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episódios

1.Mandarin Chinese learning topics with content
2.learning materials of advanced Chinese
3.mandarin Chinese/Taiwanese/Japanese/English
4.blogger:https://hainiheine.blogspot.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hinese chit-chat(中文學習‪)‬ 海妮(Taiwanese speaker)

    • Ensino

1.Mandarin Chinese learning topics with content
2.learning materials of advanced Chinese
3.mandarin Chinese/Taiwanese/Japanese/English
4.blogger:https://hainiheine.blogspot.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源氏物語第一回-藤壺3

    源氏物語第一回-藤壺3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ihc5zc4pq00802zmtebzb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ihc5zc4pq00802zmtebzbr/comments
    歲月流逝,皇上對已故桐壺更衣卻依然念念不忘。有時找來一些聞名遐邇的美人,為的是想試試看能否安慰一下自己,竟沒有一個稱心的。皇上覺得:“要在世間找一個像已故更衣那樣的人,談何容易啊!”從此,再也不想接近任何女人。
    卻說有個侍奉皇上身邊的典侍,告訴皇上說,先皇的第四公主容貌格外標致,品格高雅,人人稱羨,”皇上對這位四公主動了心並懇請四公主入宮。皇上召見藤壺女禦,見她的相貌、神采,果然奇異地酷似已故桐壺更衣。可能是由於這位藤壺女禦身份高貴的緣故吧,加上她人緣又好,其他的女禦和更衣們對她也無可詆毀,她辦任何事都能心想事成,沒有什麽不如意的。已故桐壺更衣出身低微,受人蔑視,皇上卻格外寵愛她。自藤壺女禦入宮後,皇上往時對桐壺更衣的那份寵愛,雖然依舊不減當年,但是,不知不覺間,這份寵愛逐漸移轉傾注在藤壺女禦的身上,皇上本人也覺得無上欣慰,這也是人之常情吧。且說源氏公子,他總是圍繞在父皇身邊,寸步不離,況且皇上頻繁地帶他去女禦和更衣們的住處,這些妃嬪對源氏公子都見慣而習以為常,不加避忌,源氏公子自然都看見她們了。她們大概都自以為姿色絕不亞於他人吧。實際上,她們確實婀娜多姿,楚楚動人,但是大都顯得老成持重,惟有這藤壺女禦既年輕又美麗可愛,她卻非常靦腆,總是不好意思地藏身,不讓他人見到她,不過源氏公子自然有機會窺見她的姿容。源氏公子對親愛母親桐壺更衣的麵影沒有留下任何記憶。他聽說,這位藤壺女禦的姿容,非常像自己的生母,他的童心很自然地湧起一股親切之情,所以經常親近這位繼母。藤壺女禦與源氏公子一樣,受到皇上格外的寵愛。皇上總是對藤壺女禦說:“請你不要冷淡對待這個孩子。不知怎的,朕總覺得你的心地很像這個孩子的母親桐壺更衣,他親近你,請你不要怪罪他無禮,給他以溫暖的嗬護吧。桐壺更衣的長相、眼神等都非常像你,自然,這個孩子也非常像你,你把他看作和你是母子關係,似乎也沒什麽不合適的。”父皇的這番話,源氏公子的這顆童心多少也能領略,每當春季百花盛開,秋季紅葉盡染之時,一有機會他都要來親近藤壺女禦,以表對她的無比戀慕之情。源氏公子之風雅瀟灑更顯得光彩照人,因此,世間的人們愛稱源氏公子為“光君”,而豔麗多姿的藤壺女禦與源氏公子都一樣受到皇上的寵愛,世間的人們稱她為“耀日妃”。
    源氏公子的童裝打扮,分外美妙可愛,如今要改裝換束,著實可惜,不過,到了十二歲,按慣例就得舉行元服儀式。皇上看在眼裏,不禁想起已故桐壺更衣,不知她看到此番情景,會作何感想呢?一想到桐壺更衣,皇上就忍不住悲從中來,但他強把熱淚忍了下去。
    源氏公子總是被皇上召見,陪伴在皇上身邊歲月流逝,皇上對已故桐壺更衣卻依然念念不忘。有時找來一些聞名遐邇的美人,為的是想試試看能否安慰一下自己,竟沒有一個稱心的。皇上覺得:“要在世間找一個像已故更衣那樣的人,談何容易啊!”從此,再也不想接近任何女人。
    卻說有個侍奉皇上身邊的典侍,告訴皇上說,先皇的第四公主容貌格外標致,品格高雅,人人稱羨,”皇上對這位四公主動了心並懇請四公主入宮。皇上召見藤壺女禦,見她的相貌、神采,果然奇異地酷

    • 7 min
    源氏物語第一回桐壺2

    源氏物語第一回桐壺2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ihc5zc4pq00802zmtebzb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ihc5zc4pq00802zmtebzbr/comments
    由於皇上覺得更衣在世期間,連個女禦都沒封給她,實在是太遺憾了,如今她已成故人,哪怕給她晉升一級呢,遂遣禦使宣旨追封。然而,這一破格的追封又招來許多人的妒忌和怨恨。不過,通情達理的人們則因此而緬懷已故桐壺更衣的種種優點,她容貌端莊,風采動人,性情溫柔,心地善良,不惹是生非,即使想憎恨她也憎恨不起來。大概是由於此前皇上過分地寵愛桐壺更衣,雖然也招來了人們毫不留情的嫉妒,不過如今桐壺更衣已經辭世,她的人品招人喜愛,性情溫柔,心地仁慈,侍奉皇上的女官們也不禁懷念她,心中為她的謝世感到惋惜。
    皇上禦覽《長恨歌》畫中楊貴妃的相貌,雖說畫像是出自高明畫師之手,但總覺尚欠筆下之功力,難說畫中人已是國色天香。詩中形容貴妃之美,似“太液芙蓉未央柳”,她一身唐朝的精心裝扮,固然很美,但是皇上一想起桐壺更衣那副嬌媚可愛的姿影,就覺得任何花色鳥語,都無法與她媲美。昔日朝夕枕邊私語“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海誓山盟,如今都變成了虛空的夢幻,無常的命運,真是無限的怨恨啊。風蕭蕭兮,小蟲鳴。跳入眼簾的一切,無不催人哀思萬分。此時,月亮也完全隱沒了。皇上觸景生情,吟道:

    宮中淚眼映秋月,

    焉能長久居荒野。

    看見皇上悲傷的樣子,連皇上近身侍臣們不論男女,無不歎息說: “莫非這是皇上與桐壺更衣的海誓山盟應驗了?如今更衣已故,他又如此這般朝思暮想,無心處理朝政,這樣下去可怎麽得了啊!” 
    此後,過了一些日子,小皇子回宮中來了。小皇子逐漸長大成人,越發清秀俊美了,美得簡直不像是人世間的凡人。小皇子七歲那年開始上學,聰穎非凡,無與倫比。皇上見他如此聰明絕倫,甚至為他的未來而擔心。皇上說:“如今任何人都不會怨恨他了吧,至少看在他喪母遺孤的分上,大家也應該疼愛他。”
    相麵師觀察小皇子的容貌,深感震驚,不時歪著腦袋覺得不可思議。他說道:“按這位公子的相貌看,公子有一國之主、可登帝王至尊地位之相。不過,如若登上帝王之位,也許國家會產生不祥的紛爭,公子自身怕也會有患難之憂。如若屈居為朝廷之柱石,皇上內心早有深謀遠慮,他曾請日本的相面師給小皇子相過面,皇上早已胸有成竹,因此,迄今就沒有封小皇子為親王。皇上覺得那個高麗人相面師的確了不起,他的說法與自己的判斷完全吻合。皇上暗自決意:“不讓小皇子做一個沒有外戚做後盾的無品親王,以免他前途多難。再說,朕自身能在位多久也難以預料,倒不如讓小皇子做個臣子,教他如何輔佐朝廷,將來會更穩妥有希望。”於是,皇上就讓小皇子學習有關這方麵的各路學問。小皇子聰明過人,出類拔萃,讓他屈居臣子的確非常可惜,然而,如果封他為親王,從眼下的形勢看,勢必招來世人的猜疑和妒忌。皇上的這番用心,與奉聖旨入宮的精通占卜者所言互相吻合,於是,皇上就決定將小皇子降為臣籍,賜姓源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7 min
    源氏物語第一回桐壺1

    源氏物語第一回桐壺1

    源氏物語-名言佳句
    1. 第一回 桐壺
    昔日不知是哪一代皇朝,宮中有眾多女禦和更衣侍候天皇。其中有一位更衣出身雖不甚高貴,卻比誰都幸運,承蒙天皇格外寵愛。緣此招來其他妃子的妒忌,諸如從一開始就狂妄自大地認為自己娘家身份高貴,受天皇寵愛者非己莫屬的一些妃子,萬沒有想到天皇寵愛的竟是那個更衣,為此她們輕蔑並妒恨這位更衣;

    不久,此事終於傳到宮外去,人們憂心忡忡,覺得如此下去,將來也有可能會產生類似楊貴妃那樣的事。在這種處境下,更衣深感痛苦,所幸仰仗皇上備加寵愛,在宮中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地度日。
    也許是前世緣分深邃的緣故,這位更衣生下了一個舉世無雙、純潔似玉的小皇子。卻說更衣蒙皇上的恩寵,誠惶誠恐地將這種寵愛當作自己人生惟一的指望。可是,背後總說她壞話,企圖挑剔她的過失者,大有人在。她的身體纖弱,娘家又無實力,因此,她愈蒙受皇上寵愛,自己反而愈加要為防範他人的妒恨而操心勞神。
    桐壺更衣平素是個水靈可愛的絕代美人,可是這時麵容變得非常憔悴,雖然她陷入百感交集之中,心中有千言萬語,卻無法向皇上陳情。皇上目睹她那種似奄奄一息的悲戚情狀,萬分愛憐,以至茫然不知所措。皇上一邊哭泣一邊述說種種保證的話,可是桐壺更衣此時已無力氣回答,眼神無光,疲勞不堪,全身癱軟,昏昏欲睡,似乎是生命垂危地躺著,皇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遂趕緊宣旨備輦送桐壺更衣返歸故裏,可是後來又萬分舍不得她走,旋即折回桐壺更衣的房間,無論如何不同意她出宮。皇上對桐壺更衣說:“你我立下了海誓山盟,但願大限期至同赴黃泉路,你不至於舍我獨往吧!”桐壺更衣也萬分悲傷地吟道:

    “大限來臨將永別,

    依依真情恨命短。
    無常的時光流逝。桐壺更衣雖仙逝已久,但每當她娘家為她舉行法事時,皇上都會派遣使者前去懇切地吊唁。一個深秋的傍晚,台風驟起,頓覺寒氣逼人。皇上比往常更加緬懷故人,倍感悲戚,遂派遣靫負的命婦到桐壺更衣的娘家探望。命婦來到桐壺更衣的娘家,車子一進門內,眼見一片淒涼景象,不禁悲從中來。此宅邸本是桐壺更衣的母親的孀居之處,為了照顧愛女更衣的關係,千方百計地整修庭院門楣,務求人前體麵得體些,然而,如今這位寡母日夜哀痛亡女,十分沮喪,哪還顧得上修整院落。
    命婦回到宮中來,皇上即細問桐壺更衣娘家的情況,命婦遂悄悄地將自己親眼目睹的悲情據實稟報,並將老夫人的回音呈上。皇上展開禦覽,隻見複函書曰:“承蒙皇恩,誠然不勝惶恐,自覺幾乎無置身之地,拜見聖諭,百感交集,心慌意亂,隻覺心中一片昏暗。

    能擋朔風樹已枯,

    可憐小草安得福。
    命婦將老夫人贈送她的物件呈上,讓皇上禦覽。皇上心想:“莫非這就像當年《長恨歌》中所說的臨邛道士尋覓到亡故之人的居處,而獲得的證物金釵……”幻想聯翩亦無濟於事,遂詠歌一首如下:

    寧願化作靈道士,

    探尋君魂可曾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8 min
    經典文學-未央歌名言佳句9(作者:鹿橋)

    經典文學-未央歌名言佳句9(作者:鹿橋)

    強烈主觀的愛人常常不是征服了他的心愛者,就是葬送了自己。他沒有第三條路,他自己,或是別人皆無法把他置在第三條路上。他想是如此如此,事情就必須如此如此。這種強烈,不可理喻的欲求,依了自然的安排,是對于一個值得愛的靈魂,最大的誘惑。這種可怖的支配別人的心理,常制造出令人氣喘都停的緊張,又魂消的快樂場面。如此無論結局如何都要算為成功。因為他只有在一種情形下失敗,就是那個為他所想念的人是另外一回事,完全不同于他在自己腦中所造成的偶像。他的結局便同幻像之破滅一樣,不可收拾。

      變化總需要時間來完成,所以在年青的歲月里,我們盡有單純而真摯的心靈可揮霍,自己亦拿得出足夠的真情來揮霍!讓我們歌頌年青的日子,讓我們慫恿我們的年青人!因為到了貧困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豪富。又因為自己貧困了,便去勸富有的人節省是妒羨得無法忍受的行為。年華又不比金錢,它是誰也公平地分到了一份的,它又是留也留不住的!

      畏縮猶豫的人,你們算了罷!你們拼命地憂慮,謹慎,也未必逃得脫愁苦,而黃金似的機遇與得意,永遠不會是你們的了。世界上也許有真正黑暗的一面,但是至少你們在陽光下仍然皺著的苦臉,把光明的一面也弄黯淡了。往往這些可憐人走到陰影之下,與其說是性情的關系,不如說是羸弱身體的影響。快樂的人生觀只有健康的人能接受。

      英雄們更有一種性格,他們不是驕傲的。他們是如殉教者那樣自尊而已。他們知道自己不見得便是最合適于這個偉大使命的人,他們時時希望有更光輝的角色出現。不過在沒有更光輝的角色出現時,他們只有盡自己一份力。一旦是自己退讓的時候,便寧願伏下身去,為更英雄的人腳下一塊鋪路石。他變成一塊石頭時,才真正是可驕傲的。才真正有機會感謝上蒼令他得以表現英雄本色。


      她仿佛在幻夢中看見她自己落生的時候,有光明的天使祝福她,令她聰明美麗,又有一個猙獰的女巫也在祝告她,她令她愁苦不幸,並令她體內循環了一種毒液。這毒液使她嬌媚,又使所有為她垂青的人遭罹災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5 min
    經典文學-未央歌名言佳句8(作者:鹿橋)

    經典文學-未央歌名言佳句8(作者:鹿橋)

    經典文學未央歌(作者:鹿橋)
        
    大風底下也有不動的樹,這些挺拔的大木站在原野上,他們的根直伸到幾丈深的泥土里。那直聳入雲的樹身,如果是浮擱在地皮上,那麼當風來時,他必是最先倒的。然而大樹終能不倒,並且有深思地經驗了東西南北各種不同的風。這就是因為他們有深踞地下不為人見的根,才維持得了地面上悅目的大樹。

        伍寶笙恐怕不曾戀愛過,她心地正像遠處藍色的無雲的天。也許曾經有過一兩片白雲飄過?但是現在找不出痕跡來了。仿佛她曾經在上課的時候呆呆地看過一位教授的和藹的臉。但是此刻已經全然沒有余音留下了,那也許是許多年前的事。她又像一面明淨的鏡子,也許曾經有人呵氣在上面?但是它馬上揮發散失了,不曾立足存身在上面一秒鐘,隨呵隨散。當然有不少人日夜為她的風度神采顛倒夢囈著,也有不少人來接近她,依傍她。但是呵氣在明鏡上的結果總是一樣的。無論是一種什麼方式的愛情總是兩方面的。而伍寶笙仿佛是上帝從愛神手中特別赦免的唯一的人。所以她的明鏡一直不蒙塵霧。

        伍寶笙是個快樂的人,至少她是不受困擾的人。這些好處要歸功于她的天性與健康。她能平靜地思索這一套偷聽來的對話,也能淡然把它忘掉。她欣然忘機地站在這里,也就和她身邊這一片挺秀的亞麻一樣。

        像這樣的性格很自然而然地會照進痛苦之群的眼里,當然也有人也從她那里找尋希望。小童便說過︰“我們現在是在黑暗時代了。而伍寶笙是一顆星星。

        雨季又來了,又帶來了撼人驚魂的驟雨,又帶來了爽人眼目的疏雨。也帶來了洗沐山岳連綿不休的大雨。風季吹乾了草木,又復甦了,風季堆積的塵土,也洗淨了。河水又漲滿了又急流著。樹葉又綠又香。

        隱藏在溫暖的泥土底下的春意,這種不安定,難捉摸的春流,校園里裡的人很敏銳地就感覺到了。它在眼前鬧?在耳根鬧?在行動中纏手絆足地鬧?這個不安定,頑皮的春的精靈是不容易對付的。仿佛在你脫下了笨重的冬衣,不打算再穿時,他便襲擊你了,他捉弄得你不知如何是好;在走路時,想學春風裡的燕子,輕輕地跳一跳。獨坐時願意學花朵那樣微微地笑一笑。又想惹一惹枝葉又想觸一觸嫩草。因為這個頑皮的小精靈正在惹我們呢!正在觸得我們心癢呢!

        有時人在旅行的時候心上想著將要到的地方,那麼就或是急躁,或是歡喜,也許疑慮。有時又會想念著將離開的地方就多半是留戀,自然也可感覺到解放,無論如何,總似乎心上有一根弦與才離開的地方系繫在一起,越走得遠越扯得緊。這兩種情形皆不及第三種難堪,就是兩頭都不喜歡,恨不得就永遠這麼流連在路上。離開的地方,我們回過頭,看他不見,便好當他不存在,將去的地方,向前也找不到,誰能證明它是實有?我們無可奈何地,欺騙著自己,貪婪地一分一秒地磨這兩幕劇間換景的時光。雖然我們明知道下一幕早晚要出場。固然,也有不少人,膽怯些,或是天份中秉有了太多那種“可讚揚的懶惰”。像一位法國作家所歌誦的,他們就會一直在流浪中逃避著,甚至這樣逃完了一生的時光。他們如果真能僥倖成功,因為世事有時從海角天涯把他們抓回來,倒也是難以評論的。不是嗎,他們固然沒有成就什麼,他們也沒有毀壞什麼。他們無功,他們也免于,在某些可能之下,作了大過錯。

        時間是永遠公平又無情的,它不許留戀這眼前美麗的夕陽,要它依了

    • 11 min
    經典文學-未央歌-名言佳句7(作者:鹿橋)

    經典文學-未央歌-名言佳句7(作者:鹿橋)

    未央歌-經典佳句7(作者:鹿橋)
    白痴與瘋子是不同的。白痴是靜水。瘋子是激流。瘋子的心底是有著熱力的。聰明人,急腸人,勇敢任事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瘋子。這種熱衷的青年,有這種喊不出,打不著的苦悶,他們的難過比無人能慰的白痴,相差多少呢?
    看見報紙上什麼地方有了天災。立刻在腦中繪出一幅哀鴻遍野的景況。又想到那里還有戰事,又想到身邊的社會也不健全,又想到全世界竟無一是處。馬上做到刺客?馬上作兵士?全殺不完各種的敵人!馬上去救災?馬上捐掉所有的錢?明天報上的災情仍是嚴重。

    書本丟了罷!八年醫科畢了業,病人已經死了;離開學校罷!同胞人類在水深火熱里,求學有什麼用?我們的年青人便淚在腮上,愁在心上。還是二十幾歲的人,便不言不笑,神經頹弱,早衰了。

    不笑!一張不笑的臉上,是留不住青春的。不笑!一個不笑的人,是留不住健康的。
    讓青年人跳岩容易,讓他們埋頭走一條曲折崎嶇,又不免迂回的路,是太難了。這道理不容易讓他們明白。等他們真明白時,生命已付了一半的所值為代價了。我們于是仍只有看這些聰明,熱血的孩子,先不知所向的奔跑,再看他們哀號著受打擊,然後!然後,也許夭折了!這可惜的生命!
    太聰明的人,是極苦惱的。世俗的幸福豢養不了他。世俗的虛名迷亂不了他。同時他又如清水中沒有大魚那樣,在天性上接近解脫的宗教思想,而不容易走進持重,遲緩,文火,歷煉,辛勞,積極的路。他們容易問︰“人活著為什麼呢?”孩子越聰明,這個危險越大。

    “活著為享樂。”“活著為活著。”這當然不是答話。“活著是有極大使命的!……為全世界為全人類!”

    “那麼全人類又何必活著呢?全世界又何必存在呢?”

    這樣一個動蕩的世界,這樣一個枯槁解脫的思念,便使很多天資極高的孩子們覺得人生真如戲。真真假假。

    如戲的人生既已上場,不要太得意了,早早找個下場。真能邀天眷顧,下場得早,又不免覺人生如夢,虛虛實實。
    只要有一度被這種思想沖進自己的健康線來,那麼心上便永遠是陰霾和陽光斗爭著了。再也恢復不了昔日的快樂,昔日的寧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6 min

Top de podcasts em Ensino

̶N̶ã̶o̶ fica bem falar de...
Wells Oficial
Isso é Psicológico
João Paulo Sousa
TED Talks Daily
TED
Maus Hábitos
Martim & Zagalo
Renascença - Um Dia na História
Renascença
6 Minute English
BBC 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