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分鐘

聯準會舉棋不定,美國經濟走向怎麼看?/全球逐漸消失,世界經濟走向我們該如何看?/全球貿易體系大崩解,《經濟學人》帶你看!|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182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 自我成長

喜歡丁學文老師的節目?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優質內容!
請以手機轉跳至天下文化Apple Podcast頻道主頁 https://reurl.cc/Q4xv5O
(1) 訂閱:點擊右上角「+」,訂閱我們的頻道。
(2) 分享:點擊右上角「‧‧‧」,再點擊「分享節目」,將好聽的節目分享給親朋好友。
(3) 評論:滑至頁面最下方,點擊「撰寫評論」給我們評分、留言。

本集摘要
一,
5月8日,瑞典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至 3.75%,這是八年來的第一次降息。 由於歐洲的貨幣政策與美國的貨幣政策存在分歧,捷克、匈牙利和瑞士的央行已經開始降息,歐洲央行預計將於 6 月 6 日跟進。
5月9日,英格蘭銀行將主要利率維持在5.25%不變,但該行行長Andrew Bailey則表示,通膨下降趨勢「令人鼓舞」。 市場猜測降息最快可能在六月到來。
確實,美國聯準會(Fed)到底要不要降息,全球都在關注,但日前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談話態度,顯見對降息政策依舊猶豫不決,State Street研究部門也公開向聯準會喊話再不快點降息,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還沒著陸直接撞毀」走向崩潰。。
面對這詭譎難測的全球經濟現況,就像聯準會的舉棋不定,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待美國經濟走向?聯準會主席到底為什麼這麼猶豫不決?
二,
5月5日,習近平展開了他5年以來的首趟歐洲行。在6天的行程中,他訪問了法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在歐中關係因為貿易和烏克蘭戰爭等議題,而陷入緊張之際,試圖修復雙邊關係。
但5月6日,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法國總統馬克宏、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進行三方會談時,中國「過剩產能」成為討論重點。習近平表示,不存在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但馮德萊恩強調,歐洲準備動用一切可用工具來保衛其經濟。
隨著全球化退位,全球貿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怎麼看待全球貿易的真實狀況?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又應該怎麼解讀?
《經濟學人》推薦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在嚴重撕裂的全球貿易體系。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Briefing專文、國際板塊文章以及特別報導的七篇文章總共十篇文章解析這個全球最新的變化。
封面設計非常簡單易懂,在一個破碎撕裂的全球地圖上面,我們看見的是被一樣割裂的四個英文紅色大字「THE NEW ECONOMIC ORDER 新的經濟秩序。」
確實,猛然一看,全球經濟仍然充滿活力讓人放心。 儘管與中國的貿易戰不斷升級,美國經濟仍舊在蓬勃發展。德國也看似經受住了烏俄戰爭帶來的能源衝擊。中東戰爭迄今也沒有帶來所謂的石油衝擊。胡塞武裝份子也沒有真的讓全球物流停頓。 作為全球 GDP 的重要部分,貿易甚至已經從疫情中成功反彈,今年開始顯現了健康成長。
但如果深入觀察,你會發現全球貿易脆弱性比想像更大。過去幾年,一度主導全球經濟的既有秩序深受侵蝕,今天則已經接近崩潰。此起彼落的不確定因素讓無政府狀態一再出現,強權即正義的力量讓戰爭再次成為大國的重要手段。 即使世界大戰不會真的發生,既有規範的崩潰對經濟的影響也可能來得既快又
殘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喜歡丁學文老師的節目?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優質內容!
請以手機轉跳至天下文化Apple Podcast頻道主頁 https://reurl.cc/Q4xv5O
(1) 訂閱:點擊右上角「+」,訂閱我們的頻道。
(2) 分享:點擊右上角「‧‧‧」,再點擊「分享節目」,將好聽的節目分享給親朋好友。
(3) 評論:滑至頁面最下方,點擊「撰寫評論」給我們評分、留言。

本集摘要
一,
5月8日,瑞典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至 3.75%,這是八年來的第一次降息。 由於歐洲的貨幣政策與美國的貨幣政策存在分歧,捷克、匈牙利和瑞士的央行已經開始降息,歐洲央行預計將於 6 月 6 日跟進。
5月9日,英格蘭銀行將主要利率維持在5.25%不變,但該行行長Andrew Bailey則表示,通膨下降趨勢「令人鼓舞」。 市場猜測降息最快可能在六月到來。
確實,美國聯準會(Fed)到底要不要降息,全球都在關注,但日前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談話態度,顯見對降息政策依舊猶豫不決,State Street研究部門也公開向聯準會喊話再不快點降息,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還沒著陸直接撞毀」走向崩潰。。
面對這詭譎難測的全球經濟現況,就像聯準會的舉棋不定,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待美國經濟走向?聯準會主席到底為什麼這麼猶豫不決?
二,
5月5日,習近平展開了他5年以來的首趟歐洲行。在6天的行程中,他訪問了法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在歐中關係因為貿易和烏克蘭戰爭等議題,而陷入緊張之際,試圖修復雙邊關係。
但5月6日,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法國總統馬克宏、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進行三方會談時,中國「過剩產能」成為討論重點。習近平表示,不存在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但馮德萊恩強調,歐洲準備動用一切可用工具來保衛其經濟。
隨著全球化退位,全球貿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怎麼看待全球貿易的真實狀況?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又應該怎麼解讀?
《經濟學人》推薦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在嚴重撕裂的全球貿易體系。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Briefing專文、國際板塊文章以及特別報導的七篇文章總共十篇文章解析這個全球最新的變化。
封面設計非常簡單易懂,在一個破碎撕裂的全球地圖上面,我們看見的是被一樣割裂的四個英文紅色大字「THE NEW ECONOMIC ORDER 新的經濟秩序。」
確實,猛然一看,全球經濟仍然充滿活力讓人放心。 儘管與中國的貿易戰不斷升級,美國經濟仍舊在蓬勃發展。德國也看似經受住了烏俄戰爭帶來的能源衝擊。中東戰爭迄今也沒有帶來所謂的石油衝擊。胡塞武裝份子也沒有真的讓全球物流停頓。 作為全球 GDP 的重要部分,貿易甚至已經從疫情中成功反彈,今年開始顯現了健康成長。
但如果深入觀察,你會發現全球貿易脆弱性比想像更大。過去幾年,一度主導全球經濟的既有秩序深受侵蝕,今天則已經接近崩潰。此起彼落的不確定因素讓無政府狀態一再出現,強權即正義的力量讓戰爭再次成為大國的重要手段。 即使世界大戰不會真的發生,既有規範的崩潰對經濟的影響也可能來得既快又
殘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3 分鐘