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in

2508.寰球同此凉热?中美公共事业大爆‪发‬ 雪球·财经有深度

    • Investing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寰球同此凉热?中美公共事业大爆发,来自躺平指数。
在当下的市场,有一种同频共振,叫公共事业。
5月第二周,港美股市场罕见地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火爆题材——公共事业。
港股这边,水务、电力、港口、通信和地产等等公共服务事业题材股,都收获了不错的涨幅。当然,这些股票表现好其实并不令人惊讶,毕竟今年以来在港股上涨的过程中,这类题材受益于高分红、稳定收益、和涨价政策等等利好因素,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表现。
而在美股那边,出现类似的状况,就多少有点令人意外了。标普500指数的所有板块均有上涨,其中公用事业的涨幅最大,增长了4%,然后类似题材如必需消费品、工业、房地产和通信服务也均上涨了2%以上。其中,领涨的依然是电力股,如Vstra energy和NRG energy等。
乍一看,美股的领涨题材和A、H股如出一辙,这在2022年末以来的大模型风暴之后,还是第一次。A和H市场这边倒不难理解,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些发力上涨的题材要么具有极高的安全边际、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水平,要么就是走预期反转的路线,让他们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题材。
而美股这边,公共事业长期不受投资者待见,最近的火爆多少体现出投资者对于未来的悲观预期。自4月中旬美联储对外释放延期降息甚至不降息的信号之后,投资者就开始逐渐转向这些在经济低迷时期也能有不错表现的行业。特别是公共事业和必需消费品这两个去年表现垫底的题材,基本在四月中旬至今的一个月时间里都是领涨大市的存在。
不过,纵观中美两个资本市场,这些股票的上涨都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中国这边,今年以来水、电、高铁等等公共产品有了涨价的政策预期,并且已经在部分城市、线路实施涨价。这些标的由于长期低估、业绩非常稳健,大多都有不错的股息率,相比地产股和科技股等题材,政策的倾向性更加明晰,在这轮牛市中的启动时间更早、涨幅也更高。
而在美国这边,尽管并不存在什么涨价政策的倾斜,但因为AI计算中心需要大量的电力基础设施支持,电力股一直和英伟达等芯片股一道,被视为AI大模型驱动的题材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可能会从2022年的460太瓦时飙升至650至1000太瓦时之间,这里1太瓦时等于10亿千瓦时。
当然,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共事业股票的上涨,有很大程度上是反应了投资者对经济未来的信心不足。毕竟,像水、电和燃气等等“必需消费品”,社会对于它们的需求往往不会变化很大,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收入预期比较稳定,通常作为防御性的投资选择,对冲经济下行或是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
去年年末至今年初,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在拉扯中反反复复,通胀仍然居高不下,加上AI的热度一直还在,美股在去年表现较差的公共事业股,因此成为了一个既能沾上成长股的光,如AI,风险又足够可控的题材。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美股公共事业其实多少已出现了超买的迹象,后续其实有不小的可能直接掉头向下。
反观A股和H股这边,公共事业类股票其实就没有美股这么高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港股。
首先,是行业本身的特性。港股中,公用事业板块,如银行、保险、煤电、水务和能源等公司,一直以来都以慷慨的分红率著称。在国内整体偏低的利率环境中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寰球同此凉热?中美公共事业大爆发,来自躺平指数。
在当下的市场,有一种同频共振,叫公共事业。
5月第二周,港美股市场罕见地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火爆题材——公共事业。
港股这边,水务、电力、港口、通信和地产等等公共服务事业题材股,都收获了不错的涨幅。当然,这些股票表现好其实并不令人惊讶,毕竟今年以来在港股上涨的过程中,这类题材受益于高分红、稳定收益、和涨价政策等等利好因素,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表现。
而在美股那边,出现类似的状况,就多少有点令人意外了。标普500指数的所有板块均有上涨,其中公用事业的涨幅最大,增长了4%,然后类似题材如必需消费品、工业、房地产和通信服务也均上涨了2%以上。其中,领涨的依然是电力股,如Vstra energy和NRG energy等。
乍一看,美股的领涨题材和A、H股如出一辙,这在2022年末以来的大模型风暴之后,还是第一次。A和H市场这边倒不难理解,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些发力上涨的题材要么具有极高的安全边际、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水平,要么就是走预期反转的路线,让他们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题材。
而美股这边,公共事业长期不受投资者待见,最近的火爆多少体现出投资者对于未来的悲观预期。自4月中旬美联储对外释放延期降息甚至不降息的信号之后,投资者就开始逐渐转向这些在经济低迷时期也能有不错表现的行业。特别是公共事业和必需消费品这两个去年表现垫底的题材,基本在四月中旬至今的一个月时间里都是领涨大市的存在。
不过,纵观中美两个资本市场,这些股票的上涨都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中国这边,今年以来水、电、高铁等等公共产品有了涨价的政策预期,并且已经在部分城市、线路实施涨价。这些标的由于长期低估、业绩非常稳健,大多都有不错的股息率,相比地产股和科技股等题材,政策的倾向性更加明晰,在这轮牛市中的启动时间更早、涨幅也更高。
而在美国这边,尽管并不存在什么涨价政策的倾斜,但因为AI计算中心需要大量的电力基础设施支持,电力股一直和英伟达等芯片股一道,被视为AI大模型驱动的题材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可能会从2022年的460太瓦时飙升至650至1000太瓦时之间,这里1太瓦时等于10亿千瓦时。
当然,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共事业股票的上涨,有很大程度上是反应了投资者对经济未来的信心不足。毕竟,像水、电和燃气等等“必需消费品”,社会对于它们的需求往往不会变化很大,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收入预期比较稳定,通常作为防御性的投资选择,对冲经济下行或是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
去年年末至今年初,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在拉扯中反反复复,通胀仍然居高不下,加上AI的热度一直还在,美股在去年表现较差的公共事业股,因此成为了一个既能沾上成长股的光,如AI,风险又足够可控的题材。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美股公共事业其实多少已出现了超买的迹象,后续其实有不小的可能直接掉头向下。
反观A股和H股这边,公共事业类股票其实就没有美股这么高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港股。
首先,是行业本身的特性。港股中,公用事业板块,如银行、保险、煤电、水务和能源等公司,一直以来都以慷慨的分红率著称。在国内整体偏低的利率环境中

5 min

More by 听喜马拉雅

晚安妈妈成语故事
晚安妈妈
365读书|精选美文
365读书
早安英文-一个有点调皮的中英双语播客
早安英文
段子来了
采采
喜马拉雅FM
Podcasters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