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episodes

我們的人生,離不開生活,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愛,所以,愛是我們一切的源頭。為了實踐愛,我們要謙虛,修正自己,愛自己,我們要感恩身邊的每一件人、事、物,然後,我們更要感謝宇宙與天地的加持。
在愛的世界裡,我們要有十足的自信與信心,我們有極豐富的想像力,且相信「心想事成」,我們更有相當的勇氣,付諸每一個行動。因著愛,我們不會辜負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的。
這個「愛、生活、人生系列」的播客,是一連串的分享會,從第一集到往後的無數集,我將分享好多人生的故事,生活的故事,和愛的故事。但願這些美好的故事,是你、我行動力的靈感,生活的泉源,與生命的助力,就讓我們大家,一起隨我來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愛、生活、人生系‪列‬ 朱雯娟- Jenny Chu

    • Education

我們的人生,離不開生活,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愛,所以,愛是我們一切的源頭。為了實踐愛,我們要謙虛,修正自己,愛自己,我們要感恩身邊的每一件人、事、物,然後,我們更要感謝宇宙與天地的加持。
在愛的世界裡,我們要有十足的自信與信心,我們有極豐富的想像力,且相信「心想事成」,我們更有相當的勇氣,付諸每一個行動。因著愛,我們不會辜負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的。
這個「愛、生活、人生系列」的播客,是一連串的分享會,從第一集到往後的無數集,我將分享好多人生的故事,生活的故事,和愛的故事。但願這些美好的故事,是你、我行動力的靈感,生活的泉源,與生命的助力,就讓我們大家,一起隨我來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可見的能量

    可見的能量

    可見的能量
         我們所處的世界,並非只有「看得到」的世界,若能感知到那「看不到」的世界,將有助於我們跳脫既有的設限與框架,創造人生無限可能。我們只要聚焦精神,閉眼冥想,10秒鐘後,就能接通能量、提振氣場,如能持續吸取萬物無限正能量,每天自然就能營造好運的磁場!
    ✡在森林或溪邊,遇見「精靈」的靈光體,能為我們召喚好運。
    ✡在人生變化的時間點,看見由雲、火顯現的「龍」,會賦予我們蛻變的勇氣。
    ✡從植物與動物身上,感受到「生命能量」,具有穩定平衡、療癒心神的溫暖。✡用意念和喜歡的石頭、水晶交流,乍現的靈感,可接收到無形世界的訊息。
    ✡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吸收無遠弗屆的「宇宙能量」,能為我們實現夢想。
    ✡陪伴我們的天使,會幻化為雲或光,無時無刻賦予我們愛與光的能量。
    萬物皆生靈,用心感受,我們皆能調和能量,讓我們擁有無遠弗屆的創造力,和自由跨度的人生!
        能量可能是:
    ✡ 經由光亮及靈球體所顯現的「精靈、妖精」,代表著「宇宙能量」。
    ✡ 經由雲朵、火焰、光亮所顯現的「天使」及「龍」。
    ✡ 經由植物及動物所顯現的「生命能量」。
    ✡ 經由貓頭鷹、白蛇、水晶等事物顯現,「引導我們看見無形世界訊息的能量」。
    雖然我們平常無法用肉眼看見它們,但是它們確實存在,並且影響著我們。創造世界的人,其實正是我們自己。萬事、萬物皆有靈性,自古以來,陽光孕育了植物,我們才得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各種食物的山野,培育種子的大地,植物、動物、礦物等,都創造了世界。具有聯想的人,會對萬事、萬物有特殊的感官知覺。例如,在文字或聲音裡,看到顏色,在圖形裡,聞到味道,那是「用心靈之眼,觀看事物」。那真的不是在睡夢中,而是張大眼睛,腦袋瓜像是接收到什麼訊息一樣,從當下的景象,立即切換到不同的頻道。「讓意念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那個空間,隨即出現。」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能量意念,也會在照片裡呈現。如果我們能拍下照片,不論是在樹木、花朵、石頭裡等的大自然的精靈及妖精,都會被我們精心地捕捉下來。
        靈球體是能量之光,膨脹而投影在照片上的一種現象。靈球體有兩種,一種是「能量」,以閃光顯現在當事人的周圍。另一種是精靈、妖精存在的光球。當精靈及妖精棲宿在樹木、花朵、石頭等時,會化為靈球體。帶有精靈、妖精的靈球體,顏色有彩虹色、綠色、白色等,它的特徵是格外耀眼奪目。人類不僅擁有肉眼可見的身體,環繞在身體周圍的能量場,也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稱為精神體、乙太星光體或心靈體/能量場。一切信息,都是能量存在的形式之一。在我們的生存空間裡,在空中、在整個宇宙中,我們充滿了電磁信息,電視、電話、無線廣播、電報、遙控器和其它電、磁設備發出的電、磁、光、意識等信號。這些信號或信息,都是能量存在的形式。人可以透過語言、表情和思維,發出能量信號,也可以經由身體的功能,接受語言、表情和思維的能量信號。人類是這些信號的發射器和接收器。於是,我們人類如果發出或接受的能量信號是正面的,那麼就會獲取更多的生命正能量;如果發出或接受的能量信號是負面的,那麼就會損失生命正能量。當一個人獲得正能量的補充時,就會增加活力、精力。相反地,當一個人遭到正能量損失,或吸收到負能量時,就會減少活力、精力。在生命能量的世界裡

    • 12 min
    用進廢退Use or Lose It

    用進廢退Use or Lose It

    用進廢退Use or Lose It
    拉馬克主義(英語:Lamarckism)也稱做拉馬克學說,或是拉馬克式演化。這個理論是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Jean Baptiste Lamarck) 於1809年發表的《動物哲學》(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譯作《動物學哲學》)首先提出,其理論的基礎是「獲得性遺傳」(Inheritance of acquired traits)和「用進廢退說」(theory of use and disuse),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是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又是適應環境的過程。他說,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發達,會不斷進化,如鐵匠的手臂較粗,而不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大腦的法則,是「競爭」,也是「用進廢退」。越常使用、練習某種技能,該技能在大腦中的神經元連結地圖,會更擴張,在大腦中更具優勢。透過學習,可以使大腦建構新地圖,形成新連結,改善或增進大腦的認知功能。
    基本上,人的能力是遵循「用進廢退說」的。舉例來說,一個人在學校的時候,因課程要求,學習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因為在當時有其需要,必須用來應付考試,取得入學資格。然而,同樣一個人畢業之後,對於這些學科的知識,不再需要,便拋到一旁,久而久之,便遺忘光了。語言的使用,也是一樣。一個移民到國外的華僑,經過三十年後,除非少數特例,很少人能夠操一口流利的中文。如果有一項技能,我們願意不斷練習,便能熟能生巧,越用就越熟練;相反的,如果疏於練習,久而久之,便荒廢而再也想不起來。「用進廢退說」提醒我們,必須審慎認清楚哪些是要陪伴我們走一輩子的技能和知識,找出這些技能和知識後,一有機會就使用,就算沒有機會使用,也要隨時隨地的練習,或者不斷蒐集累積新知識,才能免於荒廢,並且得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不可取代性,讓自己在生涯規劃上,多一分安穩和保障。
    對於拉馬克而言,整個生命世界展現出來的,就是進步。而「用進廢退」是用來解釋生物的適應的,透過習慣,行為會造成重大的影響。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物種源始》之後,對生物演化的了解和認識的形式,更有了很大的轉變。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包括四個要素:變異、遺傳、選擇,和適應。變異是一個隨機的過程,而選擇是一個非隨機的過程。19世紀的遺傳學是以混合論為主流的一個遺傳理論。那時候的人認為變異,應該是不能被遺傳的。透過孟德爾的遺傳學,我們現在知道每一個生物特徵遺傳,是由各自的獨特基因造成的。在達爾文的演化論裡面的生物變異,過程是隨機的、沒有目的的。我們看到的所有的變異,都是對環境的適應。在1943年,Luria S. E. 和M. Delbruck利用病毒感染細菌, 觀察細菌是否有抗病毒的能力。目的是為了回答突變是自發性的呢?還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生物對後天獲得的一些性徵,有可能可以遺傳。基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指揮個體的發育。但是,個體在發育的過程中,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這個環境的影響,才是真正決定個體最後形成的狀況。當細胞受到外界壓力,會啟動SOS機制,加速細胞突變。簡單來說,當生物面對環境的壓力時,應該會做出對策,但生物無法設計對策,所以,對策仍然是隨機的。隨機的突變增加,生存的機會越大。
    腦細胞會死,神經可塑性卻持續一生。人們常以為,聰明靈巧是天才的專利,事實上,「成年人的大腦不能改變」這觀念是大錯特錯的。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成人的大腦依然具有可塑性,能因應環境的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所有的生活經驗,都

    • 15 min
    時空的限制/ 遇見未來的自己

    時空的限制/ 遇見未來的自己

    時空的限制/ 遇見未來的自己
     「基於此次演講、聚會、活動等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的時間不能太長,空間亦不夠大,參與的人數實在有限,只能做重點式的學習···」。於是,我們多麼地希望有超越時空的場景,來幫助我們共同體驗無邊界的學習啊!
          根據物理學家們的研究,人眼基本上是一個光子檢測器,但是,我們必須藉助其他光子檢測器,才能在三維空間觀測「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就是指粒子間存在的一種超越時空的關係。如果研究者反覆重複使用,讓越來越多的「量子糾纏」進入人眼,那麼,我們就能直接感受超越時空的光子。然而,現實中的試驗,並不是那麼簡單。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MIT科技評論》解釋說:「人眼不能檢測單個光子。人眼的視覺細胞(視桿細胞)必須受到很多光子的刺激,才能得到感覺,最少都需要7個光子以上,才能刺激視桿細胞,產生視覺,目前我們只能藉助儀器才能做到。」因此,此時此刻,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只能受到時空的限制囉!
          話雖如此,但是,我們也都知道,時空是相對的概念,它們都是我們的意識創造出來的。我們可以是50歲,但當我們回到6歲時,我們是否可以感受、看到、記得過去所有的場景,發生的事件,或是聞到當年那個味道呢?答案是可以的。想想看,當我們的意識回到6歲時,我們在此時此刻是缺席的,我們當下此時此刻的記憶也是空白的,因為,我們被6歲的記憶植入了。同樣的,當我們在此時此刻,想著未來要去完成某件事時,我們因著自己具體地想像,該怎麼做、如何做、和誰一起做、做了以後會怎樣等等,我們就在此時此刻消失了,而我們即出現在我們所創造的未來的一個情境裡。換言之,我們的意識,是可以超越時空的。例如,當我們的身體現在正坐在房間的椅子上,我們可能只花一個小時在現在,另外的23個小時,不是在過去回憶停留,就是在未來築夢。
          現實真的比夢境還真實嗎? 我們只不過活了1個小時在當下的時刻啊!從生物體的認知上來說,現實是真實的,但是,當生物體終止時,我們能擁有的真實,就只剩下意識了。意識是無法用時空來衡量的,因為它可以隨時超越生物體,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穿梭。時間是被定義在生物體的週期上的,是虛擬的。擁有自由意識的人,是無法用時間來限制的,不論時間如何演變,意識永遠可以跨越無限的時空。
          我們絕對擁有跨越時空的思想與自由,未來就是當下,一念即現,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於當下的,我們的意識,可跨越時空,可改變過去,感知未來,可讓我們「心想事成」。人的一生中只有一個自我,畢竟每個人都會一直保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記憶、自己大部分的個人好惡。雖然我們身上的細胞,會新陳代謝、生活方式會變化、交友圈會改變、樣貌會變老,但我就是我,始終是原來的那個我。然而,事實上,人的一生,並非只有一個單一的自我,而是由許多彼此分離獨立的自我,所組合而成。也就是說,我們的自我並非單數,而是複數。
    想像一下自己未來可能採取的生活方式:天天熬夜追劇,早起遛狗,上健身房等。當我們可以清楚地描繪出現在的自己、現在的工作、現在的同事和朋友時,我們也依然清楚記得10年前的自己,還在讀大學或是剛踏入職場。若我們想要想像10年或25年後的自己,也不困難,我們只要鉅細靡遺地認真思考與想像,一定可以知道未來自己的樣貌的。
        

    • 10 min
    對味兒了Feeling Right

    對味兒了Feeling Right

    對味兒了Feeling Right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就常聽到人家說:「越來越沒年味兒了!」但是,什麼是年味兒呢?既然是味兒,那必然跟食物有關,所謂的年節氣氛,就是吃過年的年菜,飯菜的美味兒,花的香味兒,父母的嘮叨聲,故土的鹹味兒,朋友的吆喝,孩童的吵鬧,所有加在一起,就是「年味兒」了。小朋友的哭笑聲,乳齒間閃著光,小手緊抓著紅包,紅彤彤,火辣辣,亮晶晶,滿滿的吉祥味兒。耳邊還有咚咚的聲響,是廚房傳來的律動節奏,剁餡兒的交響樂,也是團圓的湯圓,它們想跳出比十五的月亮還要圓的團圓。年味兒對味兒了,就感覺幸福無比。平常時光,朋友會說,吃「泰式料理」,一定要配上白米飯,只要對味兒了,肯定嗑個八百碗,連湯汁都可以掃光光!對味兒了,我們就飽足到超爽。
     古人不見得了解物理、化學、醫學、動植物學,但從前人的經驗累積,發現了很多對味兒的靈感。例如,「以花煮茶」的烹茶法,就被傳為品茗絕技。首先,將茶葉放進錫瓶裡,再把花朵雜入其中,隔水加熱,水沸騰即拿起。之後,把花茶曬乾,如一般泡茶法沖泡,則泡出來的茶湯,都會帶有花香。花茶所用的花朵,種類不拘,梅花、蘭花、桂花、菊花、蓮花、茉莉、玫瑰、薔薇等,皆可嘗試。這種對花茶的味,對味兒了,就會耐人尋味。凡學面相學者,會先審視對方的眼睛,了解其內心。一個人目善則心善,目惡則心惡。眼睛緩慢平視的人,性情不急燥,不議論別人是非,寬宏大度,多為賢哲之士。反反覆覆不斷地看,暗中偷窺,看時側頭不正者,其人做事計較,多疑,慳吝,容易散財。眼睛對味兒了,有看對人的直覺。
         When asked about the source of his genius, Albert Einstein had no doubts. “I believe in intuitions and inspirations. I sometimes feel that I am right.” “It was much better to trust those instincts and test them later than to dismiss them out of hand,” he said. We may recognize the sensation (感覺對味兒) ourselves. Whether we are looking at a new apartment, considering a possible new job or judging someone’s honesty, we may have an ineffable hunch (不可言喻的預感) when something is right or wrong without being able to articulate the reasons. That is our gut (直覺) instincts, a kind of mysterious “sixth sens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psychologists and neuroscientists have made enormous strides (邁大步) in identifying the sources of our gut instincts, and their essential role in our lives. Along the way, their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the specific situations in which our intuition is likely to lead us down the right path that can help us all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intuition shows that our unconscious brain rifles (用步槍射擊) through its stored knowledge to find the best answer to our problems, without us consciously recalling the precise memories that power those feelings. That means people tend to be more accurate at judging someone’s honesty, if they are asked to go with their intuitions. The power of intuitive decision-mak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when we are processing a high volume of complex information that is too difficult to remember precisely. In this case, we can benefit from it to let the unconscious brain make the decision for us. According to Marlène Abadie, a cognitive psychologist at Aix-Marseille University in Southern France, the pause (暫停) allows the unconscious mind to form an accurate gist (要點) from the complex information that had been presented, which will in turn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our intuitive judgement. This guidance is really useful in many similar scenarios in which we are forming our impressions af

    • 10 min
    天堂是真實的

    天堂是真實的

    伊本‧亞歷山大(Eben Alexander, M.D.)從事神經外科研究長達25年,以發展現代神經外科技術、處理複雜的大腦病情而聞名全球。在任職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相關單位的15年間,個人發表,及和他人合作發表的神經外科文章與期刊,超過150篇。2008年,一場無懈可擊的瀕死經驗,發生在他身上,整個事件,掀起革命性的突破。許多人都曾有過瀕死經驗,但在科學家眼中,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伊本‧亞歷山大正是不相信瀕死現象的科學家之一。身為受過專業訓練的神經外科醫生,伊本醫師知道所謂的瀕死經驗,感覺很真實,但不過就是大腦在極度壓力下,所產生的幻覺而已。直到他親身體驗過一遭,才明白生命的真相為何。     
    身為神經外科醫師的伊本.亞歷山大,一向認為所謂的靈魂、心智、精神,都是大腦運作的結果。當大腦停止運作時,「上帝」是沒有什麼解釋空間的,直到他昏迷的那七天。在清醒之後,伊本醫師接受大兒子的建議,先寫下自己的感受,完全不讀任何瀕死經驗的相關作品。然後,他再以一貫的科學精神,分析自己所經歷的「瀕死回生」。
    原本不太願意踏入教堂的他,看到周圍的藝術品,及聽見的音樂,想起「在那裡」所感受到的無私的愛,他寫下:「就在我蹣跚走進聖餐檯,領受聖餐時,臉頰上不禁滑落兩行淚水。如果在大腦停止運作後,一個人要延續其人格精神,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是無法證明靈魂的存在的。家人是我最大的依靠,如果沒有家人的愛與支持,我便無法發揮自己的所學與專長。菲莉絲(認養的姐姐)代表全家人,對我許下承諾。她說,我們不會就這樣讓你離開,你只是需要有個錨,有股力量將你留在這裡,留在我們需要你的世界裡,而我們就是這個錨。」
        書中描述:伊本醫師的靈體出竅,在黑暗中,出現某樣東西。它緩緩地散發出如細絲般的白金色光芒,打碎周遭的黑暗世界。接著,我聽到新的聲音,一種栩栩如生的音樂,那是我有生以來,聽過最華麗、最複雜、最美麗的樂曲。隨著純白色的光芒逐漸下降,樂曲的音量也隨之增強,掩蓋環繞在我身邊久久不去、單調且機械化的撞擊聲。那道光越逼越近,不斷地旋繞,然後,在那道光的正中央,出現另一種東西,那是一處入口。我已從盯著那旋轉的光芒,轉為直接看透它。我的意識瞬間讓我穿過入口,我發現自己在一個全新的世界裡,那是一處我未曾見過、新奇而美麗的世界:色彩鮮明、生氣勃勃、令人著迷、驚豔。我覺得自己像剛出生的新生兒,不是重生,也不是再生,純粹是新生。在我下方,是一片綠意盎然、蒼翠繁茂的鄉間景色,與地球的景觀類似。當下,我就像是父母親帶我回到小時候待過數年的成長之地。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但當我環顧四周,看到某些事物時,我意識到某一部分的我 (在心靈深處) 記得這個地方,而且很高興重返此處。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但我非常肯定:我身處的這個世界,絕對是真實的。
    有一瞬間,我發現,天空上不只我一人。有人在我旁邊:一個美麗的女孩,有著高顴骨與深藍色眼眸,金棕色的長髮,襯托出可愛的臉龐,穿著跟村民一樣的農家服飾。我們一同騎乘在有複雜紋路的蝴蝶的翅膀上。事實上,有無數的蝴蝶,在我們周圍翩翩飛舞,它們成群舞動翅膀,飛入底下綠意盎然的田野樹林,然後又往上飛,回到我們身邊。女孩的服裝樣式簡單,但它的顏色,粉藍與靛青中,帶有淡淡的桃橘色澤

    • 13 min
    Rhythms of the Life 生活的節奏

    Rhythms of the Life 生活的節奏

    Rhythms of the Life 生活的節奏
    Rhythms show up in many aspects of life. They affect the way we feel day by day or throughout the seasons. They affect our moods and attitudes deeply on a personal basis. Even the language we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s able to deliver multiple meanings 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of the sounds.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we may sometimes find deep satisfaction, while at other times, we are simply engaged in a boring routine, without realizing that our activities are in tune with our natural life rhythms at one time, and at another time, we may be forced to adapt (適應) to different rhythms that may not be fully natural. The earth is created with a sense of rhythms, such as night and day, fall, summer, spring, winter as well as the ocean’s tides. The human race, too, is designed to live by certain natural rhythms, like waking and sleeping, hearts and their beats, weekdays and weekends, and the REM (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patterns, etc. (REM負責處理睡眠時,記憶與情感的部分。白天所碰到的事物及學習的內容,睡眠時會在REM這段時間儲存到記憶中,同時也保持其他記憶,並刪除某些記憶。想要維持睡眠中穩定的情緒,我們要由睡眠中REM這段時間來調節)
    Life can sometimes feel like a juggling act (盡力對付的局面). We all have multiple responsibilities and commitments to manage, from work to family and hobbie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prioritize our time, and find the balance and harmony in our lives. Rhythm is the repeated pattern of movement in time, and it can help us create orders in our daily lives. When we develop a consistent routine, we take charge of our time and energy, eliminating distractions and increasing focus. This can lead to a greater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fulfillment. Additionally, following regular rhythms promotes better sleep patterns, healthier eating habits, and more balanced emotional states for us.
    Life is full of rhythm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natural rhythms. For example, we feel deeply the cycles of sun and moon. The human body is replete (充滿的) with rhythmical processes, such as respiration, heartbeat, circadian (二十四小時的生理節奏) cycles, and menstrual (月經的) cycles. When we speak, we communicate not only with the words we choose, but also with the rhythms of speech. A generally slow pace creates a calm mood, whereas a quick pace suggests excitement or impatience. Moreover, our experiences of rhythms involve a sense of movements, such as foot-tapping, head-nodd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Rhythms even extend to the biological systems, such as the resetting of body clocks by sunlight. Therefore, the cycles of day and night influence the internal body clocks of our organisms. If our body clock falls out of the different cycle of day and night, we suffer from jetlag, which can result in tiredness, wakefulness, and irritability.
    Why do we care about rhythms? Actually, they connect us to the world. They play a role in listening, in language, in understanding speeches in noisy places, in walking, and even in our feelings toward one another. We experience the rhythmic changes of the seasons. Frogs croak (呱呱地叫) rhythmically to attract mates and change their rhythms to signal aggression. Walking, to us, is a rhythm, too. When walking through the woods, we simultaneously hear slow footsteps, the unfolding crunch (嘎吱作響) of leaves underfoot, and the rapid snap (劈啪地響) of a twig. Rhythms also helps us exercise as we move to keep ourselves balanced. The better we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rhythms, the better we will be able to employ (使用) rhythm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to better understand ourselves.
    We all know that eating a healthy diet, engaging in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not smoking and managing stress contribute to cardiovascular (心血管的) health. But have we ever thought about

    • 8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TED Talks Daily
TED
The Rich Roll Podcast
Rich Roll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Do The Work
Do The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