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本のエピソード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时称北平)。1949年8月1日,党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人民日报社承担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发表评论等重要职责。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创刊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情报道人民的伟大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光荣历史。
根据发表时间排序,不定期更新中
2023年之前文章陆续补充,可根据时间线选择收听

读《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 学习申论写作评‪论‬ 小法师奇米

    • 教育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时称北平)。1949年8月1日,党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人民日报社承担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发表评论等重要职责。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创刊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日报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情报道人民的伟大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光荣历史。
根据发表时间排序,不定期更新中
2023年之前文章陆续补充,可根据时间线选择收听

    24.0514【评论员观察】西部新篇章①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24.0514【评论员观察】西部新篇章①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4日【评论员观察】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①作者:李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和读者一起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汲取奋勇前进力量。  ——编  者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样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推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中德合资研发的氢动力发动机、技术领先的纳米时栅、我国最大型号船舶涡轮增压器、我国首台“大排量小型化活塞式发动机”……走进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厅,琳琅满目的创新创造,展现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蓬勃气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听闻研制的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99%,很是感慨:“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海上风电。曾几何时啊!”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要求,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是经济之本。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需要坚持辩证思维,引导“老树发新芽”。产业发展是一个新旧迭代的过程,但新兴与传统并非二元对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摩托车是重庆的特色优势产业。当地宗申动力摩托车发动机总装厂,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作业自动化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宗申动力集团趁势孵化出“新板块”忽米科技,助力重庆汽摩产业链效率提升近20%,供应链能耗降低14%。鲜活的实践表明,“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样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推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拥有持久动力。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就决定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唯有向创新要动力。西部的“创新家底”不少,既有四川、陕西等科教大省,也打造了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将更好把科技创新的活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能。  谈西部大开发,不能仅盯着西部地区,要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在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把握机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以协同

    • 6分
    24.0514【人民时评】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24.0514【人民时评】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4日【人民时评】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作者:孙秀艳  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在内的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让育龄女性放心育儿、安心工作  “生大宝时医疗费用自己先垫付,出院了再到社保窗口申请报销;生二宝时生育医疗费用可通过医院直接申报结算,生育津贴要到窗口申请;生三宝时连生育津贴都可以‘免申即享’了。”广西贺州市职工罗女士的亲身经历,折射了生育保险这一“小险种”的改革变化。  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单位就业女职工因怀孕分娩中断工作期间获得基本经济收入,并报销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9亿人,同比增加300.41万人。2023年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069.10亿元,为2013年的3.78倍。其中,参保女职工人均获得生育津贴2.4万元。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生育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妇女生育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相较于过去单位承担模式,生育保险通过发挥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作用,均衡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缓解了用人单位雇用女职工的顾虑,对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育保险可为育龄女性提供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的全周期保障,涵盖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等各个环节,托起了育龄女性及其家庭“稳稳的幸福”。  为了让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更广、更加便捷高效,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积极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比如,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在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地同步参加生育保险等。为了让妈妈们产后能够安心恢复、照顾新生儿,不少地区精简流程、压缩环节,提升办事便捷度。比如,浙江推动生育保险待遇一体化线上申办模式,24小时受理“不打烊”;广西实现“免申即办”,从生产到生育津贴发放最短仅需6天。对职场妈妈来说,生育后享受带薪产假,攸关切身福祉。根据生育保险制度安排,参保女职工生育后可享受产假,这期间的工资由发放生育津贴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育积极性。  对很多无法自然生育的普通家庭来说,辅助生殖是圆“生育梦”的最佳路径,但其昂贵的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3年以来,部分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解决有生育意愿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近期,国家医保局明确,将继续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通过各类生育保障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生育是家之大事,也是国之大事。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在内的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让育龄女性放心育儿、安心工作,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关怀,也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 4分
    24.0514【人民论坛】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

    24.0514【人民论坛】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4日【人民论坛】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作者:张凡  在西安地铁五路口站,游客可以自行取用墙面上色彩鲜艳的“彩虹指引条”,上面标有去往各大景点的出行路线。事实上,在不少城市的地铁站里,也有类似的便签指引服务。有网友感慨:透过地铁站里的小纸条,可以感受到一座温暖城市的浪漫色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一座城市,只有让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温暖,才能让人们愿意来、留得下。观察近来的“网红城市”现象,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从淄博的“烧烤味道”到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再到天水的“热辣滚烫”,吸引人们不远千里奔赴的,不只是美食、美景,更是一座城市可触可感的温度,人们称之为烟火气、人情味。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以人文之暖增强人们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实现近悦远来,这才是城市发展的长久之计。  “暖”是一种能量,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政通人和,才可能实现人好物美心齐,为城市打开一扇扇美好的窗。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让暖意持续涌动,保持持久的热度。有人说,“出圈的淄博是一场双向奔赴”。党群干群良性互动,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支持,才有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场景。  “暖”是一种善意,要用文明去涵养。一座城市的魅力,靠颜值更靠内涵。“杭州是个车让人的城市”,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文明的一张“金名片”。倡树文明新风、褒扬凡人善举、点亮志愿之光……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将更好汇聚起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力量。热情好客、文明友善的人民,彰显着城市的内在气质,也蕴含着推动城市发展的深沉力量。  “暖”是一种氛围,需要文化去营造。在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的曲调流转着岁月,往来穿梭的摇橹船摆渡着时光。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共生,铺就了一座城市温暖的底色。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体格,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更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让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文化经济的“双面绣”,必将为城市的发展积累起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成就城市独特的气质。  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一定能构筑更多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 3分
    24.0514【金台潮声】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

    24.0514【金台潮声】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4日【金台潮声】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作者:赵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期间持续关注基层减负,既彰显了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的坚定决心,又为如何减负点明了方法论。  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需坚持严的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实问题整治,既对老问题长抓长治,又对新问题露头就治。紧盯形式隐蔽、巧立名目的“新形象工程”等问题开展排查处置,及时纠治脱离实际打造城市“名片”挣名声、顶着“民生帽子”建设“花瓶项目”等问题;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关停注销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清理规范村级工作机制、“滥挂牌”、台账和证明事项……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和职能职责精准施策,把减负工作抓紧抓实。针对从中央到地方接连公开通报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有关部门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举措,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  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需从思想上着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无论是明确权责、优化基层治理和服务资源配置,还是打通部门、层级之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都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动真碰硬抓实整改、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真正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改,一件事一件事改出实效、抓出成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赋予乡镇街道党工委综合执法调度等权限……从当下推行的各项政策举措效果来看,为基层减负就是为治理赋能、为实干撑腰,真正让基层有权有责、权责匹配,有能力办事、有资源办事,从而更好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下去,要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加强全链条防治形式主义的制度建设,并抓好制度执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写对“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深化减负增效”部分明确“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平台建设”等举措……各部门各单位在明确权责、推动编制和工作力量下沉等方面注重标本兼治,以常态长效机制保障基层干部切实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持久战。党员、干部掌握抓工作的定力、韧劲和方法,看准了就持续抓下去、不成功决不罢休,就能让形式主义少一些、真抓实干多一些,就能让矛盾少一些、实绩多一些。

    • 4分
    24.0513【评论员观察】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

    24.0513【评论员观察】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3日【评论员观察】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作者:陈凌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8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将违规违纪行为晾晒于阳光之下,再次给广大党员敲响警钟,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温水煮青蛙,前车之鉴不可忘却,每个人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脑子里要有个‘紧箍咒’。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没有敬畏感就会迷了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学习党纪是领导干部的事,与普通党员关系不大。《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不管党龄多长,不论职务高低,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每个党员都应该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入领会《条例》的重要内容和着力方向,知边界、明底线,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  还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学规是为了不违纪,不违纪就不需要学规”。现实中,一些党员违纪,与对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掌握不够、脑子里没有“紧箍咒”不无关系。一名官员落马后,在忏悔书中写道,自己“学习习惯于走过场、搞形式,从未入脑入心,以致迷失方向”,直至被留置后,才知道《条例》经过多次修订,自己“就像个无视交规的驾驶员,一路闯红灯,结果撞得头破血流”。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如何防微杜渐?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聚焦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问题,从严从实检身正己,做到知行知止、令行禁止。纪律是一面镜子。经常对照党规党纪,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能够照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我们正衣冠、端品行。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好了、掌握了,自觉遵守了,才能防患于未然。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内无妄思,方能做到外无妄动。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 4分
    24.0513【人民时评】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24.0513【人民时评】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3日【人民时评】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作者:常钦  实现城市城区空间范围确定的标准化,是科学实施城市统计监测、规划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想要合理安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先要精准掌握城市有多大、哪里能规划。据自然资源部消息,我国首次完成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实现了城市城区范围的空间化、定量化和精准化。目前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已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测、城市空间监测和体检评估等国土空间监测分析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城区是观察城市化发展演化趋势、研究城市化的基本空间单元。我国城市有集中型、组团型、带型等各具特色的形态,有江河穿城、星湖密布等迥然不同的自然条件,打造一把以客观标准度量城区的“尺子”意义重大。实现城市城区空间范围确定的标准化,是科学实施城市统计监测、规划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推动城区空间定量化、精准化,才能科学统筹谋划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例如,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后并没有急于大兴土木,而是高强度、高密度、高质量地推进规划编制,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融入智能管理、数字城市、绿色低碳等先进理念,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当地群众感慨:“从小区步行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步行300米到公园。这是一座人民的城市。”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区范围成果数据及划定技术具有很强的后续扩展潜力,进一步叠加人口、用地、产权、产业等信息,能为规划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镇环境提供支撑。  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引领带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以福建厦门市为例,当地画出全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把城市建设融入自然山水格局中,推动“经济产值”和“生态颜值”同步提升,“碧海银滩、清水绿岸、蓝天白云”成为城市金色名片。城区范围作为城市重要基础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中,为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的有力技术工具。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2014年在北京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城市建设发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子落满盘活。以城区范围确定成果为基准,科学规划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必能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 4分

教育のトップPodcast

英語で雑談!Kevin’s English Room Podcast
ケビン (Kevin's English Room)
6 Minute English
BBC Radio
英語聞き流し | Sakura English/サクラ・イングリッシュ
SAKURA English School
Hapa英会話 Podcast
Jun Senesac: バイリンガル 英会話 & ビジネス英語 講師
TED Talks Daily
TED
All Ears English Podcast
Lindsay McMahon and Michelle Kaplan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

人民日报精读|申论80+积累|公务员考试|精读笔记
爱学习的嗡嗡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新闻早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