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afleveringen

abC编辑部的音频节目。我们希望帮助你从头开始做一件事,并鼓励大家在任何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实践。

网站:radio.artbookinchina.com
欢迎听众来信:hi@artbookinchina.com

微博: abC艺术书展 | 微信公众号: abCofficial

初学者电台 abecedarian Radio abC艺术书展

    • Kunst

abC编辑部的音频节目。我们希望帮助你从头开始做一件事,并鼓励大家在任何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实践。

网站:radio.artbookinchina.com
欢迎听众来信:hi@artbookinchina.com

微博: abC艺术书展 | 微信公众号: abCofficial

    读书人频道Vol.02 写作与疾病:患上哮喘、口吃的创作者们

    读书人频道Vol.02 写作与疾病:患上哮喘、口吃的创作者们

    “本期的读书人是我的好朋友menshevik,她常常会在自媒体账号上分享读书笔记,每次和她见面的第一件事:先互相交代一下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一阵子没见到她了,听说她在搜集口吃与哮喘的作家,于是借由读书人频道,和大家分享她剑走偏锋的阅读趣味。”——小阳蛋子
    “平时在看书的时候发现有不少表达者,都曾经不同程度地患上过疾病,比如说作家里,毒舌的毛姆其实是有口吃,艺术家中罗曼·西格纳有哮喘。喜欢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在自己的传记里也写过他患有阅读障碍,少年时期被认为是智力低下等等。
    我尤其对疾病里的口吃和哮喘感兴趣,或许因为这两种疾病的直接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患有哮喘的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在很多公共场合不避讳自己的这段经历,他说因为得过哮喘,才深刻体会到在紧急时刻,必须用最精确和简洁的方式去表达,人们才会第一时间理解到他的需求。于是他只写简练的短篇小说:「写作也是这样。现实是非常紧迫的,你只能用有限的词汇来表达它。」”——menshevik
    本期梗概:
    [00:56] 患上疾病的写作者们
    [01:48] 埃特加·凯雷特的哮喘
    [03:50] 读埃特加·凯雷特《故事的形状》
    [09:04] 读《金阁寺》描写口吃的段落
    [15:10] 罗曼·西格纳访谈
    音频引用&背景音乐
    [1]uctv:An Evening with Etgar Keret;
    [2]Interview with Roman Signer at Art Concept;
    [3]Maher Shalal Hash Baz-Unknown Happiness;
    [4]Kazumi Tateishi Trio-みかんの花咲く丘;
    [5]Brian Eno-By This River

    • 18 min.
    初学者电台S03E03 我们永远可以相信食物

    初学者电台S03E03 我们永远可以相信食物

    食物,好像是一个不必去铺垫和解释太多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可以随时随地的聊它,即便是与初次见面的陌生朋友也可以无隔阂地聊起来。它有一种连接一切的神奇魔力。假如粗糙地将我们与食物交会的阶段概括为做和吃,一般来说也就是从制作、烹饪食物,到咀嚼和享用食物,不过这次与我们一起餐桌闲谈的朋友们,将吃和做的含义延展到了一个更富有创造力的地步。
    我们会用“家常便饭”来描述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假如习以为常意味着放松、不用思考,那么“家常便饭”的家常便饭,是不是就是顶级的放松?家常饭就是生活中顶级的放松。当我们咀嚼食物时,食物同时也包裹着我们,当我们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也从底下托住我们,我们永远可以相信它。忽小忽大、忽上忽下的我们,在食物宇宙中,心满意足地相拥。
    本期嘉宾:
    胡沁迪:漫游在杭州的杭州人。以版画、水彩、速写等记录日常,喜欢植物、毛茸小动物、酒精和声音,对食物生产酿造的过程充满兴趣。
    马达:纯情商店街主理人之一。
    小样:在北京第 11 年的福州人,「1000小食」计划发起人:该计划正在招募 1000 位中国家庭食谱记录者。
    Jia-Jia(贾芷涵/点点(Dot Zhihan Jia)和寇佳瑛(Jiaying Kou)组成):Jia-Jia是围绕着艺术,生活与思辨建立的友谊与合作关系。她们是《馋chán》的发起人,也是即将到来的奇遇的探索者。
    刘悦&徐溪婧:豆否设计(tofoodesign)联合创始人。
    本期梗概:
    05:47 胡沁迪
    “说来还是个新手,烘焙的时候没法想别的,都在看菜谱。”
    “菜谱有点像版画里的技法。”
    “有一天我在练习花体字,一直画圈圈,突然意识到,这个动作和挤奶油一模一样!好像记忆们都串联起来了,也算是通过食物更了解了自己一点。”

    25:40 马达
    “「纯情」可以是单纯的、可爱的感觉,也同时有一些色色的、暧昧的感觉。”
    “我们有个常客很像日本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大概六点半左右都会出现,自己一个人穿一套西装拎一个公文包,坐在同一个位置,点一碗牛肉饭、六串鸡皮、一盘毛豆。有时会点一杯扎啤,大多数时候是喝可尔必思。”
    “有客人成了我们店员,也有店员成了我们楼上广告公司员工的。经常店里客人吃饭的时候,就能听到阿姨对着楼上大喊「吃饭啦!」,紧接着就听到铁皮楼梯上面叮叮当当咚咚跑下来一串人。”

    53:15 小样
    “我们父母那一代很难说他们是爱做饭,大多都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但现在我们这一代好像都可以单纯凭出于喜欢而做饭,即便是在亲密关系中,假如说传统的家庭形态会要求一个女性必须要会做饭,但你现在似乎可以拒绝这样的要求。”
    “食谱的12345会让人在厨房里无法放松下来,计较糖和醋的量,但你既然都在锅前了,为什么不尝一下呢?”
    “当一个地方的当地人告诉我那里的食物不是我们刻板印象里那个样子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 「哦~」的感觉。那个时候也是快速建立连接的时刻。”

    1:20:40 点点&佳瑛
    “一开始没有我们设想《馋》这本出版物会是什么样子,也是在搜寻写作者、参与者的过程中,看着它不断地自己成长为一本杂志。”
    “按照家乡的菜谱,然后因地取西方的食材来做,感觉这种中西方巧妙的结合做出来的味道,可能就是离散人群的味道。”
    “我的外婆是浙江人,会用面糊做成皮然后包各种各样的菜,巧的是我前几天去吃一个埃塞俄比亚菜,他们的传统也是用谷物做出来的面皮来包各种菜,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这种遥远的相似

    • 2 uur 11 min.
    昨日、今日、明日的、我们的、他们的,广场 | 初学者电台 × 泰康空间

    昨日、今日、明日的、我们的、他们的,广场 | 初学者电台 × 泰康空间

    这是缘起于泰康空间“空间:具身性与公共性”系列论坛的一次聊天。正如这个碎碎的、并列的标题所言,从昨日到明日,我们在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占据广场?广场一直以来被我们所拥有吗?从我们到他们,广场究竟意味着什么?谁在走向广场,谁在离开广场?而在现在,疫情管控没收了广场吗?它又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广场与“我”是什么关系?“我”如今为什么如此渴望它?……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经历了最近几年疫情给私人与公共生活带来的巨变,这些问句或许已经从幽幽萦绕的疑惑,转变为迫切的、急需解答的问题。
    点击查看👉论坛回顾 | 相遇在广场
    本期嘉宾:
    王艺祺:建筑师,建筑工作室studio Eki Ong创始人。
    二毛:ARCHVOE建筑之声主理人,广场舞研究专家。
    戴西云:泰康空间策展人,论坛“空间:具身性与公共性”联合策划。
    吴悠: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现工作于泰康空间,论坛“空间:具身性与公共性”联合策划。
    本期梗概:
    05:20 5月的北京,“相遇在广场”变成眼下迫切的渴望
    10:40 现在广场上已经没有跳广场舞的叔叔阿姨了,但都是做核酸的队伍
    18:20 中国古代有没有广场?那些我们并不称之为广场的“广场”
    30:00 社会主义广场、从太庙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国现代广场的迭代
    37:33 广场的两面:严肃的、政治的、皇家的与日常的、生活的、平民的
    41:12 “想要规划给广场舞的空间,不见得会成为受欢迎的广场。”
    45:50 广场舞与夜店——不同代际的跳舞文化
    48:00 对城市的再开发:绿化带野餐、桥洞里的占领者……
    56:50 城市里的生活是一种分离的生活方式
    59:20 那些曾经居住在城市灰色地带的人现在都去哪儿了?
    1:07:50 疫情之后很多事情都在被重新定义,怎么重新去看待城市现有的空间?
    1:12:12 在虚拟公共空间相聚——线上演唱会、线上论坛、微博广场……
    1:19:10 关注“物的逻辑”:一个好的广场、公园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1:27:50 创造美好生活想象的地产项目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当地原本的生态
    1:32:29 火车站前的广场空地上已经没有人再偷钱包了
    1:34:40 来自广场初学者们的心声: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广场?
    泰康空间“空间:具身性与公共性”系列论坛直播回看:
    https://space.bilibili.com/54295107/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419652
    节目中提到的广场&公园&建筑:
    广州海珠广场
    成都人民公园
    北京中山公园
    北京展览馆(曾用名:北京苏联展览馆)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天安门广场
    北京四得公园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 OMA
    北京当代MOMA
    节目中提到的书&影视:
    《野生集体舞事件簿》ARCHVOE建筑之声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简·雅各布斯
    《共有性:行为的生产》[日]犬吠工作室
    美剧《人生切割术》(2022)
    纪录片《小型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1988)
    本期主持:
    陈家心 王紫薇
    本期编辑:
    陈家心

    本期音乐:
    Matmos - Spondee
    上海杨浦公园老年乐团合奏《女人花》
    ゆらゆら帝国 - 無い!!

    • 1 u. 38 min.
    读书人频道(回归)Vol.1 手握草丛的苗妙

    读书人频道(回归)Vol.1 手握草丛的苗妙

    这期节目围绕着苗妙最近在盒子美术馆的驻地项目开始,来聊一聊关于展览和做书的话题,这是一本关于脏话的书,探讨在表达自我难以言说的某种处境时的禁忌与安全。她握着这本草丛简称握草的薄薄的小册子在录完节目之后开始怀疑:一本基于展览项目的书到底算不算一本独立的书?
    本期读书人:
    苗妙:“如果一本书里有多个作者,那么每一个都叫苗妙。”
    特别嘉宾:
    邓芷婷:盒子美术馆策展人
    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顺德当地传承已久的“桑基鱼塘”循环生态
    苗妙为什么选择用丝线缝脏话?
    “鬼䊺女”这个称呼里为什么带“鬼”字?
    《草丛》里愤怒的、不可言说的、广泛被禁止的
    逐级复杂的装饰成分
    一些软软的广东黑话
    苗妙做书的经历与心得
    “吃哈密瓜的味道与做一本关于哈密瓜的书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展览项目出版物算不算一本独立的书?
    xxxxxxxx不能播的语言系列
    节目中提到的:
    “画公仔画出肠”:[waak9 gung1 dzai2 waak9 tsoet7 tsoeng2] 公仔:粤语中可以指实体的玩偶,也可以指动画或画中的人物。 画人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会把内脏画出,这句话比喻说话过于明显、露骨,有些不必说的话也说了出来。
    2017年9月9日,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阿根廷艺术家玛塔米努欣用10万本禁书搭建而成“书之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 of Books)。
    苗妙做的书们:https://mp.weixin.qq.com/s/2aTSIofFz14pzjAsZSHxzA
    盒子美术馆《草丛》展览:https://mp.weixin.qq.com/s/PKvN1t4GJpV60TTJXqfkXw
    本期声音采样&音乐:
    苗妙在顺德路上录制的声音
    王杰-《我唔讲粗口》

    本期编辑:
    陈家心

    • 32 min.
    跟着隐形涂鸦爱好者btr漫游城市 | 初学者电台 × Talk 11

    跟着隐形涂鸦爱好者btr漫游城市 | 初学者电台 × Talk 11

    大家好,这是一期姗姗来迟的节目,也是我们与K11官方播客“艺游未尽 TALK11”合作的系列节目“A Doodle Odyssey”的最后一期。节目录制于3月初,原计划是3月底推出,只是从那之后上海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犹豫,使节目更新一再延宕,为过于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也为与上海城市漫游相关的内容,而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合时宜的味道。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能够更新这期节目也几乎成了我们的一个盼头,因为那一定意味着情况发生了一些好的转变。
    就在昨天,上海终于传出了要解封的消息,“非必要”的生活也许就要回来了。希望这期节目,可以让大家可以准备好重新穿梭在城市街道的心情——理直气壮地、好奇地、快乐地,东张西望,用自己的方式,走一走。
    本期嘉宾:
    btr :作家、译者及文化评论人。
    本期梗概:
    03:50 莫干山路一度野生、活跃的涂鸦生态
    07:43 “因为发现同一个涂鸦在网络上认识了公司里的同事”——这件奇怪的事情后来成了《上海胶囊》中一则小说的灵感来源
    08:58 小心思比较多的上海街道上的涂鸦
    16:47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被遗忘的地方,涂鸦和贴纸就像那里长出来的青苔
    17:40 写手与“市政清除小组”有趣的合作共生关系
    19:40 涂鸦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与现实的互文
    24:50 离题千里环节!联想一些类似于涂鸦的事物——香水、宝丽来相片、很快被删的微博、影子、临时堆在路边的垃圾、当天的健康码、寻人启事……
    33:24 如果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用,一定暗示着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35:00 “涂鸦就像城市的弹幕,它出现在那里是有一定道理的”
    35:15 城市漫游指南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小小的标准:只右转、找一个红毛衣的阿姨……
    39:52 漫游时突破个人惯性的练习:像上海爷叔一样张望——看看别人在拍什么?
    44:00 有一次骑完共享单车,有人说“诶?你屁股上怎么有一个‘公积金提取’”
    45:05 猜一个谜语:一堵墙遇到另外一堵墙会说什么?

    提到的书:
    《上海胶囊》
    作者:btr
    出版: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
    《Sorry For Damage Done》
    作者:Vincent Wittenberg & Wladimir Manshanden
    出版:the Eriskay Connection

    本期主持:
    赵梦莎 陈家心

    本期编辑:
    陈家心

    本期音乐:
    片头 Matmos - 《Spondee》
    中场 fishmans - 《新しい人》
    片尾 Lizzy Mercier Descloux - 《Corpo Molli Pau Duro》

    • 46 min.
    初学者电台Live版:一场听过都说好的对谈(关于艺术、关于书……)

    初学者电台Live版:一场听过都说好的对谈(关于艺术、关于书……)

    本期播客是前天线上直播的abC艺术书奖颁奖典礼的主题对谈部分,我们邀请到了书奖的评委们一起来聊聊艺术、书、个人创作……因为在播出完之后,我们收到了不少表扬,说主题对谈聊得太好了!所以我们头脑一热,干脆放播客平台上来让大家可以反复品味(嘻嘻,希望我们没有自作多情)。
    本期嘉宾:
    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马仕睿(设计师、typo_d平面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谭坦(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曾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张宇凌(艺术史研究者、写作者)
    本期梗概:
    03:43 书奖评委对于艺术书的困惑和争论
    07:25 艺术书的创作方法之一:针对书籍翻阅机制与阅读体验本身展开讨论
    “一本书可不可以跑着读?”
    19:20 “艺术书”的不同面貌:偏观念的、偏内容或媒介的……
    25:15 标准变得模糊是不是件好事
    38:16 创作者应该背负起某种公共责任吗?个人的“小情小趣”是否是有价值的?
    44:23 大家一起来拆台:应不应该为自由的艺术书创作设立奖项?
    “我们不要评奖,直接发钱就行了!”
    “我现在可以开始看那些被淘汰的作品了吗?”
    58:53 艺术残酷的一面:它喜欢强占一切“正在死亡”的媒介
    1:06:27 如果一个全新的奖项在探索过程中被评委集体建议取消……
    “从来没有过这么不自恋的奖”
    1:10:30 给未来创作的建议

    提到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1. Alastair Johnston 的艺术书作品《Cafe, Charivari, Charlatan, Chrom》,1975年
    2. 书籍艺术家 William Drendel(中文昵称:比尔·戴仁德)
    3. 艺术家 Rafael Domenech
    4. 艺术家 Michael Duchamp 的手提箱系列 “La Boîte-en-valise(Box in a Suitcase)”,1935-1941年
    5.艺术家 Louise Bourgeois 的手工布艺书《Ode à l'Oubli》,2003-2004年

    本期主持:
    赵阿萌
    本期编辑:
    陈家心 赵阿萌

    本期音乐:
    Matmos - Spondee
    久石让 - Silent Love (Main Theme)
    The Cure - Close to me

    • 1 u. 15 min.

Top-podcasts in Kunst

Etenstijd!
Yvette van Boven en Teun van de Keuken
Man met de microfoon
Chris Bajema
Met Groenteman in de kast
de Volkskrant
Ervaring voor Beginners
Comedytrain
RUBEN TIJL RUBEN - DÉ PODCAST
RUBEN TIJL RUBEN/ Tonny Media
Boeken FM
Das Mag & De Groene Amsterda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