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ыпусков: 906

每日新聞那樣多,要聽誰的呢?   


『早安.台灣』每週一至五早晨7:00~7:30,主持人夏治平與您一同聊新聞!


『早安.台灣』將搭建一個台灣首見的世界級的橋樑,希望全球民眾透過央廣互動往來瞭解彼此。歡迎您隨時與節目互動,節目參與方式如下:




早安台灣電子信箱:tw007@rti.org.tw


微信wechat帳號ID: garyhsia630112、央廣早安台灣聽友聊天室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早安.台灣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早安.台‪灣‬ Rti 中央廣播電臺

    • Общество и культура

每日新聞那樣多,要聽誰的呢?   


『早安.台灣』每週一至五早晨7:00~7:30,主持人夏治平與您一同聊新聞!


『早安.台灣』將搭建一個台灣首見的世界級的橋樑,希望全球民眾透過央廣互動往來瞭解彼此。歡迎您隨時與節目互動,節目參與方式如下:




早安台灣電子信箱:tw007@rti.org.tw


微信wechat帳號ID: garyhsia630112、央廣早安台灣聽友聊天室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早安.台灣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他是演員?!陸男駕快艇直衝淡水,疑點甚多…

    他是演員?!陸男駕快艇直衝淡水,疑點甚多…

    ◎早安現場:中國大陸1名男子昨天在外海駕駛快艇直衝淡水河防地區,專訪資深媒體人、太報主任記者郭宏章,談年初金門快艇事件後,海巡人員處理方式逐趨務實。
    海巡署人員昨日自六海浬外即全程監控,快艇在港區碰撞交通船後,海巡立即派員當場逮人、扣船,隨後移送檢方偵辦。
    此事件疑點甚多,包括快艇油量有限,以淡水和大陸出發點相距近100海浬,快艇會不會是自海上大船放下再直駛台灣?快艇貼海面行駛,雷達本就不容易察覺、再者若為投誠,船上並無信號彈等物品…郭宏章認為,俟快艇接近至6海浬全程監控,上岸前還衝撞交通船,衡量年初金鬥快艇事件後的處理缺失,海巡此番極為務實。
    正巧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數日前上任,為金門快艇事件釋出善意,但目前來看,陸方不願意尊重我方體制,成為難題的焦點。


    (中國籍阮姓男子(中)9日上午駕快艇直衝淡水河防地區遭逮,引發軍事意圖臆測。(海巡署提供))

    請進馬祖石頭屋!傳統建築技法、豐富人文故事、對父親的愛,都在這裡…

    請進馬祖石頭屋!傳統建築技法、豐富人文故事、對父親的愛,都在這裡…

    ◎早安現場:繼藍眼淚、旅遊之後,今天從石頭屋切入,專訪聯合文學出版《潮間-我的石頭屋》作者劉枝蓮,描繪她與父親留下的石頭屋之間深厚的情感連結。

    中華路、六張犁、七星山…從鏡頭裡體驗台北的真實與美麗

    中華路、六張犁、七星山…從鏡頭裡體驗台北的真實與美麗

    ◎早安現場:台北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透過攝影師陳柏瑞的鏡頭,凝聚成一本充滿情感與回憶的作品——《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這本書不僅展示了台北城市的繁華與純粹,更是陳柏瑞多年來以相機捕捉的心血結晶。
    陳柏瑞曾是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攝影官,他在工作中拍攝了柯市長各個行程,從中深刻體會到台北市的歷史演變及未來規劃。然而,這段經歷讓他感慨地發現,儘管他在這個城市成長,卻在鏡頭下逐漸認識到自己對台北的陌生。拍攝的照片越多,他對這個生長的地方的理解也越深刻。
    《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這本書,從32萬張照片中精選出200張,並配以陳柏瑞極富感情的文字,呈現了台北各個角落的幸福風景。當鏡頭聚焦並按下快門,那些瞬間成為城市的永恆記憶,無論是令人流連的地景、曾經生活的家園,還是觸動心緒的小故事,皆寫下了青年世代的紀事。
    陳柏瑞以攝影記錄大台北的風景,以他的出生地為思考起點,運用相機作為觀看之眼,呈現社區的蛻變與多樣風情。書中透過陳柏瑞土生土長的真摯情感,將文字與攝影結合,敘述大台北時空的轉變與回憶,串起城市和周邊地景的動人故事。
    《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是一部以攝影與文字共同編織的藝術作品,透過陳柏瑞的鏡頭與心靈,讓我們再次認識並愛上這座城市。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攝影官陳柏瑞,從32萬張攝影作品中,挑選200張照片,集結完成《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 並出版。紀錄台北地理人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陳柏瑞提供))

    帶一把黑土回家!棒球聖地甲子園,與台灣棒球運動最深刻的連結…

    帶一把黑土回家!棒球聖地甲子園,與台灣棒球運動最深刻的連結…

    ◎早安現場:建於1924年的阪神甲子園球場,到今年正好屆滿100年!專訪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資深的棒球評論員陳子軒,探求甲子園球場的歷史和跟台灣棒球運動的連結,以及甲子園球場對台灣的棒球運動深遠的影響。
    甲子園球場位於日本關西兵庫縣西宮市,阪神電車「甲子園」站,是日本職業棒球隊阪神虎的主場。興建於1924年,當時歲次大正甲子,因而得名。甲子園的興建只花了短短5個月,但完工後卻成為全日本青年學子棒球運動的搖籃。每年都有3千多支中學棒球隊在春夏兩季角逐冠軍。
    日治時期,台灣有5所學校曾參加在甲子園球場舉行的高中棒球全國大會。1931年,嘉義農林棒球隊(簡稱嘉農KANO) 首次到台北參賽便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打破過去年由北部地區球隊壟斷,所謂「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的傳統。有別於過去日本權貴子弟,KANO帶著台灣子弟參賽的獨特意義赴甲子園出賽,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準優勝」(亞軍),震驚日本棒壇,博得「英雄戰場、天下嘉農」的美譽。
    如今台灣球迷把棒球視為「國球」,甲子園有著重要的啟發性。不同於六零年代的揠苗助長,如今的台灣家長,更願意自已的孩子在快樂成長的氛圍中打棒球,更能體驗和享受棒球運動的真義。
    (阪神甲子園球場 (圖:取自維基百科))

    當藝人遇上政治表態,粉絲是加害凶手嗎?對藝文團體補助是患寡還是患不均?

    當藝人遇上政治表態,粉絲是加害凶手嗎?對藝文團體補助是患寡還是患不均?

    ◎早安現場:近來不少台灣藝人被迫政治表態,五月天「我們中國人」一句話換來什麼結果?知名導演一句酸話惹來道歉息事,曝露多少藝文補助患寡又患不均的現實?專訪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李宗玉,解析藝術圈無奈生態。
    賴清德總統在520發表就職演說之後,許多在大陸尋求發展的台灣藝人,包括蕭敬騰、楊丞琳、張信哲、蘇有朋等,紛紛被中國網民要求政治表態支持統一。同一時間,五月天主唱阿信在演唱會上跟歌迷互動的時候,說出了「我們中國人嘛,來北京一定吃烤鴨的,還要吃什麼呢?」台灣五月天迷一片心碎,表達「失望,退出五迷」立場。
    李宗玉表示,也許大家常常聽到親友對中國印象的好壞,但如果可以細究「中國」和「中共的統治」是兩回事,那麼酸民實在無需製造不必要的對立。
    (在賴清德總統520剛就職以及中共對台軍演之際,台灣藝人蔡依林(左)與五月天(右)卻同一天在中國演出時喊是「中國人」,引發關注。(圖:微博/央廣合成))

    導演魏德聖接受專訪,被問到為什麼台灣電影沒有像韓國電影那樣在全世界大受歡迎。魏德聖說:「我們選擇台積電,台積電跟我有什麼關係?」此話一出,網民大加撻伐,魏導只好道歉了事。
    李宗玉認為,韓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發展文創影視有成,鼓勵的手段、投入的金額、甚至藝人與經紀付出的代價,遠非台灣所能想像。不必酸言台灣不重視文創影視,反而應該推敲自已是否有心創作,或是創作能不能感動人心。
    有關少數藝文團體每年獲得多數補助的不公平現象,應該看待的是這些獲得大多數補助的團體,其作品數量與演出場次夠多,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可以為台灣強力宣傳形象。
    (導演魏德聖、(公視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2年3月2日 (圖:中央社))

    省思六四,從普世價值出發!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展出中

    省思六四,從普世價值出發!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展出中

    ◎早安現場: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35週年,專訪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曾建元,紀念六四對兩岸而言,該有哪些特殊的意義?事實上,如今在中國大陸有許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六四這一段歷史,對中共領導階層而言,六四永遠是禁忌話題,因此即便是網路上都不得出現這些關鍵字!也正因如此,台灣成為全球六四資訊最完整的地方,要研究六四,反而要到台灣來。
    曾建元認為,六四是兩岸發展指標的重要分水嶺。儘管各自在經濟領域有長足發展,但就民主而言,距離卻越來越遙遠。如今看待六四,必須從普世價值出發,重新建立六四在兩岸人民心中的價值,才能讓民主六四精神發光發熱。
    在台灣,這幾天有一場「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正在中正紀念堂舉行,台灣、香港兩地策展人以「記憶的倉庫」為概念,邀請18位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參展。透過藝術創作媒介呼籲民眾,關注中共極權擴張。談論六四事件不是為了揭開傷口,是為了更有前進的動力。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23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記者會,協會常務理事曾建元常務理事曾建元(圖)表示,對於六四事件的紀念,早就不僅是關注中國民主問題,更多的是從普世價值出發。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13年5月23日 (圖:中央社))

    (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今年35週年,民團在中正紀念堂規劃「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透過藝術創作呼籲民眾關注中共極權擴張,23日並舉行記者會表示,期望更多民眾可以了解到維護台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13年5月23日 (圖:中央社))

Топ подкастов в категории «Общество и культура»

Горячая Линия с Мари Новосад
Мари Новосад
дочь разбойника
libo/libo
Психология с Александрой Яковлевой
Александра Яковлева
Искусство для пацанчиков
Настя Четверикова
Давай Поговорим
Анна Марчук, Стелла Васильева
Дороже денег
Ксения Падерина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

台視新聞 每日頭條 Taiwan TTV NEWS
台視新聞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台灣人台灣事
Hena Ma
Dr.Liu國際新聞摘要分析
劉必榮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有話好說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