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episode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雪球·财经有深‪度‬ 喜马拉雅

    • Busines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2535.破局内卷,面板行业这次做了标兵

    2535.破局内卷,面板行业这次做了标兵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破局内卷,面板行业这次做了标兵,来自因歪斯汀_小明。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许多领域中国企业凭借“内卷”的精神将产品做到极致,实现全球范围的遥遥领先,一位网友是这样评价的:“拿下了世界冠军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我想努力拿到全国冠军”。
    尽管“剩者为王”养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与优秀的企业,但通常看到的却是赢了竞争输了利润,同时行业的周期波动也因此而加剧,可谓至死方休。破局内卷,蹚出一条行业和市场双赢的道路,无疑成了许多行业和企业的所思所想。在这其中,面板产业,似乎已经先行一步。
    过去面板厂商采取传统“满产满销、以产定销”的策略,市场低迷时只能降价内卷,但随着格局改善,“按需生产、以销定产”成为业内首选,通过调整稼动率来应对供需变化,将以往固定的大而强的周期逐渐转化为由市场调节的小而缓周期,弱化了面板行业的周期性,实现了理性竞争。今年再看,一切都变得更加明晰。
    按需生产平抑周期波动,未来是否还有激烈价格战?
    面板行业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在经历2022年低谷后,以L C D 为代表的面板市场正在迎来新增长周期;电视面板价格从谷底反弹至去年9月高位后,经历一段时间小幅调整在今年继续上扬,其中,大尺寸价格率先突破去年高位,涨幅大调整少,弹性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电视面板如同2023年和2024年这样的价格运行方式,相比过去十五年有着显著的不同,过去的价格运行模式往往在上行期价格出现50%+大幅度的急涨,然后再由产能扩张效应推动进入下行期使价格急跌,显然,2022年触底后面板行业进入了新阶段。
    时间回到2023年初,在经历了2022年行业普遍亏损的困境后,主流面板厂商将改善盈利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调整稼动率对抗面板价格下跌,回调至合理区间,稳定行业秩序,成功实现扭亏。
    来到2024年,回归理性竞争的商业基础仍未动摇,合作博弈模式下,面板厂们仍然以追求盈利为第一目标。1月份行业淡季面板厂整体稼动率并不太高,2月份叠加春节放假影响,行业平均稼动率一度降至历史新低。节后,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厂商们则又快速反应,拉高稼动率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需求增长和供给调节的双重影响下,L C D 面板价格从今年2月就开始上涨,厂商们也稳稳地吃到这轮上行期的红利。值得一提的是,行业普遍认为2024年将是面板行业走向全面复苏之年,全年来看,预计行业平均稼动率和面板价格也都会维持在较好水平。
    为什么卷到现在,行业突然能良性发展了,合作博弈的理性竞争模式跑通了?这要从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面板发展的趋势变化以及行业供需三个角度来理解。
    面板行业具有很高的重资产行业壁垒,一条10代线的投资金额超过400亿元,所需生产设备众多,且设备成本在总投资成本中占比近70%。中国大陆厂商利用投资高世代线的后发优势,完成了对低世代线老厂商的逆袭,实现了面板产能中心的地域转移,根据第三方数据,大陆厂商出货量已经占了全球七成份额。产能集中度的提升更容易消除搭便车行为,破除内卷一起赚钱岂不美哉?但这还不是全部。
    面板技术世代升级在达到10代线后,已经摸到“涨停板”,由于家庭空间限制,65到75英寸将成为大尺寸市场需求的主流尺寸,超大尺寸市场规模

    • 9 min
    2534.A股市场将迎来重头戏

    2534.A股市场将迎来重头戏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A股市场将迎来重头戏,来自道达投资圈。
    昨晚美国的 C P I 数据和美联储的表态,把各路交易员可是忙坏了。
    先是美国 C P I 不及预期,让交易员们乐观地以为年内美联储要降息两次,导致美元跳水、黄金及美债拉升。之后更新的点阵图暗示,美联储官员大幅下调了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对之前市场的乐观预期又是打脸!
    我只能说,美联储是管理市场预期的高手,但我们只要把握住其未来降息的趋势即可。
    美国的 C P I 数据告一段落,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更为重要的国内数据,尤其是5月社融数据。4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回落,对市场形成不小的打击。上次是5月11日公布的社融数据,按时间推算,社融数据应该就在近期公布。
    不过,相较于4月份的社融数据,目前市场对5月份的社融数据,已经有所准备。主流机构认为,5月份信贷和货币增速大概率延续4月的弱势。
    只要对未来有预期,那么这种预期可能已经反映在盘面上了。所以,从这点说,5月的社融数据公布后,市场应该会比4月社融数据公布后的表现好一些。
    如果社融数据连续两个月弱势,那么市场的博弈重点,可能就是后续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是否发力上了。
    下周一将公布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等数据,在这些重磅数据公布前,市场表现得也是相对谨慎。重磅数据来临的这几天,无疑是A股的关键时刻。
    好了,我们回到市场。
    今天,上证指数呈现震荡回落的走势,不过,在我看来,这是30分钟K线图底背离后的正常波动,只要不跌破昨天的低点,30分钟K线图的这个底背离仍然是成立的,不必为这种正常的波动担忧。
    不过,参照5月24日到达3090点之后的走势,我仍然有理由认为,后续的走势会强于5月24日之后的盘整走势。理由就是我前两天说的,不论是位置,还是走势结构,都要优于5月24日到达3090点的情形。
    目前不论是从涨幅来看,还是时间来看,都没有达到比5月24日之后的盘整走势更强的要求。今天的弱势走势,我认为问题并不大,更多的只是正常波动。
    目前,从区间震荡的角度来看,只要确认站稳3000点,向区间震荡的上沿3090点运动就是自然的事。
    那么,有没有可能再创新低呢?当然有,但我认为概率相对较小。
    投资或者投机,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概率游戏。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会综合各种因素,在自己有绝对优势的概率时再出手,在自己对概率没有把握或者把握较小的时候,则以观望为主。
    概率游戏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不会有100%的判断正确。这意味着不会有100%的正确判断,在实际情况证明自己判断错误的时候,就要果断采取措施。这是对一个合格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虽然我认为跌破3000点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我不否认跌破3000点的可能。过去十几年的行情一再证明,跌破3000点之后又回到3000点的概率,几乎接近100%。像这种大概率事件,才是我们投资所应该依靠的。
    行业板块方面,今天电子板块依旧强势。这在近期持续调整的市场下,是难得一见的风景。根本的逻辑,还是在于板块处于低位叠加产业周期的改善和资金的关注。电子行业很广,涵盖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
    产业周期方面,不论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手机销量,还是半导体行业的产品价格(如内存、闪存价格)以及行业出口额,都在印证电子行业

    • 6 min
    2533.茅台的转机

    2533.茅台的转机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茅台的转机,来自杜可君的理性投资。
    茅台最近批发价跌跌不休,已经跌破2500元的大关,股价也一言难尽。
    值茅台换帅之际,再啰嗦几句。
    茅台的客户是谁?
    这涉及到茅台的定位。茅台不是一款大众消费品,是酒中贵族,是快消里的奢侈品。这是茅台这个品牌立足的根本。
    让所有人都喝得起茅台,这句话虽然正确,但严重不符合商业逻辑。
    奢侈品的核心逻辑,是稀缺。
    对茅台来说,是商务社交场合的稀缺品;是重要家庭聚会场合,拿出来有仪式感的情绪价值品;是拿出茅台的主人,有面子,有地位,以及对客人尊重的非常具体的一种表达。
    所以,茅台,特指飞天以及更高定位产品,客户主体是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
    茅台的价格靠谁挺?
    靠线下经销商,而非互联网!
    经销商是连接酒厂和高净客户的纽带,只有经销商有钱赚,把好的口碑口口相传,品牌的神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茅台经销商连接的客户群资源之强大,大家心里都有数,他们代表白酒消费的意见领袖,也是塑造高端品牌的核心力量。
    注意,我说的是高端品牌,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
    相反,互联网模式,比的是性价比,走量,走规模优势,货比三家,物美价廉,多快好省。茅台能这么搞吗?
    我看到把飞天茅台倒进水泥水池,作为茅台的消费者,我觉得尴尬;同时作为爱惜茅台这个品牌的投资人,我觉得荒唐。
    大跃进似的加大直销投放,伤害的是那些曾经和茅台同甘共苦走过来的经销商的心。走所谓的亲民路线,搞咖啡、冰激凌,搞平价的100毫升,375毫升等非标,伤害的是飞天茅台的品牌力。
    不喝茅台是因为不知道这个牌子吗?
    网络有个很有名的段子,你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很多人说年轻人不喝白酒这种老梗,我认为是没明白两点:
    第一点,不喝白酒跟不喝茅台,不是一个概念。
    白酒从2015年开始,销售量从1400万吨,已经下滑到2023年的670万吨,按照这个逻辑,应该走个9年的大熊市吧。
    事实上呢,2016年开启了一轮白酒轰轰烈烈的大牛市,特别是,次高端比茅台涨得还凶,为啥?房价的上涨,带动中产消费能力的提升啊!和白酒总量下滑对比的是,八大名酒的市占率持续提升。
    所以,白酒体现了经典的总量和结构的大分化,这也给我们未来很多行业启示。
    目前,中产消费能力的下降,我认为伤害最深的是次高端,而不是茅台这个超高端的奢侈品。这个人群的消费能力,不是没事买两瓶茅台喝喝那么简单。
    第二点,现在茅台消费的主力军,他们20多岁的时候,估计也不喝茅台,为啥?穷呗。
    所以,现在的20多岁的年轻人,到35甚至40以后,喝不喝茅台,一是看他们有没有足够的社交场合,二是看钱够不够。
    别说文化习惯,中国的酒文化千年不变,我就不信到90后以后,能断档。
    所以,不喝茅台是因为不知道,不喜欢吗?这个问题跟考不上清华,是因为不知道,不喜欢吗,一样无厘头。
    往根上说,就是能力够不到嘛!只不过后者听上去理所当然,更上的了大雅之堂。但背后的逻辑,一样。
    未来茅台怎么做?
    搞清楚茅台品牌的定位,客户群主体后,其实很简单:要继续保持住飞天茅台的核心品牌竞争力,保持其稀缺性。
    尽快安抚经销商渠道的信心,保护好经销商的利益,保持经销商和直销之间的合理分配。
    坚持定位中国酒王的高端路线

    • 5 min
    2532.我心目中的价值投资

    2532.我心目中的价值投资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我心目中的价值投资,来自梁宏。
    我知道很多人的价值投资是买便宜,算下公司价值利润分红现金,然后觉得偏移就买入,然后赚一段就走了 去寻找下一个便宜货了。这样做法的投资人很多,而且做的好的人也有一套稳定的盈利模式了。
    但是这不是我喜欢的投资方式,也不是我心目中的价值投资。当然我自己的投资模式这么多年以来也在进化。
    投资过程也是自己的学习过程。我认为或者我提倡的价值投资有三点。
    1,要深刻认知你持有的是股东权益,要认知到你是股东,而不是炒股票做价差。
    2,优秀。买入的公司必须优秀 这方面我吃过很多亏,有时候冲着便宜去买,会踩一个个坑,必须公司商业模式优秀,竞争力强,壁垒高,R O E 高,大股东和管理层靠谱等等,远期发展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强。
    3 长期。对于优秀的公司买入后最好就是长期持有,十年级别的持有。除非股价特别高估了。低估合理和小高估阶段都应该长期持有。让优秀这个阿尔法基因不算去复利。而不是做从很低估到小低估阶段就卖出去做各种所谓的切换。
    以上三点就是我觉得最重要的点。最近五六年我介绍自己核心投资策略时候我的核心策略就是长期持有优秀公司。长期和优秀是关键词。至于买入位置是不是低位,或者最低位置没那么重要。
    合理位置买入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我是长期持股打算,买入的是优秀标的。就像我两年前曾经买入我的一个重仓股,我当时觉得公司很优秀很好,也很便宜。那时候公司股价已经距离底部涨幅80%左右了。但是我不会在意他底部在哪里,在k线上多高。而是现在公司自身的优秀与否,我自己是否做好长期持有打算。想好了我就会重仓买入。
    哪怕这个股票过去几年涨了几倍。如果该公司优秀,目前位置是合理或者依然比较低估,我认为依然可以重仓买入长期持有。前提是优秀和长期,估值依然合理或者比较便宜。至于过去几年涨幅多少并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优秀,是可以计算出未来十年后的利润现金流股息等大致情况。如果这个股票本身还是高分红股。成长性还不错。那么事实上我现在买入后,股价其实前期是越低迷十年回报率越高的。当然我们假定是十年后公司利润和股息叛断对的,估值也是合理或者合理偏低的。那么比如十年后利润是现在的2.2倍。
    但是由于十年后派息率的提升,可以让估值提升50%,那么股价层面的回报率就是180%,然这十年如果股价一直走的比较好 和另外一种情况十年里面前面六七年股价很差估值很低比如P B 小于1了。那么这十年的分红再投,后一种情况获得的新增股数会多不少。也许前者你十年以来获得新的股票是80%,后者获得了130%新增股份。
    那么前者十年收益率就是400%,后者十年收益率就是540% 我想说的是如果公司优秀你也是股权思维长期持有思维。现在合理或者较为便宜买入依然是好的投资方式。阶段性被套,或者股价低迷几年或许获得长期回报反而更高。当然刚才举例是高息股模型,而且是有较好成长性和不错R O E的。
    以上是我想说的。我喜欢的投资方式。而不是那种便宜货模式。

    • 4 min
    2531.量化新规细则只写了两个字:公平

    2531.量化新规细则只写了两个字:公平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量化新规细则只写了两个字:公平,来自寻瑕记。
    简直梦回2018啊,每逢周五出新规,节前监管留作业,泪目。
    准确的说,这个文件叫《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不管是不是量化,只要接入了程序化交易,就一样要遵守规定。
    1、高频交易认定标准。
    最关键的两个数字:“300笔和20000笔”,与2 0 2 3 0 9 0 1 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中交易所重点监控的标准一致,即“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情形”
    2、高频交易的差异化监管。
    落实在了之前传闻甚广的“额外报告服务器所在地和应急方案;设定额外收费安排,加收流量费、行情信息使用费等费用;加强监管,对高频交易重点监控并从严管理“这几点上。
    参照国际实践,对过度占用系统资源的高频交易等行为,将收取更多费用,实行差异化收费。
    但是,具体报撤单笔数、频率、如何加收费,权限依然给到交易所,标准仍是未完待续。
    3、异常交易行为的认定。
    列举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种情形,认定标准中提到了“1秒钟内申报、撤单笔数/占比达到一定标准”和“1分钟内个股/指数涨(跌)幅度和成交金额/数量占比达到一定标准”。
    但是,小作文里说的监控关注点“同一秒内委托后立即撤单,全天累计秒内撤单超过500次;全天撤单笔数/委托笔数,占比超过50%”,并未出现在异常交易行为的认定细则中。
    4、公平分配交易资源。
    要求证券公司合理使用主机交易托管资源,不得为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提供特殊便利。
    保障程序化交易客户和非程序化交易客户之间的交易公平,还是公平。
    5、坚持内外资一致的监管安排。
    北向也纳入程序化监管,内外资一视同仁,还是公平。
    结合证券时报的文章,我们看到了更多文件背后的”政策原意“:
    “相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程序化交易有明显的技术、信息和交易速度优势,客观上对其他投资者带来结果“不公平”。
    我国A股市场有2.25亿投资者,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超过99%,更加需要加强量化交易监管,维护市场公平性。”
    由于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速度优势,客观上带来结果的”不公平“,为了数量占比99%的自然人投资者,更加需要维护市场公平,保护韭菜,人人有责。
    “从全球资本市场看,程序化交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在一些海外成熟市场,程序化交易的占比超过50%,美国甚至达到70%。
    与境外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在股票市场的交易占比在30%左右,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程序化交易占比越来越高,对市场的交易冲击越来越大,因此要对程序化交易进行客观看待:既存在提高市场活跃度、提升定价效率、加速价格发现的正面作用;又存在策略共振、交易趋同等问题,加大了市场波动,且可能带来交易的不公平。
    靴子落地,量化从业者们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在缩量下跌市场中背的锅,也终于有了说法,降低印花税少交的,高频交易额外收费都得还回去。
    多赚钱,多花钱,多交钱。归根到底,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 4 min
    2530.隆基绿能发行100亿公司债的三种猜测

    2530.隆基绿能发行100亿公司债的三种猜测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隆基绿能发行100亿公司债的三种猜测,来自围棋投研。
    最近光伏行业就不算太平,周五突然又看到一条重磅公告:隆基绿能拟公开发行人民币100亿元公司债券。
    这可是大事情,大龙头融资那么大额度,而且又是深度覆盖的标的,我赶紧去仔细阅读了公告并进行多方探讨,决定连夜给球友们做个汇报。
    看到这个公告,我想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肯定是非常负面情绪:这时候还想着融资,而且隆基应该是账上现金最多的光伏企业,是不是有些没有底线了?我写之前还稍微瞄了眼新闻下面的评论,确实是一片骂声。
    但作为机构投资者,我的理念一贯是: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做出任何动作都不用惊讶,而是要搞清楚背后的动机,动机才是评判的最终标准。
    比如,高管减持大概率是负面因素,但有时候是为了支付税款,偶尔就能情有可原;再比如,企业拆分大多数被解读为利空,但有时候是赚规模不赚利润的新业务,划分出去反而有利于聚焦主业。
    隆基绿能一纸公告,要发公司债融资100亿,背后动机是什么?没人敢给出肯定答复。后面可能会有官方说明或者交易所问询函,但至少现在是未知数。
    那么,咱们就来做些猜测,并逐个分析下,看看哪种可能性最高。
    猜测一:B C 技术将要大幅扩产,资金端有压力。
    突然要融资100亿,很有可能是觉得BC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是时候该量产了,因此就向市场要一笔钱,拿来做产能扩张。
    其实大部分光伏企业以前都是这么做的,不然也不会产能过剩,但这事放在隆基身上就有点疑虑,原因是公司账上并不缺钱。
    拉一下光伏行业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的货币资金,隆基不仅很有钱,而且是最有钱,比第二名通威要高出一倍。
    那么账上有500多亿现金,为什么还要融资呢?难道这些是“假钱”吗?
    先看2024年一季报,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总共195.5亿,即有息负债差不多是200亿。
    再看2023年年报,在货币资金科目注释里写到:其他货币资金25.8亿元为本集团向银行申请开具无条件、不可撤销的担保函、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所存入的保证金存款等。
    也就是说,大概570亿现金里,有226亿是要还债或受限制的,按道理还剩下344亿是可用资金。相比100亿融资规模,理应绰绰有余。
    当然,这里都是基于公开数据做探讨,剩下344亿元里是不是还会有特殊情况,我不得而知,就暂且认为都是活期存款吧。
    那为什么还要发债融资呢?继续往下探讨。
    猜测二:低利率环境下融资成本低,用做现金储备。
    如果隆基直接用344亿去扩产能,假设用掉100亿,还剩244亿,就会发现,资金规模直接和后排厂商无限接近,“大哥”地位很可能不保。
    做惯了老大的人,一般是很难接受老二或老三来挑战的,中美关系就是最好证明。那么隆基想通过发债来维持住榜首,同时手里也能更宽裕一些,好像就说得通。
    同时,现在融资成本很低,银行利率已经一跌再跌,面临困境是银行想把钱借给别人,别人都不要,因此发行公司债的利率就不需要定得很高。
    用较低利率去融资,维持自己现金层面的绝对优势,是我觉得发债的较大原因。
    此外,今晚和融资一起发出的还有“增加2024年度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额度”公告,隆基把理财额度从200亿提高到了300亿。
    没错就是这么“巧”

    • 6 min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DOAC
Think Fast, Talk Smart: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Stanford GSB
Prof G Markets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A Book with Legs
Smead Capital Management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Robert Curtiss
Masters of Scale
WaitWhat

You Might Also Like

涨乐早知道
涨乐全球通
商界早知道|一早速览商业事
商界识堂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More by 听喜马拉雅

逗比来了:段子笑话脱口秀
熊猫大湿
音乐季节:怀旧金曲 好声音陪你听
熊猫大湿
吐槽脱口秀
主播老T
一个人睡前听
熊猫大湿
新闻早餐
东方网
咬客说
咬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