爱的人。
    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就在评论区里留个言,如果你发现了是你哪位朋友,就转给TA。如果谁都没听到,也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那这条证明曾经“在场”的电波,永远在数字世界里明亮。

    再感慨一句,发声的、以及所有在市集里跟我们聊书、聊天的读者好可爱,很高兴与你共处过一段~
    【本期时间轴】
    [02:00]作为摊主对市集情况的回忆及说明
    [10:30]市集上也有“聊不到一起去”的情况
    [18:45]读者上场啦!~买了《无尽的玩笑》的女孩
    [21:10]秦皇岛龙媒书店主理人徐智勇

    网上找到的图,徐志勇(左)在龙媒书店
    [22:55]为《无声合唱》落泪的女士

    [26:10]被朋友“环孢素”(音译名)鸽了的两个人

    [27:59]两位市集广播员献声

    [31:20]赶大集,男朋友竟然迟到了20分钟!被她训了
    [34:38]两位北大小姐姐对市集的体验
    [40:34]自诩没文化,却很有想法的天秤座和她的哥特妆伙伴
    [46:42]播客公社老袁溜达来了

    贴张在播客公社摊位上忙活的老袁
    [50:15]佳作书局和方尖碑的将要下班的编辑们

    方尖碑那位“永远不下班”的编辑老师
    [53:30]市集上最害羞的女孩!一直不上前的那位!
    [54:26]收摊前,保安小哥来了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 59分
    淡人or浓人?适合春天的第一次约会就在这儿

    淡人or浓人?适合春天的第一次约会就在这儿

    “北京是个男性气质很重的城市,有点粗心,但又有意想不到的温柔”一边春花烂漫,一边春风狂卷,但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我们都想摆脱沉闷,活分起来,哪怕是位「淡人」,也想和喜欢的人一起走在阳光底下。
    淡人是一种新人设——情绪淡淡的、态度淡淡的、兴致淡淡的,统称「淡人综合症」,是对内卷带来的疲劳感和无意义感的抵抗。在MBTI标签和淡、浓的分辨之外,我们在城市里寻找舒适、放松且有所获的活动和地点。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播客银杏树下主播普洱猫、播客公社小朱、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张瑶,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出一些实用的、不那么消费主义的约会线路,供年轻人参考。我们发现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活动,比如北京图书市集,一年两度,好像一次钟摆重叠的时刻,给我们勇气重新开始!
    【本期时间轴】
    [06:15]I人约会地点抉择:户外、校园、书店
    [10:00]北京人均500平公园的舒适地点
    [18:30]去人多的地方约会有什么好处
    [22:46]通过旅游来判断两人是否合适,合适吗?
    [28:20]通过逛书店来了解彼此(很好!但有点儿风险)
    [35:30]读什么、阅读量成为判断标准,你赞同吗?
    [49:00]线下!一定要线下见面
    [54:40]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活动,的确有趣!
    [01:01:00]图书市集的各种玩法儿
    [01:09:10]为什么要约着朋友一起去图书市集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 1 時間19分
    三八节,丁玲给妇女的四条建议要收好

    三八节,丁玲给妇女的四条建议要收好

    《三八节有感》是作家丁玲写于1942年“三八节”清晨的一篇杂文。这篇讨论延安女性婚姻问题的文章,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并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近年这篇文章又得到新的关注,是每年“三八节”转载率最高的文章之一。
    “‘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三八节有感》开篇的质询时至今日仍不过时,这篇文章最后给延安女性的4条“强己”建议依然震撼着今天每一位新的读者。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贺桂梅教授在B站的《北大贺桂梅教授的女性文学课》的课程主编卤煮,和师从贺桂梅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程格格一起聊聊丁玲和阅读《三八节有感》的感受,和我们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回到丁玲。
    【本期时间轴】
    [02:50]我们是如何与82年前的《三八节有感》相遇的
    [14:30]丁玲研究者对丁玲的理解
    [18:35] 《三八节有感》究竟讲了什么,对给自己冲击最大、最震撼的部分
    [36:00] 丁玲《三八节有感》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原点问题
    [42:20]研究女性主义的女青年与其所面对的现实生活
    [57:10]由“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所想到的
    附《三八节有感》丁玲的原文建议:
    世界上从没有无能的人,有资格去获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我不必说大家都懂的。而且,一定在今天会有人演说的:“首先取得我们的政权”的大话,我只说作为一个阵线中的一员(无产阶级也好,抗战也好,妇女也好),每天所必须注意的事项。
    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无节制的生活,有时会觉得浪漫,有诗意,可爱,然而对今天环境不适宜。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还会爱你的生命些。没有什么东西比今天失去健康更不幸些。只有它同你最亲近,好好注意它,爱护它。
    第二、使自己愉快。只有愉快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觉得生命饱满,才觉得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享受。这种愉快不是生活的满足,而是生活的战斗和进取。所以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软,枯萎。
    第三、用脑子。最好养好成一种习惯。改正不作思索,随波逐流的毛病。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最好想想这话是否正确?这事是否处理的得当,不违背自己作人的原则,是否自己可以负责。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后悔。这就是叫通过理性,这,才不会上当,被一切甜蜜所蒙蔽,被小利所诱,才不会浪费热情,浪费生命,而免除烦恼。
    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牺牲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一定会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图舒服的坚忍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正为人类,而非为己的人才会有。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 1 時間11分
    给悬浮者的书——与你的故乡重新联结

    给悬浮者的书——与你的故乡重新联结

    “舒飞廉的《云梦泽唉》重建了自然自在的乡村叙事,是草木心、文人骨与少年气的叠加与融合”这是2023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作品榜TOP5榜单中,对舒飞廉《云梦泽唉》的评价。本期也被活字电波第182期《春运路上读什么?一份事先张扬的书单》编辑种草后的“还愿节目”,在我们自己读完《云梦泽唉》之后,终于可以跟责编吴什么一起分享读后感。
    本书是一种乡土写作探索,承续沈从文、汪曾祺以来的乡土写作文脉,融合对神话学、叙事学、文章学及大众文化的研究,写神存真乡土文明的消逝与变奏;是一次南方乡园漫游,深描云梦泽的灵性多重宇宙:风物、神话、仪礼、歌诗、变迁、人情、食味……我们不仅贴着书聊,也沿着书聊聊乡土内外,人如何维系跟烟火风物的关系、面对生命的流动、抵抗虚无、找回灵性,也聊聊这本书包含的43篇声色味书写+12幅精彩艺术插画,折页式护封内含大幅艺术海报。
    【本期时间轴】
    [03:05]一位对文字描述的、写作发生的地理空间十分敏感的编辑如何做书
    [08:45]自然+人文、高“密度”的写作,阅读《云梦泽唉》的感受分享
    [19:00]书名里为何有个“唉”字
    [22:40]以楚剧“悲迓腔”为例,阅读带来认知的改变
    [26:30]“新乡土写作”的散文精选集
    [33:10]面对故园,如何做到又沉浸又超脱
    [40:50]关于故土并不需要压迫性地找到答案,只先跟着文字走
    [50:40]我、飞廉、作者君…如何看待和理解同一篇中作者人称的不断转换
    [54:30]不断消逝变动的乡野与我们的未来
    [01:01:30]关于本书的独特设计


    图书介绍
    本书为“新乡土写作”代表作家舒飞廉献给乡园——南中国腹地“云梦泽”的散文精选集,也是近年发表于《文汇报》“笔会”副刊专栏的文章结集,延续沈从文、汪曾祺、孙犁以来乡土写作文脉的书写实验与创新。取自楚剧“悲迓腔”的“唉”字,既是作者对当地真实发生的追怀咏叹,又像祈求新生的召唤祭语,或对科技狂飙时代古老乡园何去何从的真切提问。
       近十年间,身为高校文学院教师的舒飞廉以每月定期回乡闭关的方式,为生活重新加入了大别山之西、江汉平原北部一片邮票大小乡园的泥土、星斗、流水和荒野。他以祖居所在的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农四村为身体位移、思维通达的原点,一边沉浸体验、一边思考观照时代浪潮里传统不断消逝变动的乡野,以身体作为方法,最终成就了这部将都市气象与乡居烟火、神话志怪与具象现实、农夫与贤哲、传统与数字化、幼年回忆与中年心气交会一炉的“在地”之书。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 1 時間12分
    《必须写下我们》:献给所有热爱文学和写作的人

    《必须写下我们》:献给所有热爱文学和写作的人

    “在时代的声嚣里,我们呼喊,我们沉默。我们必须写下我们。”《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是一本关于作家的故事:这一代与上一代的,海内与海外的,位于核心与身在边地的,从事虚构与非虚构的写作者们的创作之书。本书作者吴越,作为中国著名文学期刊《收获》杂志的编辑,着迷于写作者不为人知的内在世界——写作过程和具体生活,她用切实的提问和富饶的书写带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现场,记录下一个个被写作改变的“人生”。
    本期活字电波远程连线吴越老师,围绕其新作《必须写下我们》和文学编辑工作日常,进行了访问。以期了解这个时代的作家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在困惑什么?他们的书写是在创想生活的可能性,还是凿刻个体的印记?文学编辑日常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文学在这个时代是否还能引起共鸣。
    嘉宾介绍
    吴越,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新闻学硕士;曾任《文汇报》首席记者,现为《收获》文学杂志编辑,业余从事文学评论与非虚构写作,获中国新闻奖及多次上海新闻奖。
    其他小tips:吴越是2001年“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班宇、索南才让、董夏青青、郭爽等作家在《收获》发表第一篇小说的责编
    【本期时间轴】
    [03:30]从邹起兰这个名字,回溯三代人的家族迁居史
    “我对文学的敏感,是从这种身份的不确定性开始的”
    [18:24]文学是种状态?这个时代的作家如何成为了作家
    “真正的作家,不是一个职业,是一种人格的转化”
    [31:05]流量规训时代,文学仍然会扎实地站立住、凝合着新一代
    “这些变化有可能就是一种虚境、一种假象,真正的实境和实相是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当中,而这些工作是会真的改变外部的世界的”
    [42:47]各地区的作家表达会有不同的特质
    “随着他(年轻作家)慢慢走,他们就会往回找东西”
    [48:50]《繁花》会引发沪语写作的热潮吗
    “上海的文学刊物是东北作家最好的朋友”
    [54:20]作为纯文学的刊物,编辑并不会推着作者跟时代一起跑?
    “文学一定是反映时代的。不是我们主动要去征集,而是会很自然的就会收到时代的情绪、时代的表达、时代的大事,它们会陆续地到来”
    [01:02:04]Z世代投稿者的特点,投稿者必听
    “CHATGPT说,不要骂你的编辑”
    [01:12:30]果断的意见与坚定的拒绝
    “有时候为写一篇退稿信,枯坐良久”
    [01:19:10]《必须写下我们》中,超纲问题的起点是什么?
    “真正的问题,才是真正地尊重受访者”
    提及的《必须写下我们》作家群之外的部分作品
    颜歌《平乐县志》
    傅星《怪鸟》
    史玥琦《夜游神》
    图书简介

    本书为《收获》杂志编辑吴越关于文学写作领域近十年来的访谈和座谈的结集。全书按照访谈对象分为五辑,有对班宇、双雪涛等新一代文学写作者的访谈;对苏童、金宇澄等资深写作者的访谈;对勒克来齐奥等外国作家的访谈;对何伟等非虚构类写作者的访谈以及关于非虚构写作的对谈及座谈;以及吴越本人的两篇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全书近15万字,访者与被访者互为激荡,犀利与兴致并存,实为一堂扎实有料的写作公开课。
    书中被访者:班宇  双雪涛  索南才让  张悦然  陈河  苏童  金宇澄  阮义忠  倪匡  陈村  叶永烈  韩江  科尔姆·托宾  勒克莱齐奥  何伟  李黎  郭爽  李梓新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

    • 1 時間32分
    过年回家,就是为了口“家味儿”啊

    过年回家,就是为了口“家味儿”啊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一年最重要的一次出行就是春运。我们先带着一些“新鲜”回家乡去,但是春节归程的背包,往往比回去时还要沉。每年父母和家人给带走的都是什么食物?热量过剩时代,偶尔唤起饥渴的是什么味道?这味道代表着什么,与哪些记忆一起混合?
    寻访美食是一部分人的旅行目标或是旅行线路图,现代交通的便利,使得地域之间、美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我们几乎忘记了以前的车马很慢,忘记了“干粮”原本服务于漫长的旅途,火车站台上曾经也有兜售小吃的人。在全面城市化的过程中,特产似乎不再特别,那些特别有“在地性”的食物也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渐渐难寻。20世纪中国,尤其近20年来,春节的饭桌越来越小,吃的也越来越少。回去奔的那个“年味儿”还有什么载体吗?个人如何理解人的情感与食物的关系?是否试着了解过年夜饭餐桌上某道“常菜”的历史?说不定不想听长辈质询的春节,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们关于家族食物的历史。
    【本期时间轴】
    [05:56]来自长沙、青岛、贵州、南昌、黑龙江的代表,是被什么喂大的
    [33:50]绿皮火车上的扒鸡、水煮蛋、从车窗塞人的时代记忆
    [42:05]有些食物,离了那个地儿就是吃不到了
    [01:03:30]各地春节饭桌上必有的菜品
    [01:16:30]春节,又有了新式的东西变成“传统”
    本期免责声明:凭借个人记忆描述各地食物,烹饪方法、食材属地如有偏差请大家原谅。
    祝大家春节好胃口,天天易消化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 1 時間27分

社会/文化のトップPodcast

となりの雑談
TBS RADIO
HOMEGIRL
Meg and Hina
kemioの言わせて言うだけEverything
UNICORN.inc
The Austin and Arthur Show
Arthur Zetes
Volkswagen DRIVING WITH YOU
J-WAVE
岸政彦の20分休み
聴くテレ朝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

GQ Talk
GQTalk(蜻蜓FM提供)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Talk三联
三联中读
声东击西
ETW Studio
忽左忽右
JustPod
岩中花述
GIADA | Just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