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min

奇蹟課程的分‪享‬ 愛、生活、人生系列

    • Self-Improvement

《奇蹟課程》在靈修領域,以「寬恕心法」獨樹一幟,又不與任何法門,相互衝突,越來越成為顯學。現在,試著列出以下的幾個主題:「上主從未造過這個無意義的世界」、「浪子回頭」、「無條件的愛」、「層次混淆」與「救贖無須犧牲」,希望我們都可以從中獲益。
上主從未造過這個無意義的世界
     全知全能的神造了這個世界,造了我們的祖先:亞當與夏娃,然而,他們沒能通過神的考驗,從此被咒詛,他們的後代,也背負著原罪,受苦、受難至今。但是,神堪稱完美,為何祂會造出不完美的我們,造出不完美的世界呢?如果完美造出了不完美,那完美真的是完美嗎?而且上主不就是愛嗎?愛當初是怎麼造出恨的?看看我們的世界,我們感受到了衝突、不信任、匱乏與愛恨交織。愛既然凡事包容,又不計較別人的惡,怎麼會製造截然相反的恨,來對抗自己呢?如果愛與恨、苦與樂,是構成這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上主的天律,我們為什麼總是嚮往著那圓滿無缺,只有喜樂的天國?上主為什麼要創造與自己矛盾的世界呢?上主又為什麼忍心讓自己的兒女受苦?
   《奇蹟課程》練習手冊第十四章點出了驚人的事實—上主從未創造過無意義的世界。我們經驗的這個生死無常的世界,不過是自己營造(make)出來的,與上主的創造(create)毫不相干。上主豈會造出這樣的世界給自己的兒女?又豈會造出這樣的世界來謀害自己?請讓我們開始懂得,看待世界的責任,是在自己身上,不再怪罪上主的不仁慈,與人類的原罪。
浪子回頭
    基督徒聽過「浪子回頭」的故事。佛門子弟也聽過「長者窮子喻」。一個備受父親疼愛的孩子,離家出走了,且明知自己已為虛幻的世物,耗盡了家產(雖然他當時並不明白,那些東西一文不值)。他羞愧得不敢返回父家,因為他認為自己傷透了父親的心。當他返抵家門時,竟然看到父親興高采烈地迎接他,原來這個孩子,是父親心中的寶貝,也是父親唯一的指望。「天國就在你心內」,天國不是特殊條件才有的資格,而是我們最自然不過的本質,更是我們最終的結局。我們當初如此毅然決然地與上主決裂,還把自己的那份家產全部花光,從此感受到匱乏感、孤獨感與被剝奪感。但是上主無條件地等待我們回家,我們卻根本不敢相信。六祖慧能曾說「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原來耶穌與佛陀的教導,有許多相同之處。
無條件的愛
    我們常以自己為中心,希望孩子符合怎麼樣的學習成果,才給他買玩具。希望男友是高富帥,而且把我們照顧的跟公主一樣,才要嫁給他。我們對陌生人,總是禮禮貌貌,對自己最親密、最愛的人,卻是百般折磨。「你應該要怎麼樣,我才願意多給你一點愛。」與此同時,我們又要求對方要給我們無條件的愛,自己總是賴皮的不符合對方期待。當我們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愛的人身上,而他們做不到時,我們又百般的定罪與責備,這真的是愛嗎?更甚者,我們總是習慣重視這人,而輕視那人,總是妄自評判他人的價值,產生了高低不等的好惡,讓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這個世界總是被許許多多選邊站的價值觀給撕裂了。「營造」一詞,便完美解釋了我們各自獨立的信念系統,好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鏡,看待著人事物一樣。是非對錯,也變成了一場多數決的投票遊戲,我們稱為共識,而這個共識,建立在我們千千萬萬個評判的沙堡上。你以為的真相,無非都是因為你只看到你

《奇蹟課程》在靈修領域,以「寬恕心法」獨樹一幟,又不與任何法門,相互衝突,越來越成為顯學。現在,試著列出以下的幾個主題:「上主從未造過這個無意義的世界」、「浪子回頭」、「無條件的愛」、「層次混淆」與「救贖無須犧牲」,希望我們都可以從中獲益。
上主從未造過這個無意義的世界
     全知全能的神造了這個世界,造了我們的祖先:亞當與夏娃,然而,他們沒能通過神的考驗,從此被咒詛,他們的後代,也背負著原罪,受苦、受難至今。但是,神堪稱完美,為何祂會造出不完美的我們,造出不完美的世界呢?如果完美造出了不完美,那完美真的是完美嗎?而且上主不就是愛嗎?愛當初是怎麼造出恨的?看看我們的世界,我們感受到了衝突、不信任、匱乏與愛恨交織。愛既然凡事包容,又不計較別人的惡,怎麼會製造截然相反的恨,來對抗自己呢?如果愛與恨、苦與樂,是構成這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上主的天律,我們為什麼總是嚮往著那圓滿無缺,只有喜樂的天國?上主為什麼要創造與自己矛盾的世界呢?上主又為什麼忍心讓自己的兒女受苦?
   《奇蹟課程》練習手冊第十四章點出了驚人的事實—上主從未創造過無意義的世界。我們經驗的這個生死無常的世界,不過是自己營造(make)出來的,與上主的創造(create)毫不相干。上主豈會造出這樣的世界給自己的兒女?又豈會造出這樣的世界來謀害自己?請讓我們開始懂得,看待世界的責任,是在自己身上,不再怪罪上主的不仁慈,與人類的原罪。
浪子回頭
    基督徒聽過「浪子回頭」的故事。佛門子弟也聽過「長者窮子喻」。一個備受父親疼愛的孩子,離家出走了,且明知自己已為虛幻的世物,耗盡了家產(雖然他當時並不明白,那些東西一文不值)。他羞愧得不敢返回父家,因為他認為自己傷透了父親的心。當他返抵家門時,竟然看到父親興高采烈地迎接他,原來這個孩子,是父親心中的寶貝,也是父親唯一的指望。「天國就在你心內」,天國不是特殊條件才有的資格,而是我們最自然不過的本質,更是我們最終的結局。我們當初如此毅然決然地與上主決裂,還把自己的那份家產全部花光,從此感受到匱乏感、孤獨感與被剝奪感。但是上主無條件地等待我們回家,我們卻根本不敢相信。六祖慧能曾說「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原來耶穌與佛陀的教導,有許多相同之處。
無條件的愛
    我們常以自己為中心,希望孩子符合怎麼樣的學習成果,才給他買玩具。希望男友是高富帥,而且把我們照顧的跟公主一樣,才要嫁給他。我們對陌生人,總是禮禮貌貌,對自己最親密、最愛的人,卻是百般折磨。「你應該要怎麼樣,我才願意多給你一點愛。」與此同時,我們又要求對方要給我們無條件的愛,自己總是賴皮的不符合對方期待。當我們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愛的人身上,而他們做不到時,我們又百般的定罪與責備,這真的是愛嗎?更甚者,我們總是習慣重視這人,而輕視那人,總是妄自評判他人的價值,產生了高低不等的好惡,讓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這個世界總是被許許多多選邊站的價值觀給撕裂了。「營造」一詞,便完美解釋了我們各自獨立的信念系統,好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鏡,看待著人事物一樣。是非對錯,也變成了一場多數決的投票遊戲,我們稱為共識,而這個共識,建立在我們千千萬萬個評判的沙堡上。你以為的真相,無非都是因為你只看到你

15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