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episodes

國立臺灣博物館有Podcast囉!

我們將在這平臺向聽眾推廣臺博館的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與現代性,以及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覽和教育推廣等主題。

我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
我們Instagram: @taiwan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臺博館說給你‪聽‬ 臺博館說給你聽

    • Government
    • 5.0 • 1 Rating

國立臺灣博物館有Podcast囉!

我們將在這平臺向聽眾推廣臺博館的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與現代性,以及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覽和教育推廣等主題。

我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
我們Instagram: @taiwan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5策展人來囉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

    #15策展人來囉 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

    1. 展覽藉由四個主題,八個單元呈現「電力」在臺灣被引進後,從當時畫家的畫作對電的象徵城市現代化與文明發展。以及和電力的使用增加和拓展電力相關的建築,卻也帶來了文明風光的背後的黑暗面,電力促使人們使用許多新的家電設備和經濟產業不同階段的轉型,也影響電力的發展脈絡。透過展覽,想與民眾分享電力對於人們的生活和環境的在時空遷移下生活風景裡,有哪些變與不變和反思?

    2. 除了畫作之外,是否有常民的日記、文學家的文學作品的角度紀錄與電力有關的生活和發展的紀錄可以聽眾們分享?

    3. 雖然,電力引進臺灣後,其實對民生生活而言,一直要到1960年代才逐漸普及,為何會經過這麼長的一段時間? 

    4. 看似電力帶來好處,其實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生活上的用電安全的觸電議題,以及與電有關的工安意外,還有日本時代控制原住民住居範圍,如此看來臺灣電力發展,為何會呈現黑暗負面的情形?

    5. 透過這檔展覽,讓民眾瞭解臺灣電力發展的時代樣貌外,期許聽眾在電力發展的過去與未來,有怎樣的反思與展望?這個特展,在哪裡展出?將展至何時?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 hr 3 min
    #14策展人來囉 異論現代-銘刻時間特展

    #14策展人來囉 異論現代-銘刻時間特展

    1. 展覽藉由三個展示單元呈現「時間」意涵的轉變、1930年代機械時間運作下的都市一日運轉及觀念思潮,以及探討時間如何以在移植、抵抗、發明、重置中,堆疊出人們的記憶、意識,甚至是形體。我們是如何接受了現在的時間觀念與制度?並且瞭解「時間」到底是什麼?

    2. 在未透過計時工具認知時間前,人對時間的感知,來自日月星辰與四季變化的觀察,決定生活的規律。日本統治臺灣後,實施標準化時間,伴隨法令、教育、宣導和鐵路營運等措施,逐漸將現代時間鑲嵌在日常生活裡,這在過程中,人們是如何走過對時間感知的轉變和習以為常?曾經有經歷過怎樣的事件?讓當時的人們接受新的時間觀念和制度。

    3. 當標準化時間形成人們生活步調的依據後,在勞動、工作、求學等各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和產生了哪些後續的影響?甚至有新的生活、工作、休憩形態出現?

    4. 透過這檔展覽,期許聽眾對時間的過去與未來的轉變,有怎樣的想法和收穫?這個特展,在哪裡展出?將展至何時?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8 min
    #13策展人來囉 臺灣林業鐵道特展-駛入百年森光

    #13策展人來囉 臺灣林業鐵道特展-駛入百年森光

    1. 臺灣林業鐵道已超過百年,聽眾對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林田山等森林鐵道想必都有一定的熟悉度。但是,臺灣林業鐵道設立的源起是什麼? 除了林業鐵道外,在當時還有哪些運輸方式和交通工具呢?

    2. 林業鐵道的開通,對臺灣早期山林政策和資源有什麼影響?

    3. 日本時代開闢了林業鐵道,將臺灣重要的林場、林業資源透過鐵道運送下山,在林業產業興起,對林場和林鐵週遭會有很多人因為工作而形成聚落,衍生出哪些與人們生活有關的設施呢?

    4. 林業鐵道和山林資源開採的方式,是否隨著山林政策的轉變而有所不同?目前臺灣伐木產業已式微,原有的林場和林業鐵道經歷過怎麼樣的轉型過程?透過怎樣的方式讓民眾認識臺灣林業鐵道的歷史和功能性轉變?以及臺灣林業資源的保育、文化傳承和永續經營?

    5. 透過這檔展覽,期許聽眾對臺灣的林業鐵道,見證歷史與山林政策變遷,瞭解過去與未來。這個特展,將展出至什麼時候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6 min
    #12策展人來囉 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相遇特展

    #12策展人來囉 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相遇特展

    1. 這次的展覽,結合臺博館本身典藏超過百年的南洋類藏品為主體,並與世界宗教博物館、臺北偶戲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越南許燦煌先生收藏家、印尼馬爹先生收藏家借展,什麼原因促成這次展覽的舉辦?為什麼要取這個展名?透過這麼多的藏品和背後的故事,想要藉由展覽傳達怎樣的訊息給觀展大眾呢? 

    2. 展覽分為「展覽總說」、「信仰同來、藝術同在」、「季風帶的風土民情」、「移動與相遇」四大主題。從百年前的跨海收藏,連結到不同地區的傳統民俗信仰、印度教、婆羅門教的神像與故事,不同地區的精神信仰、生活型態和區域特色,是怎麼樣的一個歷史和發展脈絡呈現出日本時代所謂的「南洋」多樣的面貌?

    3. 印尼不是一個有很多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的地方嗎?大鈞記得博物館曾展過伊斯蘭-生活與文化特展,記得穆斯林是不能有偶像崇拜的規定?為何在印尼卻有這麼多元、不同族群的傳統信仰、宗教、舞蹈和戲偶和音樂?與大鈞對伊斯蘭信仰的印象有很大的差異。

    4. 這次的展覽,精彩之處在於博物館展出許多百年前的收藏的藏品,以及許多借展的收藏。除此之外,發現展覽中很多的神靈信仰是融合不同宗教與神祇的多元性,感受很獨特。可以請緒文老師推薦這個特展必看的重點和必看的重要特色藏品嗎?以及這個展覽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意涵給觀展大眾呢?

    5. 在整個策展過程,到展覽完成開展,緒文老師有什麼故事或心得想與我們的聽眾分享的嗎?

    6. 這麼豐富藏品又多元角度的特展,將展出至什麼時候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4 min
    #4教育推廣活動推手 博物館奇幻立體書{ 和煦的一天 What A Wonderful Day

    #4教育推廣活動推手 博物館奇幻立體書{ 和煦的一天 What A Wonderful Day

    1. 《和煦的一天》立體書,與給小朋友看的故事立體書有很大的不同。翻開這本色彩繽紛的立體書,一開始提到文物修復,博物館的田野調查,博物館文物展示,食農教育,環境教育,友善平權及友善環境與土地上的生物們共存共榮,還有介紹臺博系統四館的古蹟特色和每館的定位主題,自然史、金融史、產業史、鐵道與現代性。這些議題平常對小朋友而言,是較難理解的。但是博物館結合吸睛的繪圖,將臺灣原生種生物擬人化,以非常淺顯的文字和立體書的設計,讓閱讀這本書的觀者,無形中對博物館的展示、教育推廣、典藏、研究、文物修復、友善平權、環境教育等就有初步的認識,博物館是基於怎樣的思維,而有了誕生這本立體書的想法?

    2. 前面提到書提到的這些議題,平時要跟小朋友解釋就要花上不少時間,小朋友還不見得能理解。博物館是如何將想傳達的這些主題,以少量的文字去表達和呈現?大鈞光想就覺得難度非常高。而且,這本立體書還有錄製聲音導讀,博物館想透過聲音導讀擴大友善平權的範圍嗎?

    3.立體書中有六個完全不同的場景,是否有主角和不同場景故事歷程的設定?

    4.立體書的構想很棒,但是博物館是如何結合繪圖者、立體書架構的設計者,還有博物館的專業研究人員,彼此撞擊出火花,既能兼顧繪圖的可愛吸睛度,又能將擬人化的臺灣原生種生物的重要特徵呈現出來?

    5.書中被擬人化的臺灣原生種生物角色是怎樣被決定的?為何會選中這些生物如臺灣黑熊、臺灣水鹿、穿山甲、紫斑蝶、鼴鼠、黑眶蟾蜍、臺灣藍鵲、鬥魚等生物?想與博物館現正展出的展覽中的標本產生怎樣的連結嗎?

    6. 《和煦的一天》立體書仔細看設計的結構很複雜,在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有什麼小細節與巧思?或一般大眾不知的隱𫟖重點?

    7.為何這本立體書要取名為《和煦的一天》?有隱含什麼意義在裡面嗎?另外,在書殼中有「博物館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博物館」,又是什麼意思呢?

    8.維茜在參與立體書開發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與經驗可以和聽眾分享?以及在哪裡可以購買到這本立體書收藏呢?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0 min
    #11策展人來囉 博物臺灣常設展-浮生臺灣篇

    #11策展人來囉 博物臺灣常設展-浮生臺灣篇

    1.「浮生臺灣」展間由李子寧老師負責統籌,大鈞有查詢官網的展覽介紹和紀錄片,發現以「時、空、生、動」作為「博物臺灣」的展覽單元核心。然而,「浮生臺灣」以這四個核心產出「時代印記」、「何以為家」、「神靈世界」及「相遇生根」四大單元的展示架構,在統籌和團隊溝通討論的過程中,有什麼值得與聽眾們分享的策展小故事?最後為何會確定這樣的展示內容?
     
    2.透過這樣的展示架構和展示氛圍想帶給觀展的民眾什麼樣的訊息和火花?
     
    3.「浮生臺灣」透過臺博館百年的收藏來陳述臺灣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臺灣歷史在收藏中凝聚成一件件「看得見」的時代印記;臺灣人「家」的形式與意義在結合藏品的藝術創作裡被思考與再現;不同人群的信仰與神靈觀在博物館物件裡呈現,希望引發民眾怎麼樣的反思?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86dfucdr160984q9jcqmw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9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1 Rating

1 Rating

Top Podcasts In Government

NPR
Crooked Media
Prologue Projects
The Lawfare Institute
Vivek Ramaswamy
Future Hindsight

You Might Also Like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iffany Chang & Yuan Chin
如果兒童劇團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黃瑽寧、夏嘉璐
童話透中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