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pisodes

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part1)

《有限责任家庭‪》‬ Wong Fang Yun

    • Arts

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part1)

    《有限责任家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第三章平衡自恋维度与客体关系维度]04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part2)

    《有限责任家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第三章平衡自恋维度与客体关系维度]04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part2)

    强迫症,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状态限制得狭窄的极端表现:必
    须反复做一些行为或者想一些事情,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否则就会担
    心发生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心理状态反映了患者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摧
    毁的内部世界。
    这种内在关系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可能来自父母不可预知的
    无反应和过度反应:当孩子感到恐惧、焦虑,特别是在婴儿时期,需
    要父母抚慰时,父母没有及时做出回应;或是因一点小意外招致父母
    的暴怒,给孩子带来“灾难随时会降临摧毁我,我必须精准掌控”的感觉。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可怕的失控感,可能会因成年后的某个刺激,
    呈现出对一些事情的执着。比如整理癖,所有物品都要极度整洁,避
    免任何混乱;对某个数字、某些仪式的强迫性执着等。这些都是幻想
    ——幻想通过自我掌控来避免不幸的降临,使自己在危险重重的世界
    中得以幸存—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当然,强迫症患者理性上也知道这些掌控是没有必要的,但为了
    避免体验到失控的感觉,还是会控制不住地做出一些强迫性的行为,
    比如反复洗手,或严格遵守没有必要的仪式等。也就是说,这实际上
    是用一种痛苦来防御另外一种痛苦。
    最可怕的痛苦,莫过于无回应带来的不存在感,以及父母过度反
    应带来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死亡感。拿洗手强迫症来说,反复洗手虽然
    痛苦,但毕竟是可以掌控的事情,总比去体验失控带来的死亡感要
    强。如果内心的恐惧得不到释放,那么强迫症也就没法停下来。
    如果你患有强迫症,首先要理解并感谢它:这些强迫性行为是为
    了保护曾经的自己,就像一件厚厚的棉袄穿在身上,帮助当初弱小的
    自己抵御严寒。但你也要意识到,实际生活中,严寒已经过去了,你
    的身体也强壮了,只是因为内在的小孩依然活在对严寒的恐惧中,所
    以不敢脱下棉袄。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是成年人,现在我有力量
    去面对这些强迫性行为背后更深的恐惧了。我愿意去体验它、穿越
    它,它并不会真的伤害我。”当你暂时去体验强迫性行为背后的感觉
    时,可能会有强烈的愤怒、羞耻、愧疚、恐惧、无助、悲伤,甚至是
    可怕的不存在感从心底升起。但它会升起,也会过去,并不会真的杀
    死你。我们可以允许一切感觉和体验流过,明白浮沉本就是生命的常
    态。无论我们的行为多小心、多完美,也无法掌控无常的命运,无法掌控别人的反应。
    童年,并不是孩子做得更完美一些,父母就会变得更好一些。未
    来,也不是你的每一步都正确,结果就一定会如你所愿。我们唯一能
    做的,就是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在这无常的起伏中继续活
    着,继续前行。

    • 5 min
    《有限责任家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第三章 平衡自恋维度与客体关系维度 04 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 (part 1)

    《有限责任家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第三章 平衡自恋维度与客体关系维度 04 臣服于真相,允许一切发生 (part 1)

    童年,并不是孩子做得更完美一些,父母就会变得更好一些。未
    来,也不是你走的每一步都正确,结果就一定会如你所愿。
    强迫症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这个问题,学界有很多观点,但目前还没有定论。弗洛伊德
    认为,强迫行为是为了防御内心肮脏和罪恶的冲动。比如一个银行职
    员,他出现了反复数钱的强迫性行为,明知道没必要再数,却仍然控
    制不住。表面上的理由是怕自己数错钱,给银行造成损失,实际上他
    可能是在防御自己想把钱占为己有的罪恶念头。在数钱的过程中,他
    象征性地占有了这些钱,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同时,强迫性数钱带来
    的痛苦,还惩罚了头脑中罪恶的想法。
    与这个例子类似,有的人常害怕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也是
    防御心理在起作用——“我恐惧自己对性的欲望,觉得它很肮脏,我会
    因此受到惩罚。于是,我就把那个惩罚的力量投射给艾滋病病毒”。这
    种强迫心理在行为上的表现为反复洗手、不敢跟贴着创可贴的人握
    手、避免一切可能不洁的碰触等。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的欲望肮脏,会招致惩罚呢?这里
    面有着复杂的心理动力,常见的原因有俄狄浦斯情结、婴儿期自恋
    受损等。通常来说,父母的道德评判、对错评判越严重,孩子患上强
    迫症的可能性越大。我对强迫症的理解是,患者渴望通过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来掌控自己和外部世界,以避免不幸发生时所带来的失控的痛
    苦。所以,强迫症的核心词是,控制与失控。
    一个人内在的自由度有多大,人格的宽度就有多大。人格的宽
    度,最初是从父母对孩子各种行为的反应中构建起来的。比如孩子手
    舞足蹈、大喊大叫,如果父母报以欣赏的微笑,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
    活力是被祝福的。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也大喊大叫怎
    么办?”那父母可以用温柔的语气告知孩子,比如去图书馆之前跟他说
    明:“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如果你有话对妈妈说,就趴在耳
    边悄悄说。”如此,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活力被允许,同时也了解到保
    持安静是一种必要的体验。那么,在保有活力和保持安静的维度上,
    这个孩子就是宽广自由的。相反,若父母对孩子的活力四射表现出厌
    恶和攻击,希望孩子永远乖乖的、安安静静的,孩子的生命就会被限
    制得很狭窄。

    • 9 min

Top Podcasts In Arts

Podgast by Čoje
REFRESHER SK
Knižná revue
Slovenské literárne centrum
Knižný kompas | Podcast o knihách a čítaní
Ikar
How I Met My Architect
Rádio Expres
Predané
SOGA
ŽRÚTI
Z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