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fleveringen

Reflex-ON建筑说是Reflex-arc工作室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一种连接各学科、各人群间沟通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谈论建筑内外的人与事。

Reflex-ON建筑‪说‬ Reflex_ON建筑说

    • Kunst

Reflex-ON建筑说是Reflex-arc工作室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一种连接各学科、各人群间沟通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谈论建筑内外的人与事。

    Vol.4 风水——关于环境的迷信或科学?(下)

    Vol.4 风水——关于环境的迷信或科学?(下)

    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称“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有人说风水是迷信,有人说风水其实是科学,那么风水究竟是什么,它跟我们的日常和城市又有什么关系?
    | 嘉宾介绍 | 
    张保国 Baoguo Zhang
    资深建筑师,从业超过三十年,参与主持的建筑工程曾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徐盈之 YingChee Chui
    麻省理工建筑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学士,  恒造建筑主持建筑师,阴阳法风水第三代正宗传人
    | 主持人 |
    靓秋 Jingqiu
    Reflex-arc工作室创始人,青年建筑学者,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
    艺娴 Yixian
    Reflex-arc城市研究员,观察与研究者,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香港大学经济学本科
    | 时间轴 |
    1:11心境对人们对于大自然及周边气场的感知有什么影响?
    2:13 在快速的城市生活中,人离自然越来越远的同时,是否也越来越不受风水影响了?
    7:00 如何运用风水的原理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10:20 设计从业者又或普通人该如何学习并运用风水的方法论,从而构建良好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呢?
    | 延伸阅读 | 
    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年-1984年)
    美国杰出的城市规划专家。代表著作有:《总体设计》、《城市意象》、《城市形态》等。他花费了5年时间研究人们在穿梭于城市中时,如何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解读和组织,从而于1960年出版了他对现代规划最有影响的著作《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 本期幕后 | 
    片头配乐 | 纪录片《美丽中国》配乐 Barnaby Taylor《Cave Monkeys Ensemble》
    片尾配乐 | 纪录片《美丽中国》配乐 Barnaby Taylor《Mountains》
    剪辑 | Peng,Jingqiu
    文案 | Jingqiu
    校订 | Yixian
    视觉 | 张雯雯,高远
    开场音乐 | 邢天
    | 播客介绍 | 
    Reflex-on建筑说是Reflex-arc(映照建筑)工作室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每月更新,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联结各学科各人群之间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与观点,谈论建筑内外的人与事。
    |关于我们 |
    Reflex-arc[映照建筑]的成立源于生物学上的反射弧概念,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一种反应人们需求的自然机制,和各学科、各人群间沟通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团队于2018年成立于北京,旨在通过设计跨界的方式,从建筑、城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多重角度,对当代城市和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反思和设计。
    公众号 | Reflex arc工作室

    • 24 min.
    Vol.3 风水——关于环境的迷信或科学?(上)

    Vol.3 风水——关于环境的迷信或科学?(上)

    “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在《都市意象》称“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有人说风水是迷信,有人说风水其实是科学,那么风水究竟是什么,它跟我们的日常和城市又有什么关系?
    | 嘉宾介绍 | 
    张保国 Baoguo Zhang
    资深建筑师,从业超过三十年,参与主持的建筑工程曾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徐盈之 YingChee Chui
    麻省理工建筑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学士,  恒造建筑主持建筑师,阴阳法风水第三代正宗传人
    | 主持人 |
    靓秋 Jingqiu
    Reflex-arc工作室创始人,青年建筑学者,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
    艺娴 Yixian
    Reflex-arc城市研究员,观察与研究者,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香港大学经济学本科
    | 时间轴 |
    2:20 什么是风水?
    4:40 风水都有什么流派?徐老师所属的阴阳法流派是什么?
    7:00 风水是科学么?
    9:51 风水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作为建筑师怎么理解风水?
    15:22 人是不是能干预建筑中的风水?但是很难干预自然中的风水?
    18:09 风水中的太极是指什么?
    19:55 风水的规律和法则是怎么来的?是中国古人的经验总结么?
    21:33 风水对于中西方文化都适用么?
    22:39 两位老师在建筑从业的经历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案例?
    28:24 如何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风水?
    【下期我们将继续聊聊:风水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及城市环境】
    | 本期幕后 | 
    片头配乐 | 纪录片《美丽中国》配乐 Barnaby Taylor《Cave Monkeys Ensemble》
    片尾配乐 | 纪录片《美丽中国》配乐 Barnaby Taylor《Mountains》
    剪辑 | Peng,Jingqiu
    文案 | Jingqiu
    校订 | Yixian
    视觉 | 张雯雯,高远
    开场音乐 | 邢天
    |  播客介绍 | 
    Reflex-on建筑说是Reflex-arc(映照建筑)工作室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每月更新,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联结各学科各人群之间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与观点,谈论建筑内外的人与事。
    | 关于我们 |
    Reflex-arc[映照建筑]的成立源于生物学上的反射弧概念,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一种反应人们需求的自然机制,和各学科、各人群间沟通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团队于2018年成立于北京,旨在通过设计跨界的方式,从建筑、城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多重角度,对当代城市和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反思和设计。
    公众号 | Reflex arc工作室

    • 35 min.
    Vol.2 气候变化下的设计

    Vol.2 气候变化下的设计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突降特大暴雨,整个城市受灾,人们的生活甚至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而这并非近年来的孤例,地球的另一端,在德国和西欧的其他地区,洪水摧毁了大面积的农田和村庄。极端气候似乎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近距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此语境下,设计和设计师能做些什么呢?
    | 嘉宾介绍 |
    邓国辉 Damian Tang
    邓国辉是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的咨询委员主席兼财政和商务计划主委,他也是IFLA亚太地区前主席、新加坡景观建筑师学会(SILA)的前任会长。邓国辉老师在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担任高级设计署长,拥有十七年实践经验领导着新加坡城市景观和城市弹性规划以及亲生态城市设计改革方案。
    刘岱宗 Daizong Liu
    刘岱宗是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创始人。刘岱宗老师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和设计、街道与公共空间设计等领域,有着20年的经验,并对智慧城市、交通以及自动驾驶方面有着大量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让城市的发展更健康、平衡。
    | 主持人 |
    靓秋
    Reflex-arc工作室建筑师,青年建筑学者,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
    鹏程
    Reflex-arc工作室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 时间轴 |
    4:31 为什么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好像越来越频繁地在发生?
    11:10 对于类似此次河南洪水的预防、受灾(避险)、以及灾后的重建,Damian和岱宗老师曾经有了解或是参与过什么样的项目?
    14:09 新加坡有什么跟韧性城市、生态城市有关的设计?
    20:11 COVID-19 之后全球城市的关注点有什么方向上的转变?
    21:10 什么是城市的韧性?
    22:34 韧性城市的策略中应对气候问题的方向有哪些?其中包含哪些工作?
    25:53 新加坡可持续城市的发展蓝图是什么样的?
    28:32 类似海绵城市之类的可持续设计策略,除了图纸美观之外,对于灾难的预防真的有效么?
    30:17 什么是海绵城市?
    34:24 日本的防洪措施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34:54 数据的更正:7月20日郑州暴雨72小时降雨量616毫米,如果按日本气象局的降水量统计进行排名,616毫米约排名第455位,2019年日本神奈川24小时的降雨量曾达929毫米。
    40:43 科技在气候变化下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42:44 应对气候的设计应最优先在哪类城市环境中投入建设?为什么可以从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开始来应对气候变化?
    46:02 怎样从各方面出发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49:11 丹麦和荷兰等国家怎么做到与水为友,有哪些气候适应性的策略?
    50:37 有哪些低成本、可以快速实施的方式应对气候问题?
    54:31 怎样体系化地看待不同的设计策略?
    55:40 怎样把弱势地区和人群都纳入气候变化措施的考虑?
    59:07 对于非设计师或是从业者,我们的生活当中会不会接触到这样的设计项目?我们有可能参与到其中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吗?
    1:04:29 各个领域如何从生活和工作的不同方面参与到气候变化的应对中?
    | 延伸阅读 |
    新加坡的 ABC水计划
    2006年,新加坡水务局发起了一项“活力、美丽、清洁”(Active, Beautiful, Clean)水计划,至今已有15年之久,旨在使河流回归自然状态,改造国家的水体供水及排放功能,打造美丽、干净、生态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出了一个永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改造项目(BISHAN Park)
    碧山宏茂桥公园是ABC水计划下的旗舰项目之一。60年代到7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这一

    • 1 u. 10 min.
    Vol.1 下乡!下乡!

    Vol.1 下乡!下乡!

    当城市化的大潮势不可挡,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村?乡村对当代人有什么新的意义?Reflex-arc团队三位成员都与乡村有着奇妙的缘分,这一期大家就来聊聊“下乡”,包括为什么要去乡村,在乡村的观察、感受与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村等等。
    | 主播 |
    艺娴 | 观察与研究者,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香港大学经济学本科
    | 嘉宾介绍 |
    靓秋 | 建筑师,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2015年从大都市搬到乡村(黟县)
    豪格 | 准建筑师,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硕士候选人,英国巴斯大学建筑学本科,前三个月到最近一直在乡下居住、工作
    鹏程 | 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关注城乡之间的联动关系、乡村的地方性景观
    | 时间轴 |
    2:55    我们是在什么契机下去到乡村?
    5:40    从英国的乡村“被骗到”中国的乡村,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9:56    我们去到的黟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0:30    黟县为什么格外吸引建筑师
    12:16    在黟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30    在乡村都做了些什么样的实践?
    29:10    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村
    33:39    历史上乡村实践的里程碑:包豪斯,黑山学院,田中央工作室等
    37:05    为什么建筑师需要乡村
    39:40    在乡村,打破消费主义,为生活而设计
    43:53    乡村作为活态博物馆;提供疫情后的游憩方式
    47:50    对大城市打工人的话:乡村不只是物理环境,更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在城乡之间转换,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 延伸阅读 |
    包豪斯
    是位于德国魏玛的一所艺术设计大学。于 1919 年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以工艺艺术学校的形式创立。包豪斯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虽然仅存在14年,却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
    黑山学院
    1933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创立,是一所实验性学院,致力于跨学科的方法,围绕杜威的教育原则,将制作艺术作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田中央工作室
    建筑师黄声远在台湾宜兰创办的建筑工作室,倡导与土地做朋友,与环境对话,建筑融入生活。
    犬吠工作室
    日本建筑工作室,其建筑实践将历史分析和人种学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相结合,并将这一方法论应用于帮助2011年大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破坏的小渔村桃之浦的复兴。在村里的研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家乡城市接触的新模式,并改变了对建筑师的看法。
    德国艺术家Uli Westphal的作品Field Studies
    反思当代消费主义的艺术作品
    | 本期幕后 |
    片头配乐 | 野村卓史 《神去村へ》
    片尾配乐 | 野村卓史 《勇気 meets WOOD JOB I》
    剪辑 | Peng, Jingqiu
    文案 | Yixian
    视觉 | 张雯雯,高远
    开场音乐 | 邢天
    | 播客介绍 |
    Reflex-on建筑说是Reflex-arc(映照建筑)工作室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联结各学科各人群之间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与观点,从而谈论建筑内外的人与事。
    | 关于我们 |
    Reflex-arc[映照建筑]工作室的成立源于生物学上的反射弧概念,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一种反应人们需求的自然机制,和各学科、各人群间沟通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团队于2018年成立于北京,旨在通过设计跨界的方式,从建筑、城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多重角度,对当代城市和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反思和设计。
    网站 | https://reflex-arc.com/
    公众号 | Reflex arc工作室
    邮箱 | info@reflex-arc.com

    • 54 min.
    下乡!下乡!

    下乡!下乡!

    当城市化的大潮势不可挡,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村?乡村对当代人有什么新的意义?Reflex-arc团队三位成员都与乡村有着奇妙的缘分,这一期大家就来聊聊“下乡”,包括为什么要去乡村,在乡村的观察、感受与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村等等。
    | 主播 |
    艺娴 | 观察与研究者,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香港大学经济学本科
    | 嘉宾介绍 |
    靓秋 | 建筑师,耶鲁大学建筑环境硕士,香港大学建筑本科,2015年从大都市搬到乡村(黟县)
    豪格 | 准建筑师,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硕士候选人,英国巴斯大学建筑学本科,前三个月到最近一直在乡下居住、工作
    鹏程 | 北京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关注城乡之间的联动关系、乡村的地方性景观
    | 时间轴 |
    2:55   我们是在什么契机下去到乡村?
    5:40   从英国的乡村“被骗到”中国的乡村,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9:56   我们去到的黟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1:44   黟县为什么格外吸引建筑师
    13:08   在黟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1:57   在乡村都做了些什么样的实践?
    30:35   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村
    35:02   历史上乡村实践的里程碑:包豪斯,黑山学院,田中央工作室等
    38:26   为什么建筑师需要乡村
    40:51   在乡村,打破消费主义,为生活而设计
    45:18   乡村作为活态博物馆;提供疫情后的游憩方式
    49:14   对大城市打工人的话:乡村不只是物理环境,更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在城乡之间转换,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 延伸阅读 |
    包豪斯
    是位于德国魏玛的一所艺术设计大学。于 1919 年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以工艺艺术学校的形式创立。包豪斯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虽然仅存在14年,却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
    黑山学院
    1933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创立,是一所实验性学院,致力于跨学科的方法,围绕杜威的教育原则,将制作艺术作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田中央工作室
    建筑师黄声远在台湾宜兰创办的建筑工作室,倡导与土地做朋友,与环境对话,建筑融入生活。
    犬吠工作室
    日本建筑工作室,其建筑实践将历史分析和人种学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相结合,并将这一方法论应用于帮助2011年大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破坏的小渔村桃之浦的复兴。在村里的研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家乡城市接触的新模式,并改变了对建筑师的看法。
    德国艺术家Uli Westphal的作品Field Studies
    反思当代消费主义的艺术作品
    | 本期幕后 |
    片头配乐 | 野村卓史 《神去村へ》
    片尾配乐 | 野村卓史 《勇気 meets WOOD JOB I》
    剪辑 | Peng, Jingqiu
    文案 | Yixian
    视觉 | 张雯雯,高远
    开场音乐 | 邢天
    | 播客介绍 |
    Reflex-on建筑说是Reflex-arc(映照建筑)工作室旗下的一档播客节目,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联结各学科各人群之间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与观点,从而谈论建筑内外的人与事。
    | 关于我们 |
    Reflex-arc[映照建筑]工作室的成立源于生物学上的反射弧概念,我们希望从非建筑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让设计成为一种反应人们需求的自然机制,和各学科、各人群间沟通的媒介,正如反射弧般联结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团队于2018年成立于北京,旨在通过设计跨界的方式,从建筑、城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多重角度,对当代城市和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反思和设计。
    网站 | https://reflex-arc.com/
    公众号 | Reflex arc工作室
    邮箱 | info@reflex-arc.com

    • 56 min.

Top-podcasts in Kunst

Ervaring voor Beginners
Comedytrain
Etenstijd!
Yvette van Boven en Teun van de Keuken
Met Groenteman in de kast
de Volkskrant
Man met de microfoon
Chris Bajema
Tijgerbalsem
Sam van Royen & Özcan Akyol
De Groene Amsterdammer Podcast
De Groene Amsterda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